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中的青春期性教育

2022-05-30 19:58李慧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60期
关键词:青春期

李慧玲

【摘要】本文对我国家庭性教育中常见的迷思观念进行了澄清;并就“父母如何对青春期的孩子谈情说性”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家庭性教育;青春期;全面的性教育

一、中国家庭教育中关于青春期性教育的迷思

父母在孩子的性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于孩子的性教育,父母肩负着重要责任,是家庭性教育的主力军。

然而,现实生活中,中国父母很少开展家庭性教育,即便开展了性教育,涉及的内容也比较狭窄 ,主要集中在“青春期保健知识”“异性正常交往”等。

传统的教育让我们对“性”这个字羞于启齿,父母总觉得这些事情长大之后自然就懂了。此外,在家庭性教育中,父母也遇到了种种挑战和误区。例如:有的父母对于性教育内容没有足够的知识,不知道如何着手;有的父母存在顾虑,害怕讲多,讲早;有的父母以為孩子会在一定年龄“无师自通”。

上述问题往往是出于恐惧和对全面性教育及其影响缺乏了解。性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性的无知。性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在性的问题上,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观念而不是基于证据的开展实践。

一个常见的家庭性教育的迷思是“性教育会导致孩子的性行为更早发生”。事实上,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清楚地表明,性教育极少(即使有的话)导致首次性行为发生时间提前。一些研究表明,全面性教育不会对首次发生性行为的年龄有直接影响,另一些研究则表明,全面性教育实际上推迟了首次性行为,并且使其更负责任 。更重要的是,接受过全面性教育的青少年更加倾向于在发生“第一次”或“第N次”时采取保护措施,进行安全的性行为。值得一提的是,对性话题三缄其口也并不会推迟“第一次”发生的平均年龄,毕竟身体的发育、对性的好奇和需要永远会如期而至。

家庭性教育中的另一个迷思是“孩子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性教育的相关知识”。的确,在信息时代,孩子们可以便捷地利用网络和社交媒体获取有关性的信息和与性有关的问题的答案;但线上媒体往往不能提供适龄的、基于实证的信息,甚至可能提供一些带有偏见的、歪曲事实的信息。如果缺乏家长和学校的引导,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对于性知识的了解偏离科学性,甚至在网络色情作品的影响下对于性更偏向于暴力和消极的认知,这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是及其不利的。在平时一起观看电视和新闻时,遇到相关的主题,父母除了心生尴尬刻意回避或者禁止,不妨因势利导,一起探讨,在尊重平等的亲子沟通中促进家庭性教育的有效开展。

张北川教授曾说过:“在我们的性文化里,我们要警惕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与其刻意避而不谈或者自欺其人地宣扬禁欲,父母不如积极正面地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教会孩子保护自己与他人的意识和方法。

家庭性教育对青少年的性行为和性态度有着重要影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有足够的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性教育不但能推迟青少年发生性行为和减少青少年的不安全性行为,更能让人具备积极的意识与生活技能,甚至可以对同伴压力导致的性行为起调节作用,还能预防未成年怀孕 。

二、父母如何对青春期的孩子谈情说性

性教育到底是什么?性并不等同于性行为,性教育也不等同于性行为教育,而是教孩子们正确认知生理现象、生理卫生以及性别平等、自我保护、成年后如何建立亲密关系等,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也学会爱与尊重。其实对青少年来说,这种知识和其他知识并无不同。性教育也可以像教孩子过马路,红灯停绿灯行一样自然。

面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在开展家庭性教育时,很多父母往往觉得“开不了口”,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的父母多是70后和80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虽然大多接受了文化知识的学科教育,但却极少或从未接受过系统和全面的性教育,这样的群体成长起来对于性的态度是受所谓“守贞教育”或者“性是羞耻的,不能公开谈论的”等父辈们的传统理念所影响。因此他们面对自己的孩子,谈性的问题,难以启齿。

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中国代表处专门面向中国家长群体制作了一套视频课程叫做《开得了口——家长性教育课程》,提供与性教育有关的内容,包括家长性教育观念、原则、价值观、可能的问题与风险,涉及侵害、残障、心智障碍等话题,并提供可练习的建议和案例参考,探讨家长性教育的意义。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计生协和联合制定并陆续在全国推进了“青春健康沟通之道”家长培训项目,通过参与式培训课程帮助家长开展家庭性教育。通过学习,父母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性态度和价值观,这是进行青春期孩子家庭性教育的首要问题。

三、在家庭性教育中重视性别平等

如今,性别平等意识愈加深入人心,推动家庭内部性别平等观念的建立也变得愈发重要,而弱化性别刻板印象,建立科学的性别平等观念需要家庭中每个成员的不断努力,父母更应树立起正确的性别观念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家长在进行性别教育的时候应当意识到性别层面上的差别教育可能性,并注意适度避免过度的差别教育将性别刻板印象灌输给孩子的情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性别观念上给孩子更多的空间与选择。

家庭性教育需要父母打破性别刻板印象,为女孩和男孩提供相同的性教育内容,父亲要与母亲一起参与家庭性教育。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少性教育课程都会有一章节叫做“女孩面对性行为邀约说‘不’”。玛丽斯特普中国代表处教育项目主管王龙玺表示,随着理念的进步,这章的信息产生以下演化:女孩面对男孩学会说“不”(防止性行为的发生)——女孩面对男孩学会说“要”(表达意愿)——两性之间学会表达需求与感受(社会性别敏感,相互尊重与平等的表达)——同性恋间学会如何表达感受(性别多元的表达)——每个人都应当学会对他人表达自己关于性的意愿与感受(跨越性别、身份等群体划分,实现普遍人与人的适用价值)。

希望父母能够大大方方地与孩子科学地谈性说爱,希望每一个青少年,都能健康、幸福地成长,都能够在尽可能多的选择中,发现那个真实的自己。在我们的教育环境中,“生理性别”不再是限制孩子发展的因素,我们能够更加自然地发现并欣赏作为一个“人”的更多元、丰富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纪红蕾,武俊青,赵瑞,等.杭州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家长对学校性教育的需求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4):519-522.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教育技术指导纲要[S].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8年修订版).

[3]杨梨,王曦影. 家庭性教育影响因素的国外研究进展[J].中国学生卫生,2018,39(11):1756-1761.

猜你喜欢
青春期
大学生早年经历与青春期亲子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被伪装的问题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青春发育期提前的影响
生命的勇敢与脆弱:对《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和《折翼天使》的比较研究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达英—35及妈富隆治疗的效果观察
青少年如何合理度过青春期
积分激励机制在生物课堂教学《青春期》中的运用
微信也会走过“青春期”吗
艺术治疗在智力障碍、自闭症人群艺术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