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新样态的重构策略

2022-05-30 10:48于晓斌张庆军
新校园 2022年5期
关键词:双减作业评价

于晓斌 张庆军

“双减”是一项关乎万千家庭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随着“双减”工作的深入推进,各地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减负不减质,增质增效”已经成为每一所学校、每个学生家长的共识和愿景。作为落实“双减”工程主体的学校,必须主动作为,大胆作为,通过实施时间、课堂、课程、作业、评价等五个方面的重构,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好、更快地回归校园,真正发挥育人主阵地作用,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时间重构,让教师队伍行稳致远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引导者,是实施立德树人和落实“双减”政策的主体,决定着“双减”政策能否行稳致远。但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目前很多教师在校工作时间远多于8个小时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过重的工作负担,不仅会损害教师的身心健康,不利于教师专心从教,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还大大降低了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和职业的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因此,要发挥好教师在落实“双减”政策中的主体作用,就必须认识、重视并解决好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问题。在政策方面,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要从法律与制度的层面确保教师法定的休息时间不被侵犯,最大限度地减轻教师的非教学负担。在教学方面,要科学规划课程教学和课后服务的时间、内容、形式等,探索实行“弹性”工作制,以便让教师有一定的时间放松身心、储备精力,更好地投入工作与学习。在身心健康方面,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通过多组织一些有益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等,增强学校与教师的互动,助力教师心理调节与保健,从而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感,改善教师的生活质量,让教师能够安心从教、舒心从教。

二、课堂重构,让提质增效强基固本

“双减”文件中明确指出,要“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构建“轻负提质”学科课堂,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既是课堂建设和教学研究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课堂“减负增效”的主攻方向。

1.重构多维课堂,优化学习生态

一是激活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差异、个性需求的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设置分层的教学目标,并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励各层次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中。这样既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他们更强的求知欲,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有利于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二是丰富校外实践课堂。学校要积极引进社会、家长等优质资源,用好用活社会资源,进一步拓展课程渠道、延伸课堂范围。如,学校要积极与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联手,校馆合作,把课堂延伸到校外,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在体验、合作、探究中实现身心全面发展。同时,实施“家长进课堂”活动,聘请一批热心学生工作、德才兼备且具有一技之长的家长走进课堂,把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带进课堂,传授给学生,形成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育人队伍,有效保证社团活动的质量。

2.借助教研平台,赋能课堂教学

一是强化备课组“点”的功能。由于备课组人数少,易于组织、便于管理、活动便捷,可充分利用课前、课后、课间等边角时间,就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随时把教室、办公室变成“研究室”。二是发挥教研组“面”的作用。学校可以学科为单位,突破年级组限制,利用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同伴互助等优势,精准研究教材,精准把握学情,制订清晰的学习目标,决定教学方法,商讨难点突破,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能实现该学科全学段的课堂教学研究,又能根据学生的差异,开展不同的课堂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三是以骨干教师为龙头,点面结合。骨干教师先在教研组内上示范课,全组教师听课学习;然后组织组内教师评课议课,这样既能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又使得组内其他教师吸取他人之长,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程重构,让核心素养有效落地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在“双减”背景下,有效整合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构建起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选择多样化、课程资源丰富化、课程实施高效化、课程评价多元化,才能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1.全面落实国家课程

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全面履行学科课程标准,这是基础教育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学生获取学科知识最基本的方式和途径。学校要在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大力开展基于国家课程方案、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下的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将标准化、统一性的教材开发成面向学习者的差异化课程资源,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空间和机会。

2.进一步丰富活动课程

尤其要高度重视音体美劳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的重要作用。第一,开发体育竞技类课程,培养健康体魄。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运动能力,开设艺术体操、篮球、武术、羽毛球等体育技能类课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让学生在各个兴趣活动课程中提升技能,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同時,达到“育体”“育心”“育人”的目标。第二,构建特色才艺课程,增强美育熏陶。以文化元素为内容,着力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地方文化植入校本课程,构建特色才艺课程。如,开设书法、古筝、舞蹈、合唱等文化艺术类社团(课程),让特色课程成为传播文化的驿站,使校园处处散发和洋溢着艺术的雅韵。第三,依托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以“种—赏—收—品”为重要内容的劳动技能教育,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体验“种”的辛苦、“赏”的乐趣和“收”的喜悦,进而培养起热爱劳动、勤俭、奋斗、奉献的劳动品质,同时也在劳动中实现了劳动教育与学科知识教育的有机融合。

3.建立健全课后服务课程

小规模的农村小学可根据学校资源、师资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索更为灵活的课后服务方式,宜在阅读、文体活动、兴趣小组等方面多下功夫。乡镇所在地小学要积极整合“家校社”资源,以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为依托,自主研发诸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乡土田园课程”,引导学生加深对家乡的认同感,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态度。城区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以及功能教室、运动场地等优势,打破班级、年级界限,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开阔学生视野。这样分层、分类、综合的特色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又有利于助推各学校形成自学指导和特长培养同步、学习能力提升和兴趣爱好发展兼备的课后服务新格局。

四、作业重构,让知识与能力并重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双减”文件提出“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秉持学生发展立场、指向高阶思维、丰富作业类型等原则,多在作业设计个性化、评价多元化等方面下功夫,做到作业数量因人而异、作业类型因人而异、作业方式因人而异、作业评价因人而异。

在作业内容上,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设计难易适度、量少质精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作业,帮助学生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衔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学生个性、爱好、需求,设置学生可自主选择,能够提升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研究性作业,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灵活应变能力,使作业成为学生学习进步的阶梯。

在作业形式上,教师要大胆创新,多布置具有启发性、思考性、开放性的作业,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是设置常规巩固型作业。教师可根据“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层次的要求,选择能突出重点、难点的习题,做到新授知识及时练习、易混淆知识对比练习、重点知识加强练习,让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二是布置生活化实践作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师可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作业,设计生活化作业,让学生主动尝试从学科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找到生活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三是创新跨学科探究作业。紧紧围绕关键能力的培养,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加以整合,形成适合学情的融合性作业,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生活化实践作业和跨学科探究作业,或小组合作,或在家长、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也可以通过情境对话、问题辩论、角色扮演、调查报告、实验验证等方式完成。通过这样的作业,把课本知识和生活知识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起来,把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作业评价上,一是实施教师评价,教师根据作业性质和学生特点,在作业后面写上带有鼓励性的评语,这样既有针对性,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又提升了学生的作业兴趣。二是采取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的方式,以此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三是采取家长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和家长把对作业中未掌握的知识点、不理解的地方写在作业本上,实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和谐沟通,从而增强教育合力。

五、评价重构,让每一个生命都闪光

评价是杠杆,是导向。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开篇明确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构建起“双减”背景下良好的教育生态,中小学校必须牢牢把握“减负”主阵地,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作用,将构成良好教育生态的关键要素纳入评价体系中,不仅要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还应构建起评价主体的“多元”。由学校发挥主导作用,邀请社会专业机构等多方力量參与其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评价。如,将体育、美育、劳育以恰当方式纳入评价,切实增强音体美劳育人实效;引导学校实现从“重知识”到“重素养”的转变,加大对学生科学探究、实践创新、团队合作、责任担当等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的考查力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注重和探索增值性评价,进一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作者单位:山东省五莲县教育和体育局)

责任编辑:王 燕

猜你喜欢
双减作业评价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我想要自由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