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2022-05-30 10:48张红燚付俊杰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学校管理青年教师

张红燚 付俊杰

[摘 要] 青年教师是一所学校的中坚力量,是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希望。构建成长共同体是引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当代青年教师的学习特点与成长需要,结合学校的管理实践,阐述了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构建的源起、实践及成效。

[关键词] 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学校管理

一、源起:青年教师的时代特点与学校发展需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1]中学教师担负着青少年教育的重任,他们的思想意识、专业成长关乎一所中学的未来,更关乎教育的未来。每个时代的青年教师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当前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青年教师具有很多共同的特征:专业知识强、兴趣爱好广泛、崇尚团队合作、追求自由,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希望追求生活和事业的平衡,希望通过事业能提升生活品质。对处于信息化时代、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当代青年教师的培养,必须紧扣其所处时代特点、个性特征与学习方式。[2]

二、实践: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一)建立共同的发展愿景

教师的共同愿景是组织中各个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目标,也是共同体的灵魂所在。建立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首先要将学校队伍建设的共同愿景化为教师个人发展的愿景。

在实践的过程中,学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将教师特有的文化精神化为共同体的共同愿景。以海淀工读学校为例,学校逐渐积淀了“爱生敬业、主动担当、团结协作、坚守奉献”的教师精神。学校围绕工读教师精神,推进青年教师共同成长建设:(1)将教师精神作为成长共同体的精神纲领,确定为每一位共同体成员的发展愿景与工作指南;(2)组织成长共同体成员走进退休教师家中,聆听他们在工读初创和改革时期,致力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奋斗历程与全情投入工读教育砥砺奋斗的情怀,亲身感悟、培育工读教师精神;(3)每学年初,对新入职教师开展学校精神文化教育,促进成长共同体成员接受、传承工读教师精神;(4)组织共同体成员参加“我与我的工作”演讲比赛,分享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弘扬工读精神的故事,将工读教师精神关联自己的工作,化为自己奋斗的愿景。

共同愿景是共同体的合作之源。在工读教师精神的熏陶和传承下,青年教师共同体成员的思想与行动得到迅速凝聚,将自己归属为學校的一分子,从内心深处认可这份事业,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与成就感,形成了共同体内部的核心动力。

(二)建设带动共同体发展的机制

当前,北京市中学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正过渡到以硕士为主的水平,知识储备、思想品质都非常优秀。但在具体实践中,青年教师对学生心理特点的把握缺乏经验,在班级管理中缺乏有效措施,教学组织上还有待优化;个人规划意识薄弱,不能恰当处理好个人素养提升和教育教学工作之间的关系。

为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在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内切入两个引领机制:师徒结对制度和学习身边榜样。师徒制是一种帮助新手教师快速适应环境的入职教育模式,其实质是新手教师在“做中学”,在观察借鉴模仿中吸引大量的外部知识和蕴含于资深教师教学行动中的缄默知识,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拥有自己的教学知识和智慧。将带头人、骨干教师吸纳到成长共同体之中,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教学师父和班主任师父。每三年为一周期,举行师徒结对仪式,明确师徒关系,要求师父在结对期间全面负责所带徒弟的思想与专业成长,通过发掘闪光点、主题性教育教学辅导、深度会谈等方式,指导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此外,学校每学期推出一名身边典型,通过校刊校报、教师沙龙等渠道,面向青年教师宣传先进事迹,促进青年教师向身边榜样学习,尽快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搭建实践与交流的平台

1.团队建设。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必须以团队凝聚力的形成为基础。构建成长共同体的首要任务是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青年教师团队。学校可每年组织团队成员外出开展团队拓展活动,走出校门、亲近大自然、身体力行,打破团队成员间的坚冰,提升团队的凝聚力,让成员在增长见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增强团队感与归属感。

2.共同阅读。对于青年教师而言,阅读有助于沉静内心、开阔视野,汲取教育智慧。在分组阅读、共同分享的过程中,青年教师加深了对教育理论的认识,并且通过共同阅读将思想集中到相同的视域之中。

3.对话分享。要构建成长共同体,正式或非正式的对话交流平台是必不可少的。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社区,通过搭建各种对话分享平台,促进青年教师表达思想、分享情感、共同提高。在各级交流活动中,共同体成员畅所欲言,营造了合作的工作氛围,在交流思想的同时,提升了专业水平。

4.教育实践。成立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的根本目的指向了教师的教育实践,也唯有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才能进一步筑牢共同体。依据现代教师的三种基本职业生活方式——教学、研究、学习,学校可为共同体搭建公开课研究平台、课题研究平台、教学基本功提升平台等,让共同体成员在日常教育教学情境中,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锤炼思想、磨炼意志、增长才干。

三、成效:青年教师自我成长与发展

(一)营造了合作成长的教育生态文化

当代大部分青年教师由于成长在独生子女家庭,存在着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反映在教育教学中是缺乏合作意识。在共同体里,青年教师心灵自由、思想开放、乐于分享,围绕各项任务与安排,阅读、分享、合作、研究,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相互肯定,形成了合作成长的教育生态文化。这种生态文化的形成有助于青年教师摆脱性格上对合作解决教育教学任务的顾虑,对于学校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二)促进了青年教师自我发展

在成长共同体中,青年教师可以围绕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心得、困惑进行坦诚的交流,在贡献自己经验、思考与智慧的同时,不断引发思维碰撞,分享彼此的教育实践、思考与智慧,从而实现教育实践、思考与智慧的重组。这种调动起教师内在力量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或者重构教师对教育问题理解的过程,能让教师个体不断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个体在教师成长共同体中提出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是把自我的职业生存过程、状态与教师成长共同体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外在表现。这种表现对教师实现自我教育有着促进作用。其原因在于这种外在的表现具有开放性,可以使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解开自我心结,发挥自我教育的功效。

(三)加速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1.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随着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构建的深入开展,青年教师通过同读一本书、教学基本功比赛、上研究课、师带徒等活动,使教育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得到改善。

2.思想的成长。除了专业成长,青年教师在共同体中长期浸润,潜移默化地传承了前辈的教育智慧,转变了教育观,培育了内在精神价值, 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从普通教师到工读教师的角色转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1.

[2]向东.基于个性特征的80后青年教师管理策略研究[D]. 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基金项目]2019年度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学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构建研究:以海淀工读学校青年教师互助成长小组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FBB19115)。

[作者简介]张红燚(1981—    ),女,北京平谷人,北京市海淀工读学校,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付俊杰(1986—    ),男, 安徽舒城人,北京市海淀工读学校, 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为工读教育。

猜你喜欢
学校管理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浅议学校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透视高校青年教师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