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冯派”花鼓灯的传承路径分析

2022-06-07 11:16高爽
艺术评鉴 2022年8期
关键词:保护意识新媒体

高爽

摘要:现阶段人们已经进入到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背景下,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也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信息的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冯派”花鼓灯作为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传承和保护价值,但是从现阶段的“冯派”花鼓灯传承及保护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改进。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媒体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所具备的优势,进而具体分析和探究了“冯派”花鼓灯传承中的问题,以及具体的传承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  冯派  花鼓灯  保护意识  艺术内涵

中图分类号:J605

“冯派”花鼓灯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也被列入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冯派”花鼓灯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农耕文化,它与人民的农业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淋漓尽致的展现出农民在生产以及生活中的各种状态,也传达着当地农民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冯派”花鼓灯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民族文化,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每逢重要的节日都会有大型的花鼓灯表演。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冯派”花鼓灯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也为其传承开拓了更宽广的途径。

一、新媒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内,其中媒体领域也在新技术应用下发生了巨大转变,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大量新媒体应运而生,满足了新时代背景下群众对信息以及交流等方面的需求。新媒体背景下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信息获取以及信息交流的需求,同时也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具有真实性优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其与物质文化遗产存在较大的不同,并不是通过某一具体的事物就可以进行有效传承,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需要借助于传承人这一载体来实现传承和发展。然而在时间不断流逝的过程中,很多优秀的传承人逐渐离去,如果未能找到很好的继承人,一部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将会遗失。新媒体背景下,利用先进的新媒体技术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影像的形式进行记录,这样就可以真实而完整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留,即便老传承人未能找到合适的继承人就离开了,后人也可以通过观看影像的方式对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模仿和学习。由此可见,新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面具有真实性优势,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保存下来。

其二,具有“超文本”优势。传统的文化记载通常都是通过文字的描述以及图片的展示来实现,而这种形式单一的文本记载不仅很难生动形象的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及全部内容,同时也无法充分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对于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一定的阻碍。在新媒体背景下,可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的“超文本”加载,简单来讲就是突破传统单一文字记载的局限性,通过多种形式的记载方式使人们感受到更加生动、形象以及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内涵。比如,可以通过声音、影音等形式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载,既能够充分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能够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下,提高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深入体会与了解。

其三,具有即時性优势。在新媒体时代下,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和浏览更加便捷,同时也促进了信息浏览过程中的交流和互动,使信息的传递由传统的单向转为双向,不仅满足了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探讨需求,同时也通过群众的反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信息支持。尤其是现阶段智能手机基本普及,在互联网技术以及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群众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手机浏览上传到互联网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而且随时随地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志同道合的人进行交流和分享,这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发展,同时也有效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其四,具有娱乐性强的优势。在现如今的社会发展中,每个人都面临着诸多压力,比如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以及学习压力,都希望在繁重的压力之下通过娱乐的方式有所缓解。新媒体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人们比较喜欢的形式呈现,生动形象的给人们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程、历史渊源等等,也能够让人们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冯派”花鼓灯传承中面临的问题

(一)群众缺乏对“冯派”花鼓灯的保护意识

“冯派”花鼓灯本身就是一种产自民间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典型代表,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尤其是在农耕文化上表现得最为突出。然而,“冯派”花鼓灯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人民群众缺乏对“冯派”花鼓灯的保护意识,未能充分意识到加强对“冯派”花鼓灯传承与保护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也未能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通过对安徽地区的群众进行调查可以发现,虽然很多群众对“冯派”花鼓灯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却未能形成良好的“冯派”花鼓灯保护意识,有的人认为,“冯派”花鼓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传承和保护是国家的事,是政府的事,与普通的群众并无关系,而且大部分农村居民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也存在一定的错误观点,虽然有些孩子从小表现出来了一定的天赋,非常适合学习“冯派”花鼓灯,成为优秀的“冯派”花鼓灯传承人,但是由于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冯派”花鼓灯对其自身未来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好处,并不能改变贫穷的经济现状,为了让子女今后有更丰富的物质生活,大部分家长并不赞同孩子从小学习“冯派”花鼓灯,而是让孩子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考大学,找个好工作,从而改变农村贫穷的经济现状。这样一来,也会导致“冯派”花鼓灯在传承的过程中因缺乏优秀的传承人而逐渐走向没落的问题。为此,要想能够在新媒体背景下使“冯派”花鼓灯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首先就要解决群众对“冯派”花鼓灯传承与保护工作不重视的问题,提高群众的文化保护意识。F40E610E-4486-48CE-84CD-F9A9CA9D23DC

(二)“冯派”花鼓灯的传承面临断层

从目前花鼓灯的传承情况上来看,主要的传承途径仍然是家族传承以及师徒传承,无论是家族传承还是师徒传承,在人群上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传承人,所谓主动传承人是对“冯派”花鼓灯具有一定的兴趣,喜欢研究且主动学习的一类人,从主动传承人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其一,年龄较大的一部分主动传承人面临身体素质逐渐变差,随时面临传承中断的问题,并且年老的一部分主动传承人在接受新事物方面较慢,在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中,会对“冯派”花鼓灯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形成一定的阻碍。其二,年龄较小的主动传承人因其惰性较强,而且经验尚浅,很多内容还没有掌握扎实,如果年老的主动传承人离开,就会导致继承人出现断层,而这将直接影响“冯派”花鼓灯的传承和发展,比如会导致传承人的专业性以及技术水平逐渐下降,在进行“冯派”花鼓灯继承人培养中缺乏专业的指导,原生态的“冯派”花鼓灯表演会逐渐被遗忘。另一种是被动传承人,所谓被动传承人是指培养家族以外且对于花鼓灯感兴趣的人群,其目的是为了不断扩大“冯派”花鼓灯队伍,培养更多优秀的传承人。然而,在现阶段的“冯派”花鼓灯被動传承人的培养中,也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一方面是群众的积极性相对较差,不能积极主动的加入到“冯派”花鼓灯队伍中,而且被动传承人多数在花鼓灯的传承与创新方面缺乏主动性,而且现阶段也面临着被动传承几乎无人的问题。另外,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农村和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贫富差距。很多农村民众为了解决生活上的问题,都选择外出打工,无心钻研“冯派”花鼓灯的传承和发展,即便有些群众仍然坚守着自身的文化传承使命,但是也会受到生活所迫而无法全身心投入,这些都会给“冯派”花鼓灯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严重阻碍,会大大减少花鼓灯传承人的数量和质量。传承人的断层会让“冯派”花鼓灯的传承与发展陷入到困境中,为此,新媒体背景下需要针对这一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冯派”花鼓灯的宣传,使更多群众了解“冯派”花鼓灯的特点、艺术形式以及文化内涵,提高群众对“冯派”花鼓灯的兴趣。

(三)社会变革对“冯派”花鼓灯的传承形成严重冲击

从近20年的发展情况上看,“冯派”花鼓灯正在向着逐渐衰落的趋势发展,而这一发展局面的形成与现阶段我国工业发展以及城市的建设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要从我国的改革开放说起,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生活上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人民群众的思想以及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尤其是在近年来的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影响下,我国民众的思想意识出现了转变。很多农村居民开始加入到工业产业发展与建设中,在不断的劳动中改变自身生活的现状,提高自身的经济水平。与此同时,在城市化建设发展进程的不断推动下,一部分农村居民选择离开生活已久的故乡,迁居城市生活,由农民变成市民。这些在社会变革下发生的变化严重破坏了“冯派”花鼓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原生态环境,从而使得“冯派”花鼓灯传承与发展陷入到困境当中。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这种社会变革给“冯派”花鼓灯传承和发展所造成的巨大影响至今仍然未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当地群众都应该对这个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并能够结合新时代发展需求,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优化和创新。

三、新媒体背景下“冯派”花鼓灯的传承路径分析

(一)加强对“冯派”花鼓灯的保护与开发,丰富其艺术内涵

在新媒体背景下,各种文化思潮的不断冲击影响了“冯派”花鼓灯的传承与发展状况,再加上西方思潮的影响,人民群众的文化意识愈发淡薄,针对这一问题,要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提高群众对于“冯派”花鼓灯的传承与保护意识,进而结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不断丰富“冯派”花鼓灯的内涵,保障“冯派”花鼓灯在新媒体时代中的健康稳定发展。

首先,要提高群众对“冯派”花鼓灯传承与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进而提高群众的文化保护意识。在新媒体背景下,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先进的新媒体手段进行“冯派”花鼓灯相关历史渊源、艺术特点以及文化内涵等的宣传和讲解,使群众能够深入了解有关“冯派”花鼓灯的发展历史,及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容,进而提高群众对“冯派”花鼓灯的深入认知及高度认可,提高群众的文化自信,使群众在深入了解“冯派”花鼓灯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比如可以通过微博、网络平台以及微信公众号等进行相关内容的宣传,采用人们比较喜欢的语言方式进行描述,多种信息形式相互结合,从而提高宣传效果。

其次,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冯派”花鼓灯原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发,“冯派”花鼓灯属于一种农村文化,承载着我国优秀的农耕文明,原始生态环境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为此,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冯派”花鼓灯原始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加强“冯派”花鼓灯文化保护区的建设,主要是在该文化的发源地进行文化保护区的建设,将一些优秀的且具有丰富经验的老艺人集中到一起,专门进行“冯派”花鼓灯的研究和传承工作,除了基本的经验交流和探讨之外,还要定期组织开展相应的表演活动,通过大型的表演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到“冯派”花鼓灯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除了当地居民可以直接欣赏之外,还可以通过新媒体手段加以传播,让全国的民众都能真实感受到“冯派”花鼓灯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现状。其二,要注重将与“冯派”花鼓灯相关的文化遗产以及建筑等进行有效的保护,构建良好的非物质文化环境。

最后,要对“冯派”花鼓灯的演出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从而丰富“冯派”花鼓灯的艺术内涵。在新媒体背景下,各种文化形式不断推陈出新,一方面满足了群众日益高涨的精神文明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新发展的必然需求。在新媒体时代下,“冯派”花鼓灯的演出模式也要推陈出新,传统单一的演出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发展的需求,要做到与时俱进,能够借鉴其他文化创新发展的途径,可以将“冯派”花鼓灯融入到旅游业的发展中,形成具有特色的“冯派”花鼓灯文化品牌,也借助旅游业的发展实现对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尤其是在现阶段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中,旅游业的开发就是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通过将“冯派”花鼓灯与旅游业的融合,也可以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协同发展。与此同时,在新媒体时代,还可以通过主题公园演出以及全国巡演等方式来创新“冯派”花鼓灯的演出模式,在形式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原有文化内容以及艺术特点的保护,并不断融入其他文化以及艺术优势,使其得以持续创新发展。F40E610E-4486-48CE-84CD-F9A9CA9D23DC

(二)扩宽“冯派”花鼓灯的传播渠道,完善相关资助机制

新媒体背景下为“冯派”花鼓灯的传承与发展开拓了更多良好的渠道,渠道的丰富也是促进“冯派”花鼓灯传承和发展的关键,为此,相关传承人以及文化研究人员需要加强对新媒体技术及其优势的研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不断拓宽“冯派”花鼓灯传播渠道。首先,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进行“冯派”花鼓灯相关内容的宣传,通过构建专门的网络平台,将与“冯派”花鼓灯相关的信息及内容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整合,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加以描述,运用音频以及视频等多种宣讲形式进行传播,从而提高全民对于“冯派”花鼓灯的深入了解,感受其獨特艺术魅力的同时,也深受其所蕴含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进而使群众对“冯派”花鼓灯文化产生极大的兴趣,对推动“冯派”花鼓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次,在新媒体时代中短视频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信息浏览形式,无论各个年龄段的群众,在闲暇之余都喜欢通过手机浏览短视频,从而获取相关信息。为此,“冯派”花鼓灯传承人也可以充分利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花鼓灯文化的传播,录制成各种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的短视频,上传到App中,可以供广大群众浏览,并且在浏览的过程中可以发表个人的见解,促进文化的交流和探讨。这种短视频传播的形式也能够为“冯派”花鼓灯积累更多的粉丝,对后续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在新媒体领域中,也可以利用移动电视等平台进行“冯派”花鼓灯文化艺术的传播,将“冯派”花鼓灯的表演进行全面具体的呈现,进一步扩大“冯派”花鼓灯的传播范围,而且移动电视平台自身所具有的权威性也会给“冯派”花鼓灯的传播与发展带来有利帮助。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冯派”花鼓灯的保护与传承

在新媒体背景下,进行“冯派”花鼓灯的保护与传承不仅仅是通过新媒体进行相关内容的宣讲和传播即可,同时也要为更好的保护文化以及传承与发展文化做有具体的措施。其中,建立新媒体互动机制就是一项有效的保护与传承措施,所谓互动机制,主要是连接群众与“冯派”花鼓灯文化之间的纽带,使群众可以更加近距离的了解“冯派”花鼓灯文化,并且能够积极加入到文化的讨论与交流之中。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离不开社会群众的意见和反馈,作为“冯派”花鼓灯传承人,应该开放自身的思想,能够广纳谏言,通过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传视频、进行直播等,与群众进行“冯派”花鼓灯文化的交流和探讨,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对网络环境的净化,使互动和交流能够在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中进行,实现良性互动。另外,可以通过搭建专门的网络平台,收集和整理民众的反馈信息,了解民众对于“冯派”花鼓灯的了解以及认可程度,结合实际的反馈问题,进行“冯派”花鼓灯传承与发展的创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背景下,“冯派”花鼓灯的传承与保护具备了更加良好的条件,一方面有利于将“冯派”花鼓灯的形态以及文化内容更加真实、形象、具体的保存下来,供后人研究及文化传承参考。另一方面也能够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宽“冯派”花鼓灯的传承途径,使其能够被更多群众所熟知和认可,在加强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此,相关文化研究人员需要加强对目前“冯派”花鼓灯传承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结合新媒体时代的优势和特点,创新“冯派”花鼓灯传承路径,保障“冯派”花鼓灯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弛,张本家.安徽花鼓灯“冯派”舞蹈形态特征解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01):60-61.

[2]任杰.新媒体背景下安徽花鼓灯的传承路径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8(08):169-170.

[3]吴尚.非遗视角下安徽花鼓灯的保护与传承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21(01):57-59.F40E610E-4486-48CE-84CD-F9A9CA9D23DC

猜你喜欢
保护意识新媒体
“留住乡愁”前提下的锦和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
如何加强城市地下运行电缆的保护
论提高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保护意识下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