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0 年宁波市奉化区上消化道癌筛查不同性别结果分析

2022-05-29 03:40王晓亮方欢欢李绍刚陈革林玄威殷伟杰王挺唐龙欢邵熠科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社会性胃镜食管癌

王晓亮,方欢欢,李绍刚,陈革,林玄威,殷伟杰,王挺,唐龙欢,邵熠科

宁波市奉化区是上消化道癌相对高发区,肿瘤登记相关数据显示,2020 年胃癌发病率为72.29/10 万,死亡率为38.33/10 万;食管癌发病率为18.33/10万,死亡率为14.17/10 万;胃癌、食管癌分别占本区恶性肿瘤发病、死亡谱的第2 位和第5 位[1]。宁波市奉化区人民医院从2017 年起开展上消化道癌社会性筛查和机会性筛查项目,社会性筛查也称人群筛查,将区域内符合筛查条件的全部人群组织起来在一个规定的时间段内进行最大范围筛查;机会性筛查是对医院就诊的有症状人群进行的“个体筛查”。本研究对2017 年7 月至2020 年6 月参与本院上消化道癌社会性和机会性筛查项目的成本效果进行初步评价,为其他农村地区上消化道癌社会性和机会性筛查模式推广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7 年7月至2020 年6 月参与本院上消化道癌社会性和机会性早诊早治项目的高危人群,社会性筛查指对本地上消化道癌高发区域户籍人口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通过个人生活方式、消化道病史及肿瘤家族史等信息确定高危人群,并进行内镜检查。高危人群指幽门螺杆菌(Hp)检测阳性者;存在上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烧心及反酸等;既往被诊断为上消化道癌前疾病(如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Barrett’s 食管,贲门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胃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重度肠上皮化生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慢性胃溃疡、胃息肉、胃黏膜巨大皱褶征等);有明确的上消化道癌家族史者(一级亲属或二级亲属);有上消化道癌高危因素,如吸烟(每天吸烟1 支以上,累计或连续6 个月以上)、重度饮酒(男性平均每天饮用纯酒精≥60 g,女性≥40 g)、喜食腌制食品(频率≥4 d/周)等。机会性筛查指对本地上消化道癌高发区域户籍人口中出现消化道症状而就医的患者进行内镜检查。纳入标准为年龄40~69岁的本地户籍人口,排除有内窥镜检查禁忌证者。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调查对象在接受调查检查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采用内镜下碘染色和指示性活检进行筛查,内镜、病理医师均由经过国家早诊早治项目培训且合格的医师担任,对发现的癌前病变及癌症患者动员其进行相应治疗,所有病变的诊断均以组织病理结果为标准。癌前病变指上消化道中度异型增生、重度萎缩性胃炎、重度肠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人群。癌指上消化道早癌、进展期癌人群。早癌指上消化道重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内癌人群。进展期癌指浸润性癌。癌检出率=癌人数/实际参加筛查人数×100%,早癌诊率=早癌人数/检出癌人数×100%,癌前病变检出率=癌前病变人数/实际参加筛查人数×100%。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校正2检验或Fisher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项目共2404 名参加筛查,其中社会性筛查1749 名,平均年龄(57.0±7.2)岁;其中男761 名,平均年龄(57.6±7.4)岁;女988 名,平均年龄(56.6±7.1)岁。机会性筛查655 名,平均年龄(55.5±8.1)岁;其中男339 名,平均年龄(56.0±8.0)岁;女316 名,平均年龄(54.9±8.2)岁。男性参与胃镜检查率为45.76%(1100/2404),低于女性的54.24%(1304/2404)。社会性筛查中,男性参与胃镜检查率低于女性;机会性筛查中,男性参与胃镜检查率高于女性。项目组癌检出率为2.29%(55/2404),男性癌检出率高于女性(2=40.64,P <0.05),男性癌检出率是女性的5.33 倍,其中男性食管癌、贲门癌、胃癌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均P <0.05)。早癌检出率为70.90%(39/55),男性早癌检出率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癌前病变检出率为12.15%(292/2404),男性癌前病变率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按性别参与两种筛查总体检出情况 名(%)

2.2 按性别参与机会性筛查检出情况机会性筛查的癌检出率为 3.51%(23/655),男性癌检出率高于女性(P <0.05),男性癌检出率是女性的6.21 倍,其中男性食管癌、胃癌的检出率高于女性(均P <0.05)。机会性筛查的男性早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与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2 按性别参与机会性筛查检出情况 名(%)

2.3 按性别参与社会性筛查检出情况社会性筛查的癌检出率为1.83%(32/1749),男性癌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男性癌检出率是女性的4.64 倍,其中男性食管癌、贲门癌、胃癌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均P <0.05)。社会性筛查的男性早癌检出率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性筛查的男性癌前病变检出率高于女性(P <0.05)。见表3。

表3 按性别参与社会性筛查检出情况 名(%)

3 讨论

2018年我国胃癌和食管癌的新发病例数居世界首位[2],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数据显示胃癌、食管癌发病率分别为29.31/10 万、17.89/10 万,胃癌、食管癌死亡率分别为21.16/10 万、13.68/10 万[3]。《奉化区死亡和主要慢性病监测报告》显示2020 年奉化胃癌、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超过国内平均水平,尤其是胃癌的发病率更高。面对严峻现状,只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尤其是及时发现,并治疗上消化道癌前病变从而阻断恶变,才能降低死亡率。目前公认胃镜检查联合病理是早期发现上消化道癌的关键手段[4-5]。

鉴于本地区是胃癌高发区,从2017年开展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筛查,本项目组上消化道癌检出率2.29%,超过王贵齐等[6]报道的2018 年上消化道癌筛查检出率(2.05%),而且本地区男性的上消化道癌(食管癌、贲门癌、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癌检出率是女性的5.33 倍,其中机会性筛查的男性癌检出率是女性的6.21 倍,社会性筛查的男性癌检出率是女性的4.64 倍,与国内多项研究结果一致,如李志海等[7]报道上消化道癌男性检出率为2.34%,高于女性的1.47%;丁可等[8]也证实男性检出率(4.5%)高于女性检出率(1.9%)。孙中明等[9]报道男性食管/贲门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早期癌检出率高于女性。《2015 年中国分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显示,全国胃癌男性的发病率28.59/10 万,女性的发病率13.37/10 万,男性的发病率是女性的2.14 倍[10]。

多数学者认为中国人群发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是吸烟、肿瘤家族史、Hp 感染和不健康的饮食方式等[11],男性更容易导致上消化道癌的危险因素,如喜食烫、硬食品、饮烈性白酒、吸烟及焦虑等不良心理[12-14]。本地区位于山地与沿海,胃癌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可能与男性渔民多食高盐、腌制及发酵食物等有关,有类似环境及生活方式的舟山也发现胃癌发病男女性别比2.72∶1[15]。另外研究证明,EB病毒易感染男性而发生EBV相关胃癌(EBVaGC)[16-17],同时研究提示雌激素是女性胃癌发生的保护因素[18]。这些因素最终导致我国胃癌发病呈现男多于女的性别分布特点。虽然胃癌发病是男性多于女性,但本研究发现男性参与社会性筛查(即无症状时胃镜检查)却是男少女多,国内也有类似“男少女多”的报道[15,19-21],男性只有出现不适症状时参与胃镜检查的依从性超过女性。因此,今后应通过健康教育、医患沟通及心理疏导等来提高男性参与社会性筛查的依从性。

开展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的意义在于早期发现癌症和早期治疗癌前病变。有研究表明40 岁以后胃癌各级病变(包括癌前病变)的发病率逐渐升高[22]。本研究证实40 岁以上人群参与胃镜检查后早癌检出率高,尤其是男性参与社会性筛查癌前病变检出率更高,更能获益。因此,要呼吁本地区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男性要积极参与社会性筛查,最终提高癌症生存率,让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成为癌症预防“关口”前移的重大惠民工程。

猜你喜欢
社会性胃镜食管癌
“社会性死亡”:青年网络暴力新趋势及治理路径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理查德·罗杰斯:建筑是最具社会性的艺术
改变趁热吃 预防食管癌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the Walking Dead
做胃镜 普通、无痛如何选
吃烫的、辣的东西会导致食管癌吗
我也做了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