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物性系统下《饮酒》(其五)及其英译本的生态话语分析

2022-05-30 10:48蔡忠花张炼
艺术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饮酒

蔡忠花 张炼

摘要:文章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下的及物性系统,对陶渊明《饮酒》(其五)及其3个英译本展开生态话语分析,旨在挖掘其中蕴含的生态意蕴。研究发现,《饮酒》(其五)通过将非人类生命体作为施动者,传达了诗人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万物平等的自然生态观;通过物质过程刻画居住环境,表达了诗人虽身处人世,但并无俗世烦扰的社会生态观;最终表达了诗人追求和热爱自然、恬淡、闲适生活的精神生态观。文章将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生态话语分析范式相结合,以探究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实证维度,挖掘山水田园诗的生态意蕴,以期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及物性;《饮酒》(其五);生态话语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5.9;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1-000-03

0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但随之而来的则是水土流失、空气污染、植被破坏等生态问题。随着各种生态问题的凸显,人们的生态意识逐渐增强,人文社科领域也出现了“生态转向”,继而出现生态美学、生态翻译学、生态语言学等新兴学科[1]。

就生态语言学而言,其主要任务是展开生态话语分析[2]。生态话语分析源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有30余年。目前学界公认的有两种范式,即豪根范式和韩礼德范式[3],其中韩礼德范式旨在对语言展开生态性分析,即通过研究语言揭露生态问题和说话人的生态取向。而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门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科,在展开生态话语分析时,以此门学科为理论基础会更具有说服力。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展开生态话语分析的文章。其中,实证研究的对象主要有小说、新闻、诗歌、演讲、生态报告等,如李淑晶等基于评价系统,以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的演讲为例,验证了评价系统的生态价值,并发现该演讲含有大量的生态破坏性话语[4]。此外,关于生态话语分析的理论研究也得到了拓展,如何伟等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的及物性理论,重建了能表现国际生态话语特征的及物性分析模式[5]。但从现有研究来看,鲜有学者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以魏晋时期的山水田园诗及其英译本为对象展开的生态话语分析。因此本文聚焦生态话语分析,从及物性系统出发,以《饮酒》(其五)及汪榕培、许渊冲和Arthur Waley的英译本为例,旨在挖掘其中的生态意蕴。

1 及物性系统

及物性系统最先由韩礼德提出,该系统涵盖过程、参与者、环境成分[6]。就该系统的核心部分——及物性过程而言,有6种不同的过程,即物质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心理过程、言语过程、存在过程[6],每种过程都可以表征不同的经验。具体而言,物质过程意指做某件事的过程;关系过程表征两个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是什么、像什么、有什么等;行为过程则表征不同的生理活动过程,如做梦、呼吸等;心理过程涵盖不同的心理活动过程,如感觉、认知等;言语过程表征借助讲话以交流信息和思想的过程;而存在过程意指某物存在的过程。

何伟等人认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下的及物性系统不足以反映国际生态话语的研究特性,因此基于该理论构建了一个适合国际生态话语的及物性分析模式——过程系统和参与者角色系统[5]。就参与者角色系统而言,何伟等人基于国际生态系统对生命因子和非生命因子的界定,从生态视角重构了参与者角色[5],将其分为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生命体参与者又涵盖人类和非人类,因此包括人类生命体参与者和非人类生命体参与者。其中,人类生命体参与者包括个体参与者和群体参与者,而非人类生命体参与者有物理性和社会性之分。

本文基于及物性过程系统和重建后的参与者角色,采用生态话语分析范式,挖掘《饮酒》(其五)及其英译本的生态意蕴。

2 《饮酒》(其五)及其英译本的及物性系统分析

《饮酒》(其五)是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重要代表作,共有10个小句,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隐居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田園生活的热爱。本文以该诗及汪榕培、许渊冲和Arthur Waley的英译版为研究对象展开及物性系统分析,并借助 UAM Corpus Tool 3.3x这个语料标注软件标注原诗及其三个英译本的及物性过程。经数据统计、整理后,得出以下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原诗包含除行为过程外的其他5种过程,共计12种。首先,物质过程所占比重最大,达50%,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并描绘了一幅诗人理想中的田园生活图画,从“结庐在人境”到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其次,存在过程和心理过程数量相同,分别占比16.7%。存在过程表达了诗人虽身处人世,却能达到“而无车马喧”“此中有真意”的境界,而心理过程刻画了诗人的所思所想,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之情溢于言表。最后,关系过程和言语过程数量相同,分别占比8.3%。关系过程体现了诗人对“山气日夕佳”景象的具体描绘,而“问君何能尔”的言语过程为静态的画面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使诗歌整体更生

活化。

就译本的及物性过程分布而言,3个译本总体与原诗的及物性过程分布特点保持一致,均是物质过程占比最大,但也存在差异。原诗包含除行为过程外的其他5种过程,但是译本中的某些过程缺失或比重变大,主要体现在第2、3、4、7、9、10小句。如原诗第2小句使用了存在过程,但是汪榕培的译本将原诗的存在过程“无”变为物质过程“ken”,并增加了个体人类生命体参与者“I”;许渊冲的译本虽然保持了原诗的存在过程,但是增加了个体人类生命体参与者“I”;而Waley的译本将原诗的存在过程变为物质过程“sound”。

3 及物性系统下《饮酒》(其五)及其英译本中的生态意蕴

生态学可以划分为三类,自然生态学旨在研究相对独立的自然界,社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而精神生态学旨在揭露人的内在情感生活和精神生活[7]。《饮酒》(其五)全诗共10个小句,可分为两个部分,前4小句为第一个部分,展现了诗人摆脱世俗烦扰后的心境,后6小句为第二个部分,表现了南山的美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了乐趣。根据鲁枢元对生态学的归类[7],文章基于及物性系统,从自然生态学、社会生态学、精神生态学这三个层面探究《饮酒》(其五)及其英译本的生态意蕴。

3.1 及物性系统下第一个部分的生态意蕴

这部分主要基于及物性系统分析《饮酒》(其五)及其英译本中第1~4小句的生态性,以下结合具体示例分析该部分的及物性及其生态意蕴。

第1~2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原诗“结”为物质过程,“无”为存在过程,直接表达了诗人虽身处闹市,却不受俗世烦扰的心境。3个译本均保留了原诗的物质过程,但是在“而无车马喧”这个存在过程的处理上有差别。汪译把原诗的存在过程处理为物质过程,并增加了个体人类生命体参与者“I”,突出了诗人“众人皆醉我独醒”之境;许译虽保留了原诗的存在过程,但是增加了一个以个体人类生命体“I”为参与者的小分句;而Waley译将其处理为物质过程,使抽象之物具体化,进而使翻译更具体。

此外,汪译将“庐”和“车马喧”译为“my house”

和“sound and fury”,并将其作为主语,将非人类生命体参与者和社会性参与者作为施动者,更能体现诗人平等看待自己与社会中的事物,表达了诗人虽身处人世却并非厌恶世间的一切,只是选择了远离世俗烦扰的社会生态观。

第3~4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原诗的“问君何能尔”属言语过程,自问自答,表达了诗人“大隐隐于朝”的心境和虽身处凡尘却远离尘俗、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相比原诗,许译将动词化为物质过程,虽然更具体,但缺失了原始一问一答的心境;Waley译则使用心理过程代替原诗的言语过程“问君何能尔”,也能恰当地体现原诗假想的对话;而汪译保留了原诗的言语过程,并使用“peaceful”和“calm”摆脱了汉语“远”和“偏”的形式束缚,准确地表达了诗人淡泊宁静、超然物外的精神生态观。

3.2 及物性系统下第二个部分的生态意蕴

该部分基于及物性系统阐述了第5~10小句的生态性分析,以下文結合具体示例分析该部分的及物性及其生态意蕴。

第5~8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处原诗采用了3个物质过程和1个关系过程,通过“采菊”“见南山”“飞鸟还”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3个译本都把“菊”直译为“chrysanthemums”。菊花在中国常喻指超凡脱俗的隐士,陶渊明诗中的“菊花”代表了其形象,因此3个译本对菊花意象的保留都很准确。

此外,汪译将“山气”和“飞鸟”译为“evening haze”“flocks of birds”,许译将“山气”和“飞鸟”译为“mountain air”“home-going birds”,Waley译将“山气”和“飞鸟”译为“mountain air”“flying birds”。除了许译的后半部分以个体人类生命体参与者“I”代替原诗主语位置的群体非人类生命体参与者“飞鸟”(“home-going birds”)外,其他部分均以群体非人类生命体参与者为施动者,与原诗保持一致,体现了作者平等看待世间万事万物,并不单纯地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把自己看成一个独裁者、领导者,而是将自己视为与自然万物平等的参与者,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绝美画面,体现了诗人的自然生态观。

第9~10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原诗采用了1个存在过程、1个心理过程、2个物质过程,表现了诗人于隐逸生活中找到了人生的真正意义。“真意”既可以是“心远地自偏”的玄思哲理,也可以是“采菊东篱下”的生活意趣,还可以是“山气日夕佳”的人生感悟。但这一切都需要自己切身体会,诗人即使想辩说,却已忘了该怎么说,展现了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境。其中,汪译和许译对原诗的及物性过程作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删改,而Waley的译本除了缺失心理过程外,基本和原诗保持一致,体现了诗人辞官归隐的人生真谛和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生态观。

总之,诗人通过对自然田园风光的描绘,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处的自然生态观;通过对居住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虽身处人世但并无俗世烦扰的社会生态观;最终表达了诗人追求和热爱自然、恬淡、闲适生活的精神生态观。

研究发现,3个译本和原诗在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的处理方面基本保持一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这些及物性过程蕴含的生态意蕴。但就存在过程、言语过程、心理过程而言,3个译本与原诗存在差别。此外,3个译本在参与者方面也有差异,Waley译遵循了原诗的及物性分布特点,进而较准确地还原了原诗的自然、社会、精神生态观;而汪译和许译根据个人情况作了调整,使译本在及物性过程和参与者的选择方面与原诗有差异,但同时丰富了译本,在一定程度上较生动地传达了原诗的生态意蕴。

4 结语

本文基于及物性系统,以《饮酒》(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其五)及其3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着重挖掘其蕴含的生态意蕴。研究发现,3个译本与原诗的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基本保持一致,但在及物性过程和参与者方面有差别。总体而言,Waley的译本遵循了原诗的及物性分布特点,较准确地还原了原诗的自然、社会、精神生态观。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对著名的山水田园诗《饮酒》(其五)及其英译本展开及物性分析,并挖掘其生态意蕴,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提醒人们在新时代更须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但本文只用了经验功能下的及物性系统对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展开生态话语分析,今后还可以尝试从人际功能、语篇功能等其他视角分析更多山水田园诗,以便全面挖掘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及其英译本蕴含的生态意蕴。

参考文献:

[1] 黄国文.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J].中国外语,2016(1):8-12.

[2] 亚历山大·斯提比.从生态话语的分析到话语的生态分析[J].语言科学,2014(41):104-110.

[3] 何伟,张瑞杰.生态话语分析模式构建[J].中国外语,2017(5):56-64.

[4] 李淑晶,刘承宇.基于评价系统的生态话语分析:以特朗普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的演讲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20(5):65-76.

[5] 何伟,魏榕.国际生态话语及物性分析模式构建[J].现代外语,2017(5):597-607.

[6] 韩礼德.关于“深层语法”的几点认识[J].语言学杂志,1996(1):57-67.

[7] 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9-68.

作者简介:蔡忠花(1997—),女,贵州毕节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生态语言学、话语分析。

张炼(1975—),女,贵州贵阳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二语习得与教学、生态语言学、话语分析。

猜你喜欢
饮酒
《适量饮酒》
饮酒,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饮酒与酒瘾
请勿过量饮酒
《陶渊明 饮酒》
中西方饮酒文化大对比
饮酒
拒绝酒驾 做平安“驶”者 “醉驾入刑”五年 “开车不饮酒,饮酒不开车”成为共识 公安部:继续保持依法严查酒驾力度
与猫狗共饮酒
秋风起,紫蟹肥;呼朋来,饮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