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面批”语言 优化英语教学

2022-05-30 10:48滕菲
新校园 2022年5期
关键词:题目作业语言

滕菲

在日常教学中,所谓“面批”是指教师当面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而在批改的过程中对学生所说的话也就是面批的语言,实际上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评价。评价应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面批”作为课后评价的一种方式,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此,“面批”语言须以合适的状态呈现,以促进教学的优化。然而,目前课后的教师“面批”评价却很难起到这样的积极作用。

一、“面批”语言存在的问题

1.课后“面批”过程中,负面言语较多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可以听见教师在“面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说一些诸如“这个题目我在课上讲过多少遍了,你上课的时候在干什么”“这一题你还错啊,你要么回一年级读吧”这样的话,这些话语更多的是一种指责,并没有起到正确的评价作用,相反,它们体现出的是教师的情绪化和不专业性。学生从这些评价的语言中不仅得不到应有的反馈和鼓励,反而有可能产生厌学的情绪,打击了学习热情。

2.课后“面批”语言说教多,方法单一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比如教师丰富多彩的口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等等。但是课后,当教师“面批”学生作业时,多采取说教的方式,把学生做错的题目再讲解一遍,有的学生或许能掌握,但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学生当下是明白的,但是换成另一个题目有可能就又错了的情况。单纯地讲解并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缺乏挖掘学生问题点的能力,缺乏有效的指导方法,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能力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提高。

二、改善“面批”语言的有效措施

1.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消除负面言语

在“面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应该避免使用指责性的负面语言,“面批”的目的不是为了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是要当面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以帮助学生弥补知识漏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需要从正面来引导。例如,当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在作业中出现:I do(be)not a worker.(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这样的错误时,教师其实是明白该生的问题在于be动词的用法上,但be动词的用法确实在中年级时已经反复被强调,此时,教师不应该对他说:“你怎么连be动词都不会用,do是be动词吗?”而是应该让该生来说一说be动词有哪些。如果该生知道,那就继续引导他将be动词和对应的人称搭配起来使用;如果该生并不知道be动词有哪些,则要给他举例,让他分别理解be动词和助动词,待其概念清晰后,再纠错。最后可以让该生自己举一个be动词的例句以检测其是否真的已理解。层层引导、逐步递进,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促其进步。

2.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发掘多样化“面批”方式

学生在同一个题目上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错误,教师不能“一竿子打死”,对所有学生相同的错题“面批”都采用同一种方式。每个学生答案的错误背后都是由于他们对此题不同的理解,作为教师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学生的错误,发掘不同的“面批”方式。比如翻译句子:迈克放学后没有回家做作业。一名学生翻译成:Mike doesnt his homework after school;另一名学生翻译成:Mike dont do his homework after school。前者是忽视了动词do,误把助动词当作做作业的动词;后者则是忽视了第三人称单数的用法。在对这两名学生进行“面批”时,与其单独解释分析,不如让他们互相查看对方的答案,互相查找对方的问题,在互相查找问题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对方进行提问,问清楚自己不理解但是对方做对的地方。在这样的互评中,相信学生不仅能获得此题的正确答案,也能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当然,将“面批”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找到合适的方法。

3.对自身教学能力进行准确定位,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除了从学生角度出发去改善“面批”的语言,教师自身也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首先,教师应该对自己的“面批”过程进行回忆,反思自己在“面批”学生的过程中做得是否合理,所用语言是否恰当,给自己的“面批”环节打分定位。对于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应该自觉学习。教学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更新,教师当然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知识,有的教师还抱着陈旧的理论,重说教,没有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这样的做法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作为教师,永远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只有将不断更新的理论和自己的实践相结合,才能找出更好的育人方法,这也是教师终身的使命。

三、改善“面批”语言对课后英语教学的意义

1. 师生关系得以缓和

当教师以负面的言语进行“面批”时,学生必然感受到压迫感,会从内心惧怕教师。但当教师“面批”语言得到较好改善之后,学生就不会对教师产生恐惧的心理,学生得到了有效的评价,就会乐于在这样的“面批”方式中获得进步,学生愿意亲近教师,教师愿意倾囊相授,师生关系走向和谐。

2.作业质量得以提高

在单一、消极的“面批”语言下,学生根本无法专注于教师的讲解,甚至得不到任何讲解,对于做错的题目,错在哪里、如何改正,根本毫无头绪,内心充斥的是教师的批评。为了不再被教师批评,有的学生甚至去抄了别人的正确答案,再送来给教师批改,表面上看似改正了错题,实际上还是不懂,当下一次再做到类似的题目时,还是会错。但是如果教师“面批”语言改善后,学生则能认真听讲评,能在教师平和的引导下,逐步理解知识。当下一次做到类似的题目时,学生能够凭自己的理解把题目做对,作业的质量必然得到很大提升。

3.学生自信得以建立

当学生从“面批”过程中得到良好的体验,必然能逐步纠错,习得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在自身的作业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就体现出来了,成就感在一次次的“面批”后渐渐增强,思维能力也随着教师的点拨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随之建立。而这样的自信一旦建立,一定能激发潜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而这样的内驱力对学生来说弥足珍贵,这必然能让学生把更多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形成良性循环。

4.教学状态得以改善

“面批”语言的改善对学生的帮助,在无形中调动着教师的教学情绪,这会让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肯定。此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能在一种恰如其分的状态下更好地融合,互相促进。这样的教学状态下,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指日可待。当然,教学质量的提升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能促使学生不断进步才是教育教学需要完成的使命,也是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的源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都学校)

责任编辑:庄 源

猜你喜欢
题目作业语言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语言是刀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作业
追根求源
我有我语言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