浅析西汉时期墓葬出土的漆卮

2022-05-18 16:54王乐斌
东方收藏 2022年4期

摘要:西汉时期,漆卮作为一种饮酒器皿,被作为随葬品广泛使用,在墓葬中时有发现。漆卮起源于战国,流行于西汉。本文从考古出土的材料入手,对西汉时期墓葬出土的漆卮进行综合研究,将漆卮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漆卮的装饰风格和使用者身份。

关键词:漆卮;西汉时期;墓葬出土;装饰风格

卮为古代的饮酒器,质地有银、铜、漆、玉、陶等。其形状类似杯子,器身为圆筒形,多为平底,或底下附三足。多为单侧鋬耳,也有两侧都设耳或无耳,有的器物单侧有铺首衔环。此外,还包括有盖或无盖两种。胎骨则主要有木胎和夹纻胎两种质地。

卮分大小:马王堆1号汉墓中出土的漆卮,对照遣册上的文字,可分为“斗卮”“七升卮”“二升卮”和“髹布小卮”四种;湖南长沙望城坡西汉渔阳墓曾出土过一件漆卮,高度为15.3厘米;荆州高台秦汉墓M28出土的漆卮,通高仅有5.7厘米左右。

卮作为饮酒器,不仅见于史料记载,也常被写进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歌之中。《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一段描述鸿门宴的紧张情形:“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战国策·齐策二》中有一段著名的“画蛇添足”的故事:“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这两个段落中,古人所用的饮酒具都是卮。古代文人雅士常借酒抒情,如宋代陈著的《午酌对盆兰有感》一诗曰:“聊借一卮酒,酹此幽兰根。”唐代李九龄的诗作《夜与张舒话别》对卮也有所提及:“如何销得凄凉思,更劝灯前酒一卮。”对卮的描绘,还常见于汉代画像石的宴饮图之中,宾客面前的漆案上常放有漆卮,通常与漆盘、漆耳杯组合。

一、西汉时期漆卮的考古发现

截至目前,笔者所搜集到的随葬漆卮的西汉时期墓葬有40余座,分布在山东、四川、蘇皖、湘鄂赣、岭南等区域,年代集中在西汉早中期,西汉晚期则发现较少。现在此分述如下:

1. 山东地区:考古发现的漆卮主要分布在临沂银雀山汉墓附近,分别是银雀山畜牧局M7、银雀山汉墓M10、银雀山1号墓、银雀山M4以及金雀山M31、M32、M33。前三座墓葬各出土1件漆卮,银雀山M4出土2件漆卮,金雀山M31、M32、M33共出土3件漆卮。

2.四川地区:考古发现的漆卮主要分布在成都凤凰山西汉木槨墓、荥经县高山庙西汉墓群 M3、荥经县高山庙西汉墓群M5、四川渠县城坝遗址M1和M2、重庆涪陵小田溪墓群 M12。前三座墓葬各出土1件漆卮,重庆涪陵小田溪墓群 M12出土2件,漆器痕迹不存,仅残存铜质鋬手和底座。四川渠县城坝遗址M1、M2共出土3件漆卮。

3.苏皖地区:这一地区出土的漆卮数量较多。江苏邗江姚庄101号西汉墓、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东区陪葬墓M16和仪征张集团山1号西汉墓各出土1件,江都王陵东区陪葬墓M16漆卮残损严重,无法复原。江苏仪征联营西汉墓M12、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北区陪葬墓M13和放王岗1号墓各出土2件漆卮。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M1和M2共出土3件漆卮,且铭文中明确表示自名为卮。此外,江苏扬州西汉刘毋智墓M1出土3件漆卮,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M9出土7件漆卮,扬州市邗江西湖胡场14、15、17、20号西汉墓以及安徽天长县汉墓也都见有漆卮出土。

4.湘鄂赣地区:湖北风盘岭汉墓M1和湖北荆州市胡家草场墓地M12各出土1件。长沙咸家湖西汉曹女巽墓、永州市鹞子岭2号西汉墓、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和萧家草场26号汉墓各出土2件。光化五座坟西汉墓和江陵凤凰山西汉8号、10号墓各出土3件。马王堆1号墓出土7件,马王堆2号墓出土4件,马王堆3号墓出土29件。荆州高台秦汉墓(6座)共出土10件。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14件。湖南长沙望城坡西汉渔阳墓出土数量最多,约170件。湖北江陵毛家园M1也有出土。

5.岭南地区:该地区的考古发现主要集中于广州南越国墓,共出土10件,但保存状况较差,东耳室2件残损,西耳室8件均朽。

二、西汉时期漆卮的类型分析

经笔者统计,目前所见西汉时期墓葬出土的漆卮300 余件,其中根据形制特征,按照有无盖区分,可分为两型:

A型:有盖。根据耳的数量,可分为三式。

Aa式:有盖,双耳。出土数量较少,目前仅在江陵凤凰山西汉墓群中有所发现,年代为西汉早期。标本: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168号墓出土,编号168:138,圆筒形,有盖,器外有对称的环耳。木胎,内涂红漆,外涂黑漆,在黑漆地上用红漆绘变形凤纹和几何纹饰。通高22、径20厘米。卮内置有3个小漆盘和1件单环耳小卮。

Ab式:有盖,单耳,出土数量较多,时间跨度较长,西汉早期至晚期的器物都有发现。标本: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湖北荆州市胡家草场墓地M12出土,编号M12:87(图1),木胎。有盖,圆筒状,腹部一侧有个环形鋬手。外壁髹黑漆,内璧髹朱漆。盖顶、器壁有朱红、蓝色彩绘。盖口径9.3厘米,器身口径8.4、通高10.4厘米。安徽巢湖放王岗1号墓出土漆卮2件,均为夹纻胎。标本FM1:389,口径12、通高14.5厘米。直筒状,有盖。器盖绘鸟纹、几何纹和云气纹。器身上腹部一侧安装圆环形附扁尾状的铜鋬手,底部嵌铜质三蹄形矮足。内壁髹红漆,无花纹。外壁髹黑褐色漆,间绘几何纹、云纹和八只形态各异的兽纹。金银镶嵌,造型精致,极为珍贵。

Ac式:有盖,无耳,发现数量较少。《中国美术全集·漆器家具》(第1册)收录有1件安徽天长县汉墓出土的漆卮,高10.1、盖径9.3厘米,夹纻胎,通体髹黑漆,盖顶锥画对称的龙纹和云气纹,四周锥画菱形几何纹。

B型:无盖。根据耳的数量,也可分为三式。

Ba式:无盖,双耳,出土数量较少。标本:1976年长沙咸家湖西汉曹女巽墓出土,编号180。因该墓器物出土时均已残破,故无法确定此漆卮是否存在盖遗失的情况。

Bb式:无盖,单耳,出土数量较多,仅湖南长沙望城坡西汉渔阳墓就出土170余件,皆为木胎,卷制而成。直口,筒形,平底微凸,单侧小錾耳,外髹黑漆,内髹朱漆。依体积可分两种,纹饰也不同:体积小的,口径10.3、高9.4厘米,以点纹为地,其上点缀云气纹;体积大的,口径15.4、高15.3厘米。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有1件黑漆卮M1:713(图2),直径16、高14厘米。外髹黑褐色漆,里髹朱红色漆。器表饰云气纹和鸟头纹。口沿处、器表中部和底部均有一圈银釦,未见器盖,单侧耳鋬呈双环形。

Bc式:无盖,无耳,出土数量较少。1999年湖南沅陵虎溪山1号汉墓出土7件漆卮,夹纻胎(图3)。直口,圆唇,直壁,平底,髹红漆。器表针刻云气纹。口径11、通高11厘米。

三、西汉时期漆卮的装饰风格

西汉时期漆卮造型精美,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具有特殊的艺术风格。本节将从西汉时期漆卮的纹饰和漆色两方面,对漆卮的装饰风格予以分析和解读,意图发掘其深层文化内涵。

1.漆色。西汉时期的漆卮整体以黑色与红色为基调,但也存在些许不同,有些器物会采用深褐、棕色、青褐和土黄等饱和度不高的色彩作为底色或与朱漆组合绘制纹样。山东银雀山畜牧局M7出土的漆卮(残),内外髹棕色漆,外面用橘黄、褐色、黑色及金粉绘有4个人物形象。江苏扬州西汉刘毋智墓M1出土的素面卮,內壁髹朱漆,外壁髹深褐色漆。

西汉时期主要使用黑红两色作为漆色的原因,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观念因素;二是实用因素。汉代崇朱尚黑,这两种颜色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色彩,红色鲜艳热烈,象征生,黑色神秘幽深,预示死,表达出古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崇拜。此外,选用这两种颜色,还存在着实用角度的考量。天然漆液干燥之后容易形成深褐的漆膜,多层涂漆后会变成光泽很强的深黑色,且古人很早就掌握了以朱砂入漆的工艺,这两种色漆材料易得,遮盖力强,色彩持久,因此被广为使用。两种强烈的颜色对比,凸显古人对于色彩美学独特的审美取向,营造出西汉时期磅礴大气的艺术效果。

2.纹饰。西汉时期的漆卮纹饰生动活泼,类别大体包括五种:动物纹、仿自然景象纹、几何纹、植物纹和人物故事纹。

动物纹中既有现实中的动物,也有中的动物。主要有凤鸟纹、龙纹、怪兽纹、仙鹤纹、鹿纹和玉兔纹等飞禽走兽纹饰。其中凤鸟纹使用最多,一般作为主体纹饰。这些动物形象大多被赋予吉祥之意,以表达祈福避祸的美好祝愿。如光化五座坟西汉墓出土的漆卮盖上绘奔腾的龙,盖内绘飞舞的凤鸟,器身外壁绘立虎、仙鹤和玉兔等。

仿自然景象纹以卷云纹和云气纹为主,既可作为主体纹饰,又作为辅助纹样搭配动物纹、植物纹出现。此类纹饰流畅生动,反映出西汉时期古人对羽化升仙的追求,是黄老思想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如扬州市邗江西湖胡场17号西汉墓出土的漆卮,器腹中间绘大幅云气纹。

几何纹是动物纹和植物纹等变形抽象后的符号化表达,占比最重,但基本不作为主体纹饰,有弦纹、菱形纹、涡纹和弧形纹等。这些几何纹或点缀于器盖和口沿等附属位置,或作为主体纹饰的隔离带。如四川荥经县高山庙西汉墓群 M3出土的漆卮,口沿下用朱色绘饰两周带状纹,腹壁用朱色绘制四周弦纹,其间绘弧线勾连纹一周。

植物纹装饰较少,少数漆卮装饰有柿蒂纹、草叶纹和蔓草纹。如永州鹞子岭西汉2号墓出土的漆卮,器盖和口沿均饰蔓草纹。

以人物故事为题材的纹样较少,一般是连续环带状、长卷式构图。如银雀山畜牧局M7出土的漆卮,器壁绘有4个人物形象,分别是男性击鼓者、说唱者、打拳者和女性弹瑟者。

四、西汉时期漆卮使用者身份

经笔者统计,西汉时期出土漆卮的墓主人身份可分为中上级贵族和官吏地主两大类:

身份为诸侯王、高级官吏及其家眷的墓葬较多,分别为:长沙咸家湖西汉曹女巽墓;阮陵虎溪山1号汉墓;永州鹞子岭西汉2号墓;马王堆1、2、3号墓;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M1和M2;光化五座坟西汉墓;风盘岭汉墓M1;西汉海昏侯刘贺墓;重庆涪陵小田溪墓群 M12;扬州刘毋智墓M1;大云山江都王陵M9、北区陪葬墓M13、东区陪葬墓M16;长沙望城坡西汉渔阳墓;仪征张集团山西汉1号墓;广州南越国墓。

身份为地方官吏及地主阶级的次之,分别为江陵毛家园M1:11;银雀山畜牧局M7、汉墓M4、M10、1号墓;金雀山M31、M32和M33;邗江姚庄101号西汉墓;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西汉墓;萧家草场26号汉墓;仪征联营西汉墓M12;荆州市胡家草场墓地M12;放王岗1号墓;荆州高台秦汉墓;云梦县睡虎地汉墓。

由此可见,出土漆卮的墓葬都是大中型墓葬,墓主人身份基本为贵族、官吏和商贾等,无平民。漆卮在当时属于财富和身份的象征:一方面是由于汉代上层社会宴饮之风极为兴盛,酒被认为具有药用价值,可用于养生,漆卮作为饮酒器随葬反映出西汉时期古人事死如事生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在汉代厚葬之风的影响下,追逐奢华享乐的风气在墓葬中表现尤为明显,出土的漆卮大多有金银铜装饰。所谓的“银口黄耳”,在当时而言,是极为贵重的,普通平民无力购买。

西汉时期,漆卮造型精美,同时兼具实用性,深受社会中上层阶级的喜爱。经过对墓葬出土漆卮进行考古学观察,可以发现西汉时期漆卮具有分布区域广、纹饰丰富和使用者身份高三个特点。对西汉时期的漆卮进行分析,无疑对今后漆器类饮酒器具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振铎.论汉代饮食器中的卮和魁[J].文物,1964,(04):1-12+68-69.

2.廖薇.战国秦汉觯、卮、樽辨析[J].华夏考古,2020,(02):76-83+113.

3.洪石.西汉饮酒具研究——以漆器为中心(上)[J].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12):59-73+111.

4.刘小路. 成都漆器艺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5. 潘天波.汉代漆艺美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6.魏溥均.汉代饮食漆器具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20.

7.王宁远.汉代江苏地区出土漆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

王乐斌,单位: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