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隐喻理论对高职英语课堂思政教学的启示

2022-05-30 10:48邓玉华肖潇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0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隐喻模态

邓玉华 肖潇

[摘           要]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研究如火如荼,采用多模态隐喻理论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行之有效。从厘清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设计“课堂+”及加强动态评价等几个方面着重分析了多模态隐喻理论,旨在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关    键   词]  多模态隐喻理论;高职英语;课堂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0-0025-03

新时代课程思政教育的核心就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等,都不断地强调把“立德树人”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教育体系,全面渗透并贯彻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形成协同效应,进而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课程思政的界定和研究状况

对课程思政的界定,学者们的角度和维度差别明显,但实质都是在强调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培养具有高度创造性和高效率的问题解决者”而不断努力。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旨在挖掘和发挥通识课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功能,在英语听说、英语阅读、英语写作和翻译中贯穿思想价值育人的主线,充分发挥课堂育人功能;依托、借助公共英语通识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隐喻到、浸润到公共英语通识课的教育实践中。韩宪洲高度概括为:“课程思政是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就教育之魂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保证人类社会长治久安的方式和方法。各国都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形式,并高度重视这一理论和实践。美国的“品德教育联盟”“重视品德同盟”;其他国家的“教育目标的规划”等,无一不是在强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这些国家往往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其他学科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其特点是具有隐蔽性和渗透性。我国自周代以来就一直强调立德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周礼文化的以人为本、自强不息、忠诚无私、举贤任能、礼让为先等都强调了品质德行的重要。

目前正式發表的关于课程思政的论文达到1350多篇,大多学者对课程融入思政内容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尽管有学者提到了隐性教学,然而从多模态隐喻角度进行阐释的文章较为匮乏。

二、多模态隐喻理论及应用

始于1996年Forceville的multi-modal discourse,即多模态隐喻,是指运用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知器官,以语言、声音、图像、动作等多种介质和符号资源来进行彼此交际的现象。自《阅读图像——视觉设计语法》(Kress & van Leeuven,1996)出版,此类研究不断深入:通过类比、再现、互动、重构等意义论证多模态语篇意义的构建,并以社会符号学角度来分析不同模态的协同作用;Norris(2004年)提出了多模态互动分析方法来解决师生互动过程中的相关问题;Carmen Daniela Maier(2009)研究多模态分析框架模式在具体学科习得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Kamini Jaspal为真实课堂实践中的教师如何运用多模态话语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了范例。实践证明,多模态符号框架模式在例证模态构成意义的符号和认知功能中是有用的。基于多模态的研究应用,尝试在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授,即要“盐融入汤里”进行课程思政教学。

(一)可行性

处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高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专注力不强,为了培养高职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作风和习惯,造就高尚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需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运用人类的感知器官,借助语言、声音、图像、动作等多种介质和符号资源,即多模态隐喻进行交际。培养高职学生的独立观察、分析和思考,而不是对他们进行禁锢和约束。多模态的源域到的域的跨域映射,目的是要改变高职学生缺乏毅力、不能直面困难的传统认知,开始趋向高度重视培养良好习惯、博闻多见,需要把他们的知识学习、社会活动向横向和纵向、时间和空间做进一步扩大。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多模态隐喻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开阔眼界,博学多闻,有利于发展智力和见识。

(二)有效性

向善的良好社会氛围使我国高职学生在政治思想、意识观念、道德面貌上焕然一新,他们坚持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拥护党的政策,关心国家前途,是本质和主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旧观念的转换,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处在青年时期的高职学生,其思维和心智正处在向成熟转折的时期,对现实不满足,喜欢创造性思维,富有一定的开拓进取精神;由于学习能力不足,对我国国情、历史、其他国家的社会制度缺乏认识,对问题的分析只是表面的和片面的;认知能力的欠缺,使高职学生始终处在矛盾中,既表面独立,又内心充满依赖;既有求知欲,又存在鉴别力弱的事实;既有理想,又对现实迷茫;感情丰富,但理智分析不足;既要追求人生价值,又不知所措。处于矛盾中的当代高职学生最终会在积极与消极、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的反复中逐渐走向成熟。在英语课程思政中采用多模态隐喻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其思想、思维上出现的种种自我矛盾,使他们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辩证关系,对高职学生进行有效的价值引领。

三、英语课堂思政教学中实施多模态隐喻理论的路径和效果

(一)教学内容:课本资源多模态化

首先,多模态地再次开发现有的教材,提炼思政教学点和议题。丰富的阅读文本资源、视听资源蕴含在高职英语教材中,教师要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用扎实的学识和深刻的思想,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架构进行人文价值点的深层次挖掘。对教材中的思政点进行再次细化,通过凝练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提升高职学生的多种模态感知能力。英语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做到形象生动,融入人文价值引领,便于学生感悟和记忆。英语教材旅游单元中重点介绍中共一大纪念馆,教师结合动画、地图、有声资源,传递理想追求、个人信念、家国情怀等,这些元素的多模态呈现,使得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获得了价值方向引领,德育正向提升。

其次,多模态利用现有教材开发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专题模块,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英语课程思政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了解历代语言面貌、深入中外文化、运用语言解读世界的重要课程,肩负着引导学生认知语言、提升学生用语习惯,激发学生传承文明的重任。对于源域中的语料:中国文化艺术、中国传统思想经典、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运用学习强国等App进行文字和非文字的讲解,跨域映射到高职学生不易理解的域,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更加自信从容。

最后,合理利用课堂教学,灵活设置英语课程思政知识点。利用开学第一课,在课堂上呈现视、听、触等多模态的动态教学模式,提出、分析、解决学生的英语学习问题,采用听、说、读、写、译的模块教学,以激励学生勇于直面困难,坚持不懈,树立自信。

(二)教学设计:多模态“课堂+”模式

课堂是教学主阵地,课前、课中、课后,再辅以第二、第三、第四课堂的多模态隐喻模式设计。高职英语学习者身处汉英两种不同文化学习中,在用多模态隐喻理解英语时,必然会产生文化上的冲突和障碍。英语教师可以化冲突和障碍为动力,利用不同文化的差异来丰富构建新的多模态隐喻设计。在我国,大家都知道孙悟空72变,但由于著名捷克画家兹德涅克·斯克莱纳尔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与捷克民族特色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重新设计了色彩变化强烈、形象多样的500多个《西游记》人物,因而被称为73变。

该设计模式不仅注重在课堂上帮助高职学生进行构建多模态隐喻知识,也注重课外帮助高职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多模态隐喻进行表达,并通过对具体事实案例的理解、建构,使思政价值引领逐渐内化,实现由语言知识和技能到思想意识的转化。作为教育实践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讲座、语言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和实践等课外活动,对促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提升全方位协同育人十分有效。

推行观影法教学,影片呈现给学生的不仅有画面,还有声音、动作和情感等多模态的体验。如在教学中提供鸟瞰中国(China from Above)纪录片,展开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首先可以以课后观看视频为案例导入,让学生注意观察影片中的画面、声音、情态,设置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活动——进行单词、句型、篇章的听写操练,以训练语言技能,掌握中国地缘辽阔,生物种类繁多,是现存的唯一一个古老的文明,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其次,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找出具体的古代文明贡献,如基础科学、文学艺术、基础设施建设、医学等,并分析其在不朽工程上的壮举、创新和独特,注重叙述过程中的语用准确性、文化差异性。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模拟讲述和讨论纪录片中关于中国的形象塑造、人文素养的再现。因为学生的水平有限,所以教师要适當提示,做好主导的工作。最后,影片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价值认同,提升国际交流中的文化自信。纪录片观影教学法有助于创设高质量的语言教学和思政教学的融合活动,助力语言教学目标和人文思政教学目标的融合。

(三)教学评价

多模态隐喻动态教学评价是提高高职英语课堂思政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性环节。由于多模态隐喻动态评价客观、公平公正、科学合理,所以有助于调动英语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获得感。通过多模态隐喻教学评价,可以了解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质量、水平、优点和缺点,从而激励高职英语教师改进和提高。高职教育的改革决定了其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素质高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也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指明了发展方向。以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为目标的授课评价使高职英语教学过多关注高职学生考试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获得,忽略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力,无法满足学生职场技能的需要。多模态隐喻理论的应用与英语课程思政的融合,为高职英语教学评价走出困境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对高职学生学习进行多模态隐喻动态评价,不仅赋予学生更多学习选择权,而且有效地推动了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和学生文化素养能力的提升。多模态隐喻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符号模态在交流中的具体使用情况,在语言交流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提高职业技能。“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化多元性、信息交流多样性、国际交流中的文化冲突都给高职学生带来了职业挑战。在进入多模态隐喻动态评价后,高职学生所形成的体验意义不仅可以内化英语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增强课程思政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模态隐喻进行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安排、实践设计、动态评价,重构完善高职英语“课堂+实践”的多模态隐喻,使多模态隐喻表意能力得到再现、强化。高职英语教师在已有英语教学资源开发和设计的基础上,创造性地选择源域,并进行多模态隐喻的呈现。英语教师利用文字隐喻和图像隐喻的整合,使学生产生“顿悟”和兴趣,从而深刻理解授课内容,这正体现了多模态隐喻课程思政教学的优势。多模态语言隐喻和图像隐喻大都具有原创性,利用打破常规的模态设计,体现源域、的域之间新的相似性,从而发现看待常规事物的新视角。不断探索多模态动态隐喻,应用到英语课程思政中,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人文素养,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英语教师矢志不渝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伍醒,顾建民.“课程思政”理念的历史逻辑、制度诉求与行动路向[J].大学教育科学,2019(3):54.

[2]肖红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6):1-3.

[3]李静和,张玉净.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思政内容教学探索:以桂林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23-24.

[4]林忠,王美娇.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英语专业课程思政:以“基础英语”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1):111-116.

[5]安秀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1):84.

[6]崔永光,韩春侠.英语专业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分析与实践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2019(2):19-24.

①基金项目:2020年度职业院校外语教学课程思政课题“多模态隐喻视阈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编号:WYJZW-2020-2049)。

作者简介:邓玉华(1974—),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本科学历,硕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职业教育。

肖潇(1981—),女,汉族,湖北黄石人,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二语测试。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隐喻模态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由单个模态构造对称简支梁的抗弯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