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一品”背景下成都市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推进路径研究

2022-06-07 21:29彭静文
体育时空 2022年7期
关键词: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教学模式

彭静文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4-137-02

摘  要  本文为助力成都市中小学“一校一品”特色体育课程建设,对成都市中小学体育发展模式现状发展、发展困境进行剖析,并针对当前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的不足进行路径探索。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与专家访谈法对成都市中小学管理者、体育课与社团课程实施参与教师进行调查、访谈。发现的问题包括:学校专业师资力量不充足影响体育课程设置;家长受传统体育观念影响,制约学生进行专业专项特长体育发展;学生文化学习与训练不能兼顾,升学压力大等。希望通过现行发展有效的大单元教学的体育发展模式以及国外优秀体育发展模式,在“一校一品”建设愿景下结合成都市教育改革发展形势,探索成都市中小学体育发展模式路径,协助成都市中小学形成自身办学特色与品牌。

关键词  “一校一品”  体育教学  教学模式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一校一品”是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学校能在传承学校的办学历史与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品牌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为把控学生项目技能水平与体质健康水平提升、鼓励体育项目和学校体育的发展,因此国家也提出“阳光体育”、“校园足球”等政策以此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掌握体育项目技能、知识,进而推动各类体育运动项目在学校的开展。鉴于此,积极探索成都市中小学“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模式路径,并依此路径在成都市各区中小学中推广与实施,克服“一校一品”建设难题与瓶颈。

一、“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现状

(一)“一品”到“多品”的多样性

从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上来说,学校是完全按照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来设置体育课,体现的是国家政策的保底作用,在各学期、各学年体育课程的衔接是比较完善的情况下,学生体验了从无到会、由会到精的过程。学校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依据学生的兴趣去发展学生的全面性、扩宽其知识,学生就有更多的选择面。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逐步向“多品”倾斜,就是在学校专项代表队的教学模式良好发展影响下去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手段方式,将其辐射到学校其他学科的发展中,帮助其在校精品课程顺利开展,进而促进“一校多品”的形成。

(二)“多品”到“一品”的独特性

从社团课程和特色课程的开展中发现,易形成师生双选/互选性质的体育教学模式。学校针对要发展的体育特色课程与精品体育项目课程,采用项目制将体育相关课程进行分类、综合,让学生的选择更多,因此在体育老师与学生就要形成双选。在体育教学师资的专业性与针对性较强的情况下,选拔基本的运动体能和素质强、适应专项素质的学生作为发展对象,以此产生教师对人才选拔、学生适应项目进程的独特模式,进而体现出“多品”的要求向“一品”过渡的衔接。

二、“一校一品”教学模式发展问题困境

(一)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中小学校体育或者说是特色体育项目的基础作用并未得到社会上广泛的认可与关注,学校或者大部分家长着重关注点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兴趣培养方面,更不要说让学生进行专业的特长训练,项目本身的独特性、专业性不被重视。“一校一品”的体育教学模式在融入正常的体育课程教学中衔接并不紧密,并未将其视为把控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教学效果评价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因而在体育课程的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模式的选择以及教学质量与评价等方面没有实质参考价值。

(二)理论支撑不足

国家颁布教育文件时,没有将具体的操作措施和步骤进行细化分明,导致学校在实施政策文件时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但没有操作形式和指导意见。在进行课程改革或者是教学模式的创新优化是需要学校负责人根据自己的政策解读去探索进行,并在学校体育课程方案实施时还要特别考虑到小学生由于身理与心理不成熟所造成的学训矛盾这一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方面来说,迫切需要有指导性明确和方针性清晰的政策支持。

(三)连续性评价不全面

对比高校的体育课来说,学校一般将体育项目的学习分解到一个学期进行,成为学期计划,对主要的几个专项技能动作表现、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给出合格的成绩表示这项体育运动项目最终习得。但这对于心理和生理都尚未成熟、在自我控制上还有所欠缺的小学学生来说,交错性的体育项目技能练习不能使知识与技能都得到提升,以致在中小学当中运动这种形式进行体育课程、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是行不通的。

三、“一校一品”教学模式推进路径

(一)国外优秀成功经验作为参考

為适应“社会需求”这一导向,美国对中小学生体育课程具有严格的要求,学校将体育特色项目融入学校的办学体系和教学要求,使其成为学校的优势、特色体育项目,鼓励更多的学校跻身于特色学校的行列,最终依靠NCAA(大学体育联合会)—美国的大学—体育市场的“三驾马车”教学模式中去实现后备人才的适应社会能力。此外,为加强青少年健康运动,美国政府特意提出“学校+社区”深度融合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家长参与,社区基础保障,实现学校与社区体育的无缝对接,有效促进了青少年体育的高效发展,并且用较完善的体教结合的方式保证了美国中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育意识、体育能力和体育习惯,能够在从事以运动竞技为主的体育运动中得到高品质和全方位地培养与发展。

(二)大单元教学模式的良好发展

大单元的构建会向教学中心组的成员、每个年级进行过渡,再进行课程设计。主要是在低年龄阶段进行基础的概念认知、基本的动作示范进行学习;高年龄段按照项目的技术、战术分类逐一进行教授。所以在体育课程建设时,将项目的一个技能划分为一个单元的学习,经过最多一个月的时间,以体育项目比赛(以班、年级)的形式来检验学生对项目技能的掌握,同时达到知识技能巩固的作用。基于国家政策的有效实施,大单元教学模式在成都双流区已持续20年之久。在其不断的推进作用下,学校又提出体育组、项目组的教师在六年级之前能建立课题小组,进行科学课题的撰写,在整个过程中是需要课题组的成员持续跟进学生的体育课程教学,不断完善大单元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04):41-48.

[2]阎忠厚,裴晓明,杨建华,等.五种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探讨[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1997:1.

[3]何顺祥.重庆市独立学院体育教学模式现状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6.

[4]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05-07].baike.so.com/doc/6881068-7098558.html#6881068-7098558-3.

[5]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2016-5-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5/06/content_5070778.htm.

[7]钟勇,毛振明,潘建芬.论“新校园足球”的頂层设计(5)——以“一校一品”和“1+X”为灵魂的新校园足球课程教学模式[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1(52):19-23.

[8]胡鹤雄,陈文耀,姜国安.从上海市闸北区的实践看体教结合工作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J].体育科研,2003(06):1-4.

[9]魏东.打造“一校一品”特色校园探寻学校教育新亮点[J].教学与管理,2013(28):9-10.

[10]申亚桥,王建明,林子涵.“一校一品”在姜堰[J].环境教育,2014(07):74-75.

[11]杨小帆,吴相雷,李卫东,等.美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模式、组织型态与经验[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47(01):79-86.

[12]陈秀云,周新业. 中美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关系比较[J].体育文化导刊,2003(08):43-44.

[13]Gillard D.Education in England: a Brief History [J].http://www.dg.dial.pipex.com/history/.

[14]兰馨.美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07):70-71.

[15]Harrison,J.M.,Blakemore,C.L.,& Buck,M.M.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Design[M].Boston:McGraw-Hill,2001:131-148.

[16]Gallahue D L,Ozmun J,Goodway J.Understanding motor development:infants,children,adolescents,dults.[M].NewYork:McGraw-Hill,2012.

[17]黄俊.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内涵、问题及路径选择[J].教学与管理,2019(04):72-75.

猜你喜欢
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一校一品”展学校体育品牌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校体育特色(一校一品)研讨会在京召开
运动技术教学衔接性与年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