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教育属性强化策略初探

2022-05-18 01:58王学伟
甘肃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家长学校家校共育策略

王学伟

【摘要】家长学校是学生家长更新家教观念、提升家教能力的重要平台。从镇原县一些家长学校的运行现状看,存在家长学校服务能力弱以及对家庭教育指导不足的情况,在相关课程开发、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方面还未形成规范的理论体系,家校合作还停留在较浅层次。基于此,文章聚焦家长学校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和实例验证,积极探索强化家长学校教育属性的策略,提出“331+X”制办学模式及实践方式,以提升家长学校的社会影响力,逐步构建家校一体化育人的新格局。

【关键词】家长学校;家校共育;教育属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8—0036—04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也是学校教育的同盟军,家校共育,才能发挥出最佳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效果。在当前教育改革发展时期,如何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做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衔接,强化家长学校教育属性,实现规范化建设就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以镇原县一些家长学校的情况为例,依托镇原县各中小学,一些家长学校陆续建成、运行,但科学的教育管理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难以满足家长日益多元的家庭教育需求。在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制约家长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探析,提出有助于强化家长学校教育属性的“331+X”办学模式(“3”即家教课程开发的三大原则、教学管理的三维目标,“1”即家校共建的一条主线,“X”即各类社会资源),以期解决家长学校“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这三个核心问题,引导家长高质量参与家校合作。

家长学校通过对家长开展教育培训,将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力量、教育资源有机整合,最终实现家校合作共育的目标。然而,在具体的家长学校建设中,存在教学资源分散、考评机制不全、家长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则不利于家校一体化育人格局的构建。

(一)从家庭层面分析

1.家长对家长学校的认知存在误区。据笔者调查发现,县内大多数家长对家长学校的基本内涵缺乏准确理解,仍将家长学校等同于家长会、校园开放日等浅层次的家校互动,未认识到自己参与家长学校的学习和培训活动是提升家教能力、推进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在具体调查中,关于是否会参加家长学校学习的问题,40%的家长表示自己不会参与,50%的家长表示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差较远,10%的家长表示偶尔会按照从家长学校学到的家教方法教育孩子,但不能长期坚持。

2.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意愿不强。镇原县农业人口占县域人口总数的92.3%,家长的家教理念、方式与发达省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家长的家校合作意愿普遍不强。通过调查笔者发现,近70%的留守儿童家长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学校教育轻家庭教育的观念,近80%的家长对自身的教育责任缺乏准确认识。他们普遍认为,在孩子教育方面,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更能有效地实施教育,家长仅以辅助角色做好配合教育即可。同时,受家庭经济条件和自身教育背景等方面因素的影響,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家校互动的主动性和自信,甚至刻意逃避参与家校合作。

(二)从学校层面分析

1.家长学校相关制度有待完善。家长学校通过对学生监护人的专业化教育,增强学生监护人参与家校合作的能力和水平。但从县域家长学校的运行情况看,一些学校将家长学校视为家校互动的辅助方式和手段,在家长学校的家庭教育课程开发、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等方面缺乏科学系统的制度规划,教育成效难以体现。在笔者的调查中,一些教师表示,在家长学校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是召开家长会,教师针对班级管理和学生成绩情况提出相应教学要求,而对于家庭教育责任的履行一般缺乏完善的考核评价细则。

2.家长学校建设经费短缺。目前,很多家长学校依托于中小学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因缺少专项经费支持,也没有其他经费来源,很多家长学校的家校共育实践活动无法有效开展,而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研学、交流活动更难以有效开展。从笔者对镇原县相关学校负责人的调查中可知,超过75%的学校负责人认为,上级财政下拨的经费只能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需要,只能开展普通的免费家校互动活动;有40%的学校负责人表示,家庭教育培训的专业性较强且费用较高,难以压缩办学经费用于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培训等。

3.家庭教育专业人才不足。目前,家长学校的授课教师多由班主任和校内教师兼任,缺乏专业性强的家庭教育人才。一方面,因校内教师未接受过系统的家庭教育理论培训,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仅依靠临时查阅资料开展相关家庭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解决家庭教育具体问题的措施不多。另一方面,面对中考和高考的压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多为提升孩子的学业成绩,教师的工作重心便偏向于学科教学,而对于家庭教育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十分有限。

如何有效强化家长学校的教育属性,开发家长学校的核心教育功能,构建深层次家校互动模式?笔者结合对镇原县家长学校调研的情况,围绕准确定位、盘活资源、形成合力等三方面提出优化思路,探索实践“331+X”制办学模式。

(一)精准定位:坚持立德树人目标,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结合

立德树人是“331+X”模式的“1”,即该模式的一条主线,学校和家庭只有把握这一主线,才能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密切协作、相互补充,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才会有效落实。

1.明确家庭和学校的权责。立德树人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仅靠学校一方难以完成,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和参与。从教育基本属性看,学校教育是共性教育,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向不同个体实施教育,这就决定了学校教育较难顾及到不同个体的发展需要。相反,家庭教育在时间上覆盖了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在内容上则涵盖了孩子成长周期的各方面,家长的参与为实施个性教育提供了先决条件。基于此,应从制度创新层面对家庭、学校的职责进行准确界定,引导家庭和学校教育回归本位,在各自范围内展开有效合作。

2.提升家长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家长自我教育意愿的高低,决定了家庭教育的实际效果。在具体实践中,家长学校应探索建立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提升家长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家长学校可设置优秀家长奖项及标准,激发家长的参与意愿。比如,可设置言传身教奖、家校合作奖、教子有方奖等奖项,每学年集中评选一次,并在开学典礼上给予优秀家长奖励,激励孩子以家长为榜样。教师可鼓励学生当小助手,在家长完成某一项亲子活动之后,由学生给家长颁发纪念奖品。家长也可以将亲子互动的过程通过图文、视频记录下来,制作成PPT,在家长课堂上展示交流,以此强化家长的教育行为。在给予奖励的同时,家长学校还要加强对家长教育行为的监督,不断提升家长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意识。

3.充分关注家长的深层次需求。为了解和满足家长的深层次需求,一方面,教师应通过语言交流、行为暗示等方式,积极拉近与学生家长的情感距离,引导学生家长站在合作者的角度分析孩子的教育问题。比如,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让家长分享心得和经验,通过成功案例启发家长的教育智慧。另一方面,教师应全面了解待进生家庭情况,对学生家长的性格、学识、兴趣特长等方面有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围绕其子女教育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共同提出教育策略,引导家长对子女有合理的期待。比如,对于行为习惯差的学生,教师可设定阶段性目标,通过自己与家长的共同干预,帮助学生进步。

(二)形成合力:挖掘家长群体潜能,提高家长参与的有效性

“3+3”为“331+X”模式的核心,其中不仅需要依据三大原则开发家庭教育校本课程,还需要结合三维目标对家庭教育的改进效果进行评价,推动家长、教师两个主体积极参与,最终实现家校一体化育人目标。

1.开发科学实用的家教课程。首先,家长学校在制定教学内容时需要把握针对性,以解决家长普遍面临的家庭教育问题为出发点。比如,家长学校可在正式开课前一个月,通过网络问卷、家访的方式,收集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经过家长学校课程建设委员会研究、拟定课程建设方案,设计课程菜单。其次,家长学校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把握实效性。学校应该充分关注家庭教育的改进效果,加强对家长教育行为的跟踪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优化家长学校教学内容的依据。比如,教师可以与家长签订行为契约,在一项专题活动完成后,教师可以要求家长将其履行教育行为的视频上传至群里,以此强化家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形成行动自觉,从而带动其他家长对标看齐。最后,家长学校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注重系统性,即不同学段之间的家教课程要做到平稳过渡、梯次清晰、形成体系。因此,学校应明确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由家教专家、优秀家长、志愿者等专业群体参与的课程建设机制,系统设计家长学校的教学内容,纵向实现不同学段间教育的有效衔接,横向实现卫生、社会心理等方面知识教育的综合融入。比如,在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时,教师可让在这些领域从事工作的家长代表发挥特长,强化家长学校的教育属性。

2.建设互动共享的家长课堂。家长课堂因其主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方式的特殊化。因此,教师应积极激活家长课堂,在环境的创设、氛围的营造、案例的选择、资源的应用等方面,充分考虑家长学习的特点,将重要知识点以事例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导家长深入交流、思考、反思。针对部分家长因工作原因不能到校学习的情况,学校可采取线上教学模式,创建校园微信公众号,开通交流互动功能,定期向家长推送家庭教育热点知识,积极回应家长关切。其次,教师可以组织者身份协调课程实施,依托家长资源库设计多个教学主题,匹配家长专业特长和职业特点,引领家长深度融入课堂,不断提升实践能力。例如,学校可以探索建立“星级制”,将家长能力发展水平予以量化,家长每完成一次活动任务,给其“增星”一次,星级达到一定额度,则晋级为优秀家长[1]。最后,家长学校还要充分关注家长学习后的情感体验,通过建立追踪评价机制,收集家长的心得感悟及对家长学校后续发展的建议。

(三)盘活资源:创新家长学校管理机制,推动家庭教育充分向社会延伸

“X”指社会中各类家庭教育资源,是“331+X”模式的基础和支撑。家长学校只有通过制度创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家庭教育工作,才能充分盘活各类教育资源,为家校合作提供坚实保障。

1.建立多渠道经费补充机制。作为家长接受教育的主要机构,家长学校的经费保障十分关键。首先,应探索建立省、市、县分级负责的家长学校经费投入机制,将家长学校购置设备、聘请专家、开发课程、开展实践活动等所需的经费纳入预算。其次,应探索制定激励政策,设立“家校共建共育基金”,引导社会力量出资支持家长学校发展,充分拓宽家长学校的筹资渠道[2]。同时,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应加强教育经费监督管理,为家长学校充分发挥社会效益打好基础。

2.建立社会化的管理考评机制。首先,应该积极探索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有利于激发家长学校发展活力的管理机制。比如,可将教師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等方面工作的情况计入其工作量,适度提高教师参与家长教育的考核比重。其次,应探索建立由家长、学生及第三方力量共同参与的综合评价机制[3],客观评估家长学校的办学行为和办学效益,并以适当的方式反馈评估结果,不断规范家长学校的办学行为。最后,教育部门可建立“以奖代补”的经费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综合评估结果,对办学效益高的家长学校奖励办学经费。

3.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准入机制。家庭与学校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领域,家长学校因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其师资结构应从单一的学校模式向多主体参与的社会模式转变。首先,可以完善在职教师培训体系,将家庭教育相关理论纳入教师研修内容,常态化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研讨活动,不断增强家长学校的“造血”能力。其次,家长学校可以创新思路,广泛搜集县域内家庭教育素材,引导家庭教育成功人士、优秀家长进入学校分享经验,不断提升家长学校的“输血”能力。

综上所述,“331+X”制为新课程背景下家长学校强化教育属性和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益尝试,使家校合作的效果明显得到了提升。在具体的实践中,推动“331+X”模式的深度应用,能进一步使家长学校的育人功能得到全面提升,从而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

参考文献

[1]陈秋兰.普通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家长“参与路径”寻绎[EB/OL].[2021-12-11].[2021-05-23].https://mp.weixin.qq.com/s/ 3un65HNcCXFFyA2NYsH4Ag.

[2]蒋亚辉,戴双翔.当前我国家长学校办学模式与发展思路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4(02):77.

[3]刘晓.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思政教学创新[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5):103.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县域家长学校‘331+X’办学模式构建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3086)

编辑:彭雪亮

猜你喜欢
家长学校家校共育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家长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和思考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家长学校要有名更要有实
学前教育专业“家长学校”有效教管模式的探究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莫让“家长学校”成为“家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