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部编教材单元写作为例探寻读写结合路径

2022-05-30 10:48戚晓玮姚凯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部编学情笔者

戚晓玮 姚凯

王荣生教授曾说:“在我国中小学的语文课里,几乎没有写作教学。”这里的“几乎没有写作教学”,指的是“从学生思考写作开始,到开始写作,到作文完成,这一阶段几乎没有指导”。而2016年开始推广使用的部编教材增加了单元写作这一板块编排,这样就对上述情况进行了有效弥补。纵观七年级到九年级的教材,其写作训练的设计更有梯度,目标也更为明确。而且每个训练点都包含了导写和写作实践两部分,导写部分对单元写作训练点进行了简要通俗的讲解,写作实践的设计也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紧密结合学生的训练特点。因此,教师只要用好了部编教材,写作教学就会得心应手,学生的写作训练也就会落到实处。

但是,这仅仅是部编教材为教师提供的契机。笔者发现,在具体的教学中,仍会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七上第二单元的单元写作,其训练点多达七个,而七上第一单元的单元写作,目标就比较笼统,只有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这八个字。因此,面对这些情况,教师既要以教材为基础,又要兼顾学情,灵活有效地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创设多样的读写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读写结合训练。笔者根据教学实践,以七上第一单元的单元写作为例,探究读写结合的路径,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立足文本学情创设实践活动

七上第一单元写作主题为“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写作实践的设计分为三步:一是片段写作,根据自然景物的变化选取一个场景写一段文字,描述这些变化。二是进入初中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写下自己新的见闻和感受。三是根据成长经历,写出欢笑、感动、悲伤等独特体验。 从这三步写作实践可以看出,无论是内容要求,还是字数限制,这样的单元写作都是有序列性有梯度感的。所以,这样的编排,上起写作课来就更有抓手,更具操作性。但是,这只是教材起点,教师在上课时还要深挖本单元的课文安排。因为部编教材的写作单元的用心之处还在于每个单元写作一定是和这一单元的课文紧密相关的。因此,这里的写作绝不仅仅是一堂写作课,而是应该将单元课文的阅读教学和随堂写作紧密结合起来。

笔者提炼的写作训练点有:细心观察、品悟总结,读书看报、获取素材,注重积累、借鉴课文。这些训练点较以往的教材更明白准确,而写作实践也一扫过去讲完道理就出示题目的单调做法,设置了多种多样与写作训练点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完成写作。 本单元的课文现代文共三篇,分别是《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三篇都是精挑细选的经典写景散文。这样,笔者在上课时就设置了“微写作”环节。找到这三篇课文的写作资源,将课堂教学与作文教学并轨,将“微写作”嵌入预习思考、课堂表达、课后作业等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春》和《济南的冬天》,就根据“动静虚实结合,调动各种感官”这些写作训练点写一个景物片段。再如《雨的四季》中以“用领起句让文章层次分明”这一手法来训练文章结构等。在教授课文时,将写作方法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去揣摩、体悟,并在课堂上进行口头训练,课后落实到读写笔记上。这样的训练以教材为抓手,又将阅读教学与写作紧密结合,写作训练融于“日常”。

二、立足写作学情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教材编写者唐建新在《写作教材使用建议》中提到,“写作实践中设置的三个层面的内容,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采纳教材中的不同要求来进行”,这里的“自身情况”,笔者认为既可以指所在单元的课文,也可以指学生的学情。因此,基于学情来确定教学目标,既要兼顾多维学情,还要凸显相关学情,即综合本单元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学情,再落实到具体的训练点。

初一新生,他们对新生活充满兴趣,因此他们必然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观察新校园、新老师和新同学。在落实本单元写作的实践二和三时,笔者就根据本单元的写作目标之“学会观察、积累素材”,进行为期一周的分散训练。课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新同学,并思考如何抓住该同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写出一段话。课中,先以每天“课前三分钟”的形式,让学生到前面去说说自己的新同学,其他人根据描述来猜。在讲台前说的学生神采飞扬,在下面猜的兴趣盎然,而那个被猜到的人表现则是千态万状。课后,再将这些已经构思成熟的小作文连缀成篇。这一周的训练,学生感到得心应手。这样将口头表达和写作训练紧密结合起来,训练写作于“无痕”。

三、立足认知学情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本单元的写作实践三是整文写作,因此笔者放在作文课上进行。这项任务主要是基于学生的写作学情和认知学情,让学生的写作与生活体验、阅读感悟直接相关,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真正达到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总目标。

上课伊始,笔者先让学生自由谈谈自己所经历的那些深受触动、难以忘怀的往事,这一点学生大都有话可说。但是,笔者认为此处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讲完之后教师一定要再根据他们所讲的内容帮助他们提取写作素材,找准写作重点。如一学生讲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上公交车时忘记戴口罩这件事。他说,司机提醒他把口罩戴上时,他假装在书包里翻找口罩,然后逃到最后面的位置坐下来,一直坐到目的地。学生在讲到自己如何掏书包装作寻找的样子时,讲得惟妙惟肖,脸上满是得意,全班同学也哄堂大笑。笔者马上意识到问题所在,要求大家讨论他这样做对吗?他应该怎么做?最后大家讨论的结果是,他应该下去买个口罩或者去问其他乘客借。之后那位发言的学生主动站起来说,其实那天他在车上也是如坐针毡,急盼早点到站,生怕有人注意到他。笔者之所以及时“扭转”学生的写作重点,是因为语文课上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固然是基础,但同样要兼顾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品质。通过写作,培养學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写作充满人文情怀,是更具有现实意义的学情。

虽然部编教材在写作部分的安排比以往的教材更具操作性,但教师要真正落实好并不容易,因此,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以部编教材为抓手,立足于学情,在单元写作的框架中,探寻更多的适合学生且更具有实效性的读写结合的有效路径,不仅可以改变王荣生教授所说的“几乎没有写作教学”的现状,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有意义的读写活动,从而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本文为江苏省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语用学习的部编初中语文‘1+X读写结合的实践研究”(编号:GH13-20-L036)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清华中学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教师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部编学情笔者
例谈部编高中教材基于价值观立意的确定方法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老师,别走……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浅谈部编历史教科书中插图的选取和使用
大还是小?
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国家认同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