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野下学生抗逆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05-30 04:03周浔奇
广东教育·综合 2022年7期
关键词:处境阶层概率

周浔奇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深度学习正逐渐成为教育领域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深度学习包括对知识、技能、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有效沟通、合作、学术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法与能力的学习,旨在通过更深入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在贫富仍有一定差距的当今社会,优势阶层与弱势阶层家庭的教育资源相差较大,这一定程度上导致来自弱势阶层的学生社会竞争力天然地低于来自优势阶层的学生。因此,深度学习对于社会弱势阶层学生来说意义更为重大。通过研究弱势阶层学生的学习环境、家庭环境等特征,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影响处境不利学生发展的因素,从而有的放矢地采用不同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一、抗逆学生定义

张平平、袁玉芝在2021年的研究中提到,PISA 2009-2015的结果报告和相关工作论文将“国际视角下的抗逆学生”界定为家庭ESCS(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指数)在本国(地区)样本最低1/4,学业表现在国际样本最高1/4;而在《PISA 2018结果报告Ⅱ:哪些地方的所有学生都能成功》报告中,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抗逆学生定义调整为:家庭ESCS居于本国(地区)样本最低1/4,学业表现居于本国(地区)样本最高1/4。

根据深圳市某行政区实际情况,本文将抗逆学生的定义调整为:所在家庭每月收入在8000元以下(含8000元),且学业表现在全区前1/4的学生。其余所在家庭每月收入在8000元以下(含8000元),学业表现在全区后3/4的学生为处境不利的低成就学生。

二、样本及变量说明

(一)样本说明

本文选取2020年深圳市某行政区监测数据,监测对象为四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家长,共计34215位学生参与测试,其中,部分学生问卷为无效问卷,最终共33858份(四年级21558份,八年级12300份)学生问卷为有效问卷。

(二)变量及统计方法说明

1. 因变量说明

本文以是否为抗逆学生为因变量,通过计算所在家庭月收入在8000元以下(含8000元)的学生中学业成绩位于全区前1/4的学生人数,可得四年级抗逆学生人数为3061人(14.2%),八年级抗逆学生人数为2164人(17.6%)。

2. 自变量说明

本文选取三类自变量: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详见表1。

学生自身因素:包括学生阅读兴趣、学习焦虑和主观学习压力等。

家庭因素包括学生父母工作忙碌程度、父母最高文化程度等。

学校因素为学生所在学校性质,分为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

3. 统计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基于深圳市某行政区监测数据的实证分析

(一)不同收入等级家庭学生的差异分析

目前,我国基尼系数相对较高,收入差距较大,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了解来自不同收入家庭的学生发展是否存在差异、存在何种差异。因此,在构建Logistic模型之前,本研究分年级从学业成绩、家庭因素两个角度探讨不同收入等级家庭学生的差异。

1. 学业成绩差异

由表2可知,无论是四年级的学生还是八年级的学生,所在的家庭平均每月总收入越高,其学业表现越好。并且,经过LSD检验,组间差异均显著(P值均为0.000),说明来自于不同收入等级的家庭的学生学业表现有显著差异,收入越高的家庭,其学生的学业表现越好。

2. 家庭因素差异

本文设置的家庭因素变量为家庭阅读资源和父母陪伴水平。两个指标满分均为100分。

我们调查发现,所在家庭收入越高的学生,其家庭阅读资源越丰富,同时父母陪伴也越多。如右图所示,四年级、八年级的学生中,不同收入段之间的家庭阅读资源和父母陪伴水平均存在差异。

(二)抗逆学生的特征

心理发展、家庭因素和学习兴趣各项指标满分均为5分,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得分如下页表3所示。

从心理发展来看,抗逆学生各项心理发展表现均优于处境不利低成就学生;从家庭支持来看,四年级抗逆学生的父母陪伴、亲子依恋和家庭阅读资源得分均优于处境不利低成就学生;八年级抗逆学生除父母陪伴得分与处境不利低成就学生持平以外,其余两项也均高于处境不利低成就学生;从学生学习兴趣来看,抗逆学生的阅读兴趣及学科学习兴趣得分均高于处境不利低成就学生。

另外,抗逆学生的父母最高文化程度为“中职及以上”的比例均远高于处境不利低成就学生,这与PISA2006数据的结论一致,PISA 2006数据发现,在多数参与国(地区)中,抗逆学生的家庭环境优于处境不利低成就学生,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家庭文化资源拥有量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张平平、袁玉芝,2021)。

(三)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量化潜在影响因素对学生抗逆能力影响的大小,本文选取是否为抗逆学生为因变量,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性质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选取自变量,分年级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最终进入模型的自变量有:母亲工作忙碌程度、母亲最高文化程度、父亲最高文化程度、学生阅读兴趣、学习焦虑、主观学习压力和学校性质。另外,由于部分变量为多分类变量,因此要将其转换为多个哑变量。

1. 四年级学生“逆袭”影响因素

基于四年级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略),分析得出以下“逆袭”影响因素的具体情况:

(1)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学习焦虑、主观学习压力越大,其成为抗逆学生的概率越小,比值比分别为0.607和0.625,说明其他自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学习焦虑每增加1个单位,成为抗逆学生的概率是原来的0.607倍,主观学习压力每增加1个单位,成为抗逆学生的概率是原来的0.625倍。而学生阅读兴趣则与抗逆学生正相關,学生阅读兴趣每增加1个单位,成为抗逆学生的概率是原来的2.960倍。

(2)家庭因素

母亲最高文化程度为“硕士”的学生成为抗逆学生的概率是母亲最高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学生的7.166倍。父亲最高文化程度为“本科”的学生成为抗逆学生的概率是父亲最高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学生的1.701倍,父亲最高文化程度为“大专”的学生成为抗逆学生的概率是父亲最高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学生的1.486倍。

(3)学校性质

在其他自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就读于四年级公办学校的学生的抗逆概率是就读于四年级民办学校学生的1.762倍。

2. 八年级学生“逆袭”影响因素

基于八年级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略),分析得出以下“逆袭”影响因素的具体情况:

(1)学生自身因素

在其他自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学生焦虑每增加1个单位,成为抗逆学生的概率是原来的0.655倍;学生阅读兴趣每增加1个单位,成为抗逆学生的概率是原来的2.320倍。

(2)家庭因素

母亲最高文化程度为“大专”的学生成为抗逆学生的概率是母亲最高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学生的1.640倍。父亲最高文化程度为“本科”的学生成为抗逆学生的概率是父亲最高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学生的1.924倍, 父亲最高文化程度为“博士及以上”的学生成为抗逆学生的概率是父亲最高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学生的4.152倍。

(3)学校性质

在其他自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就读于八年级公办学校的学生抗逆概率是就读于八年级民办学校学生的3.242倍。

四、思考与建议

通过分析,能够得出以下结论:抗逆学生无论是阅读兴趣、学习兴趣还是家庭教育资源,都要优于处境不利低成就学生;四年级学生受母亲影响较大,母亲最高文化程度为“硕士”的学生成为抗逆学生的概率是母亲最高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学生的7.166倍;八年级学生受学校教育质量影响较大,就读于八年级公办学校的学生抗逆概率是就读于八年级民办学校学生的3.242倍;此外,无论是四年级学生还是八年级学生,主观学习压力和学习焦虑情绪都不利于学生逆袭。

尽管社会优势阶层希望通过教育来实现代际优势的传递,但即便在不利处境下,部分社会弱势阶层也能够通过教育来实现阶层跨越,而教育的意义也正在于此。深度学习概念在国际教育领域影响力逐步扩大,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积极探索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方式,还需要用科学的手段去不断地研究、探索、了解学生,与学生一同寻找其发展的最合适的路径。

为提升学生抗逆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一)家庭教育对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父母应注意陪伴引导;对于高年级的学生,父母应加强与学校教师的沟通,实现家校共育。

(二)学生自身应通过心理调适来调整自己在学习中出现的紧张、焦虑情绪,努力改变现状,从不断的尝试和进步中获得自信。面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应该积极面对,解决问题带来的自信心能夠有效缓解学习焦虑和主观压力。

猜你喜欢
处境阶层概率
新联会聚合新阶层新能量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概率与统计(一)
概率与统计(二)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画与理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女性的处境及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