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龄段视角下老旧社区康养空间适老化更新模式研究

2022-05-26 22:37马欣怡杜守帅
设计 2022年9期
关键词:居住环境适老化社区养老

马欣怡 杜守帅

关键词:康养空间 适老化 居住环境 社区养老 健康

引言

自从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持续加深。根据数据显示预计到2050年我过老龄化人口将会达到5亿左右[1]。2020年7月,国家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2],伴随老龄化的加剧必然也会引起养老问题,也会影响到居民的幸福生活。加之现如今有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仍然居住在建成超过20年的老式建筑中,其中有近一半以上的老年人认为所居住的地方不够“适老化”,没有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数据来源: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近年来,老年人群体生活模式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传统的养老模式及住区功能与居住区结构亟待更新与完善。

一、相关概述

(一)康养空间:康养,可以说是健康和养老,也可以说是养生与疗养,目前,“康养”这个概念更具包容性,它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可以理解为身体和心理两个层面健康的含义,它可以是一种持续性、动态性活动过程,也可以是一种用于休闲、健康、养生、康复等针对性、单一性的治疗过程。当前,人们普遍认为,康养所涵盖的群体包括老年人群体和亚健康群体。从生命科学的立场讲,“康养”必然要考虑生命的三个维度,包括自然生命的长度、精神层面的丰富程度以及生命的自由度。从行为的角度来看,“健康”是目标,“养老”是手段。

“康养空间”是基于康养理念下,为儿童青少年到中老年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提供一个持续性(短暂性)、动态性(单一性)的健康,娱乐,养生,养老等多种行为活动为一体的,具备不同类型、不同程度康养的多功能需求场所。

(二)适老化:适老化指的是在根据老年人的生活习惯特点,以及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上的特点,更多地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本文的适老化主要指的对老旧社区的康养空间进行适老化更新,使空间焕发新的能量与活力,满足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同时也适用于绝大多数不同年龄层次的人。

(三)老年人生理需求分析:根据相关医学表明,老年人年龄的增长,会伴随生理功能的下降,逐渐破坏人体的功能平衡。同时,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也会下降。老年人在生理特征方面,特別是在视觉和听觉方面,会出现运动反应迟缓、记忆力错位、思维衰退等现象,而这些生理功能的减退在老年人中很常见,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3]。原有老旧社区的空间设计对生理功能受损的老年人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四)老年人心理需求分析:随着空巢老人数量在逐年倍增,其子女因工作等原因探望老年人次数不足的背景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之一。老年人因为退休闲散在家引发角色的转变,同时也会产生孤独、压抑的心理,有些老人即使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也会因子女的不关心、不沟通感到寂寞孤独,会出现悲观失望、情绪抑郁。处于抑郁状态的老年人承受着心理甚至躯体的极大痛苦,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影响老人的家庭。

(五)老年人行为需求分析:老年人渴望陪伴,对邻里会有一种依赖感,他们热衷于各种邻里之间的“交往”,以便摆脱心理上的孤独和失落。因为老年人之间的文化背景、阶级层次和年龄上都各不相同,所以一些老年人喜欢独处空间,一些老年人喜欢集体空间,从中可以看出老年人对空间形式的需求。

二、老旧社区康养空间现存在的问题

很多老旧社区在规划初期并没有设置合理的康养空间,加之由于现在城市的快节奏,高压力,人口密度大,所以许多距离城市较远的一些郊野公园具有更好的康养效果,但考虑到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这些位置较为偏僻的公园往往使用率不高。加之城市内的康养公园,游园等不能到达附近居民日常生活范围,基于此,在社区内营造一个有助居民身心健康的康养空间就十分有必要。

(一)空间结构布局不合理:许多老旧社区内的公共空间普遍存在功能单一、规模较小、环境较差等问题。更不用说具备康养这个功能了,早期的社区公共空间大面积绿地占比高,甚至根本没有景观空间,缺少归属感与趣味性,空间没有合理利用。其次,绿化景观层次差,植物的配比比较单一。缺乏良好的步行空间组织老年人的出行。社区内缺少活动交流的空间,活动区域是居民增进感情,交流沟通的场所,可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老旧社区缺少无障碍设施设计,同时道路坑坑洼洼,年久失修,车行与人行混乱,安全性低,导致老年人出行不便。目前许多居住区的活动、休憩场地和广场中,座椅数量严重不足,有的虽然有但摆放位置不当,使老年人不得不自带折叠板凳或直接坐在地上休息。除此之外,活动场地内没有搁置物品的空间,致使一些老年人在活动的时候把物品放在地上或者是挂在树上。照明设施也严重不足,一些社区内甚至没有路灯,缺乏相应的导视系统。

(三)老旧社区管理机制有待提升:缺乏合理的规划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停车场,车辆乱停乱放。缺乏专门的物业机构,有一些设施年久失修,有一定安全隐患。居民缺乏管理,人员进出杂乱,垃圾乱丢乱放,给社区环境造成污染。

三、构建多年龄层的老旧社区康养空间适老化原则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老年人群体仍有更高精神层次的心理需求[4]。康养空间适老化应由原先的开发利用转变为以需求为导向的设计,综合考虑老年人的精神、心理与空间需求。

(一)以人为本原则:对老旧社区适老化更新中要采取以人为本原则,重构社区人际网络,老旧社区的大部分居民用户为老年人,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群体的想法,进行人性化设计,营造更加舒适的社区环境。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使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也要增加具有弹性的复合性空间。

(二)归属感原则:因为老年人在社区已经生活较长时间,对所居住的地方有强烈的依赖感与归属感,我们在更新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原有场地,尊重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在保留原有归属感的基础上对康养空间适老化进行更新。

(三)安全舒适性原则:老年人年纪较大,自我恢复能力较弱,所以安全性是必须要考虑的。要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状况去营造具有安全感的空间,从视觉及触觉的色彩,材质,尺度空间,基础设施,安全的道路系统等着手,营造感知行为都舒适的环境。

(四)高科技康养原则:现如今,许多设计会加引入高科技技术,使人们生活更加便捷,在康养空间的设计中可以把康养与高科技技术相结合,比如通过VR技术在社区内开展文娱活动,还有智能可穿戴设备与社区设施进行联动等,均可提高空间利用率。

(五)共同参与原则:在社区的适老化更新中,需要居民与老年人以及设计者、决策方共同参与其中。老年人与居民作为社区的使用者,可以清楚地反映老旧社区现存的问题所在,如有不妥当的地方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可以借此培养居民责任感,增进邻里感情也有利于社区的良好发展。

二、老旧社区康养空间适老化更新策略

(一)国内外康养空间案例分析

1.重庆颐年公寓康养设计:案例(如图1)采用“以人为本”的设计初衷,提出了“善意景观”的设计理念,从善意出发包容接纳老年人,重点关注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通过对空间布局与细节的人文关怀,为老年人构筑温馨舒适的看护空间。设计手法上,把空间辅助设施从老年人体工学角度,根据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进行适当比例的调整,为了使老年人行走更加便捷,整个场地均采用无障碍设计。在空间上采用模块化设计,构建多种功能区域。因地制宜设计,选材多采用当地特色材料,参考老年人的喜好营造空间的体验感。

2.法国huningue老年之家:该案例(如图2)重点关注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精神需求,适老化为出发点,重构老年人“社交”生活,在空间的设置上,采取了电脑房,趣味工作坊,蔬菜种植园以及法式滚球场的功能构建。公共空间采用无障碍设计同时设置不同的颜色材料的区分,增加可识别性和舒适感,空间宽敞并且流线流畅,便于老年人之间的交往。

(二)康养空间功能构建对不同的案例进行总结分析,对老旧社区康养空间适老化更新有一定启示。作为居民在社区使用最多的活动场所,把康养空间引入到社区内,可以较好地发挥康养效果,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主要根据社区最大的老年人群体,通过老年人的心理、生理、行為三个方面,并结合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相应康养空间。对不同老人身体的功能的特殊性,把康养空间分为以下几类。

1.强身健体空间。要满足老年人的日常活动需求,锻炼空间是必需的。而在老年人的日常锻炼中,散步的频率最高,其次是健身器材的锻炼,所以强身健体空间可以分为两部分:散步步道和健身器材。

作为运动场所设置室外健身场的同时,也要预留好可以避风雨的场地和足够的休息座椅。

2.休憩交流空间。老年人交流的媒介可以放到休憩空间来完成,它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加社会交往的频率,减少孤独感。休憩交往空间往往分为组团活动和集体活动,如果是集体性活动一般发生在开放性的广场上,此时的广场设计要同时兼顾展示表演和休憩功能。

3.生态疗养空间。接触大量的自然元素可以缓解身体上的疾病,接触植物除了能在视觉、嗅觉和触觉来给人感受以外,还可以通过植物景观实现精神层面的共鸣[5]。植物可以起到美化社区环境,调节社区微气候,对人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根据植物的不同特性和季节特性选取不同的植物。

4.文化活动空间。因老年人的活动方式类型和种类都不相同,应该根据活动方式把老年人的文化活动空间分为静态区和动态区,两个区域之间可以采用景墙等方式进行遮挡,这样两个区域里的人在活动时不会互相打扰。

5.亲子共享空间。对于老年人和儿童来说,安全舒适性是第一位。由于老年人通常会带孩子,因此我们可以创建一个游乐设施,老年人和儿童可以使用该设施促进亲子互动。

6.私密空间。鉴于一些老年人因为自身的身心状况,排斥与外界接触,更倾向于在安静的空间放松身心,因此可以设置特定的私密空间,使他们在较为放松的环境下冥思。

7.复合型空间。考虑到一些老旧社区会受到场地活动的限制,所以需要把多个不同功能的空间合并成一个具有综合康养效果的共享养老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废弃空间,满足居民户外社交需求,也有利于老年人与其他年龄层次的人群交往。

三、康养空间适老化具体设计要点构建

(一)旧物质空间更新与非物质空间更新:物质空间更新包括,老旧社区里一些使用不当的灰色空间以及没有合理利用的空间,同时对还有利用价值的建筑物采取更新和活化的策略,通过外界手段的介入以及更新,使其空间重新焕发生机,在改造的过程中不是完全消除原有的空间结构,而是尽可能最大化地对空间优化,并弥补使用上的不足。

,因地制宜挖掘人文资源,保留历史人文情怀,提升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

(二)空间重构:对社区康养空间进整体考虑,在适老化更新中把老旧社区康养空间与现代理念相结合,并融入地域元素与生态理念。

在社区康养空间秩序形态上,对康养空间层次进行优化,增添适老化配套基础设施,通过对空间功能的叠加,使空间具备新的功能。

综合考虑材质、色彩、光线、装饰、设施、绿化等,从空间结构进行细化渗透,不同的生活方式对应不同的空间需求,空间与界面有机融合,不同的康养空间之间要有不同的过渡,增加空间的可达性,同时康养空间要有一定的暗示与指导性,可以间接引导人们的去向,这样也使得不同的康养空间之间可以有效连接。

社区康养空间要善于运用周边环境,空间要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围合空间与半围合空间有效划分,提升老旧社区康养空间的质量。可以通过空间转换、对比、过渡、重复、叠加等设计手法,突破空间原有格局,使康养空间模式与形式更具规律性。

在社区康养空间的外观上兼顾适老化的同时也要兼顾美感,可以通过视觉语言结合设计手法增强视觉的识别性,强化局部空间特征。

1.康养与无障碍设计:楼道出入口及社区的出入口是连接老年人外出的过渡空间,因此在出入口的设计上要遵循国家标准进行适老化设计,在出入口以及有高差的地方均设置无障碍坡道,坡道的两侧可以设置扶手方便老年人出行。考虑到雨雪天气,可以在铺装上采用防滑铺装。老旧社区因建造年份久远,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为行动不便及上楼困难的老年人安装电梯,便于老年人出行。

2.康养与道路系统设计:道路空间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老年人对活动内容的选择,但老旧社区的道路系统相对固定,难以进行大规模改动,可以采用微更新的方式重构道路系统,在社区内部设置人车分流策略,同时对道路进行分级,在道路上设置一些醒目的导视标语或者标牌,方便老年人辨识。在道路附近可设置景观绿化与基础设施相搭配。

3.康养与基础设施设计:社区要增加物业或者强调物业的功能,管理年久失修的设施,加强安保等,促进社区长期发展。社区的基础设施包括路灯、景观小品、视觉导向系统、紧急呼叫系统等。在路灯的设计上,在老年人常出现的活动场所要增加路灯的数量同时提高夜间亮度。比如可以在座椅附近放置低矮的灯具,使老年人的夜间活动正常进行。

在社区内要设置明显的易识别的标识,能引导人们在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内进行活动,因为老年人视力减退,易识别的标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方便老年人出行,便于走亲访友,给生活带来便利。有数据表明,空间分布的合理性和指示标志可以帮助老年人找到方向,降低迷路及四处徘徊的风险,合理的环境方向指示对具有行走障碍、需要辅助的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

4.康养与停车空间优化设计:根据老旧社区的空间情况,因地制宜对停车空间进行优化。停车空间不合理会给居民造成安全隐患,不利于康养,把社区内的废弃空间以及社区外的空间合理利用起来,采取地下停车,集中停车,路边停车,不同时间段停车,根据建筑或绿化景观形成的微空间停车等方式缓解停车紧张。较小的空间用来放非机动车,较大空间放机动车。

其次如果老旧社区的场地有限,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立体停车方式,竖向垂直增加停车空间,解决停车问题。对车辆进行合理管制,建立完善的停车系统,限制外来车辆的进出。

5.康养与自然疗愈空间:人类要想持续的健康发展,所要具备的前提与必要条件就是与自然和谐共处。疗愈景观能在提供人际交往、运动锻炼和亲近自然的同时,满足老年人对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的的需求。在適老化的设计中可以多设计疗愈景观,选择能令人舒缓情绪,放松身心的植物,常绿与落叶植物要搭配种植,丰富景观层次,形成空间感有利于老年人心理舒适度的提升。

可以借助石景空间与水景空间,构筑微缩的山水之景,使之心之向往,精神也更为振奋。

(三)场所精神构建:在旧社区的环境中,旧建筑和场地环境体现着人们的情感记忆,它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康养空间的适老化更新中,想要使记忆留存,并焕发新活力,在更新的方法上,可以采取空间的方式展现与表达,因地制宜,挖掘与活化场所精神,在尊重原有场地的基础上,延续文脉,传承记忆与情感,加强人与空间的交流,使空间保持生命力。

1.康养与交流活动空间设计:设置更多的康养空间其实也是为了满足老年人能更好“回归社会”的心理诉求,因此要增加更多“社交”空间,可以提高老年人日常生活的行为能力,同时还能满足老年人日常的休闲娱乐。对喜欢热闹的老年人多增加参与度高又开放度高的交流活动空间,减轻老年人内心的孤独感;对于喜欢独处喜欢安静的老年人多设置相对围合感与私密性强的交流活动空间,可以采取园林造景的手法,使空间似隔非隔,加强不同空间老年人的互动性。

在康养空间的适老化中构建场所精神空间,对过去生活的美好记忆再现,有利于增强老年人的归属感,可以在社区里设置一些种植区,供老年人种瓜果蔬菜,在种植区附近设置休息区,邻里之间也可以借此机会相互交流种植经验,收获乐趣。

结语

本研究提出把康养空间引入到社区中,从设计学+心理学的角度对康养社区及适老化的产生进行研究,整理并分析我国当今城市老旧社区中康养空间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老旧社区的特点以及老年人的特征情况,提出适合全年龄段的老旧社区康养空间适老化更新模式。此外,康养空间想要满足康养人群的健康需求,营造更加舒适的环境,还需要社会学、医学、植物学、等各方的共同努力,相互沟通协调。作为设计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合理有效构筑康养空间,为全民康养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居住环境适老化社区养老
适老化居住空间设计
城市建设莫忘关注老年人需求
养老社区建筑中适老化设计研究
英国社区养老照顾对我国的启示
城市居住环境中拼贴艺术的应用原则与方法探究
社区养老模式下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探析
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责任定位
基于多元分析法的人居环境质量研究
室内空气监测质量保证
基于使用者行为心理需求的适老化公共座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