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绿色发展建设路径研究

2022-06-01 14:40□李晨,缑
山西农经 2022年9期
关键词:文明理念绿色

□李 晨,缑 荣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我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发展,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始终不忘“三农”问题,把农业、农村、农民放在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为推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美丽新农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的本质是在合理开发农村资源的前提下,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并在此过程中转变农民固有的落后观念,营造绿色开放的乡村文化氛围,建设美丽新农村。

绿色发展符合新发展理念要求,强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取向。因此,为保证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农村绿色发展至关重要,应有效建设农村绿色发展路径,切实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1 推动农村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

当前,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稳中求进,遵循城市乡村共同发展策略,追求农村绿色发展。追求农村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还能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1.1 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构建农村绿色发展路径有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为五大方面,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党的建设,是一个综合立体的工程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是加快农业农村的发展进程,实现农业农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要求中的产业兴旺提倡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摒弃传统的资源消耗型产业,追求资源节约型农业产业,各地应依据地方实际情况,发展地方特色农业,这与农村绿色发展的本质追求一致。生态宜居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之一,要求在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注重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农村绿色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乡风文明则强调开放包容、积极向上、和谐友爱的乡村文明,其根本遵循是坚持自然本真,以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为指导,发展地区经济文化,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发展指南。农村绿色发展体现在乡村振兴战略三大要求的方方面面,贯穿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因此,农村绿色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共同致力于建设美丽乡村。

1.2 有助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发展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应高度关注和重视开发利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将生态文明融入农村生产实践中,从而推动农村整体性、综合性发展,建设农村绿色生态产业。农村绿色发展与农村绿色生态文明建设联系紧密,绿色发展是现阶段生态文明思想的进一步创新,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绿色发展的本质是健康、自然,农村绿色发展不可仅局限于自然生态方面,而要贯穿于自然生态、经济发展、社会文明3 个系统,实现三大系统的有效沟通、合理运行,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

现阶段,农村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经济发展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过度开发土地资源、工业废气污染环境、农业生产落后、农产品滞销等。为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在农村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解决农村生态环保难题,创新农村环保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新路径。

1.3 有助于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切实需要

推进农村绿色发展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发展,有利于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切实需要。城市与农村互为依靠,二者共同进步是我国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与城市间的差距逐渐增大,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助力乡村振兴,本质是满足农村地区人民的生活需要。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巨大转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愈加强烈,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尤其对农村地区而言,各方面的发展极不平衡,存有一定短板。随着农村地区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日益增加,广大农民的生活需要并非仅局限于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而且不断追求高层面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应从根本入手,推动农村绿色经济发展,在坚持环保优先的同时,合理利用农村资源,培育农村特有的经济增长点,转变农村传统产业类型,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升级,营造绿色健康的生态环境和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

2 农村绿色发展的总体目标

农村绿色发展不仅是简单的保护生态环境,而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发展建设。当前,农村绿色发展的总体目标为绿色政治、绿色生产以及绿色文化。

2.1 绿色政治是根本

农村绿色发展最根本的是保证政治清明,清明的政治生态能为农村发展提供正确指引。农村政治生态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农村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环境,是农村绿色发展的基础。

农村绿色发展需要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正确引领下进行。党中央政策的及时传达与有效实施,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分内之事。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农村绿色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换句话说,农村政治环境是农村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努力营造绿色的农村政治环境,保持公开透明、健康向上的农村政治生态。

现阶段,我国农村政治生态存在许多问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农村政治环境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还未完全发挥,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组织力与号召力有待加强,严重影响了农村绿色发展,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此,为助力农村绿色发展,必须把营造健康向上的绿色农村政治环境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一批有能力、有魄力的农村干部,宣传绿色发展理念,改变固有只强调经济的农村发展理念,创新农村农业发展,注重农业、技术、生态三者结合的发展观念,带领广大农民走上新型农村致富之路。

2.2 绿色生产是基础

农村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资源合理利用,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所以转变生产方式至关重要。在传统农村发展过程中,不断推动农村农业发展,形成了经济为重的理念,长此以往,忽视了保护生态环境,导致农业经济发展与绿色发展难以统一。

农业经济发展与绿色发展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对立。为追求农产品的产量与美观性,农民添加各种农药,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不能全部排出,部分残留物会危害人体健康,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农产品不再纯天然、绿色无添加,成为消费者谈之色变的有害食品。

推进农村绿色发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应摒弃错误的发展理念,倡导农村绿色发展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不能单纯依赖农药化肥提高农产品产量,要升级农业生产过程,优化农业生产技术,生产绿色健康、无污染的农产品,找寻农产品新的消费点,赢得消费者的认同与喜爱。

2.3 绿色文化是保障

一直以来,我国将农业置于首要位置。农业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的兴亡,因此我国很早就开始了对农业生产相关内容的研究,并形成一定的农业文化。传统的农业文化蕴含先进的绿色发展理念,例如,为创新农业生产发展、平衡生态环境而形成的桑基鱼塘系统,这种新型农业生产系统符合生态环保理念,体现了当地的区域特色,是古人在农业生产发展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相关人员应学习借鉴古人的农业生产经验与理念,形成新时代农村绿色发展观念,营造农村绿色文化的良好环境,传承我国传统的优秀农业文化,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新时代的农村绿色发展文化,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文化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农村绿色发展文化的养成依靠多方面的合力,应加大对农村绿色发展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树立生态经济融合发展理念,共同营造绿色文明的美丽家园。

3 推动农村绿色发展的措施

为推动农村绿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从不同层面采取措施。具体方法为:在制度层面制定相关政策,从法律上强调政法的生态责任;在生产层面引入科学技术,创新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在文化层面加大绿色发展理念的教育宣传力度,培养文明生态乡风;在社会层面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农村绿色发展的合力。

3.1 制度层面:强调政府生态责任

为合理构建农村绿色发展路径,建立健全完备的运行机制十分重要,可切实加快发展进程,推动乡村振兴。健全的农村绿色发展机制应包括农村绿色发展的评价激励机制及农村绿色发展监督机制。一方面,在农村绿色发展评价激励机制的制约下,通过评价农村绿色发展的各项工作,使广大农民明确绿色发展的标准和要求,调动农民建设绿色农村的积极性,共同营造美丽乡村。另一方面,建立有效的农村绿色发展监督机制,在检查监督中及时改正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错误观念与行为。

从制度层面入手,建立健全有助于乡村绿色发展的法律机制,依靠政府部门的带头领导作用,强调政府生态责任,形成自上而下的农村绿色发展路径。建立农村绿色发展相关政策时,将地区差异考虑在内,将法治意识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激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与活力,通过建立相关制度,将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责任要求落到实处。

3.2 生产层面:创新绿色农业生产方式

农村绿色发展中,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是重中之重,应通过先进技术发展绿色农业。发展绿色农业可以带动农业其他产业发展,相关人员需创新绿色农业生产方式,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农业农村的发展。要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农村不科学的生产观念,不依赖化肥农药提高农产品产量,注重农产品质量,提供绿色、健康、无污染、可安心食用的农副产品。要立足乡村实际,深入挖掘农村可利用资源,依靠农村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创新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村绿色发展。

农村固有的生产方式较为落后,无法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导致资源浪费及农业生态平衡被破坏。在这种生产方式的运作下,难以实现农业的一体化产业结构,仅能满足农户的基本需求。因此应用农业科学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应在农村农业生产中运用科学技术,将机器设备引入生产环节,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精准培育优质作物,减少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同时,应用农业科学技术、优化升级农业生产方式有助于形成产销一体的循环链,减缓农产品滞销,真正实现助农富农。

3.3 文化层面:培育文明生态乡风

从文化层面来讲,培育文明生态乡风是构建农村绿色发展路径的重要一环。当前,农村地区绿色发展理念较为薄弱,因此要在乡村宣传绿色理念,培育文明生态乡风,让广大农民明白农村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促使其主动为农村绿色发展作贡献。

培育文明生态乡风应从多方面入手。一方面农村基层干部是传达上级意见、规划执行农村策略的重要联系人,更是农村发展的领头人,所以农村基层干部及党员应主动担负农村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任务,通过平实、浅显的言语深化本地农民对绿色发展的认知。另一方面,提高农民文化水平有助于推进农村绿色发展,文明生态乡风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续推进。在培育过程中,应将文明乡风转化为绿色农村的发展建设,让广大农民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把绿色发展内化为实际行动。

3.4 社会层面:动员社会力量

农村离不开农民的建设,广大农民对农村地区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农村绿色发展是对大自然的保护,从这个角度来说,农村绿色发展的建设不仅是广大农民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义务,所以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为农村绿色发展、保护绿色生态环境建言献策。农村绿色发展要将农村基层干部及党员、乡村中小企业、农民3 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共同建设美丽乡村。在此过程中,乡村中小企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代表着农村经济发展的理念和方向,乡村中小企业要以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企业发展,自觉担负农村绿色发展义务。

4 结束语

农村绿色发展是平衡人与自然关系、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步。当前,我国对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视、对农村绿色发展的践行,深刻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生态、社会3 个维度的有机统一,建设美丽新农村,助力美丽中国。

猜你喜欢
文明理念绿色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追踪绿色的秘密
再造绿色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