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推进策略

2022-05-30 10:48范馨情
新校园 2022年5期
关键词:双减培训专业

范馨情

一、引言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减负”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其范围和深度都有突破性的发展,但落实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是一种思维的转变。深入了解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推进策略,有利于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最终通过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真正落实减负工作,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二、“双减”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

1.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尚待完善

(1)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不健全。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体系,从横向来看,有职前、职中、职后培训;从纵向来看,有国家到地方的三级培训体系,但总体零散、碎片化。教师将培训视为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但目前的继续教育体系缺乏系统性与长期性,也忽视了教师发展的主动性。

(2)缺乏社会层面的有力支持。首先,社会上开展教师培训的辅导机构较少,教师的知识、技能、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发展呈现一种“滞后”“慢”的状态。其次,研究者往往与实践者分离,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最后,校企合作的对象主要是学生而非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找不到合适的契机。

2.教师谋求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对于年轻教师而言,其专业发展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大多数年轻教师毕业后走向教学岗位,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换没有一个适应期。其次,教师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上,无暇顾及个人的专业发展。最后,非教学任务也加重了年轻教师的负担。

资深教师与年轻教师相比,有以下五个显著特征。一是具有一定的教学敏感性和教育机智;二是能够有意识地思考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本质;三是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四是能够发现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五是能够根据实践不断地重构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这是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但从消极的角度考虑,资深教师比年轻教师更容易产生精神懈怠,易导致内生动力不足。

3.知识结构失衡,专业发展面临“瓶颈”

首先,理论知识薄弱。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更注重实践性经验的积累,与专业研究者相比,缺乏严密性与普适性。当理论与实践发生冲突时,将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同化理论知识,而往往忽视了深入探究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本质联系,从而形成重实践而轻理论的倾向。其次,重实践轻科研。蔡元培认为:“学与术可分为二个名词,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础,两者并进始可”。但是,教师长期以来在“实践导向”的价值理念下,往往更侧重于应用方面的专业发展,而忽视了理论层面的提高。

三、“双减”背景下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1.外促策略

(1)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机制。首先,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专业自主发展不是专业发展的个人主义,不代表发展的封闭性和排他性。专业发展是教师通过个体“自我的改造”实现教师专业“群体的共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借助个人的存在和代入,实现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共生与发展。

(2)搭建多元主体支持平台。一是学校更加重视在办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展各类教师培训活动,开发各类教师培养专业课程,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渠道。二是加强研究者与教师的联系。一方面,研究者帮助教师从“教学研究”的框架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研究者的话语也要转变为教师实践性研究的话语。三是企业对学校的支持,可由政府牵头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师培养基地,从而系统地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

(3)给教师“减负”。首先,减轻教师的非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有教学任务,还要应对各种非教学任务,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其次,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一方面,在“及格率”“上线率”等指标的导向下,教师时刻不敢松懈,焦虑成为常态化;另一方面,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职业生涯规划模糊,缺乏专业发展的活力。因此,应重视教师精神方面的发展,将其从焦虑状态中解放出来,劳逸结合地进行教育活动,实现积极、主动的内在发展。

2.内驱策略

(1)转变思维方式。价值主体的观念错位与异化,是造成中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根本症结所在。教师应转变思维,从传统教育观念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首先,不改初心,指向育人目标。顾明远先生曾说:“‘人工智能+教育正在使教育发生重大的、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变革。但是教育的本质不会变,教育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不会变。”同样,教师专业发展的初心不变,就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实现从外在要求到内在发展的转变。从“你要提高”转变为“我要提高”,能够有意识地进行自主发展。只有这样,教师的专业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

(2)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首先,提高教师的信息、通信和技术能力(简称ICT能力),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更加强调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具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包括确定合适的发展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等方面。教师应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教育有机结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智慧校园等基础设施,开展专业化学习。其次,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前经验、个性差异、心理因素等进行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层次化需求,注重教学设计的灵活性、生成性、情境性。

(3)做反思型教师。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教授提出“学习的三位一体论”,即个体与客观世界、与他人、与自己的对话。首先,与自己对话。教师将自己的经验以日记、报告的形式呈现,进行批判反思,并将有用的经验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了解过去的生活对自己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对现在的自己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积极寻求专业发展。其次,与他人对话,进行自我反思。可以采取叙事学习的方式,围绕着某个主题进行叙事,与研究人员共同交流,从而获得对自己行为的再认识。最后,注重经验分享,实现“抱团”成长。当教师注重经验分享时,交流则更加集中,与他人交流也会迫使自己尽力地表现好,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总之,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着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着我国构建高质量教学体系的目标。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多方的协同努力,共同致力于高质量人才培养。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庄 源

猜你喜欢
双减培训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