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物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022-05-30 14:52张海英
考试与评价 2022年10期
关键词:物理课物理探究

张海英

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下,物理教学需要密切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本文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采用多种探究方法及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物理学习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多种发展路径,不断助力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注重知识的实践应用。

2022年版的《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机会,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认为:首先,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起点的分析研究,在课堂教学设计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用生动有趣的事例或实验引入;其次,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应紧紧围绕学生的需要,设计某一知识的探究方案及实施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批判性思维,掌握提出创造性意见的能力等。物理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互动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设计上下功夫,打破原来课堂上为了应试注重讲授物理知识公式或数学计算方法等乏味的教学模式;另外,突破上课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充分利用上课时间带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物理课更有物理味。

1. 技术应用,丰富教学方式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欢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仅拉近师生距离,生动活泼、自主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还能营造出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更加喜欢探究未知领域。由此可见,要让物理课更有趣味,就要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发和利用。“趣”之不存,“味”将焉附。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对学生多些理解、鼓励和尊重,心中时时对学生充满爱,注意激发、培养、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趣味才是上好物理课的前提。

一方面可以通过简易高效的实验,让物理课更有趣味。实验是物理学创立和发展的基石,也是物理教学最基本的起点。在物理教学中,实验可为学生提供丰富、具体、形象的感性材料,是建构物理概念、形成物理规律的重要基础。有的教师喜欢纸上谈实验,或者高仿真动画播放实验,都失去了实验原本的物理味和功能,学生的观察、动手和分析概括能力得不到培养,相互协作克服困难的可贵品质都难以培养。因此,物理课一定要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真正落地,除此之外,还应倡导学生用身边随手可得的器材进行实验,比如“刻度尺和小纸屑研究静电现象”“鼓面上放米粒显示微小形变”“装有纸屑的吹大气球演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实验是用来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的途径。

另一方面,物理课应尽可能地创设情境,学生的学习愿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用模拟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从体验中感受到趣味和快乐,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给学生讲解光的折射时,用筷子当鱼叉叉纸鱼的情景,结果学生没叉到,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这种有趣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物理学习重在实践,贵在探究。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具有实验探究的意识,并愿意主动去亲身实践,才可以真正地使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并获得相应学习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可采纳各种教学措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认真实践。

2. 研究教材,提高学科素养

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教材,并形成自身的科学素养。灵活运用教学的系统方法,对学生的需要、学习内容,也就是学情,进行深入分析,即“教什么”;然后再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即“怎么教”。怎么教才能更有效、更高效,努力让学生喜欢这节课。

知识内容结构不同,开展教学的方式途径自然也就不同。灵活的教学、多元的激发才是学生需要的。初中学生好动好玩,那么我们的课堂不妨多给学生一些动手的刺激,比如在磁体与磁场的探究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验器材: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小磁针、大头针、铁钉、铁屑等,鼓励学生边实验边探究,让学生发挥创造力。教师事先预设一些问题,学生讨论,制定方案,并通过实验探究,寻找规律,不仅可以增强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学生自己彻底弄清了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比教师直接告知答案效果明显好得多。教学中,教师应以激励为主,要对学生的答案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积极引导。

除了教学方式的丰富多样以外,还要允许学生的物理思想有多样性和创新性,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物理学特有的教学规律。我国传统的教育提倡“细嚼慢咽”的讲授方法,提出“课堂上解决问题”“把所教内容都讲深讲透,不给学生课后留下疑难”。教学中,如果碰到新事物或生成性的问题,教师生怕不能讲透。可是没有疑问,怎能引发思考?对发展中的新事物不闻不问,怎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倘若长此以往,这样的物理课枯燥无味,毫无物理味道,对长远的物理学习也没有好处。我们不要只把正确的知识点或规律直接教给学生了事,要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可以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培養学生的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科学思维能力。比如,牛顿第一定律这样描述: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有的学生就提出疑问:“当我们踢球时,球向前运动,球已经不受脚对它的力,为何还继续向前运动?最后还会停下来,这也没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不变啊?”他认为,球不受外力,就应该静止。多么可贵的质疑精神啊!此时我们应该用赞美的声音去回应他,然后引导其他学生抓住这些问题,一起思考并给予点拨,最后让学生去设计实验,解决问题,最终促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可见,在教学中,通过展示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从感性到理性、特殊到一般,让学生知道引入概念和发现规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正确理解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为提高物理思维能力,正确运用物理知识打下牢固基础。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一些内容较简单的课变成阅读课,比如第十八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让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结构,从而对整个初中物理学习有一个更清楚的脉络,那就是能量为主线;还可以在概念或规律课举办实验设计比赛。这些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可让多彩的电化教学与实验课达到情境交融、丰富想象力的目的,发挥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功效。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可以把细节展示得更清楚,还要动静互换,快慢互变,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还可以把现实中难以呈现的物理情境展示出来,变微观为宏观。整合媒体信息技术,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把物理的方法更生动多样地表达出来,可以切实让物理教学更高效。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有合适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习对象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才是我们期待的物理教学。

3. 以生为本,坚守育人初心

通过物理学习,学生对熟知的物理现象、生活实例背后所隐藏的物理本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建构物理概念和探索规律时,学生可以用身边的事例,更好地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然而这还远远不够,要能够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生产实际中,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这才是物理学的生命之所在,而不是让学生反复地做一些模型化的题目。要让学生觉得物理有用,深化对规律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培养学生用已知的规律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主要采用实验来探寻物理规律,实验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然而,通过实验的探究性学习的效果虽然非常好,但所需的时间是很多的,单靠课堂上45分钟的时间是无法满足的,这就必然要求学生在课后对课堂上的学习有回味的余地,这种回味是学生继续探究下去直到成功的动力所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让思考停止,还不如教给他们一些物理思想方法的意义更大些。比如,在探究“压强和哪些因素有关”时,不能迫不及待地将结论告诉学生,然后再演示做给学生看,这样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我们应该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借助一些器材让学生放开手脚自己组织来进行猜想探究活动,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想到很多因素,教师再进行总结,除了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还有一些其他因素虽然在课堂上无法完成,但可以留给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实验、论证、交流得出其他结论。这更进一步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在课堂之外真正学到了探究的思想方法。

又比如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揭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道理,在课堂上不要吝惜时间去介绍中国古代科学史实和当今在高科技领域内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现在的科学发展动向。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热情,增加学生的危机感和历史使命感,这样的物理课的回味也会更深远、更有意义。

总之,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下,我深刻體会到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性。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巧加“味道”,把物理课上出淳淳的“物理味”,才能让学生品尝到一道道营养的“好菜”,让物理课堂充满活力。密切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注意采用多种探究方法及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物理学习的进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多种发展路径,不断助力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以便更好地促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起崇高之理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突出个人修养,使之学会感恩、敬畏生命、学会探索、不断创新。这也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的神圣使命。

猜你喜欢
物理课物理探究
只因是物理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跳出专业视阈谈大学物理课与微积分的糅合教学
处处留心皆物理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动起来的物理课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