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启思,收获理性

2022-05-23 12:45吴金艳
教育界·A 2022年6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实施策略小学数学

【摘要】小学生现阶段思维能力有时难以帮助他们解决小学数学的一些难题,因而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容易产生畏难心理,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能有效改变这一现状,还能将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巧妙转化为学习的优势,使得“生本理念”得以实践,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创造条件。本文通过明确情境创设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情境的创设,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情境创设;小学数学;实施策略

作者简介:吴金艳(1988—),女,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江溪小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数学教师应当积极研究新课改精神要求,认清当下的教育形势,充分认识到将情境教学法应用至小学阶段教学中的必要性,及其对于改革观念的体现作用,将学生的发展需求置于本位,以此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教师应当对情境教学法的意义与价值进行深度剖析,从而对其进行有效运用,达到以教学情境之“情”,启发学生学习之“思”的目的,使学生形成理性思考数学问题的意识,深刻理解数学学习的规律,促进数学理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一、情境创设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意义

情境教学法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展现与巩固、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以及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都具有重大意义。情境创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适宜氛围的影响下,自然融入数学学习中去,避免出现因教师直接“灌输”知识,学生降低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的情况。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提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令学生的学习情绪更为高涨,实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生成。情境的恰当创设,更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对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敏感度,在养成数学理性思维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意识,培养其善于思考、樂于探究和合理运用数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只有深入了解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规则,明确其运用时机和教学切入点,才能充分发挥其运用意义,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得升。

二、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应用策略

(一)巧用游戏创设情境,促使学习兴趣生成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接受程度和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教师应当善于观察学生,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握学生的发展规律,实现有效教学。而游戏作为深受学生喜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适当引入。在情境教学法的引导下,教师创设游戏情境,有效释放学生的天性,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自然而然地将精力毫无保留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去。游戏情境的创设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在游戏中通过动手实践,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例如在“可能性”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接触这一单元知识之前,对于“可能性”这一概念往往是较为模糊的,或者说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此,教师基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甚少的情况,可以设计有趣的教学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比如,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进行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在商场开展活动时见过那种抽奖大转盘吧?今天老师带来了那种转盘的‘迷你版,让我们来一起玩一玩这个转盘吧!探一探其中有何数学奥秘!”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转盘道具向学生展示,并继续提问:“大家仔细观察这个转盘的组成,上面有好几个奖项,你们猜测一下,中几等奖的概率最高?中几等奖的概率最低呢?”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认为中奖概率说不清,要凭运气,有的认为区域大小无差别的奖项,中奖概率应当一致。对于学生的看法,教师要进行引导和评价,并提示学生通过游戏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接下来,教师便邀请几位学生进行大转盘游戏,并让其他学生做好记录。学生在转盘的旋转实践中,既收获了数学学习的乐趣,也激起了自己内心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下,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可能性”概念的讲解,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为其接下来对“随机事件”的感知打开学习思路,明确学习方向。

由此可见,这样的环节能够给学生营造愉悦、趣味十足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既能收获游戏的欢乐体验,也能通过合作得出相关数学结论。在游戏情境热闹氛围的感染下,以及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经历了对数学知识进行认识、探讨、实践以及总结的过程,从而在获得学习成果的同时,也建立起了学习信心,获得维持学习热情的动力,更提高了课堂参与的兴趣。

(二)重视问题情境作用,助力质疑精神养成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较强的理性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学生要进行高效学习还需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应当深明教学改革的要求和意义,从而将“学本思想”作为教学思路的指导方向,帮助学生在“引导式教学”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形成缜密的数学学习思维,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理性思考,以此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之路奠定稳固的基石。教师对问题探究情境进行创设,能够激起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思维的活跃性,教师再加设引导性较强的问题,以此鼓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提出自我见解,助力其质疑精神的养成,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例如在“圆”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对于“圆”存在基本的认知,但也正因为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其更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疑问。基于此分析,教师更应及时抓住这一机会,一步步引导学生解决所学知识点的疑问,从而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课堂伊始,教师展示一系列与圆相关的生活物品图片,并提出问题:“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组图片,你们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了吗?”将这样的问题作为课堂导入,能在帮助学生提起学习兴趣的同时,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接下来教师再通过自行车图片,连续设问:“你能从自行车上找到常见的图形吗?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自行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形的?”这种从常见生活现象中提炼出来的问题,能够给学生带来思想冲击,从而引发其理性思考。而后,教师在帮助学生巩固圆的直径、半径的认知时,可以向学生展示正方形框住一个圆形的图片,并提问:“该图中正方形的边长是6cm,你能获得关于这个圆的哪些信息?”这样的图形探究能够帮助学生摆脱教材的局限性,联系以往所学旧知识,巩固新知识的学习,同时增强自主思考意识。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再提问:“对于圆的认识任务已经完成,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有疑问的地方吗?”学生提出疑问后,教师作出相应解答,并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尝试质疑,体验数学学科的严谨性。

上述案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具备较为全面的认知,能够准确地预判学生在学习中的疑惑之处,因而能够有效把握提问学生的契机。学生也能够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之下,对所要掌握的数学概念等知识,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框架,并且以此为根据,做到“查漏补缺”,最终养成质疑精神。

(三)结合生活实际情境,实现生活经验利用

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是用言语无法道尽的。生活是数学问题的来源,数学是生活问题的解决途径之一。将生活实际融入小学数学教学,通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巩固数学学习成果,是较为常规的操作。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的关系紧密这一优势,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将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向学生作出展示,引起学生的经验共鸣,使得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发挥数学想象思维,联系实际考虑数学问题,从多角度解决数学问题,帮助学生积累数学解题经验,熟练解答数学问题。

例如“升和毫升”这一单元的内容在学生生活中很是常见,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融入适当的生活元素,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知识,以此帮助学生更为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首先,在预习阶段,教师应当为学生布置灵活性较强的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寻找标有升、毫升的物品,并做好记录,以便在课堂教学中与同学进行交流。在课堂教学开始之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自己携带了喝水的杯子,那么,同学们能够互相比一比,看谁的杯子装的水多吗?”有学生认为看起来大的杯子装水多,教师进一步引导,问:“看起来大的杯子真的装水多吗?同學们能否尝试自己想办法比较哪个杯子装水多呢?”在教师的反问引导下,学生逐步打开了思路,比如有学生将两个水杯的水装满再倒入第三个容器进行比较,教师作出肯定评价,并借机导入新课内容。这样的环节利用了学生身边常见的生活物品,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预热”,对“容量”的概念进行理解,问题思考过程也体现了学生对于自身经验的利用,教师对此作出积极引导,能帮助学生正确运用生活常识。而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学习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时,教师也可创设相关的生活情境,使得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更为投入地学习,从而有效掌握容量估计的方法,以此巩固其对于容量概念的认知。

上述案例中,教师在进行生活情境创设时,能够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的优劣势情况,从而能够对症下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加深了对概念知识的认知,从而在运用数学知识时更加得心应手。

(四)创设学习竞争情境,营造知识探究氛围

小学生的互相竞争意识较强,教师应当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并对竞争学习的优势进行深度剖析,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竞争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互相激励、互相成就的和谐竞争中获得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为学生创造学习竞争情境,帮助学生营造知识探究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并将其化为数学学习的有效动力。教师在进行学习竞争情境创设时,应该以教学目标和内容为重要依据,从而紧扣数学学习主题,实现学习竞争情境创设的真正价值。学生通过学习竞争活动,也能够认清自身对于数学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积极进行改进,从而实现数学各方面能力的和谐发展。

例如在“混合运算”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清两步计算的先后顺序,并通过一定的题目练习加以巩固。为了帮助学生加强练习效果,避免其练习态度不端正,教师可利用学生之间的竞争心理,在学生的练习环节中,适当加入一些比赛、游戏,帮助学生进行更具目的性的练习。比如教师在学生基本掌握混合运算的法则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竞赛。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抢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来巩固学生对于混合运算法则的掌握。每个小组抢答之后,能够获得相应的积分,教师在课堂学习结束后进行统计,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的规则设置,巧妙地为学生创设出竞争学习的情境,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接下来,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算24点”的活动,让学生进行混合运算的学习巩固。在学生掌握规则后,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再由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扑克牌的计算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讨论算法,再进行抢答。这样的学习竞争充满了紧张的感觉,却也妙趣横生,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巩固具有良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教师对于学习竞争情境创设时机的把握,促进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主动巩固,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实现更为有效的学习。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造就了小学数学教学新态势,开启了高效教学模式。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概念以及各层次水平的数学问题进行具象化,帮助学生在知识理解和技能获得方面开辟平坦而宽阔的学习之路,促进学生对数学抽象知识与概念的深入理解,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负面情绪。情境教学法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数学问题解决思路的打开、生活经验的利用以及学习氛围的营造,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只有认清实际、抓住时机,才能实现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利用,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价值,助力学生形成培养理性思维的意识,提高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汤苗苗.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6):60.

[2]杨发斌.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探讨[J].学周刊,2021(21):43-44.

[3]候红霞.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的探讨[J].家长,2021(17):12-13.

[4]杨文聪.简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45):90-91.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实施策略小学数学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