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长文短教的着力点

2022-05-30 21:25马建荣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开国大典典礼课文

马建荣

基于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在各个学段均增设一些长篇课文,因为内容多且篇幅长,从而为课堂教学及学生阅读带来诸多挑战。对此,本文以《开国大典》为例谈谈长文短教着力点。

一、立足整体感知,学习课文结构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的结构相对清晰,依据典礼的流程行文。依托文章的结构特征,便能依据该学段特征进行教学。

1.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

这篇课文共有一千多字。对五年级小学生而言,在初讀环节独立梳理课文脉络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首先提供一个“台阶”,让学生能依据提示“对号入座”。一方面可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省时间。在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后,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浏览,或是将课文的主要情节内容标题打乱顺序,让学生找出其在文章的相应段落,组织阅读。学生经过阅读及思考,能够获得正确的内容顺序,大致掌握课文的结构。

2.组织学生进行对比理解

上个教学环节是引导学生进行梳理,仅是对课文表层结构的学习,至于这篇课文为何采取这样的写作顺序,关于“典礼”文章应该怎样进行行文结构安排,未能进行深入讲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设计系列问题组织学生思考:“为何依据这样的顺序写?能否调整文中描写的仪式过程?”通过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且得出最终结论:进行典礼需依据主题的安排程序,文中的典礼程序内容不可以随意调换,不然会导致不合常理。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能够真正掌握语文学习的策略及相关技能。

3.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拓展

基于新课改的持续深入,语文教学的旨归是“增强能力”,教师应清楚认识到学生“懂”不能表示学生“会”,而且“懂”需在迁移训练后才可以牢固内化,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适当增加拓展性练习,如“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是否参加过典礼仪式;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活动是什么?”很多学生讲述参加开幕式、结婚典礼等的经历。在此教学环节中能达成以下几个目标:符合“由整体入手”的授课规律,使学生能在整体上体悟文本;对表层的课文内容结构进行梳理;引导学生进行比对分析,进一步掌握此类课文的篇章结构,同时在巩固练习中落实有关文章结构的学习。

二、立足精读教学,学习“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

基于文章特征分析,《开国大典》属于采取“点面结合”这种场景描写方法的典型,无论是文章整体描写或者是局部段落均能看到此写作手法的应用。如在“领袖出现”以及“国旗升起”等很多场面描写均采取这种写法。对小学生而言,场面描写的文章十分重要并且很多学生觉得难度偏大,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通过“点面结合”进行场景描写,能让文章更加生动,更加具体。接下来,本文将以文章的第五自然段作为案例,简要论述有关“点面结合”的教学。

1.初识方法

课文取材及选择的语言形式,通常需满足作者某一情感思想的表达需求。为了让学生认识该表达方法,第一步需引导其掌握第五自然段中的核心词语,如“排山倒海”等,深入体会群众对主席发自内心的爱戴与崇敬。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该段中个体描写的是谁?整体描写的是谁?”在学生阅读分析后会发现作为个体的是“毛泽东”,作为整体的是“其他所有人”,紧接着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有关文句,大声朗读。然后,对此环节加以总结:针对场面描写,类似这种当成个体进行描写的为“点”描写,如果是作为某个整体进行描写便是“面”描写。若是在进行场面描写时,不仅包含“点”描写还涉及“面”描写,这便是“点面结合”。

其实在之前学习的一些课文中,“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式也出现过,可是“点面结合”作为术语,学生在本堂课首次接触。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厘清与掌握此知识点,从而便于有效运用到后续读写中。

2.体会效果

在完成上个教学环节后,抛出如下问题:开国大典参加人数三十万人,为何作者要将毛泽东作为“点”?该问题对学生而言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然后让他们在小组中就自己的看法进行交流。同时,教师在全班交流中还应适时引导。通过师生共同研读,得出的答案是:毛主席是全场的中心人物与焦点。将其作为“点”进行描写,彰显大典中毛主席在全国人民心中的重要地位。之所以将群众作为“面”进行描写,主要目的为侧面烘托对于主席的敬仰。让学生深入认识为何毛泽东能够作为描写的“点”,在文中“面”所发挥的作用,进而扎实掌握语言规律和概念内涵。

3.迁移训练

虽然学生明确“是什么”、清楚“为什么”,可这样不代表学生知道“如何做”。通过课文在表达方式方面存在的相似之处,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依托具体的迁移运用,选择“教—学—练”的模式以达到长文短教的效果。在此环节中,向学生展示“典礼”中的其他场面,然后由学生自学:在这些场面中寻找使用“点面结合”的例子,并用不同的记号标注“点”和“面”的语句,深入体会这种表达方法的优势。在学生完成自学任务后再开展讨论交流,进一步巩固之前所学。教师通过“案例学习—巩固练习”的模式教学,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灵活运用至其他课文的学习上。选取相应的教学内容且依据内容特征进行迁移训练,一方面满足长文短教的教学需求,另一方面达到聚焦表达、长文短教的理想效果。

三、课堂反思

在《开国大典》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了长文短教这种方法的重要作用。教师需重点对课文阅读结构加以优化,而关键应是教师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能够掌握课堂,着眼客观的学生认知规律,同时将新课标所提出的相关要求落实到位。与此同时,教师也需清楚,表达是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关键,也可以作为引导阅读的切入点。在提问与表达环节要做到“牵一发,动全身”,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进行表达,但因为学生多数提出的问题较为肤浅零碎,教师要善于引导,并将“小问题”科学整合成一个“大问题”,争取一个问题可以将全文覆盖,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达到学生“可读、可说、可辨”的效果。学生自主进行讨论、自由进行思考获得答案,不仅对课文内容形成一个深刻了解,还能让学生思维更加灵活。总之,长文短教的教学方法,可以压缩“教”的时长,增加“学”的时长,能使学生在阅读中拥有更多自我感受,达到“乐中学”的学习效果,让长课文学习更具实效性。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闫家乡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开国大典典礼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难忘庆祝开国大典隆重演出
1949,开国大典阅兵
保卫开国大典
奢华的典礼
颁奖典礼剪影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开国大典阅兵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