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素材的应用策略

2022-05-22 01:39张天德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8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应用策略

张天德

摘要: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然而对于生活中长期存在的事物或身边真实发生的事件却没有过多关注,导致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时抛弃了原有的生活化经验。作为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在学习时采取的学习方法,还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明确开展生活化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时,让学生对生活实例引起足够关注,并借助各种生活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实际生活与课堂教学之间建立联系,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促进学生将课堂中掌握的知识应用于生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素材;应用策略;

引言

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相比于其他教学内容,道德与法治教育具有较强的概念性,教学内容枯燥,概念抽象性较强。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能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这样道德和法治教学内容会较为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另一方面,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较强,此时开展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还能提升初中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有助于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开展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其通过多样化、灵活化的方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有助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以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

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对生活的体会和感悟入手,创设多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产生学习兴趣与动力。在设计课程时,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视角出发,选取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素材。例如,在开展《家的意味》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以此来导入新课,在歌曲播放完毕后,教师可提问“你是否有特别想念父母的时候”“你记忆中和父母一起做过的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等问题。这样学生在听歌的时候,会联想到与父母的点滴,进而深化对课程内容认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二、丰富生活化教学内容

对于一个人价值观念的塑造和思想品德的引导是一个较为长期的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不应当局限于课本,而应当进一步引入更多的素材和内容,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和乏味,同时更多内容和素材的引入,也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在素材内容分析的过程当中,强化学生对于概念和知识的理解,这时教师就需要重视生活素材的收集,将生活素材引入教学当中,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助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例如,在讲述七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些可以凸显同学友谊的生活素材,如教师通过观察进行举例,也可以让学生自发举例,让学生慢慢感受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惜朋友,学会帮助朋友,进而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启发。通过学生生活实例的引入,让课堂教学避免过于严肃、刻板、沉闷的现状,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三、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为学生设计问题,也可以根据一些现实性问题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取知识,既能够加强学生对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又能够在生活的真实体验中强化学生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网上交友新时空”时,教师要明确这部分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了解网上交友的特点及其带来的影响,了解应该慎重结交网友。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实现生活化的教学,教师精心设计了问题,通过教学问题让课程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联系。教师:“互联网的普及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交友平台,无论是微信还是微博,我们都能够及时在线上与他人进行互动。可以说,互联网为我们的交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和志同道合的朋友通过文字聊天、表情包聊天,都可以获得快乐。但是我们在网络上营造的形象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形象相同吗?比如,我在现实生活中不喜欢说话,沉默内向,但是在网络中我善于言谈,喜欢和不同的网友互动,这表明了网络的什么特点?”从网络的虚拟性入手,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互联网会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紧密吗?网上交友可以当真吗?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联想到自己在网上与网友聊天的经历,可组织学生分享自己不同的经历,无论是愉快的还是不愉快的,从而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网络聊天和分析网络交友。

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學中,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中心,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为学生展现生活的多面性,尤其要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知识经验出发学习新知。例如,在“建设美丽中国”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聚焦时政和社会热点来创设生活化情境,如根据“扶不扶”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谐社会中出现人们不敢扶倒地的人这一现象的原因,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探讨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实践的目的,让学生在思想上形成建设美丽中国的意识,进而尝试规范自身行为。又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七课 “服务社会”时,对于“课后探究”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具体来说,教师首先将学生合理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在此前提下,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如街头清除小广告、敬老爱老等,让各个小组分头行动,并记录下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感悟。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帮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服务社会的意义,让学生学会用生活印证知识,从而强化自我认知。

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遵循“体现生活、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成长、为生活服务”的教育原则,在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设计等多个方面持续地进行改革创新,切实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水平,加强生活化元素在教学中的融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严格筛选生活素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此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强《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年第11期。

[2]郝丽艳《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文理导航》2021年第6期。

[3]李建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分析》,《新课程》2021年第17期。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应用策略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