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类高校工业设计绘画基础课教学改革

2022-05-24 19:15唐楚楚
河北画报 2022年14期
关键词:理工类基础课基础

唐楚楚

(湖南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随着理工类高校本着着重培养有良好动手能力的工业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对高校理工类背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绘画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在这一大背景下,很多高校开设了时长一年至一年半的绘画基础课程教学,但部分绘画基础课程依然延续美术专业的绘画基础训练,既不符合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又和后续的工业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产生断裂,导致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笔者通过对工业设计专业大一学生设计素描、设计速写等绘画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学生交谈及课后反思有所体会,本文将分析工业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仍然存在问题,并提出几点改革建议。

一、理工类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的现状

设计素描、设计速写等绘画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工业设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绘画基础课程既是建立工业设计系学生造型能力的基石,这门课程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素描、速写训练,它通过传统绘画技法与现代创新理念的结合,来训练工业设计学生的必备基础造型能力。绘画基础课程又是工业设计学生累积设计素材的手段。对毕业后将从事工业设计的学生们而言,只有通过手绘快速地把自己的设计构思表现于纸上,才能更具象地与观者进行对话,传递开放的设计思维。

从2014年教育部提出着重培养有良好动手能力的设计技能型人才以来,各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由于部分理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并没有经过系统的绘画训练,缺乏美术造型基础知识。因此在绘画基础课教学中仍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易造成学生对所学的绘画技能理解得模棱两可,不能使用学习过的手绘技能解决设计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笔者经过对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及课后一定的教学反思和研究,发现工业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着四点问题:一是学生绘画基础薄弱,缺乏专业训练;二是绘画教学中未将绘画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程联系起来;三是绘画基础课程课时短,导致难以深入掌握造型精髓;四是学生对待绘画基础课程仍未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这些问题亟须引起重视,并在实践教学中寻求可解决教学缺陷之法,使绘画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更顺滑地衔接起来。

(一)学生绘画基础薄弱,缺乏专业训练

(1)理工类院校的工业设计学生绘画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理工类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生源为非艺术类的理工类背景学生。艺术类学生在高中阶段往往有一定时间和专业的绘画基础练习,具有一定程度的手绘能力,而理工类背景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是参加普通高考入学的学生,这些学生绘画基础的薄弱是当前工业设计专业绘画基础教学中最明显的问题之一。工业设计大部分专业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草图及绘画表现能力,能清楚地传达设计构思;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能清楚地构思产品的内在关系和外在结构;不断提升的审美能力,能区分优秀的设计作品的同时兼具创新思维。然而,理工类背景的学生们通常没有经过系统的绘画造型训练,其中也存在一部分零绘画基础的学生,这意味着,这些学生可能有较强的文化基础、综合知识能力和逻辑性,但相比于艺术类学生,他们绘画基础薄弱,绘画知识和绘画技巧均不足,艺术造型及艺术底蕴较为欠缺[1]。当前,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程忽略了学生绘画基本功和快速表现能力的培养,并未结合学生实际的绘画水平安排上课内容、制定课程结构,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过程,只是一味地围绕教材来灌输基础绘画理论、做简单地示范、对照范画进行临摹,甚至课程的结课考核也将侧重点放在临摹效果上[2]。

(2)在绘画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理工类背景的学生对常用的绘画专业术语理解模糊。由于这些学生缺少绘画经验,即使逐一讲述了教材上专业术语的定义,他们可能还会在实际绘画基础训练中,呈现出对专业词汇所指代含义一知半解的情况,这种情况尤其体现在抽象性较强的专业词汇上,比如,纸上绘画中“空间”一词所指代的抽象含义。教学语言的使用和学生理解能力的分离,可能导致理论脱离实际,难以在短时间内使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二)绘画教学中未将绘画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程联系起来

目前工业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程的教学结构仍沿袭美术专业的素描、速写等科目的教学结构,还未考虑到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实际需求情况,这导致很少有学生能够将他们之前学到的美术专业素描、速写知识与之后学到的设计专业知识完美的融合起来。主要原因在于零基础的理工类背景学生需要从最基础的绘画材料、握笔及排线开始学习,他们无法区分美术专业基础性的绘画和设计专业基础性的绘画之间的差别。而根本原因则在于编写教学大纲时,每门课程是被分离开来,单独设计的。这导致教学内容有时重复,有时无法衔接。因此,目前高校对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一个整体的考量,没有分析每位学生对绘画的了解程度,不够重视每位学生的独立性。

(三)绘画基础课程课时短导致难以深入掌握造型精髓

工业设计绘画基础课程是实践类课程,抽象的理论知识必须在绘画实践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大量临摹及写生不断思考,打通实践经验和绘画理论,并总结经验才会通过基础绘画真正提升基础造型能力,达到绘画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

从教学课时上看,绘画基础课程的实践总课时一般为32~48 学时,部分高校会以时间为基线,把课时集中地安排在临近的月份内。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会用设计绘画的造型语言、材料技法、创意、与色彩的表达,对于理工类背景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的[3]。临摹、具体绘画方法的示范、写生与修改点评等等教学内容被压缩进绘画基础课程紧张而短暂的学时中,再辅以课后绘画作业,通过课后与学生交谈,了解到这种快节奏的绘画学习方法,可能给初学绘画的学生带来“学不懂,不能完全掌握”的压力,逐渐产生畏难心理。

(四)学生对待绘画基础课程仍未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

学习思维方式还未及时调整的学生在初入学时就直接面临绘画基础实践训练,大部分学生对绘画基础课程缺乏概念,还未意识到绘画基础课程对于工业设计的重要性。换言之,零基础的理工类背景学生通常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绘画实践,才能对绘画基础课程建立一定的理解。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在绘画基础课程学习初期,出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和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等问题。学生仅仅把设计素描当作美术基础课来看待,容易造成在以后专业学习过程中的效果图表现、电脑辅助设计等相脱节的现象[4]。

二、理工类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一)由浅入深,稳扎稳打的提升学生绘画基础水平

(1)调整教学计划,由浅入深的制定绘画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绘画基础课均属于实践课范畴,对于绘画基础理论、绘画实践技法均缺乏的理工类背景学生来说,直接要求学生进行临摹或写生等绘画训练都可能导致学生不知该从哪里下笔,绘画过程缺少章法。因此,在制定绘画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计划时,应考虑到理类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的制定教学内容。例如,在绘画练习过程中,绘画对象要从简至繁,首先是临摹石膏几何体的结构,稳扎稳打地从最基本的形体进行绘画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利用简单的形体快速掌握透视、理解画面中的空间位置关系;在熟练绘画手法与透视规则之后,有针对性地选择单体产品临摹范本,练习几何体的框架中画出单体产品;最后是对组合产品及场景的临摹与写生。这种递进式地教学其目的一是让学生在临摹过程中打牢基础,构建空间意识和透视意识,二是使学生在模仿中学习画法、累积设计素材,三是在先模仿后写生创作的学习模式中,培养良好审美能力,构建创造思维,使绘画基础课程更好和工业设计专业核心课程衔接起来。

(2)连贯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绘画理论、绘画实践,使用教学用具辅助绘画基础课程教学。在绘画基础课程初期,往往需要先讲授绘画基础理论知识和大量专有名词,但这种理论课程要求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空间思维能力,才能完全理解。因此,对于几近零基础的理工类背景的学生,在课程刚开始的阶段,教师应该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前提下,结合具象的教学用具进行授课。让学生能够用眼睛真实地看到、用手接触到形体,以增强学生的抽象空间思维能力,辅助其更好地理解绘画基础理论和专有名词。例如,在学习透视过程中,尝试能够组合和改变形状的线框几何形体教具,让学生能够观察、改变这些线框形体,从而参与到透视练习中去[5]。当学生逐渐建立绘画意识之后,再选择实用性较强的临摹范本,逐步从单线结构训练深入到明暗质感的练习。

(二)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体系

工业设计绘画基础课程开设在大一上学期至大二上学期之间,他们是后续工业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的垫脚石,而目前理工类高校的绘画基础课依然以传统美术的技能训练为主,教学方法、教学体系较为陈旧,不但缺乏对学生设计方法与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而且没有结合理工类背景学生的实际水平。针对理工类学生的绘画基础课程的教学应该以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等绘画形式为主,绘画对象从临摹石膏几何形体开始,逐渐过渡到临摹、写生单个产品、组合产品、带人物的场景、带建筑的室外风景。对于缺乏美术基础的理工类学生而言,想要在短暂的课时内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设计审美水平,就需要在绘画基础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突出实用性,结合工业设计特点,将工业设计专业的绘画基础训练方法与其他设计专业、美术专业的绘画基础训练课程区分开来,改变绘画的对象及绘画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创意速写记录本(Sketchbook)等训练方法,使学生较快地理解设计绘画相关技巧、积累设计素材。

(三)注重线上线下教学的交叉及融合,加强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线上媒体中的教学资源日渐丰富且多样化,信息化教学平台也被用于高校各门各类课程的教学辅助。根据社会对设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理工类高校的绘画基础课程教学需要将信息化教学平台有效地利用起来。目前绘画基础课较为单一实践的教学只是训练理工科学生工业设计领域的绘画理论知识和绘画实践技能,缺乏和其他设计类、美术类等学科知识的联系。因此,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将绘画基础课程转变为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例如,结合线上理论讲授、多媒体视频教学、作品赏析,线下课堂实训、示范改画、课上答疑、课后练习等多种手段完成绘画基础课程教学任务。不断推进绘画基础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才能丰富老师的教学手段和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全面的提高理工类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实践创意能力,养他们自主思考、探讨问题的学习习惯,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6]。

三、结语

理工类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绘画基础课程仍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摸索、开发和建设。面对当前理工类高校绘画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四个问题,笔者提出了三项教学改革建议。一是在保证稳扎稳打的前提下,由浅入深地设置教学内容,逐步地提升学生绘画基础水平;二是了解理工类学生实际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体系;三是在绘画基础课程不断深化的教学改革中,理工类高校应紧随信息时代特征,积极发展线上线下多样的教学方法。总的来说,绘画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绘画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培养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主动钻研的自主学习方法。其中部分教学方法已在笔者的教学实践开展,并中取得一定成效。但绘画基础课程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必然还有一些需要在将来改进的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理工类基础课基础
渗透式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开展及探讨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数说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3300多名本科新生清华报到 理工类超八成
对理工类职业的四个误解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