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内涵

2022-05-30 10:48李明晨
学理论·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现代化

李明晨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论断,高度凝练的新道路和新形态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从文明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动态上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形态内在关系的揭示指导着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也指引着人类命运与共的现代化文明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人民为中心;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08-0004-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激人奋进的重要宣言,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提炼和实践总结,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新境界。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民族的千秋伟业,以世界的眼光、人类的视野提出了事关中华民族和人类未来的新观点和新论断等重要思想。他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论断具有独到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影响深远的实践意义,挖掘和阐释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新论断的理论内涵有利于全面深刻地理解 和领会其中的重要精神,更重要的是将其中的精神落实到现代化的实践中,发挥这一重要思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开创人类美好未来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新之所在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党领导人民在百年奋斗史中不断探索而形成的现代化道路,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人民创造历史的群众史观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结晶,是在中华民族百年探索富强的历史中被党和人民的历史实践检验了的正确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中国社会的实际出发探求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真理性规律。

(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传统社会历时数千年,有着超稳定的社会结构, 其内部没有足够向现代社会变革的因素与力量。完成传统社会向工业化社会变革的西方强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的国门,开始大肆殖民,中国被胁迫地裹进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尽管客观上外来殖民势力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诱发了社会变局和思想革新,但殖民的后果是中国社会更加破败。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过程中不是朝着现代化发展,而是社会动荡、政治混乱、经济崩溃、人民痛苦,成为西方现代化发展的牺牲品。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立足国情实际,制定了建设独立、民主、富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道路。首先是领导中国

人民消除阻碍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中外反动势力,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创造根本的社会条件。面对国内千疮百孔、一穷二白和西方势力的孤立和封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独立 自主、自力更生。迫于国内外形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国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在探索过 程中出现了冒进等不切实际的错误,但党勇于纠错,在不 断探索、纠错和学习中发展现代化,探索中国式道路。为了

发展现代化,建设好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冲破各种阻 力,对内改革,扫除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对外开放,融 入世界发展的潮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在现代化发展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深化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体 制改革,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探 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 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1]。所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能够保持常新的深层原因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持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实际相结合,能够勇于纠错,不断学习,将中国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阶段。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奇迹。一是在经历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百年疮痍的中国,用短时间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是在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情况下依靠自力更生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且是人人共享的现代化。三是中国成功规避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造成的社会问题,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用几百年时间走过的工业 化历程。中国现代化发展所创造的奇迹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必然性,因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的新式现代化道路。

以欧美为代表的现代化道路遵循的是以“资本为中 心”,把资本增值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因,现代化就是运 用科技手段,提高资本增值效率,扩大市场占有,其目标是资本的无限制扩张。现代化发展以物为中心,忽略了人的价值。现代化发展成果受益者是少数资本持有者,而创造价值的广大劳动者成为被剥削者。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以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主义主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因素,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人民观自觉运用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执政为民,发展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2]“人民至上”[3]等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新成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根植于深厚的中华文明土壤,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民思想”和“民本思想”,又超越了这些思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以人民为中心”既是对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的超越,避免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 的问题,克服了西方现代社会内在的弊病;也是对苏联等社会主义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扬弃,坚持社会主义制 度,坚持党的领导,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道路发挥了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人民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满足了人民群众共同享受现代化建设成果 的愿望,切实做到了民建民享,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在 社会发展中的创造力和创新力,所以取得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建设与治理同步进行的现代化道路

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革,按照社会演进 论,现代化社会要比传统社会发展水平更为先进,社会状 态更为美好。集权专政被民主政治代替,传统农业和手工 业逐步工业化,思想文化上更为自由和个性化,人可以自 由流动,自主选择生产和生活方式。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现代化初期,广大农民失去土地,手工业被工厂挤垮,手工业者被迫成为受剥削和压迫的工人,过着悲惨的生活;工业化的粗放生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经济危机导致极大的生产浪费,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动荡。以资本增值为发展逻辑的现代化不断生成难以根治的社会问题,如过度开发和消耗资源、先污染再治理、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经济危 机和摆脱经济危机的战争、残酷压迫和剥削劳动者、人的异化、社会冲突、发展动力不足等。西方的现代化困境一方面源自社会制度和国家体制,另一方面是由于治理不力或缺乏治理。中国式现代化吸取西方现代化在治理上的缺陷, 走建设与治理同步的现代化道路。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这是对现代化国家治理的高度总结和新的要求。现代化过程中

社会发展变革具有一定的自发性,需要国家对其进行制 约,引导其向着既定的目标发展,形成国家力量与社会变 革力量的互动。党十分重视国家在现代化发展中的治理职能。改革开放以前,党强化了国家计划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现代化发展的规律,造成一定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在国家治理中得到了解决。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改革是在党领导下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现代化发展铺平道路;对外开放有计划、有目标,根据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需要引进来和走出去。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资源配置的双重作用,避免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导致的经济危机、贫富分化和社会冲突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更加提高了国家治理在建设现代化强国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形成了新的五个“现代化”,从现代化治理层面上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不断创新的现代化道路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条根据现代化发展需 要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道路。

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是不断遇到社会新问题、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解决新矛盾的过程,既不会一帆风顺,也没有 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搬,更没有解决所有问题而一劳永逸的举措,需要持续地研判新形势,研究新问题,把握新机遇, 应对新挑战。虽然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模式引起世界关注和研究,但是新时期处于更为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之中。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国内

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深化改革,打破阻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各领域壁垒,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化解困难的智慧。加快发展方式的

转变,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和综合效 益,以创新驱动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开放水平,不断学习和吸纳世界最新的发展成果,提高国际竞争力,抵御全球化竞争中的各种风险,以国际大循环的外力激发国内循环的活力和效力。紧紧抓住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5] 的主要矛盾,以高质量的发展提高人民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打破城乡二元分割,协调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同步发展,加快边远地区的现代化发展;缩小不同社会阶层的差距;从政治民主、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高雅、生态美好等多方面、多层次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人民的共同富裕为导向,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立足中国现代化实际需要,有规划、分步骤地发展现代化事业。所以,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中国人民充满自信的道路,在各种干扰和风险中稳定发展的道路,是在现代化事业发展中持续创新的新道路。

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更高阶段

中国式现代化以解决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为突破口,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一切有益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成果,在现代化发展中保留和发展了这些文明成果, 在吸纳、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让人类文明保持活力,推进 人类文明发展到更高的阶段。

(一)从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上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文明是人以自然生态为前提创造的文化成果。从发展

的内在规律上而言,文明要处理好两大关系:一是人与自 然的关系,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提;二是人与人的关系, 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条件。对二者关系的处理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文明形态,由此形成了不同文明形态下的价值 体系、制度体系和应对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继承了包 括中华文明在内的人类文明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传统, 又超越了这一传统。既不是像传统文明中,人一味敬畏自 然,被动地遵守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不是如工业技术文明中,人主动地、无限制地征服和索取自然,造成人与自 然关系的紧张,而是在社会发展中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 系。人遵循自然生态发展规律,利用发展规律进行经济建 设,发展物质文明。同时,利用人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科技成果干预自然,避免自然灾害对人类文明和自然本身造成的损害。在新时期的现代化建设中,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則文明衰”[6], 从人类文明兴衰的高度要求处理好现代化发展中人与自 然的关系。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现代化建设体系,坚 持现代化发展中生态优先的原则,通过转型发展、生态立法、低碳生活、修复恢复、从严整治、严格执法等措施,保护 生态,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同时,超越文明发展中国家和民族的界限,积极推进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和各 种力量,加强全球生态治理,应对世界气候问题。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生态文明建设上,独自发展难以独善其身, 需要从全球的视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发展生态文明。中国现代化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突破了西方的文明冲突论, 也突破了多元并存、相互联系的文明现代性论,而是将人类文明视为一个多元共生的整体,推进人类文明在生态美 好的发展条件下持续地向更高阶段发展。

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在理论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践行人民创造文明成果、人民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主体力量的文明发展史观。中国在现代化发展中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以政治制度的形式确 立了文明发展中的人与人的关系是自我主体关系。这就变革了传统社会文明发展中人统治人、人压制人的人与人的关系。在传统文明中,作为文明发展的动力与源泉的人民群众,处于被奴役状态,文明不具备主动发展的动力。在西方主导的现代社会的工业技术文明中,人成为资本的奴役和被科学技术异化的物,人创造的文明成果被归结于资本增值和科技发展应用的结果。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超越了传统文明和现代工业技术文明,极大地 解放了人民群众,激发了文明发展主体力量的内在潜力和创造发明活力,既开辟了人类文明向更高阶段发展的潜力空间,又激发出人类文明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动力。

面对现代化造成的历史教训和面临的问题,尤其是世界性难题,中国式现代化在“全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观指导下采取保护生态、共同富裕、共治共享、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的应对措施。在以生态美好、人民至上、人类共命运的价值体系指导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造福人类的应对体系。据此,从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上而言,中国式现

代化新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二)从文明发展动态上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文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变革处于不断更新的动态之中,文明发展动态有多种表现形式:

其一表现为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持续发展。历史悠久、 成果辉煌的中华文明走到近代处于发展隔断、濒临消亡的危机状态。在封建腐朽、列强殖民、动荡混乱的时代,中华民族危难,中华文明蒙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经过百年奋斗和探索,中国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文明转危为安,持续发展,如今又以厚积薄发的姿态引发世界的瞩目,古老的中华文明生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成为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类型。这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扎根于中华文明,继承和发展中华文明的结果。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汲取中华文明,而且吸纳整个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这些文明成果持续发展,发展到新的形态。

其二表现为发展模式的突破。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模式有多种学术观点。依据生产方式,传统社会的文明发展模式有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农耕文明,以游动放牧为主体 的游牧文明和以商贸为主体的工商文明。近代发端于西方的工业化将世界文明发展卷入西方的工业技术文明发展模式中。西方以发达的物质文明和强大的军事力量雄霸世界,以非西方即愚昧落后,落后就要西方化的思维和文明发展逻辑,征服和毁灭异于己的文明形态。在霸权支 撑下,西方将人类文明视为也试图改变为单一的发展模式,将西方价值鼓吹为普世价值。这种霸权和征服,抹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个性,将人类文明发展模式同质化、同一化,带来的是文明的衰退、地区的动荡和文明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中国式现代化突破了以资本主义现代化为母本、 为世界标准的模式束缚,探索出独立自主、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现代化发展成就雄辩地证实人类文明发展模式不是唯一的,也不需要同质化,而是以人的现代化为旨归。人类要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人类文明向更高层级发展为导向,选择和确定适合人类文明发展的模式。

其三是多元共存、共生共荣的发展机制。工业技术文 明现代化的特征是统一化、标准化、模式化和规模化。以资本增值为发展逻辑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内在地要求资本市 场无限扩大和占有,国际化的生产、销售和消费让资本和 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重组和整合,形成了发展日趋加快的全 球化。基础雄厚的西方大国主导全球化发展进程,掌握规 则制定权,把全球化变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工具,必要时奉 行霸权,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意识形態、文化价值等多 个领域向全球渗透,把世界各地多样化的现代文明变为单 一的一元西方文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尊重各民族、各 国人民创造的文明,主张文明互鉴,在多元并存中共同繁 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 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7]。基于“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 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7]的文明发展原则,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多元共生的文明相互促进,推进人类文明在如今的现代化中发展到更高的阶段。

其四是协调与充分发展的发展趋向。古往今来,人类文明发展都存在不协调、不充分的问题,但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向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协调的、充分的。传统

社会中,城乡二元分割,城乡文明差距较大,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同民族之间和社会阶层之间文明发展存在较 大差异。近代以来西方主导的工业技术文明中,在民主、自由、法治的迷人外衣下是残酷的剥削和野蛮的掠夺,社会阶层和国家地区之间贫富差距悬殊,尤其是信息技术与高 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世界各地文明发展不平衡、不充 分问题更趋严重。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共同富裕为发展主旨,致力于消除贫困,以先富带动共富, 通过精准扶贫实现了全面小康,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以解决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为突破口,通过东西部互相支援,沿海和内地协调发展解决发展的不协调、不充分问题。倡导“南南合作”“一带一路”,通过减免债务,对外援助帮助落后国家和地区发展,有效缓解了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不协调、不充分问题对人类文明发展造成的阻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在现代化发展中弘扬中华文明中的和谐观,突破 了西方文明国强必霸的历史逻辑,积极推进世界各国人民和谐共处,共享发展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解决贫困,发展成果共享,文明成果惠及深度与广度上开创 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容丰富,既有深谋远虑的发展规划,也有体系完整的发展体制,既有由宏大叙事视角 的宏伟目标,也有细致入微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 有人类命运与共的文明发展倡导。据此,这一论断是中国新时期现代化发展的理论指引,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指导,更是指明了人类文明发展未来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 民日报,2018-05-05(2).

[2]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

(7).

[3]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

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21-11-17(2).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 民日报,2013-11-16(1).

[5]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N].光明日报,2017-10-19(2).

[6]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9

(3).

[7]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N].人 民日报,2019-05-16(2).

猜你喜欢
以人民为中心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观的逻辑建构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中国新现代化论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