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合并高血压应用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效果

2022-05-26 06:09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年2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依从性血压

李 珍

(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福建 三明 365001)

脑卒中是临床中发病率极高的脑血管疾病,其致死率以及致残率均极高,近年来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随着医疗水平提升而明显提高,但是临床有研究表明[1],脑卒中患者第一次患病以后疾病复发风险极高,且脑卒中复发率和血压水平之间有密切关联,为此控制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水平对预防脑卒中反复发作而言有重要意义[2]。患者的高血压治疗依从性、健康生活方式同脑卒中、血压水平控制效果之间有密切关联。本文主要分析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价值,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接收的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抽选的52例脑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6例。

入选标准:同时符合脑卒中和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脑卒中发生时间<24h的患者;首次发生脑卒中的患者。

排除标准:合并出血性疾病或者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脑出血的患者;存在恶性肿瘤、精神病、意识障碍的患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即常规血压和临床症状监测护理、用药护理、心理疏导,为患者开展常规健康宣教和康复锻炼指导。

1.2.2 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详细内容如下:

(1)患者入院以后,护理人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其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以及遵医嘱治疗习惯等,结合患者的身体状态制定护理和指导方法,针对脑卒中、高血压相关知识、自我护理指导等向患者展开健康宣教,帮助其养成反查自我行为以及自我记录的习惯。

(2)医护人员定期检查自我记录笔记,以分析并了解患者的行为情况,对于不良行为需及时给予纠正。于每日固定时间段为患者开展床旁康复操宣教、示范工作,保证动作到位。维持患者机体处于功能位置,降低痉挛异常模式发生风险,针对合理用药对病情控制的重要性向患者展开详细介绍,同时向其例举临床中部分不遵医嘱用药者的治疗结果,以提高患者的重视度,并且遵医嘱合理使用药物控制血压水平。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血压水平等制定饮食干预计划,叮嘱其禁烟酒,增加新鲜果蔬的摄入量。

(3)在患者出院以后,护理人员组建微信群,并且定期在群内推送高血压、脑卒中知识,督促患者每日自查自身情况;在微信群中采集患者反馈的相关信息,结合其具体病情,制定并调整运动锻炼方案、血压水平控制方法等;叮嘱患者自觉遵医嘱开展日常锻炼。未达到锻炼目标,护理人员需反复叮嘱患者,每周需锻炼3次以上,并且结合患者的喜好选择锻炼方式;针对血压测量方法向患者和家属展开详细宣教与示范,确保患者可以自查血压水平。

(4)举办微信群内打卡活动,以获得患者互相激励的作用,整体每个月微信群当中患者提出的问题,并且给予针对性的解决工作,结合患者的机体恢复情况、病情控制效果等调整目标及计划。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和高血压病程。

(2)观察两组血压水平(舒张压、收缩压)。

(3)分析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评估,以评分越低代表越占据优势[3]。

(4)统计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情况——利用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量表进行评估,涉及遵医服药、不良服药行为、日常生活管理行为、烟酒嗜好管理等项目,应用1-5分(5级评分法)评估,以得分越高代表越占据优势。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两组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相关观察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和汇总后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代表两组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一般资料

2.2 两组血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NIHSS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血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情况(±s)

表2 对比两组血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情况(±s)

?

2.3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量表各项目评分和总分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情况(±s,分)

表3 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情况(±s,分)

?

3 讨论

对于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而言,为其开展科学、规范的护理工作在提升血压水平控制效果、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方面有重要意义[4]。脑卒中患者的预后较差,相关统计表明[5],存活脑卒中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占比在75%左右,若患者存在高血压且血压水平控制效果欠佳,可导致脑卒中复发,提升死亡风险。临床相关研究指出[6],将患者的自我护理管理能力提升有利于其形成良好的疾病自我管理行为与习惯,在降低高血压病、脑卒中发生率方面有重要意义。

自我调节理论即为自我判断、观察以及对环境自我反应过程,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指的是护理人员结合患者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能力、病情、疾病特征、自身经验以及临床相关资料等制定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病情、疾病特征、自身经验以及临床相关资料,并且依据制定的计划实施护理工作,通过针对性的宣教,提升患者认知水平,转变生活习惯的同时,提升其遵医行为和自护能力;组建微信群有利于医护人员掌握患者的病情改变情况,不仅便于随访工作开展,且可及时调整治疗和干预方案,提升病情控制效果及促进预后改善[7,8]。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NIHSS评分和治疗依从性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为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可提升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效果,且可促进神经功能改善。究其原因,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所实施的系列护理工作均以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行为习惯、改善依从性为目标,可有效提升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使其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同时改善遵医行为和依从性[9,10]。

总而言之,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今后临床中。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依从性血压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警惕异常的血压晨峰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