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2-05-23 18:57齐蕾
求知导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单元主题读写结合阅读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更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开始对单元主题教学在诸多课程教育模块,尤其是阅读模块中的应用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研究,并将模块整合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策略加以广泛运用。基于对上述趋势的认知,文章结合相关工作经验,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切入,围绕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如何践行读写结合这一话题撰文,并提出一些策略性建议,希望能够对相关教师的工作优化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作者简介:齐蕾(1992—),女,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分校红太阳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所谓“单元主题教学”,是指打破传统的“课时”限制,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展开知识、技能整合式讲解的教学模式。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其思维有着典型的“一维”特征,他们不擅长将孤立的知识点串联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致使其在应用中经常出现“有货倒不出”的问题。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进一步加大单元主题教学模式在“读写结合”引导过程中的应用力度,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得到真正的构建与强化。

一、依托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提升写作质量

(一)扩充学生的写作素材储备

“流水线作文”一直是小学生习作中的一大顽疾,大量高度雷同的作文很容易引起教师的审美疲劳,使学生难以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导致这一问题的症结是学生写作素材的匮乏,这令其在构建情节、刻画人物时不能进行多元的材料选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凭借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来完成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工作。

1.利用生活化主题导入素材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时,要有意识地挑选那些和学生的生活经历高度契合的单元作为引导材料,提炼出其中学生所熟悉的日常场景,实现材料和生活的有机贯通,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文学表达和身边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在写作方面教给学生更多整理身边素材的技巧和方法。

以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为例,这一单元中的四篇课文均以对自然风光的描写为特色。教师可以在回顾阶段将课文中比较具体的涉及自然描写的句段提炼出来,引导学生在品读的同时回忆一下自己所欣赏过的自然景色,如学校花圃中盛开的鲜花,街心公园里碧绿的草坪,近郊地带迎风摇摆的柳林,等等。让学生将这些回忆收集到自己日后的写作素材当中,能使习作更具真实感。

2.利用课外篇目导入素材

教材中各个单元所收录的课文在主题呈现上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是小学生主观认知的形成常常需要更大量的材料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挖掘单元课文主题的同时,积极带领学生开展一些针对关联材料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文学作品,从中获取更多与课本内容高度相关的写作素材和灵感。

比如对于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样一个以表现“父母之爱”为主题的单元所进行的教学,教师可以挑选《呵!母亲》《背景》以及《金色花》等具有同样主题的篇目作为扩展素材,将这些文章与课文中体现父母之爱的情节、描写技法等以对比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感受不同的作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来表现父母形象的效果,并让他们在具体的刻画方式和情节内容上获得更多写作思路。

(二)扩充学生的写作形式储备

如果对于素材的雷同选择还可以用小学生“生活经历有限”来解释的话,那么学生习作中写作形式的单调就从根本上暴露了他们习作视野过于局限的短板。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单元主题阅读中还要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去打开学生在写作模式上的眼界和思路,让他们熟悉、掌握不同形式的文字表达技法,强化其应对多种习作任务的综合技能。

1.在文体方面拓展学生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中多种文体“百花齐放”,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有意识地提高对以说明、议论等为代表的非记叙性体裁单元的主题阅读教学比重,从文章结构、技法应用侧重、表达效果特点等角度梳理出其他文体的优势和特点,让学生能够对多种文学表达形式及其独有技法形成清晰而正確的认识,从而达到强化学生习作应变能力的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将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为主题教学重点,带领学生以本单元中四篇课文为素材,通过拆解文章结构和分析关键语句等方式,引导他们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色与方式,使学生了解“举例子”“做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手法,体会说明文科学、严谨的表达特征以及这一文体“重描摹而轻叙述、重介绍而轻抒情”的体验特点[1]。

2.在文风方面拓展学生思维

“文风”可以被抽象地理解为文章的“性格”,它是一种超脱于字词、技法和结构之外的软属性。良好的文风选择和把握能力可以让习作的质量大大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在涉及不同“文风”的单元主题教学中也要投入充分的思考和研究,让学生在对比和体会的基础上掌握撰写各种风格文章的技巧,并从中选择几种最适合自己的,作为日后写作训练的主要方向[2]。

比如,同样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题的单元,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所收录的课文的格局比较大,文章的“底材”叙事性较弱,更多是以作者的自述口吻去陈述或者从第一视角出发去描写相应的内容,整体上呈现出一种辽远、舒朗的风格;而第七单元则选择将主题蕴含在具体的故事中,情节性很强,所涉及的角色和表达角度也比较丰富,读起来自然有着更强的代入感和日常气息。

(三)扩充学生的写作训练平台

引导学生理解和创作一篇文章绝非可以一蹴而就,它不仅需要教师的大量高质量讲解,还需要学生经常练习。为创造这一条件,小学语文教师在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地引入更多体现“读写结合”形式的写作训练模式,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将自己所获得的理论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练习当中。

1.引导学生养成撰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撰写阅读笔记的过程也是一次“迷你”版的写作,是“读”与“写”两种学习行为最为直接的综合形式。小学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从综合主题高度切入进行单元篇目复习时,应当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批注的习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放缓阅读的步伐,加深对文章内容开展二次理解的层级,同时用材料中的情节、人物和情感对学生的写作表述进行细致的渗透,以起到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的作用[3]。

例如在引导学生回顾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几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这些文章中勾画出自己最为喜欢或印象最深刻的关于人物形象描写的部分,并在文段旁边写上自己对这些内容所刻画的人物的第一感受和主要印象;还可鼓励学生试着对原文中的描写部分做改进、替换,等等。

2.引入篇目续写开展读写锻炼

续写是建立在既有篇目之结构、情节、角色和情感上的二次创作,需要学生对原文的主要文学元素形成比较清晰、准确的认识。小学语文教师不妨挑选一些记叙性较强且收录篇目有着较多开放式结尾的单元作为素材,鼓励学生在这些作品的最后结合自己的合理想象和对目标篇目的前端认知来做后续补充,以此来帮助学生做到对原作表达技法的仿效理解与吸收。

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这一单元所收录的课文均是古典文学名著中的选段,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拓写空间。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中选出两篇自己喜欢的课文,抛开原著中后续情节的束缚,为课文补写出下一回目中可能会发生的故事,或者为课内回目补充上一个小尾声,看看哪个学生创作出的故事最具吸引力和表现力。

3. 引入篇目仿写开展读写锻炼

不同于续写的是,仿写训练中学生所能依托的只有原作的行文结构和创作技法,而对于具体的人物、情节则可做更为自由的选择,这也给了学生更大的表现自己的空间。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表达手法、故事内容这两个角度入手,挑选一些和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单元开展主题读写训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仿照原文的情节和刻画方式来尝试写作,力争做到对原文表达模式的高度还原[4]。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以寓言、童话故事为主要篇目的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组织仿写训练,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原文中故事情节、人物结局的不同看法来确定要具体修改、完善的内容,而后从自身的日常经历中选择一些有趣的事情作为置换原文要素的模块,鼓励他们创作出表达不同感情、体现不同故事内容和角色形象的寓言或童話。

二、依托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提升阅读效率

(一)在主题写作过程中发展学生阅读体会

阅读并不是简单的字词识读,而是在信息摄入的基础上对文字材料和篇目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度的剖析和品味。要想使学生达成有效阅读的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在单元主题教学中借助写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为全面、真切地把握一篇文章的成文过程和撰写思路。

1.加深学生对写作技法的作用的认知

在围绕某一单元的表达主题开展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雕琢的心态来对具体的字、词、句进行选择和修饰,将自己构思出的具有同一表达意义但在词句搭配方面有所不同的句子写在草稿纸上,借助自己的“推敲”来判断哪个句子最具有“夺人眼球”的表达效果,并在旁边注上相应的理由。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锻炼学生鉴赏语句表达作用的能力,十分有助于他们阅读理解水平的稳步提升[5]。

比如对于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涉及景物描写的语段所开展的仿写训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设计具体景物的量词时多下一些功夫,试着对传统的“一棵树”“一片湖”等做“点睛”式的修改,将之改为“一伞树”“一汪湖”,以此来从更大程度上体现出树的枝叶繁茂和湖的清澈灵动。

2.加深学生对场景氛围的效果的体会

通过对场景的刻画来烘托出对应的气氛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技法,同时也是很多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难精准捕捉到的要素。对于这个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仿写或独立创作一些具有较强情绪表达效果的主题文章时,试着在里面加入一定的环境描写成分,而后再要求学生写一篇与前文所表达的情感相反的文段,同时在文中添加针对同一场景的环境描写,让学生揣摩对同一景物的不同描写在气氛上所能带来的不同情绪影响。

例如,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中就有大量通过对环境的刻画来烘托压抑、孤独之氛围的内容,教师可以从中选出一个具体的物象,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雪”来让学生开展场景描写练习。当学生要表达的情感比较消沉时,“雪”的色彩描写可以和课文中一样是阴暗的,下落的过程也更多地贴近于“坠”“掉”等动词;而当文章的情感比较阳光时,“雪”也会呈现出“洁白”“轻盈”的状态,“飘”“舞”等动词也会相继出现。这就是气氛渲染所需要的基本技法。

(二)借助主题写作完善学生理清文章结构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更多的是围绕记叙文这一文体而开展的,而记叙文的理解和创作难点又较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攻克这一难关,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记叙性单元的主题阅读讲解和写作练习时,务必要紧密结合事件的叙述这一条主线来进行,就事件的开端、过程、结局这三大要素对行文长度、表现方式等信息做出详细的介绍,同时引导学生将有关学习和练习成果应用到具体的记叙性篇目阅读中,帮助学生实现情节梳理能力的强化[6]。

比如,教师可在整体上要求学生将对记叙文的创作和理解的重点放在“交代过程”的环节上,并在其中体现出对角色勾勒、场景营造和修辞技法应用三个方面技能的使用;在这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以二人小组的方式展开习作互评活动,就对方对上述三种技能的运用和表现效果上做一番点评,以此作为学生理清阅读材料脉络和品析材料表达技法优势的经验基础。

除了以上几方面的主要策略,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在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更多地突显出思维导图的作用,借助思维导图来将本单元中所涉及的写作技法集中起来做概念、形式和应用效果方面的横向对比,让学生获得更为清晰的技巧使用思路。

结 语

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单元主题阅读模式的引入和应用,同时借助这一模式来促进“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作用发挥,让学生从多个方面、不同角度入手,树立起“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联动发展意识,帮助学生实现信息理解、文字表达和情感多元融入能力的综合强化,继而使学生真正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爱上语文,为他们日后课程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毛永春.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研究[J].学周刊,2018(31):60-61.

孙建胜.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9):109.

陈碧云.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模式探究[J].名师在线,2019(04):34-35.

闫宏军.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甘肃教育,2018(20):39.

董付生.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快乐阅读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90-91.

钟影萍.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落实读写结合初探[J].教育导刊,2013(07):89-90.

猜你喜欢
单元主题读写结合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实施整体教学 落实语用训练
初中语文作文单元主题教学引导写作的有效策略研究
“单元主题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对英语单元主题实践作业的思考和探索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