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基础的自我管理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2022-05-26 06:09江婧婧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年2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个性化评分

江婧婧 周 密 王 燕

(福建省立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造成的,老年人多发,临床表现为疼痛、烦躁不安等,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心功能及日常生活,目前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术后潜在的心理问题及并发症会影响患者康复[1-2]。常规护理措施较为单一,不具有针对性;以家庭为基础的自我管理能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与指导,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8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以家庭为基础的自我管理对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共计80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按照随机摸球法分成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经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确诊;(3)患者处于梗死后恢复期;(4)思维清晰,可定期进行随访;(5)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2)合并恶性肿瘤者;(3)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4)精神异常及认知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指导患者加强病情监测,给予健康宣教、心理辅导、用药及饮食指导等,加强运动干预。

观察组采用以家庭为基础的自我管理,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具体如下:(1)信息支持。医护人员指导患者与家属进行一次面对面谈话,时间30min左右,谈话内容包括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根据影响发病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运动指南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合适的有氧运动,并加强运动监测;加强饮食指导,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告知患者正确服药的重要性,教导患者如何识别不良反应;鼓励患者积极与医护人员、亲朋好友进行沟通,通过听舒缓音乐、深呼吸等方法缓解不良情绪。(2)个性化健康宣教。通过查阅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文献总结影响老年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如肥胖、吸烟等,针对危险因素制定相应干预计划;采用微信、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患者讲述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治疗手段等。(3)心理干预。在家属的协助下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时调整患者出现的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给予患者家庭支持,避免患者负性情绪影响康复效果。

两组均每周干预3次,共干预12周。

1.3 观察指标

(1)自我感受负担:干预前后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价,总分在10-50分,得分与自我感受负担呈正比。(2)自我护理能力:干预前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价,总分在0-210分,得分与自我护理能力呈正比。(3)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价,总分在0-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等上述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干预前SPBS、ESCA、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SPBS评分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CA、SF-36评分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SPB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CA、SF-36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SPBS、ESCA、SF-36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SPBS、ESCA、SF-36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 P<0.05

?

3 讨 论

老年心肌梗死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缺氧缺血造成的,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的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生命安全[5]。常规护理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指标,但是不具备个性化健康宣教效果,且缺乏针对性,干预效果不理想。以家庭为基础的自我管理通过个性化健康宣教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通过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指导患者进行生命体征及心肺功能的监测,能够使患者更加合理的运动,促进早日康复;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能够改善患者不良饮食习惯,患者拥有科学的饮食指导,可降低危险因素对患者造成的影响;通过指导患者科学用药,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负性情绪,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情绪管理,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信心,缓解心理负担[6]。

本研究中,两组干预后SPBS评分有所降低,ESCA、SF-36评分有所提高,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SPBS评分更低,ESCA、SF-36评分更高,这提示以家庭为基础的自我管理可改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促进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通过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放松身心,在家属的陪伴下进行日常活动,能够提高归属感,缓解不良情绪,从而改善自我感受负担;通过个性化健康宣教,能够使患者自主的参与到日常生活管理中,以家庭为基础,能够提高患者对心肌梗死的认知及掌握程度,从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早日康复;通过以家庭为基础的自我管理方法的运用,能够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患者自主参与到自我防护中,加强自我管理,提高生活质量[7]。

综上所述,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以家庭为基础的自我管理,对自我感受负担的改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个性化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北京少儿散打比赛采用评分赛制刍议
同桌宝贝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