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心 生为本 求真知

2022-05-30 10:48唐修芹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2年5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小学语文

唐修芹

[摘 要]语文教学中构建“四学”求真课堂,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四学”求真课堂基本要义是学中心,生为本,求真知。构建“四学”求真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追求课堂生态指数,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体教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5-0004-03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基于“学中心,生为本,求真知”理念展开教学,既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课堂回归生态,又能够自然践行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等学习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四学”指自学、互学、展学、查学。构建“四学”求真课堂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能够为小学学科教学规划清晰的路径。

一、学中心,从学会到会学,建立学本教学观

教师围绕“学中心”设计语文教学,可有效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这是一个学习质变的过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1.设计学习任务

教师利用学习任务展开教学组织和调动,能够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内驱力。小学生大多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师对教学内容做深度研究,整合教学资源,设定具体的学习任务,提出学习要求,这样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责任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学生对学习任务有个性化选择,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学情调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实践中寻求学习方法,在探索中从“学会”到“会学”。

例如,教学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时,教师先示范诵读,再介绍诵读的技巧和方法,要求学生感受诵读情感的渗透。在学生仿读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给予更多的方法指导。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教师出示学习任务:第一,阅读全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第二,画出经典语句并鉴赏分析,体会作者的情感;第三,选择其中一个段落展开仿写,然后参与班级展示活动。于是,学生快速行动起来,展开主动学习,教师跟进指导。从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可以看出,其关涉面比较广,学习方式也比较丰富,让学生由读到思、由思到写,呈现完整的学习过程,与构建“四学”求真课堂的要求高度吻合。同时,“自学、互学、展学、查学”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体现,这样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体验也会更全面、更深刻。

2.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的感官比较灵敏,教师借助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创设情境,能够形成新的教学契机。如问题设计、故事讲述、媒体展示、活动组织、游戏开展、竞赛启动等都能够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在主动探索中掌握学法,提升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创设情境要贴近教学内容,唯有无缝对接,才能形成教学起点,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并深入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的手段众多,教师需要做筛选处理。例如,教学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时,教师没有通过多媒体出示影视片断,而是出示一些学生制作的插图后提问:“这些图片是其他班同学设计的,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这些设计有哪些亮点。”学生听说这些图片是其他班同学设计的都充满了好奇,积极地展开观察和讨论。教师顺势出示学习任务:“认真阅读文本内容,对其中的人物、情节进行梳理,然后在课文空白处添加插图,看谁的设计更有个性。”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积极响应,仔细阅读文本内容,研究人物、情节后开始构图。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并及时给予方法指导,确保学生的插图设计任务顺利完成。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对学生的创意设计给予客观评价,并挑选一些精彩的插图进行展示。

3.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需要目标支持,教师在设定目标时需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識经验,提高目标的针对性,体现目标的梯度性,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便利。学生的学力基础、学习效率、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在分析学情时要做好对接处理。

提升教学目标设定的针对性,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做具体分析,设定针对性强的教学目标;其次,要对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做梯度设定,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所以设定的教学目标要适合;最后,设定教学目标时不妨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学习任务,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生为本,从厌学到乐学,建立生本学生观

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设计教学时需要有观照意识,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设计和组织,使学生从“厌学”到“乐学”。

1.丰富互学活动

学生都比较喜欢互学活动,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诉求展开教学设计,创新互动形式,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力不同,这是最为现实的学情基础,所以教师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活动组织让学生乐于学习。如游戏、竞赛、表演、展示等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活动形式,教师要做好筛选处理,提升教学设计的匹配性。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诉求展开教学设计,能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在探索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例如,教学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摔跤》这篇课文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影视片断,引导学生梳理文本情节,要求学生结合观察阅读文本内容。在学生对人物、情节等形成初步认知后,教师出示互动学习任务:“课文中有一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同桌两个人深入阅读文本情节,然后进行模仿,看哪个组合摆出的姿势更契合,最后拍成照片进行班级展示。”教师出示学习任务后,学生快速行动起来,主动进行模仿。通过模仿的学习任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学生从“厌学”到“乐学”的目标。

2.升级互学形式

教师借助互动学习开展教学,还需要对互学形式进行升级处理,以提升互动学习的品质。小学生天性爱玩,对互学形式有个性化的需求。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科互动学习创造了更多有利的条件,教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网络等媒介,设计网络交互活动,以获得更好的助学效果。

互动学习有不同的形式,如网络讨论、网络评价、网络展示等,教师要做出对应设计,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提升互动学习的品质。例如,教学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时,教师设计课本剧演绎活动:“严监生是典型的吝啬鬼,如何才能将这个角色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呢?请同学们自行组建演绎团队,利用小品的形式,对文本故事进行演绎展示。”学生对演绎活动非常感兴趣,自然能够积极响应。教师主动参与学生的演绎活动,甚至承担其中的角色,能让学生备受鼓舞,创编演绎活动的热情更加高涨。教师组织专门的评价团队,对各个演绎团队的表现予以赋分评价,确保演绎活动的顺利展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演绎活动,与学生演对手戏,成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获得了较好的互学效果。

3.组织互学评价

学生对互动学习有较强的参与兴趣,教师要注重评价环节的设计,观察、分析、归结学生的学习表现,提高评价的针对性。选择评价方式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让学生获得不同的评价,提高评价的作用和价值。

互学属于团队性的学习行为,教师既要在形式上进行创新设计,在评价环节也需要有相应的组织。特别是自评环节的设计,能够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学生进行自评时,常常找不到评价的切入点,教师需要给予评价指导,让学生对自主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归结、对互动学习的效果做评估、对互动学习的体会做解读。这样学生在自评中获得的学习体验会更加深刻,其激励作用也会更高。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更为看重,所以教师要对评价语言做创新设计,提高评价的专业性,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心理触动。

三、求真知,从低效到高效,建立人本教育观

“求真知”是“四学”求真课堂的教学追求。因此,教师教学时要及时传授一些学法,借助多种教学辅助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1.关注教学生成

提升学生的学科认知能力,需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关注教学生成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设计大量的机械式作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教学需要有更多的创新和改变,“四学”求真课堂的构建为学科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契机,教师要科学设计和合理组织教学,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例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是一篇文言文,教师教学时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解读,然后与学生一起研读文本、梳理文意,鼓励学生讲述文本的故事。于是,有学生产生疑问:“这个人明知自己的说法存在问题,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教师抓住这个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明知自己的说法存在问题,为什么还要在众人面前这样说呢?”学生开始讨论问题,课堂讨论气氛浓郁。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作者想通过虚构的故事表达一种生活哲理;也有的学生说,这个卖矛和盾的人,本身的智力存在问题,所以才会自相矛盾。教师与学生一起研讨,逐渐达成共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是正常的,教师抓住教学生成展开引导,能促使学生深入研究,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2.创新教学训练

学科训练设计时,教师要综合分析教学的影响因素,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便做出最合理的设计和安排。“四学”求真课堂教学倡导自学、互学、展学、查学,在设计语文学科训练时要有所体现,围绕听、说、读、写、思这五个方面设计训练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究中获得学科认知,真正达成“从低效到高效”的教学目标。

为构建“四学”求真课堂,教师在学科训练设计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例如,教学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时,教师出示以下的训练任务:“这篇課文通过场面描写,真实介绍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情景。下面,请选择一个角度,借助文本的写法进行仿写,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对这样的读写任务很熟悉,接受起来没有什么困难,训练活动自然展开。为调动学生读写的主动性,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例文,引导学生进行延伸阅读,为读写设计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经过一番努力,学生的读写任务圆满完成,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这样可使“展学”程序自然启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营造了良好的互动交流氛围。在这个训练设计和组织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任务进行具体安排,还要借助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训练指导,提升其训练效果。

3.改进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创新、探索学科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结合当下的教法应用,改进教法,对常规教法做升级处理。同时,课堂教学要摆脱教师一言堂的局面,需要在环节设计、互学组织、展学创新、查学改进等方面积极探索,以便形成新的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做好跟进指导,深入分析学生的学情,形成学法体系;组织互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力基础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主动性学习中形成学科认知;展学设计时,教师要借助多种辅助手段搭建展示平台,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在查学环节,教师要做好教学评价设计,组织更多的评价活动,给学生带来鲜活的学习体验。也就是说,教法改进要有清晰的目标,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总之,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围绕“四学”展开设计和组织,其适合性更高,能为学生的学科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四学”求真课堂构建强调一个“学”字,教师借助辅助手段创设情境、设定任务、组织活动、延伸训练,其目的都是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观,这是“四学”求真课堂的基本追求,从而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从厌学到乐学、从低效到高效”的教学目标。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小学语文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