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是东北抗联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石

2022-05-30 13:46孙泓博
理论观察 2022年11期
关键词:坚定信念

摘 要: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进行了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在白山黑水密林之间经历过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炼,拉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伟大的東北抗联精神。这就是“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其中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首要的政治品质,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是根植于东北抗联将士内心的政治品质,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智斗强敌,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今天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已经融入生生不息的民族血脉,成为中华民族恒久的动力源泉。

关键词:东北抗联精神;对党忠诚;坚定信念;重要基石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11 — 0066 — 04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诚是一种崇高的政治品格,对党忠诚就是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忠诚于党,是我们党对每一名党员最基本的要求,是每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坚守的基本准则。对党忠诚是对理想信念坚定的最好诠释,也正是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支撑着东北抗联将士在14年的抗战路程中艰苦卓绝、奋力拼搏,创造出捍卫山河、保卫家乡的丰功伟绩,东北抗联将士将对党的绝对忠诚注入灵魂。东北抗联之所以最终取得胜利,主要就是因为抗联将士拥有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东北抗联历史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党的建设的宝贵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忠诚于党是东北抗日联军首要的政治品格

忠诚是一种充满力量的崇高品格,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一直深深烙印在抗联将士的内心。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兴起、组建及其对敌奋战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抗联将士们凭借着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和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心在战斗中与敌人血战到底。要把一个国家全部的力量凝聚起来,必须有一个达成共识的民族精神体系,这个体系是国家和人民经过长期奋斗而建立起来的,具有无限的斗志,奋勇杀敌。共产主义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给予抗联将士们永不屈服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斗志。周保中将军曾说:“献身革命事业,一切为了社会整体的变革,消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建立起新的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那时人们才能得以自由地劳动,自由地生活,由‘各尽所能,按劳取酬走向‘各尽所能,按需分配。”[1]这就是共产主义信仰的力量,是东北抗日联军战胜一切困难的前提,也正是这坚贞的信仰成为抗联将士们夺取胜利的法宝,他们为了民族解放,不畏艰难困苦、不改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4年的抗战历程是东北抗日联军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与日本侵略者战斗到底的历程,在这期间,抗联将士们消灭敌人数十万,攻克日伪统治的数十个城镇,在战争期间战士们始终处于被隔绝的孤立环境下,既没有军事支援也没有物资支持,但是东北抗日联军坚定信念不动摇,与敌人斗智斗勇,他们秉持着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的坚定信念与敌人抗战到底。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这些战士们当中有很多人隐姓埋名到生命的最后关头,他们为国捐躯、战饥斗寒、无怨无悔,淋漓尽致地诠释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抗日战争时期,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杨靖宇将军领导抗日武装冒着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同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牺牲时胃里全是枯草、树皮、棉絮,没有一粒粮食,其事迹震撼人心。”[2]杨靖宇将军尽管经受着敌人的磨难以及严刑拷打,他在敌人面前表现出铁骨铮铮的英雄气魄,打得敌人心惊胆战,在战争的最后关头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正是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才使得他在任何酷刑面前坚贞不屈;赵尚志将军一生历经磨难,曾三次被捕入狱三次受重伤,又遭误解被错误开除党籍,但是这些挫折都没有打败他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在其身患重病时把仅有的一碗稀粥分给其他病友;乔邦义战士曾回忆士兵们七天没进过米却仍然坚持战斗;抗联老战士马广荣曾回忆天天吃野菜,饥饿导致头昏眼花,有时甚至吃动物粪便里没消化的食物,这些都是抗联将士们对党忠诚的赤子心。还有无数抗联英雄在抗日战争时期涌现,他们是东北抗联精神的魂。在这样艰苦环境的摧残下,许许多多将士接受生命的考验,面对如此恶劣的境遇,东北抗日联军没有放弃和屈服,饿了吃草皮树根,渴了喝雪水雨水,冷了困了就高唱抗联歌抵御严寒,团结起来,不忘初心、誓死杀敌。东北抗日联军人数最多时不过三万,在抗战期间,队伍逐渐缩减到最后的几百人,抗联将士们克服千难万险,不管抗战的形势多么艰难,始终有着冲锋陷阵的勇气和决心,这就是对党最坚贞的信仰,这一理想信念成为抗联战士们的精神支柱,带领战士们战胜困境和强敌。

二、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是抗联将士奋战到底的强大动力

(一)勇赴国难的民族担当精神

敢于担当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是中华儿女永续相传的红色基因。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所坚持的信仰和追求,中国共产党一直秉持着坚守人民的利益高于天的信念追求,在抗日战争时期不惜一切代价与日本帝国主义抗击到底,这体现了抗联将士伟大的民族担当精神,凸显了舍我其谁的历史责任感,向全世界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英雄是最闪亮的坐标,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华儿女共赴国难,包括抗日英雄赵一曼、杨靖宇、镜泊英雄陈翰章等伟大的东北抗联将士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壮丽爱国篇章。

在苦难且辉煌的奋斗历程中,民族担当精神已经渗透进每个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中。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国破人亡的危机面前,中华儿女的爱国精神空前高涨,无数仁人志士选择奔赴东北,投身于抗日血海之中,许多战士选择放弃家里的安逸生活,背井离乡,挥别亲人,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选择保卫祖国,用生命践行使命,用实际行动支撑着民族复兴的大业。正是这勇赴国难的民族担当精神,让每个抗联将士们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用热血和青春谱写出豪迈的英雄壮歌。“献身为抗日救国真荣耀,抵抗那倭寇匪徒的残暴,纵然阵亡了无数英豪,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一朝”[3]。抗联将士们之所以能苦战14年,其力量源泉就在于将士们坚韧不拔的信念以及胸怀国家和民族的担当精神。仅1939年6月至12月,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就与日伪军作战276次,在虎穴龙潭的形势面前,抗联将士们始终表现出驱除鞑虏、还我河山的精神。面对敌人,他们英勇不屈;面对人民,他们前仆后继。民族英雄赵一曼便是如此,人瘦骨头硬,不但满洲省委对赵一曼同志的评价很高,在敌伪方面,赵一曼多次率领部队围剿敌人,让敌人们闻风丧胆。赵一曼满怀革命信念,积极投身抗日战争中不幸被捕,被日军实施酷刑,最终牺牲,她用实际行动教育儿子忠贞报国,也成为人民心中的英雄,这体现着一个共产党人不怕牺牲、敢勇当先的民族担当精神。东北人民用心中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铸就了一堵伟大的抗日长城。

(二)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与敌人浴血奋战的不畏牺牲精神。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一次次决一死战的斗争,东北抗联的战斗历史是数以万计的抗联将士用鲜血记录的伟大历史,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伟大的光辉岁月,抗联将士们在敌众我寡的现实状况下,仍然保存着最质朴的情怀,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与敌人左右周旋,以勇敢顽强的生命力与敌人殊死搏斗,这种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是东北抗联永不言败的制胜法宝。

在乌斯浑河牺牲的八名女战士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着对党的绝对忠诚和赤胆忠心。1938年10月的一天,由于抗联战士的渡船被日军破坏,正准备渡河的战士遭到敌人袭击,为掩护大部队,以妇女团政治指导员冷云为首的八名女战士向敌人开火交战。战火愈来愈烈,包围圈越来越小,此时八名女战士的子弹已经打光,只剩下三颗手榴弹,趁着手榴弹爆炸,敌人卧倒的间隙,八名女战士誓死不屈,一齐跨进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之中,壮烈牺牲,她们的生命停止在这一历史时刻。这就是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坚定信念,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战士们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时光荏苒,“八女投江”的故事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和话剧,被广为传颂。

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是中国人民始终坚信的真理,无论斗争中的境遇如何,抗联将士们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就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坚定信念挺起了中华民族的一片天。“冰天雪地矢壮志,霜夜凄雨勇倍添”。这是抗日英雄赵尚志的诗,饱蘸着悲愤的血泪,抒发着一个中华热血男儿至死不渝的战斗精神,他的一生是英勇悲壮的。赵尚志将军率领的部队曾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他的决心与壮举曾经唤起多少爱国志士前仆后继、抗日救亡,也带给侵略者猛烈的战略重创。在赵尚志将军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不畏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强大的法宝和利器。

(三)无私奉献的艰苦奋斗精神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的无私奉献的艰苦奋斗精神是东北抗日战争中革命士气不断壮大的重要精神支撑。艰苦奋斗的作风是东北抗联精神的本质,为了抵抗日军,抗联战士们超脱人类极限,敢于面对凶恶势力,挑战人类不可能完成的奇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举世罕见的困境,令世人心生佩服。

东北抗联的斗争史是艰苦奋斗精神的集中表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抗联将士们面临很多苦难:在自然环境方面,东北地区的冬季,无疑是漫长的,严寒的日子里气温常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而战士们经常深山老林中仅穿着粗布麻衣,“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是家常便饭,将士们又经常面临食物资源短缺,连生存下去都是一种极大的考验,抗联士兵们每天都面临着生存的威胁,这就是当时作战的环境真实写照。在生活物资方面,当时由于条件限制,东北抗日联军经常饥寒交迫,食不果腹对于战士们来说是家常便饭。抗联大部队从原来的三万人逐渐缩减到后来的几千人,他们依然坚守在抗战的一线,他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就是抗联战士在难以生存的环境下,用乐观向上的开拓精神打破经济封锁的突围。在战争队伍方面,东北抗日联军时常孤立无援,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必须与关内隔绝,又无法得到关外部队的援助。为了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抗联将士们克服各种方面的千难万险,却仍然经受得住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不惜献出生命,践行着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1938年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就曾指出东北抗联是“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4]。战士们在战场上毫不退缩,困境求存,险境无畏,抵御酷寒,作战敌军的残酷性,作战条件的艰苦性,作战时间的长久性,无论是被战死、饿死或是冻死,抗联将士们和祖国、和人民成为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这是无私奉献的艰苦奋斗精神的伟大诠释。抗联战士们满怀爱国情怀并兼具着艰苦奋斗的精神,战士们用坚定的信念唤起中华民族这片土地的安定与辉煌。如今在广袤的东北黑土地上,东北抗联精神已穿越时空,抗联将士为祖国和人民建起坚实了铜墙铁壁,拼死捍卫的人民已经过上和平富足的生活,保卫的土地已生机盎然,烽烟已远,英魂永萦。

三、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是东北抗联取得胜利的重要根基所在

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是抗联将士们战斗的航灯,照亮前进的道路,通往成功的彼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5]理想信念是支撑共产党人奋斗前进的精神力量,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是东北抗联取得胜利战果的重要根基。东北抗日联军在艰苦卓绝的14年中,披荆斩棘地奔赴于腥风血雨之中,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嘱托,以顽强的意志坚持抗战,最终迎来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

在东北抗联精神中,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一本生动的教科书,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1938年3月,抗联第五军神枪手李海峰带领十余名战士在黑龙江省小孤山与三百多日伪军开火交战,李海峰在阻击时不幸腿部被炸伤,但他没有停歇,拖着受伤的双腿继续发挥神枪手的力量,在夜幕降临时,他们已经坚持近7小时的战斗,随后李海峰和仅剩的三名战士相继牺牲,他们顽强斗争、大义凛然的英勇事迹震撼了所有抗日军队,也震撼了日伪军。李海峰连长和战士们就是凭借着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一直战斗下去,他们不怕苦、不改心、不移志,在这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对党员忠诚度最大的考验就是枪弹的攻击,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铸就了战士们的忠诚之堤,正是有了抗联战士们万死不辞的奋斗意志,有了这种威武不屈的优秀品质,才产生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来,夺回我河山……”《露營之歌》唱出了抗联将士的心声,回溯东北抗联的形成与发展,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东北抗联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正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让东北抗日联军成为抗日武装的中坚力量,在长达14年的艰苦岁月中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反抗外辱的侵略历史上,从来没有一场战争像抗日战争这样,时间之久、动员广泛、意志顽强、信念坚定,因此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军民的重要根基支撑,让我们更加坚定党的领导,增强民族自信,如今我们党已走过101年的光辉岁月,山河为证,精神不朽,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东北抗联的斗争历程仍然历历在目,东北抗日联军在恶劣的环境下艰苦斗争,为东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无数中华儿女在时代的土壤中为之而奋斗着。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人类同新冠肺炎斗争的英勇壮举;在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我们如期建成小康社会,并即将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迈进。从历史到未来,我们党始终不畏艰险、奋勇向前,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进,而东北抗联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精神指引,身处新时代,东北抗联将士用生命熔铸了新时代的精神丰碑,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并将代代相传,以抗联英雄为榜样,通过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实现东北地区的新发展、新突破,对于我们战胜苦难、增强精神力量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参 考 文 献〕

[1]周保中.周保中文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5:279.

[2]习近平.在吉林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9-29.

[3]何宏.《东北抗日联军的战斗号—<十年抗战还要争取最后的一朝>》[N].《光明日报》,2009-4-13(9).

[4]东北抗日联军史料编写组.东北抗日联军史料: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5]习近平.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干部培训班仪式上的讲话[EB/OL].[2021-09-01].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214888.

〔责任编辑:丁 冬〕

收稿日期:2022 — 11 — 12

作者简介:孙泓博(1998—),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坚定信念
弘扬革命精神 走好新长征路
坚定信念夯实党建基石 立德树人助力培根铸魂——明水县第三小学党建经验材料
不忘初心 坚定信念
信念的力量
不忘初心
Never forget why we started
聚焦南海海域海上阅兵
胶着With PVC
长征精神: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之灵魂
浅谈新时期作为党员如何树立信念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