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县域推进策略研究

2022-06-02 09:09程红鑫钟赛兴
关键词:研修县域教学管理

程红鑫 钟赛兴

摘要:基于“PDCA循环模式”理论,针对县域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薄弱、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杭州市桐庐县实施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并通过搭建实施框架、规划实施思路、加强过程管理、创新检查落实制度和进行总结应用推广,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了教育信息化2.0的桐庐模式。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师发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及《浙江省教师教育攀登计划(2019—2022年)》等文件为县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提供了政策保障和目标要求。2013年以来,杭州市桐庐县通过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普遍提高,但仍存在着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乡村教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薄弱、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2020年10月,我们对全县即将实施第一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提升工程2.0”)的10所学校900余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学校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1.0(以下简称“提升工程1.0”)以来,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详见图1)。

<Z:\2021年教师类中学版\2021年教学管理\教学管理2022-5\教学管理2022-5内芯\Image\image1.png>[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

图1   学校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情况来看,10所学校的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主要存在“缺乏相关平台和软件支持”“缺乏优质资源和案例借鉴”“缺少信息化专家指导”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提升工程2.0的实施来得到解决。同时,10所学校900余名教师还对提升工程2.0培训的主题和方式提出了具体需求,“提供优质技术培训资源与技术应用案例”“开展常态化的课堂实践(技术集训、竞赛展示、课例评议、同伴PK、案例撰写等)”“学校重视并有整校信息化规划与管理”等成了教师们对提升工程2.0培训的最大需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要求,而这也引发了我们对提升工程2.0实施的深层思考。促使县域教育信息化的整校推进,探索基于“PDCA循环模式”的县域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成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基于“PDCA循环模式”理论,搭建提升工程2.0的实施框架

“PDCA循环模式”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首先提出的,又称戴明环。它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P(Plan)——计划目标,D(Do)——执行实施,C(Check)——检查落实,A(Action)——总结处理。“PDCA循环模式”主张按照目标、实施、检查、总结四个阶段循环推进各项工作,不成功的留作下一个循环解决。“PDCA循环”具有系统性,四个阶段缺一不可,其先后次序也不可颠倒,并要紧密衔接、连成一体。这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适用于各项管理工作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是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

在“PDCA循环模式”的启发下,我们设计了计划目标、过程管理、检查落实、总结应用等四个环节,对县域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进行全过程管理。其目标指向主要是立足于服务学校,以切实提高整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宗旨,帮助学校制订信息化培训计划,以支持教师有针对性地参训。基于“PDCA循环模式”的提升工程2.0实施框架,如图2所示。

<Z:\2021年教师类中学版\2021年教学管理\教学管理2022-5\教学管理2022-5内芯\Image\image2_2.png>

图2   基于“PDCA循环模式”的提升工程2.0

实施框架

二、规划思路,为提升工程2.0的县域整体推进助力

(一)目标引领,明确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创新服务的方向

提升工程2.0是一项重要的教师专业发展研修任务。但研修不是终极目标,研修的目的是借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并促进县域、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品质的提升。提升工程2.0的县域推进要为县教育信息化2.0的落实提供助力,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创新服务。因此,我们将提升工程2.0县域推进的目标确立为:(1)依托提升工程2.0实施,推进县域“互联网+义务教育”与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2)引导学校管理者、学科教师、保障与指导团队在提升工程2.0框架内进行专题培训;(3)依托提升工程2.0实施,开展智慧技术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提升教师智慧教学的能力;(4)依托提升工程2.0的实施,挖掘各实施学校中有基础、有特色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主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引领与提升。

这四个目标既有学习共同体建设,又有针对不同团队的课程建设、实施路径与方法、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个性特色发展等。多层次、多维度的整校推进,促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快速提升。

(二)规划助力,落实推进县域提升工程2.0的实施进程

为落实《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文件要求,推动提升工程2.0的有效实施,经前期遴选,杭州市桐庐县确定杭州师范大学为2020学年提升工程2.0的合作单位,并按“PDCA循环模式”制订了县域层面的实施时间表(见表1)。

提升工程2.0第一期项目实施为1个循环,1个循环结束后提升工程2.0领导小组和管理团队进行反思并完善,形成新的循环即第2个循环(第二期提升工程2.0实施),实施后又不断完善,形成第3个循环(第三期提升工程2.0实施)。这样螺旋上升,促使区域教育信息化2.0推进工作进入了高质量实施阶段。

三、过程管理,构建县域推进提升工程2.0的实施体系

(一)县域统筹,构建部门联动的实施体系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

建立“三级责任”管理模式(详见图3),强调教育局的领导责任,教师发展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的指导责任,以及学校的主体责任。这样的支撑体系,有明确的分工职责,能有效推动工作开展,确保项目总体目标的高质量达成。

<Z:\2021年教师类中学版\2021年教学管理\教学管理2022-5\教学管理2022-5内芯\Image\image3.png>

图3   “三級责任”管理模式

2.组织各级管理团队集中培训

首先,县级管理团队、培训机构管理团队、指导员统一参加省工程办组织的高研班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整校推进理念及指南、校本应用绩效考核指南解读等。其次,组织校级管理团队培训。培训中,县教育局就各校推进提升工程2.0提出要求:一要高度重视;二要积极对待;三要精心组织;四要产生实效;五要作出示范。县教育局表示,疫情的突发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教师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思考教育教学方式变革的契机。希望学校在推进信息技术提升工程时,面对真实的教育问题做好规划、扎实推进、做出特色。教师发展中心、培训机构分别作出布置。通过培训会议,实施学校了解了提升工程2.0的意义、背景和有关政策,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思路。各级管理团队的集中培训情况如图4所示。

<Z:\2021年教师类中学版\2021年教学管理\教学管理2022-5\教学管理2022-5内芯\Image\image4.png>

图4   各级管理团队的集中培训情况

(二)过程管理,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路径

教师发展中心与服务机构联动,组建工作群,召开启动会议,组织入校调研,建立培训数据跟踪系统,定期进行阶段诊断,并组织中期推进会议,交流学校经验,解答学校的疑问。

1.要求专家进行真调研真指导

专家由专人全程陪同,这既方便专家与学校联系,又督促专家用心指导。调研强调提升工程2.0与提升工程1.0的区别。提升工程2.0可以看成是以信息技术为主题的校本研修。学校是研修的主体,学校管理团队要做好培训的规划与推进。我们的工作主要包括:与专家一起,帮助学校分析现状,明确需求,定下推进目标,指导学校如何分组、如何确定关注点与能力点;建议不同小组最好有共同的关注点和同等的能力,便于整校推进,指导学校如何围绕关注点安排好研修计划,要求学校制订的研修计划与校本研修计划密切整合,使计划能操作、能落实;规定研修方案的审核流程,即学校拟定初稿—专家指导—学校修改—指导员初审—教师发展中心终审。

2.分阶段召开提升工程推进会议

初期会议重规划,中期会议重推进,末期会议重成果提炼。其中,中期的推进会议安排了学校管理员相互交流问题与经验,并由培训机构解读考核指标,结合学校数据,提出改进措施。教师发展中心向学校管理员指出在提升工程2.0中,学校是实施主体,管理员要研读考核指标,并向学校教师解读到位,要主动与培训机构沟通联系,提炼学校成果。教师发展中心要求培训机构继续服务好学校,指导学校完成考核任务,帮助学校提炼案例,形成桐庐的特色成果。

3.组织开展优秀成果评比

我们以活动促应用,以评价促提升,组织开展优秀成果评比。10所学校的900余名教师参赛,制作上传了1600余件培训成果。提升工程2.0领导小组与培训机构经联合评选,推荐桐庐县城南小学的成果为浙江省提升工程2.0优秀学校成果,推荐5位教师的成果为浙江省提升工程2.0优秀个人成果,评定31位教师的成果为桐庐县提升工程2.0优秀成果,印制了桐庐县第一期提升工程2.0学校成果集《技术赋能学校教育》。

(三)检查落实,聚焦学校高质量完成培训

1.建立学情通报制度和培训工作督促机制

在实施过程中,不管是专家入校送教,还是学校自行组织的实践应用活动,教师发展中心教师会入校指导,了解一线学情。同时,通过平台数据定期检查学校培训进度,查明滞后原因,对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并利用工作群通报学情,及时督促学校按时高质量完成任务。

在扎实推进培训的同时,我们也要求学校注重宣传报道,扩大影响力,争取对其他学校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其中,桐庐县三合初级中学的提升工程推进活动上了桐庐电视台新闻栏目,受到广泛关注。

2.设立指导员,建立“研查导”三位一体的指导制度

设立指导员,既能发挥本土专家力量,又能促进项目的高质量实施。我们还建立了“研查导”三位一体的指导制度(详见图5):在培训实施初期,我们要求各指导员陪同培训机构调研学校,参与学校实施方案的制订,对学校的实施方案进行初审;在培训实施中期,我们要求指导员根据学校的需求,为学校送教1次,并通过座谈或问卷了解学校推进工作的措施与力度;在培训实施后期,我们要求指导员了解学校考核指标、教师考核指标的达成情况,了解教师对培训满意度的情况,帮助学校提炼成果。

<Z:\2021年教师类中学版\2021年教学管理\教学管理2022-5\教学管理2022-5内芯\Image\image5.png>

图5   “研查导”三位一体的指导制度

同时,我们要求学校应主动与指导员沟通联系,介绍本校实施情况,确定指导员送教内容。学校成果需经指导员审核后才能上交。表2为指导员入校调研与指导反馈表样表。

四、总结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一)创设以研促用,以用促学的应用實践氛围

我们将“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共同体常态化应用融入提升工程2.0研修全程。2021年,桐庐县扩大帮扶覆盖面,所有小学段学校都加入到互联网结对帮扶活动中,实现了互联网城乡同步课堂“一对一”精准帮扶。学校在提升工程2.0中边实践边提炼,实现了以研促用、以用促学。桐庐县城南小学校长说:“正在我们对‘互联网+义务教育’产生困惑时,提升工程2.0启动,杭州师范大学专家组来到我们学校,对我们的问题进行集中诊断,指导我们把‘同步课堂’的优化和‘专题课堂’的探索作为提升目标,并开展了针对性、主题式培训,解决了我们的困惑。”

(二)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1.学校层面,助推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及应用的常态化

提升工程2.0深度融合了学校的校本研修,“以信息化规划为牵引,网络化管理为支撑”的整校研修模式初步成型;“以研促用”在校本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提升工程2.0助推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常态化与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如有教师认为,自己实现了从资源搬运工到资源开发师的转变。桐庐县科技城未来学校,明确了数字化校园建设方向,还评上了浙江省数字化标杆学校。桐庐县城关初级中学侧重于钉钉平台应用与校本研修的深度融合,学校教师在钉钉平台中搭建了教师荣誉系统、资格证书系统、约课听课系统等,基本实现了数字化档案管理。

2.县域层面,加速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桐庐县在研修与实践中,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两个视频案例入选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典型案例,相关工作经验在《杭州教育技术》杂志、浙江卫视新闻栏目中得到报道。

借助提升工程2.0,“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学校教师对项目的认识、理解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的常态运行与创新探索提供了支撑,加速了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并助推区域内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借助提升工程2.0,各实施学校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促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提升工程2.0的实施,提升了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培训团队的信息化指导能力,全面推进了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实践创新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长足发展,形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新样态,打造教育信息化2.0的桐庐模式。[□][◢]

猜你喜欢
研修县域教学管理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