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引入,充分运用

2022-05-30 22:15孟祥月
高考·上 2022年7期
关键词:运用策略生活化教学高中生物

孟祥月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强调学生的学科素质培养。高中生物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将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应用到高中生物课堂,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打造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生物课程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有效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本文通过具体论述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策略,选用生活化的教学资源,打造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为提高高中学生的生物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运用策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确指出,高中生物教学需确保选取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与此同时,教材内容还需兼顾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运用课堂所学的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应用能力[1]。然而,就现实而言,目前大多数教师仍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影响,以至于实际教学过程也仅是重视必修课内容,即便教材中囊括了诸多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但也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追求而仅是要求学生牢记教材中的知识,忽略了生物知识的生活化特征,也使得学生无法对知识产生深刻认知,甚至还将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2]。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活化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意义

通过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合理地应用到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将生物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再总结生物的诸多原理现象及规律,而后的具体教学再对学生的实际生活加以强调,这样方能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生物知识对实际生活的巨大帮助,继而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亦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3]。此外,积极将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运用至高中生物教学,对学生实践、创新等能力的培养亦有诸多助益,这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还有助于促进学生今后发展,因此更需要引起高中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途径

(一)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丰富生物课堂教学内容

备课是教师开展教学前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合理的备课能够确保教学的有序推进,然而,就现实情况而言,虽大多数教师也积极开展了备课工作,但由于其备课阶段仍旧秉持着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因而备课的过程也仅是关注教材与参考书籍,以至于內容方面则往往只考虑自己如何教授而未能兼顾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科滋生厌烦情绪[4]。因此,为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生活化的教学引进更是刻不容缓。通过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引进生活元素,将赋予高中生物课堂趣味性,以此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当然,引进生活化的元素,就需要教师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将学生生活中不留意的“角落”引进课堂,再将之与具体教学内容联系到一起,以此来对生物的诸多现象、规律及原理加以解释,这样既能让原本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具体、形象,也便于学生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内境稳态的重要性”时,教师可通过测量学生体温并记录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不同人的体温会存在些许差异,且正常体温会在一定范围内浮动而非固定值,由此引出“体温动态平衡”的概念。又如:针对“细胞中的自由水与结合水”时,教师可利用湿毛巾来加以讲述。教师将湿毛巾的水分拧干,以此告知学生能从湿毛巾中拧出的水分则为自由水,而附着在毛巾上且无法将之拧出的水则为结合水。考虑到结合水知识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倘若教师仅是依照教材照本宣科式地讲述,势必无法将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以致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该知识点,其效果并不明显,如此学习不仅吃力且很难保持长久记忆。因此,为避免上述情况出现,教师更需积极引进生活化的元素,通过有效的转化,最终以学生能懂的语言,能理解的现象,阐释抽象的生物知识,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设生活化的虚拟教学情境

如今,开放的网络不仅给民众生活增添了乐趣,也为教学提供了不少资源。且因使用者还可根据自身需求对网络资源进行转化,故也让资源的应用范围得以拓宽。如与教学相关的资源,教师便可将之制作为贴近生活的视频或动画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将极大增添教学的趣味性,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不仅如此,基于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辅助软件也让动画制作变得更加便捷且轻松,这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方便。高中生物教学,因高中阶段的紧张学习导致不少学生始终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故也急需教师在教学中添加一些趣味性的内容来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此,教师应该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心需求,将多媒体手段运用至实际教学,以此在营造真实的生活情境同时亦能让抽象的高中生物知识变得直观,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如:针对“细胞结构”的教学,教师便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工微观物质运动等知识为相应的视频或动画课件,一方面能让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立体化,另一方面则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另一核心优势还在于能给学生众多感官带来冲击,通过引进多媒体技术,动态化的图像搭配适宜的背景音乐,将有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继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亦促进学生创造及开放性思维的有效发展。

(三)巧妙引入生活化案例,打造生活化实验过程

高中学生应当掌握一定的生活常识。因此,教师在实际授课阶段也应有意识地将生活化的元素引进课堂并加以讲解,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如在讲解“分子与细胞”时,针对“细胞增殖”中“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考虑到探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原因的实验过程所需材料,学生并不容易获取其中的含酚酞的琼脂块及质量分数为0.1%的NaOH溶液,对此,教师便可用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来替代,如以豆腐块来替代琼脂块,而0.1%的NaOH溶液则用蓝墨水替代。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将豆腐块分成大小不一的三小块,而后于豆腐块中滴入蓝墨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浸泡学生发现,将蓝墨水滴在豆腐块之上,蓝墨水的扩散体积将随着豆腐块体积的增大而增加,由此可以得知结论,体积越大的细胞,其相对表面积便越小,而此时的细胞物质运输效率也将受影响变得愈发低下。经过上述一系列操作,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大量的生活常识,也能突显学生于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积极参与课堂思考也能促进学生生物思维的良好形成,这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及今后生活均有莫大助益。

例如:在设计糖类的教学时也可结合生活实例,去理解和掌握糖类的种类和作用这一教学重点。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食物入手,通过PPT呈现几种有地方特色的食物,并让学生分辨哪些是糖类物质,或这些食物含有哪些糖类物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思考与讨论,初步认识了糖类的种类、分布和功能。在学生充分掌握糖类的种类后,教师可进一步呈现人类对大米、面粉等糖类食物的需求,来深化对糖类功能的认识。

(四)利用社会生活热点,创设生活化的探究情境

探究是学习最有效的方式,学生参与概念及原理的探究过程,便能逐步构建起完善的生物知识框架,这对学生梳理生物知识并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有着莫大助益。对此,为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参与探究的机会,教师可积极将社会中的生活热点引进教学并借此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6]。最后,教师再对学生思维进行补充,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将得到良好锻炼,也能借助对生活问题的探究而逐步积累其丰富的生活经验。当然,要想达成上述目标,关键仍需教师挖掘适宜的教学资源,且所寻找的社会热点需与生物知识有较高的契合度,这样方能避免教学偏离预定的轨迹。如针对基因遗传性疾病,教师便可将之与遗传学联系到一起。再如: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情感纠纷问题,“亲子鉴定”是最常见的解决问题方式,基于此,教师又可联系“基因本质”的内容来对“亲子鉴定”的原理进行梳理,由此引申出“DNA”“遗传”等一系列内容。总之,引进社会生活热点创设生活化的探究情境,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亦能掌握相关知识。

(五)及时补充前沿生活化信息,创新生物课堂教学

当前,由于我国所使用的各类教材均有较长的出版周期,而基于生物学的发展又极为迅速,故教材中无法展现最新的生物研究成果,也便导致了教学的滞后。对此,为改善上述现象,教师还需留心这类生活化信息,将最新的生物学报道及时引进课堂,一方面解决生物教学滞后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并为学生创造了解更多生物学知识的途径[7]。

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为学生介绍获2017年诺贝尔生物学奖的两名科学家及其开展的相关实验。当为学生简单介绍了两名遗传学家发现的昼夜节律分子机制后,大多数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何谓昼夜节律分子?”“昼夜节律分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怎樣的关联?”基于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继续向学生讲述:“人的大脑会在夜晚分泌出一种名为‘褪黑素的物质,该物质可起到帮助睡眠的作用,而在白天,因褪黑素分泌量的减少,故大脑也能保持清醒的状态。除此之外,褪黑素还具有抗氧化性,并与自由基发生中和反应,以此达到舒缓压力的效果。”经过简单的介绍,学生对“褪黑素”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如果经常熬夜,这样不仅会降低学习与工作效率,也将导致患病概率大幅增加,故学生需要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方能为高中阶段高强度的学习提供良好的身体基础。

例如:在“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教学中,教师用人体健康与PH值的维持关系重大这个话题引出学生对生活中个人健康的关注兴趣,使学生在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基础上展开实验。实验材料也选择了贴近生活的苹果、牛奶、虾等。增加了生活意义和生活元素的实验,让学生的投入积极性和学习深度性都得到了较好的拓展。

(六)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锻炼学生应用能力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后作业亦与学生学习成效有着莫大关联。而就以往的课后作业而言,绝大多数教师均是以布置书面作业为主,而布置的目的也十分单一,只是考查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然而,学生在课堂上已然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状态,课后作业也是千篇一律的习题训练,长此以往,学生势必难以提起完成作业的兴趣与积极性,继而也将导致课后作业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8]。对此,教师需对课后作业的类型予以革新,如增设探究类、实践类的作业,将学生从压抑、紧张的学习氛围中解救出来,并借此锻炼他们的实践以及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如:在学习了“果酒与果醋的制作”后,教师便可让学生自主动手尝试制作葡萄酒,并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以此作为作业内容。此外,教师亦可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思考,如制作葡萄酒所需的酵母菌来源于何处?其他杂菌是否会对酵液造成污染?该如何防止酵液被污染?为何制作的葡萄酒会出现口味上的差别?基于上述问题,将生活的食物防腐知识引进课堂,从而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

又如:在学习完“基因遗传”一章后,教师便可布置调查类的作业,如要求学生就各类常见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如白化病、红绿色盲、近视等。因课后作业类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且完全不同于常规的作业形式,故不仅有助于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课堂所学解决问题,在发展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能为学生的日后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结束语

积极将生活化的元素引进高中生物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而在彰显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亦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对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对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给予高度重视,继而慎重筛选引进的生活化的元素内容,让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教学中得以良好落实,这样方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并切实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发展奠定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康正祥.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应用策略刍议[J].文理导航,2020(17):2.

[2]王海晶.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9):2.

[3]崔建平.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高考,2021(3):33-34.

[4]罗合根.例谈生活化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综合教育),2016(6):1.

[5]董佳.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价值及其实践运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3):128-130.

[6]张丰兰.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实践浅析[J].读写算,2021(29):146-147.

[7]邓红.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10):27.

[8]李茂昌.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7(Z3):58-59.

猜你喜欢
运用策略生活化教学高中生物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