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锦的文化内涵研究

2022-05-30 10:33叶美余
艺术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蜀锦丝绸之路文化内涵

摘要:“陵阳公样”蜀锦纹样蕴含中外文化因素,体现了中国社会强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龙纹、联珠纹、带翼神兽纹样等为主,分析成都市博物馆临时展览中“陵阳公样”蜀锦的文化内涵。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临展中“陵阳公样”蜀锦概述、临展中“陵阳公样”蜀锦的文化研究、结语。

关键词:陵阳公样;蜀锦;丝绸之路;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523;J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1-0-05

1 “陵阳公样”蜀锦概述

1.1 “陵阳公样”蜀锦的含义

蜀锦因产于四川成都而得名。關于“陵阳公样”蜀锦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唐代画家张彦远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一书:“窦师纶,字希言,纳言陈国公抗之子。初为太宗秦王府咨议,相国录事参军,封陵阳公。性巧绝,草创之际,乘舆皆阙,敕兼益州大行台检校修造。凡创瑞锦宫绫,章彩奇丽,蜀人至今谓之‘陵阳公样…… 高祖太宗时,内库瑞锦、对雉、斗羊、翔凤、游麟之状,创自师纶,至今传之。”[1]在一些唐代古诗词中也有关于“陵阳公样”蜀锦的记载,如卢纶的《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称:“花攒骐骥枥,锦绚凤凰窠。”王建的《宫词》曰:“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从这些诗句和文献中,可知唐代“陵阳公样”蜀锦总体的纹样特点是在各种团窠纹中设龙、凤、对兽纹等。

1.2 临展中“陵阳公样”蜀锦类别

第一,对龙纹。这件对龙纹绫是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从铭文中可以看出,这匹蜀锦是从成都双流折调的(见图1)。

第二,联珠纹。联珠纹也称团窠纹,是“陵阳公样”蜀锦的重要特征。临展中所有“陵阳公样”蜀锦均饰有联珠纹(见图2)。

第三,对马纹。临展中的一件对马纹锦现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富有强烈的异域风格(见图3)。

2 临展中“陵阳公样”蜀锦的文化研究

2.1 对龙纹

2.1.1 对龙纹绫的特征

对龙纹绫的底色为黄色,对龙分别被置于联珠环的两个半圆内。匠人对龙体做了很大的扭曲变形,龙首置于中间,可以看见龙的角、嘴等部位。龙的前二足在下,后二足在上,四足均为三爪,龙纹的后二足处生出龙尾,龙纹的整体造型雄健飘逸。这一时期龙纹的造型风格特点和当时的社会发展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高度统一、文化高度融合的时代。公元7世纪,我国古代先民广泛吸收了各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创造了历史上灿烂辉煌的大唐文化。唐代以丰腴为美,这一审美标准在唐代绘画作品和壁画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基于唐代特有的文化内涵,这一时期玉器、瓷器、丝绸服饰、陵墓建筑上的龙纹都充满了豪迈的气魄。龙纹线条饱满而温润,造型健壮,色彩富丽,绚丽典雅。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龙纹造型饱满,线条柔和,形成了形象写实、色彩绚丽的风格。龙纹作为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对中华民族的整个文化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看见与龙有关的事物,中国人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敬畏之情。

2.1.2 龙纹是图腾崇拜和多民族走向统一的标志

在原始社会,人们认为自然是神秘而可怕的,存在很多无法解释的现象。图腾象征物或为自然物或为自然现象,人类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心理,将其奉为自己部落的保护神。炎黄子孙指中华民族的后代,据考证,在统一中原地区之前,黄帝的部落使用的图腾为熊,但是在统一中原之后,为了体现出包容性,改用龙图腾。龙图腾象征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图腾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明代朱国祯撰写的《涌幢小品》一书称:“鹿角、牛耳、驼首、兔目、蛇颈、蜃腹、鱼鳞、虎掌、鹰爪,龙之状也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龙的形象实际上是由多种动物融合而成的。从图腾的演变中可知,自古以来中华文化都以其强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且从未断流。

2.1.3 龙纹是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体现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周代的礼制已经非常完备,服制是周礼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周代“十二章纹”就基本定型,成为古代帝王服饰的等级标志,而龙纹便是“十二章纹”之一。秦汉时期,为了进一步巩固封建统治,统治者承袭了周代的服饰制度,且对其有所发展。东汉永平二年,孝明帝制定了详细的祭祀服饰和朝服制度。《后汉书·舆服下》载:“三公、诸侯用山龙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七章,皆备五采……”这段文献资料证明了龙纹只能出现在与国家最高统治者有关的事物上,龙纹是至高无上的。如果除皇帝以外的人私自使用饰有龙纹的物品,便犯了僭越之罪,当诛九族。最具代表性的龙纹服饰是乾隆的明黄缎绣五彩云蝠金龙十二章纹龙袍(见图4)。

2.2 联珠纹

2.2.1 蜀锦上联珠纹的特点及界定

联珠纹是“陵阳公样”蜀锦纹样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从上文概述的临展中“陵阳公样”蜀锦可知,各蜀锦的联珠纹是不同的。对马纹锦是单圈联珠纹,只有对龙纹绫为双圈联珠纹,联珠纹中每颗珠子的大小也不同。虽然在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遗址中,中国本土已经出现联珠纹样(见图5),但只起到装饰器物的作用,而在波斯联珠纹传入中国后,中国本土丝绸上才开始出现联珠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国本土联珠纹样出现较早,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有细微的变化,但中国的联珠纹样应该没有特殊的宗教含义和政治目的,只是对器物起到装饰性作用。同时,中国本土的联珠纹样较少运用到丝绸制品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丝绸之路交通网逐步形成和完善,各民族文化不断交流与融合,亚欧文化传入中原地区,代表亚欧文化的纹样对中国本土的丝织品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极具代表性的纹样是来自波斯帝国萨珊王朝的联珠纹。和中国本土的联珠纹相比,波斯萨珊王朝的联珠纹被赋予了宗教文化含义,它不单是装饰性的纹样。所以,本文重点探讨这种从波斯传入并被大量应用于中国丝绸制品中的联珠纹。

2.2.2 蜀锦上联珠纹的来源

蜀锦上出现联珠纹和这一时期的交通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关。在唐代,丝绸之路交通网不断完善,中外贸易和中外文化交流十分频繁。人员和贸易往来让很多波斯地区的金银币留在了中国境内。蜀锦上的联珠纹便借鉴了波斯金银币上的联珠纹。中国的匠人也对其进行了创新和改良,使得唐代蜀锦上出现了大窠、小窠等不同样式的联珠纹。

在中国出土的众多波斯金银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陕西出土的“库思老一世”银币和“库思老二世”金币。隋唐时期,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世界贸易中心,也是世界文化的大熔炉。在长安城,可以看到各色人种,也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长安作為世界商品集散地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库思老一世”银币(见图6)出土于陕西耀县寺坪隋代舍利塔内[2],该银币铸造于公元543年。银币正面饰有一周联珠纹,联珠纹内是库思老一世的右侧身像,银币背面中央是祭坛,祭坛上有火焰纹,其两侧分别是星和新月的纹饰。

“库思老二世”金币(见图7)出土于何家村。这枚金币的直径约为3.1厘米,重3克,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金币正面是库思老二世的右侧半身像,王像的周围饰有两周联珠纹的外框,外框的上下左右边缘处均有新月抱星的纹样。其背面饰有三周联珠纹外圈,圈内中央是火焰纹与索罗亚斯德教的拜火祭坛,祭坛两侧是祭司。祭司的两侧分别铸刻该金币的铸造地点和纪年铭文。库思老二世因多次击败东罗马帝国(也称拜占庭帝国)而享有盛名,其统治期间是萨珊王朝最为强盛繁荣的时候。

在库思老二世统治波斯的第二年,中国也结束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大分裂时代,北周后裔杨坚统一中国,建立隋朝。政治环境的相对稳定,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发展,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各国之间贸易往来频繁,对外贸易的繁荣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

综上所述,唐代繁荣的商业贸易,让波斯金银币随着来华贸易的商旅们来到长安城里。这些货币上的联珠纹样引起了匠人的注意,匠人们改良、创新波斯货币上的联珠纹样,并把这种联珠纹样应用到蜀锦上,从而创造出了“陵阳公样”蜀锦。

2.2.3 联珠纹的起源及文化内涵

波斯萨珊王朝的联珠纹最早出现在波斯银币上。根据夏鼐的《综述中国出土的波斯萨珊朝银币》一文可知,波斯沙普尔二世(公元310—379年)时期铸造的银币上就已经出现了联珠纹[3]。联珠纹围绕在银币边缘,其内部是半身王像。在萨珊王朝,这样的金银币被规模化大批量生产,它们自成体系,具有极高的辨识度。

与中国本土起装饰作用的联珠纹相比,波斯的联珠纹被赋予了宗教文化意义。这要从波斯地区的本土宗教说起,索罗亚斯德教(也称祆教、拜火教)在波斯萨珊王朝时期被视为国教,其将火作为崇拜对象,教义认为火代表正义与光明。在索罗亚斯德教的宗教礼仪中,圣火礼被奉为最重要的礼仪,也是教徒的首要义务。联珠纹样之所以频繁出现在波斯的艺术品上,是因为它具有宗教信仰内涵。联珠纹在拜火教的星象中象征日月星辰的光,小圆珠排列出的联珠圈象征火焰发出的神圣之光。该纹样出现在蜀锦上,也表明正义和光明是世界上大多数人的精神追求。

2.3 带翼神兽纹样

2.3.1 蜀锦上带翼神兽纹样特点

临展中带翼神兽的主题纹样是对马纹,纹样特点为马颈线被马头遮住,显露得并不明显,颈上绶带的飘动方向水平向后,马头上方饰有小花,纹饰的勾勒线条平直有力。蜀锦上的带翼神兽纹样最早出现于唐代。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交通的便利和中西方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密切交流,让这种来自西亚地区的纹样传入中国,被中国上层阶级的人所接受,因此“陵阳公样”蜀锦在唐代诞生。

2.3.2 带翼神兽的起源

带翼的天神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艺术当中,后来融合欧亚大陆上波斯、贵霜帝国等国家的文化后,逐步演化成了人与神、人与兽更为复杂的表现形式。带翼神兽在波斯被称为“森木鹿”,“森木鹿”一词最早出现在索罗亚斯德教经典《阿维斯塔》亚斯特卷的第12章、第14章中,但是只出现了这一名称,没有给出任何释义。到了萨珊王朝晚期,对“森木鹿”的描述多了起来,它在伊朗神话中的重要地位也得到突出。学界对“森木鹿”的具体含义和形象都没有清楚的界定,作为第一个注意到“森木鹿”的学者,俄罗斯学者翠佛女士提出“森木鹿”就是伊朗神话中的有翼神兽,这一观点一直都没有受到质疑[4]。

虽然带翼天神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艺术当中,但是它是在传入古代波斯地区后才和狮子、马等不同的兽类结合的。“黄金之丘”席巴尔干2号墓中出土了一件女神驾驭双马的金像(见图8),这就是典型的带翼神兽。此金像的中央是头戴宝冠的女神,女神的左右手各驾驭一匹神兽。神兽似马非马,似龙非龙,马头上还长出了鹿样的长角。神兽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其身侧均有双翼。显然,这不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动物,而是想象出来的。

2.3.3 带翼神兽纹样的传入

这种来自波斯地区,有着亚欧草原风格的带翼神兽纹样传入中国,并且让中国的匠人结合自身情况,创制出“陵阳公样”蜀锦,和粟特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粟特人就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开展贸易活动。粟特人作为活跃在欧亚大陆和汉地之间的群体,在传播带翼神兽纹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粟特人在中国较著名的遗存是山西太原出土的两个具有波斯风格的带翼神兽石刻[5],神兽造型为马身、鱼尾、生翼(见图9)。石刻的主人虞弘,字莫潘,西域鱼国尉纥驎城人。他是北魏至隋朝的大臣,也是著名的外交家,13岁代表国家出使波斯、吐谷浑等国,有协调与沟通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才干,是粟特人中优秀的外交家。在中国期间,他除了进行商贸活动和管理粟特人聚落之外,还在北齐、北周、隋朝为官司职。

带翼神兽也出现在鲜卑族的墓中。北魏晚期鲜卑贵族元谧的墓中出现了带翼神兽(见图10)[5],这说明当时的鲜卑朝廷对中亚艺术钟爱有加。

综上所述,因为北朝时期粟特商人沿丝路来华,所以属于伊朗文化圈的带翼神兽传入中国。因为李唐王室带有鲜卑血统,所以在初唐和盛唐时期,波斯萨珊王朝的艺术进一步得到中国统治阶级的倡导,带翼神兽和含绶鸟等图案得以继续流行。这些纹样也出现在了中国的丝绸上,并对这一时期的蜀锦纹样造成了影响,从而诞生了“陵阳公样”蜀锦。

2.3.4 带翼神兽纹样的文化内涵

关于带翼神兽纹样的文化内涵,笔者认为涉及三个不同的方面。第一,这种带翼神兽纹样直接表达了人们对天空的向往。第二,在波斯宗教看来,带翼神兽是一种坐在长生树上,播撒种子,可以治愈大地上一切疾病和消灭一切邪恶的神兽,表达了人们长生不老的追求。第三,带翼神兽纹样也是身份等级和君权神授的象征。不论是在波斯还是在中国,都只有君主和贵族等身份等级高的人才可以拥有带翼神兽纹样的物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伊朗克尔曼沙赫附近的塔克伊·布斯坦的石窟中所发现的巨大的库思老二世具甲戎装骑马石雕(见图11),其头戴头盔,身穿链甲,左手举盾牌,右手举矛,内穿的裤子上有带翼神兽的纹样。这说明带翼神兽纹样是贵族,乃至最高统治者使用的纹样,这种来自祆教的文化产物赋予了统治者更大的力量。

带翼神兽纹样通过粟特人沿丝路传到中国后,也受到了唐王朝贵族的喜爱。例如,唐代武惠妃石椁的外椁板上就有带翼神兽的图像(见图12)[6]。其总体造型为牛头或马头且均带角,均为鸟身、兽蹄,双翅展开,尾部上扬。

综上所述,带翼神兽纹样无论是在波斯本土,还是在中国,都是身份和等级的象征。

3 结语

“陵阳公样”蜀锦的创制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交通网的不断完善有密切的关系。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积极吸纳不同地域的优秀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陵阳公样”蜀锦中既有外来文化因素,又保留了中国本土的文化因素,充分践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理。吸收、融合和改造不同文化因素,并将这些文化因素汇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传统文化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古代丝绸之路与如今的“一带一路”遥相呼应,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为丝路沿线国家带来了合作的机遇。过去,中国的丝绸、茶叶传入欧洲,西域的葡萄、动物等被引入中国;现在,中欧班列跑出加速度,中国和欧洲间来往的货物越来越多。通过这条古今之路,中国彰显了文化自信,同时也向世界传达出各国平等、发展成果共享的理念,给各国人民带来了福祉。

参考文献:

[1] 冈村繁.历代名画记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410-464.

[2] 朱建元,秦波.陜西长安和耀县发现的波斯萨珊朝银币[J].考古,1972(2):126-132.

[3] 夏鼐.综述中国出土的波斯萨珊朝硬币[J].考古学报,1974(1):91-110.

[4] 杨瑾.森木鹿:一种有翼兽头神禽传播、流变与融合轨迹与文化蕴意再探讨[J].丝绸之路研究集刊,2018(0):33-51.

[5] 康马尔泰.唐风吹拂撒马尔罕:粟特艺术与中国、波斯、印度、拜占庭[M].毛铭,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16:26-30.

[6] 程旭,师小群.唐贞顺皇后敬陵石椁[J].文物,2012(5):74-96.

作者简介:叶美余(1997—),女,四川成都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文物与博物馆。

猜你喜欢
蜀锦丝绸之路文化内涵
非遗蜀锦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蜀锦的创新运用
民间工艺介绍(六十)
——贺斌和他的蜀锦织造技艺
木芙蓉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