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主,提高思政课教学有效性

2022-05-24 03:19张琼程良巨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2期
关键词:思政教材课堂

张琼 程良巨

摘要:“以学为主”教学相对于过去的灌输式教学,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节具有不确定性,教师不能满足于备课标、备教材,还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感需求、所思所为。

关键词:以学为主 有效性 四“场”

2019年,全国中小学课堂改革风向标年度论坛发布题为《学习的秘密》的报告,报告指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实践是在破解“想学”问题基础上,着力解决“学会、会学”的问题。2019年以来,合肥教育名师工作室中学政治王锋工作室,一直关注以佐藤学为代表的学者关于“以学为主”的研究成果,致力于“以学为主”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我们认为“以学为主”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从教育目的来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第二,从教育过程来看,强调“以学习为中心”。这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对灌输式教学方法的一种扬弃。要想更深入全面地认识“以学为主”的内涵与意义,必须要进一步了解“灌输法”的本质。灌输的本义如下:灌,指对没有思想情感的植物进行浇灌,或者将食物和水等灌入人或其他动物的口中;对于人而言,不是基于食欲,没有咀嚼、品尝,而是被动接受;输,是输液,将葡萄糖等营养物质通过静脉注射方式输入体内——不经过对方的肠胃等消化系统,简单地给予其营养,是对人体消化功能的漠视。这么做,不仅造成消化功能的衰退,而且容易营养不良,将来也只会被动吸收,失去主动获得营养的能力。由此引申为“灌输式”教学,即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学生视为流水线上整齐划一的瓶瓶罐罐,用现成的知识去灌装。实践证明,学生获得知识,增强思维能力,豐富情感,健全三观,提升核心素养等,应该遵循认知规律,主动对耳闻目睹的材料和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经历并切身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而“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师充分尊重他们的思考权、提问权、体验权、讨论权,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复杂程度不同的情境为载体,以学习共同体为基本组织形式,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为评价依据,以知识、能力、素养、价值观为评价维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被戏称为“孤陋寡闻”:“孤”,即教师是课堂的中心,不允许有“质疑”的声音;“陋”,即方法简陋,局限于教授法,讲解式,没有丰富的议题式、讨论式,辩论式;“寡”,即知识生成渠道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单一学习,孤军作战,没有合作,探究学习等,满足于教材提供的有限的知识信息。学生对于感兴趣的问题不敢问,不想问,觉得其同考试没有关系;“闻”,对学生来说,进入课堂,只要带耳朵听,就行了,无法体验,无法感悟,无法思辨,无法进行思维的碰撞,效果到底如何,教师不管不问,只看考试成绩。在一些学校,在一些教师主宰的课堂上,灌输式教学法根深蒂固,很难突破。其中有些人对于“以学为主”感到怀疑,不相信学生的主体作用,认为“以学为主”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其实,这些问题的产生在于他们对“以学为主”的认识模糊,对“以学为主”的具体做法不当。要想使“以学为主”真正落地,必须要在“场”上下功夫。

一、开场

实施好“以学为主”,必须引导学生真正乐学、会学、勤学。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以学为主”的好处,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意义,以及必要的程序和方法。比如,通过视频展示“以学为主”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预习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如最近的新闻,近年的高考试题;提出问题,同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撰写相关稿件或小论文,分组讨论,集思广益加以完善;课堂分组发言,其他同学举手补充完善,教师点拨,指导……);实施好“以学为主”,还要教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许多学生认为只要能将概念原理等主干知识背熟就行了,而对于思政教材以及时事中有许多新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比如,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许多学生不求甚解,也不查词典弄明白。学生应当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查词典,查资料,举一反三等,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这样必然有利于理解并灵活运用相关的原理。另外,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要多观察,多比较,力求成员优势互补,整体水平相近,保证小组间开展公平的积极的竞争,成员间能有效地相互借鉴、相互辐射。

二、气场

实施好“以学为主”,需要营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民主氛围。可以让同学们分享“以学为主”的学习方法,了解别人怎么学习,别人的课堂生态究竟如何。再将灌输式教学方法同“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支持、配合,进而逐步改变接受式的听课学习方式。让学生认识到,高考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死记硬背已经行不通了。让学生尝到自主思维的快乐,自主获得知识的成就感,认识到自己不是人云亦云的录音机,而是富有观察力、理解力、创造力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智的大写的人。让学生认识到,学好思政课,不只是在课堂上学习,不仅学教材上的内容,身边的、家乡的、国家的、国际的大事热点都可以讨论,并运用教材知识分析、思考、归纳、总结,使他们体会到知识产生的过程,体验到“自主产生知识”的乐趣。

三、靶场

实施好“以学为主”,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作为主导者,或者说是学习共同体的领头羊,要按照课程标准、教材要求,使学生深入透彻地了解所要掌握的知识,并提升相关能力,通过分析、讨论、思辨、感悟,增强家国情怀,提升核心素养,从而确保“以学为主”的方向。“以学为主”,并不是意味着教师撒手不管,当甩手掌柜,实际上,真正搞好“以学为主”,教师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更大。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准备,设置多种预案,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课堂上,教师必须全神贯注,聆听学生的发言,在课堂讨论暂时卡壳或者冷场时,教师应该及时“挺身而出”,转危为机;另外,在讨论偏离主题时,需要及时将学生拉回正轨。对于回答不全面、不深入的同学,教师要鼓励,而不是泼冷水;对有标新立异想法的同学,不要冷嘲热讽,教师要善于寻找其闪光点,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于少数进步慢的同学,要多关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现场

实施好“以学为主”必须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思政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同时事联系紧密。要引导学生关注地方或国内外时事,运用教材知识,进行分析,思考,讨论,总结。通过视频等进行情景展示,给学生一种现场感,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时事评论。做好时评,必须坚持“实”,即接地气,有实效。时评活动要从时代实际、环境实际、活动实际、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实效,要能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使其灵活运用所学思政概念、原理分析问题,提升政治核心素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培养家国情怀。

总之,实施好“以学为主”需要研究的内容还很多,教无止境,唯有守正创新,才能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实践(党的教育版),2020(9):411.

[2]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思政教材课堂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教材精读
甜蜜的烘焙课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欢乐的课堂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