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方法及实践

2022-05-19 11:27吴双
文理导航 2022年18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吴双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在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全国推广下,教师发现语文教学的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无论是在单元语文要素的呈现上,还是在课后习题的设计上,都能看出这一趋势。因此,阅读和写作的教学也应相辅相成,而恰当地使用读写结合这一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语言创造性,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以及性格发展等因素,他们对一些新鲜事物更感兴趣,并能由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此,教师应合理开展阅读教学,在有效协助学生探索知识、激发阅读兴趣、鉴赏情节的同时,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将自身生活经验通过书面形式进行表达。不仅能检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学方法是否灵活掌握,同时深化学生在阅读时的情感体验。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重视阅读教学,轻视写作教学

大部分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在授课时进行阅读教学,而忽略了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大部分教师每周只抽出一到两节课进行写作教学,其他课程均进行阅读教学,导致写作课程占据语文总课时的时长较少。除课时安排以外,部分教师为了应对考试会进行针对性教学,使阅读教学变为提高学生阅读成绩的应试教学,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够重视。如此进行授课不仅大幅度降低了实际的授课效率,而且机械化的练习也不利于教学的合理开展,降低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后只读不写

在小学教学期间,教师应当合理地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使其合理进行。比如,教师在教学丰子恺先生的《白鹅》后,布置一份课后作业,让学生阅读作者的另一篇文章《手指》,并思考丰子恺先生文章的语言特色。课后,家长询问孩子的阅读情况,发现学生只是对文章进行了阅读并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探究,第二天教师在课堂上请学生回答,学生大多言之无物,缺乏深入的思考。分析上述情况,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即使教师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单一的阅读作业,无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如果学生在阅读后没有将其感受以及体悟进行书写,不久后便会忘得一干二净。这就是如今小学语文作业布置方面只读不写所造成的弊端。

(三)只写不读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是写作教学的重要基础,合理地进行阅读教学能够增添学生个人的知识底蕴,丰富其真实情感。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教授学生相应的写作手法,还能够使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到作者相应的写作情感。写作教学需要一定的基础,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教授学生相应的写作手法以及写作技巧,忽视了学生个人的真实感受。由于学生缺乏阅读能力以及情感体验,导致其文章大多缺乏真实的情感,千篇一律。因此,教师只写不读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中的情感表达。

二、讀写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利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是学生写作表达的基础,而写作则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表达措施。合理利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让自身的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得以双重提高。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阶段,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利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通过阅读与鉴赏课文,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想法,并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还能够使其阅读能力随之提高。教师合理地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不仅能高效地实现实际的教学目标,还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提高其个人的语文综合素质,为其日后的语文发展奠定基础。

三、读写结合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分析

(一)联系生活,发现写作动情点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过,“情动而辞发”。以最常见的读写结合方法——仿写为例。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喜欢阅读,却畏惧仿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指导学生仿写时,忽略了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没有调动学生的情感。为了取得较为理想的读写结合效果,教师应当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以及生动的语言将学生的情感唤醒,联系自身生活经验,同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自由鉴赏仿写内容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教师还可以通过先说再写的方式,发挥生生互评模式下的同伴效应,让学生来互相评价,减轻学生的仿写压力,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进行仿写前的构思。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文时,教师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每一段的第一句,发现作者在写秋天的雨时,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的感知进行描写,使秋天的雨带来的丰收、喜悦跃然纸上。在了解了文章整体的结构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语句,将欣赏的语句在悠扬的音乐下大声朗读,能使学生迅速感知作者轻松活泼的语言,画龙点睛的比喻、拟人、排比手法。在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高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春天的雨是怎么样的?夏天呢?冬天的雪呢?”春雨的绵密温柔,夏雨的来去匆匆,冬雪的其乐无穷,这些都在学生的讨论中被串联起来,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深挖阅读文本,丰富写作形式

读写结合的写作训练形式十分多样,有针对内容的改写、续写、补写,有针对形式的表达方法、修辞手法、好词好句的仿写,还有抒发个人感受的读后感。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使学生通过体验不同的训练活动,潜移默化地发展读写能力,提高语言能力的发展效果。9BF6879B-4CA7-4AEB-BF2B-D95F7C45466F

例如,在教学《穷人》时,教师引导学生品味人物形象,可以抓住渔夫回家后,二人相当密集的谈话中穿插着的两次沉默来进行补写。夫妻二人为何突然沉默不语,他们在想什么?他们的肢体语言又是怎样的?想要写出二人的心理活动,细微的眼神和肢体变化,需要学生从文章前后找寻线索,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学生对二人美好心灵的体悟。

(三)做好阅读笔记,强化阅读分析

阅读笔记是对文章内容的全方位分析和总结,是读写结合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小学阶段,不能要求学生的阅读笔记全面而准确。教师要力求笔记内容符合文章的主旨思想,符合作者的立意构思。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首先要让学生通读课文,对文章有相对完整的理解。再通过进一步的分析,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文章采用总—分的结构,用“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等词语,概括了西沙群岛的特点,统领全文,奠定了歌颂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基调。接着对下文的五个段落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教师要引领学生从全文的描写去理解作者的观察角度,文章从海水写到岩石,再到鱼群、贝壳、飞鸟,是由远及近的过程,是由静态到动态的过程。教师还要引领学生分析作者如此布局的原因,让学生阅读作者对鱼群的描写,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让学生通过画图等形式,体会作者描写的“像皮球一样圆”的鱼的形象。

(四)互相借鉴阅读作文,丰富学生的表达形式

读和写是相通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学生间传阅作文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切实感受写作技巧的运用;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写作方式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例如,作文《秋天的图画》中,可以让学生首先联系“总—分—总”的写作提纲。通过写提纲的方式,让学生有思考的过程。思考一篇文章要阐述什么,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构建写作框架,便于进一步思考。在学生搭好框架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回忆秋天的景物,在脑海中呈现出枫叶的红火、流水的灵动、秋雨的宁静、果香的浓郁的场景。通过适当的提问,让学生通过语言的方式将心中的景象描绘出来。这一过程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初步的训练。接下来,让学生现场写作。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不要打扰学生,让学生大胆将心中所想进行表达。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通过组内互评的方式让学生欣赏、借鉴他人的写作过程。

(五)古今文章对比,为学生架起古今文章的桥梁

古文在小学语文的占比越来越大,这对教学工作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让学生在不“失真”的前提下,理解古文的意思,将唐诗宋词和今人的文章进行对比,体会其中的韵味。教师不要局限于课文内部的对比,还可以找一些浅显易懂的文章和古诗词进行对比,力求文意相近,风格尽量相似。

例如,在讲解《咏柳》一文时,要注意作者将发芽的柳树比喻成婀娜多姿的少女,用拟人的手法展现出柳树的风姿。在课文《春》中,朱自清也将春天比喻成小姑娘,将吹过杨柳的春风比喻成母亲的手。在这里,要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两位文学家都将春天拟人化,都把春天的和煦比作女性的温柔,使人有切实的体会。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两位作者都将春天如此拟人化,找出作者写作的共性。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如此写作的原因在于春天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春天让人的心情放松,焕发勃勃生机的景象让人心情愉悦。教师要做出总结性陈述,引导学生理解写文章必须符合客观事实,让学生在写作时务必求真务实。

(六)培养学生的读写习惯,让学生“有感而发”

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感悟进行书写,让学生随时随地观察,自发去练笔,鼓励学生将练笔拿给教师进行点评。对练笔内容优异的学生予以表扬。同时,在课堂上即兴对文章进行剖析,让学生讲解自己的写作思路。对只能写出一段话的学生,要进行鼓励。引导学生对这段话进行扩展和分析,培养学生积极的写作态度。对不愿意动笔的学生,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困难,切实帮助学生解决自身的问题,让学生敢写、愿写、会写、写好。

阅读和习作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切入点,找准读写结合点,组织多样化的读写结合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黎金娥.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文理导航(下旬),2021(8):6-7.

[2]蔡雪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61):22-24.

[3]朱晓玲.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8):179-180.

[4]张富宏.读写结合教學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1(20):89-90.

[5]王建军.提高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效果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7):269-270.9BF6879B-4CA7-4AEB-BF2B-D95F7C45466F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