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路径探索

2022-06-07 09:49宋艳艳
艺术评鉴 2022年8期
关键词:艺术创新文化传承中国画

宋艳艳

摘要: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传统文化思想和内涵,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底蕴。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将中国画发扬光大,需要积极创新中国画的传承路径。本文结合传统中国画和对中国画创新的认识,分析中国画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并从中国画蕴含的古代哲学思想分析其传承价值,思考中国画传承与创新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中国画  文化传承  艺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J205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各方面信息交融趋势正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人们以前所未有的包容性和发展性共享全人类文明成果。中国画也面临着改革与创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传承并适应新时代变化,人们开始出现思想分歧,一是标榜创新的旗号,认为传统是中国画创新发展的最大阻碍。二是“反其道而行之”,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创新动力,吸取西方艺术的精华,并与我国传统文化相融合,采用新的艺术形态表现东方艺术的特有美感。

一、中国画传承与创新的内涵

(一)对传统中国画的继承

很多人在理解传统艺术文化传承和创新时存在偏颇,片面地认为传统就是桎梏,是时代进步和文化创新发展的绊脚石,其实不然,追求创新,谋求变化,但是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摒弃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本身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而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我更新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发展规律,如果缺少自我发展、新陈代谢的能力,这样的事物是不可能延绵不断发展到至今的。正如徐悲鸿先生所说:“古法之佳者守之,采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化之可采入者融之。”中国画创新与变革需要有一个基本的态度和出发点,即立足于中国画传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谈创新。如何继承传统?并非完全毫无保留地复刻,而是要保留中国画传统艺术的民族审美和艺术本质的特征,将中国画蕴含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艺术内涵提取出来,并结合现代艺术文化精神,以此为价值取向,根据画家个体创作经验、艺术个性、素养等为主体,围绕社会现实生活,将传统中国画进行开发性、创新性创作,使其兼具传统文化哲学底蕴和现代文化精神特点。

(二)对中国画的创新

中國画的发展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变化而不断融合新的内容和创作形式,并且在保持自身民族审美特性的基础上,将优质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内涵延续下去,找到传统与创新的融合点,以此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找到创新发展之路。从近一百年间中国画的发展来看,中国画逐渐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求变,其根源在于西方绘画艺术传入中国,多元文化思潮和艺术文化理念使得传统中国画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改变,促使传统中国画以传统农业社会经济形态和封建文化氛围作为赖以生存的发展时空逐渐消失。由此,传统中国画的创作观念、绘画语言、绘画风格等要素与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环境、审美观念、生活方式、精神诉求等方面出现隔阂,传统中国画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以进行创新和变革是中国画发展的重要出路。在进行创新与变革的过程中,中国画可以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是将西方绘画艺术的写实思想与传统中国画的创作理念和绘画方式相融合,推动中国画自身变革与发展;二是传统中国画要从内部自我变革出发,立足于传统中国画的民族审美文化特性,在文化继承中实现创新发展。细数为中国画创新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老一辈艺术家,如徐悲鸿、蒋兆、张大千等,他们的艺术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方绘画艺术中的写实思想内涵,并融合中国画的传统内容进行相应创新和重塑。像张大千的绘画作品就将西方艺术中的抽象主义和思想精神进行有机融合,既传承了中国画本身特有的传统和押韵特征,又以新的创作方向打造出创新形式的艺术作品。

(三)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当代中国画创作传承与创新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创新的方式有很多种,既可以在绘画材料、工具和绘画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还可以在绘画技巧和创作思想上融入新的内容,所以了解中国画的创新方法,需要从不同角度分析。如围绕作品具体的内容、绘画形式、创作题材、绘画技巧等。其中最主要的创新要点是改变画家的创作思想,站在新的视角,将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呈现给观众。如中国油画和水彩画就是从国外引进的画种,经过时代发展和艺术演变,运用外来艺术创作方式,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绘画艺术精神和审美特质。因此,思考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关系,其本质思考的是“固本”与“求新”的关系。在“固本”基础上“求新”,应时而变,正视时代发展与进步过程中呈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如果缺少了“固本”作用,否定传统中国画精神和作用,另起炉灶的创新,就会陷入传统文化虚无的泥潭。因此,在改良中国画中,实现“固本”与“求新”,应在正确的艺术创作观念引领下在造型构造中融入传统元素,以传统为“求新”基础,展现现代创意。但要注意的是,创新并非现代创意和传统元素的简单融合,要防止现代艺术创意流于符号化,陷入艺术创作的“围城”。要梳理清楚中国画传承发展的内在动力,实现古今贯通,在传统基础上挖掘与现代创意相关联的审美元素,更新艺术观念,将现代社会发展、人类精神、时代特征投射在艺术创作中。

二、中国画的思想内涵与传承

中国画受到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很深,不同派系、不同地域、不同样式的中国画都呈现出差异化的个性、风格特点和艺术魅力,尽管部分画家受到西方艺术文化思潮的影响,追求个性、奇异、荒诞等艺术形式,与传统中国画形式有着本质差别,但是一定程度上依然对中国画的创新发展产生影响,有促进作用。

(一)文化传承

中国画的传承不仅仅是创作技法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承,所以创作优秀的中国画作品,需要立足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从古代艺术大家和古代哲学思想中汲取创作养分,如儒家思想“天人合一”和“仁爱”、道家思想“返璞归真”,摆脱思想束缚,回归自身,感知自然万物,寻找艺术本源,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达到物我交融等,这些都对中国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这些古代哲学思想文化也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积淀下来,并融入到现代社会各个方面,发挥着社会教化和提升文化修养的作用。创作者需要仔细研究古代思想文化,学习艺术大家的作品,从中体会我国传统文化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并从多方面学习中国画美学思想、创作理论、绘画技巧和哲学思想,在经过自身创作逻辑和绘画方式的混合下融入到作品当中。同时我国还有着悠久历史的鱼文化,鱼不仅是重要的食品佳肴,还是休闲渔业的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发展出健康吃鱼、观赏鱼等形式,形成了独特丰富的鱼文化。古人有“鱼素”之称,主要是用绢帛写信装在鱼腹中传递信息,是一种吉祥物的代表。现代生活中也可以看到“鱼”作为吉祥物件,如对联或者刻有“年年有余”的吉祥图案等,虽然采用的是谐音,但是可以看出人们用鱼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二)绘画技法传承

中国画与西画相较而言有着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中国画不讲究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也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形似,而是追求创作者的主观情趣,注重“以形写神”,表达一种“似和不似之间”的感觉和体验。而西画重视形似,讲究“以形写形”,但这并不是说西画完全不注重“神”的表现,只是相比较而言,更讲究对整个画面的整体性描绘和刻画。因此,也有很多人认为西画是“再现”的艺术,而中国画则是“表现”的艺术。中国画与西画相比,其独特的优势主要在于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主要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通过这三个形式的联合运用,实现画作工整细致、细节刻画入微,以形神兼备的笔墨手法表达创作者的情感。比如:南宋时期的画家牧溪的《莲鸟图》,通过三笔两画,就展现出神韵,画作线条勾勒简洁清晰,表现了“以少胜多”“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奇妙特点。画家运用留白绘画技巧,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意境。还有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的画作也是如此,继承了传统留白的创作技巧,齐白石创作的关于“鱼”的作品,像《九鱼图》《年年有余图》和《鱼乐图》等,按照中国画留白“画鱼不画水”的要求,画家通过鱼的摆动和对鱼身、鱼尾等墨色的变化,以及空白的处理让画面充满生气,使人产生鱼在游动的想象效果。

(三)中国画笔墨传承

传承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变中不变”的核心基因。中国画在文化多元化发展背景下,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而笔墨作为中国画的基本语言和传递绘画思想内涵的表达方式和思想媒介,凝结着中国浓厚的文化品格和内在气质。笔墨是中国画造型设计不可忽视的部分,不仅作为我国写意画的工具材料,还是画家基于绘画造型规律以及创作形式来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塑造美术形象的重要重要手段,对呈现画作内容的生动性、提升作品感染力都具有促进作用。一幅作品中用笔用墨是必要的两个因素,不可分离,而欣赏一幅画作,也可以从笔墨干湿程度、浓淡变化等方面看出绘画者用墨水平的高低,如果绘画者用墨不拘一格,挥洒自然、灵活,用笔用墨变化多端,这说明画家善用活墨。也有一些学生认为中国画的发展需要加快实现现代化,将现代中国画看成无国界、无民族文化特性、无纵向传承与横向联系的纯材料性艺术,但是这种主张丝毫没有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以放弃传统文化传承来换取与西方绘画艺术同步发展和认可的机会,是思想西化的产物。所以当下问题不在于题材、不在于创作本身,而是笔墨形式和意蕴的表现,想要长远发展,就不能脱离传统文化而谈创新,应该要紧紧抓住笔墨形式创作的两个因素,即“力感”和“韵味”,实现刚柔并济、“力透纸背”的效果,带给人极致的美感和生命力。如吴昌硕的国画《桃花》,其中S形曲线会使人想到生命的韵律感,再现了桃花的婀娜姿态和春意盎然的意境。

三、在中国画传承的基础上思考创新路径

(一)促进绘画艺术变革,重新塑造绘画品格

实现创新,前提需要尊尚传统,在传统基础上继承与发展。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并非是“旧瓶装新酒”,进行传统艺术文化的单纯复古,也不是对传统内容的全部继承与延续,而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民族审美特征,汲取传统艺术文化精神品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实现文化变革与发展,为后人创造和积累更多丰富多样的文化财富。所以对中国画的创新,一方面,应该从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及思维方面进行变革,突破原有文化偏颇的局限,要站在整体艺术发展立场积极创新。以《齐白石全集》为例,齐白石的画作从唐宋绘画出发,对黄公望、董其昌等文人画的研究和分析,立足于传统文化精神,加以重新塑造,为中国画学术研究做好铺垫,彰显传统文化价值,在传统文人画的基础上继承人文精神。另一方面,中国画的创新突破要有兼容并蓄的胸怀,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接受西方艺术文化思潮,要勇于突破和接纳新思想,拓宽绘画创作视野,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借鉴和吸收新技法。如,吴冠中绘画艺术以独立的着墨创作形式,推动艺术创新;还有周韶华在创作中充分借鉴了汉唐绘画风格;林风眠开创了中西方艺术的新形势,画家以现代艺术精神诉求为出发点,尝试运用新的材料和肌理,塑造现代水墨绘画风格,并将西方块面结构与中国画的点韵律融合起来,在色彩运用上也体现出水墨艺术语言。这些画家都努力“求新”“求变”,站在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基础上融合新思想、新技法,推动中国画艺术创新发展。

(二)加强学校思想引导,培育艺术创新人才

中西方艺术文化相互融合日益深化,很多西方艺术风格不断对我国美术行业产生冲击和影响,而如今虽然国家教育部门开始重视学生道德艺术素养的培养,但是素质教育观念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脱节问题,很多学校并没有营造浓厚的美术文化创作氛围,甚至高校很少设置关于中国画的艺术教室和课程,导致多数学生忽视了极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国画,自然中国画难以得到良好传承和发展。为此,学校需要发挥引导作用,改变教育观念和美术人才培养方向,教学规划中将设置专门的中国画相关美术课程,将美术人才培养放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突出位置上。学校在设置教学任务时,应当调整中国画传承与创新教育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的比重,认真对待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问题,教育工作者自身要认识到中国画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并主动将中国画艺术课程与高校教育工作重心协同起来,落实到具体层面。中国画传承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小抓起,对各个学校、各个学段渗透中国画传承的教学任务,通过国家教育部门的引导和指示,在幼儿阶段,要培养孩子对中国画的兴趣,建构真实的美术教学体验环境,让幼儿融入真实的教学情境,体会中国画创作的艺术魅力。在小学阶段,学校应建设专门的美术学习教室,设计中国画相关艺术课程。此外,在传授中国画知识内容时,教师应注重教学方式,不管是幼儿时期、小学时期还是高校阶段,在传承中国画的过程中,都应以学生自身发展规律和需求为前提,结合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艺术素养、知识学识、理解能力等,进行个性化教育。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对中国画的探索興趣,更好地推动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中国画比赛或者组织学生参观中国画相关画展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画传承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自觉传承。

(三)利用现代传播方式,推动艺术文化传播

传承和创新中国画,可以从社会传播方面进行创新发展。市场经济发展、新媒体技术传播、互联网等成为了现代社会的特征和代名词。在互联网普及下,推动了新媒体的诞生,由此,使得中西方艺术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而当代年轻人受到西方艺术文化的影响,生活过程中也尽可能追求西方艺术作品中时尚的艺术风格品位。如在房屋装修设计中,会偏好西方艺术作品中的风格,采用欧式新古典风格进行装饰。而很少有年轻人会偏爱中国画,一般选择中国画的人群多数是文人,所以中国画算是比较小众的艺术风格。其原因在于中国画长期发展以来都比较看重画作中的文化思想和艺术精神,不同欣赏个体因成长经历、艺术素养、文化底蕴的差异会对同一幅中国画产生不同的理解,这也造成了中国画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缺少群众基础,与群众审美风格和艺术追求相背离。但从不同方面来看,现代社会网络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恰好可以弥补中国画传播逐渐与群众相背离的境况。为此,在向公众传播中国画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多元传播手段。一是将中国画文化精神内涵与特定物品外观设计相结合。如文创产品、茶叶包装等等。设计师要充分挖掘中国画传统文化审美要素,以“扬弃”的态度,在传承基础上实现创作创新突破。二是与各个电视节目展开合作,在节目中适当融入中国画元素,从中国画艺术视角出发,在观众观看节目的同时感知中国画的艺术价值。三是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进行中国画传承。国家可以加强对新媒体行业领域的引导,在信息传播中融入中国画元素,让各个群体在浏览信息过程中学习中国画的相关艺术知识。

(四)加大国际传播力度,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很多西方国家的人都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喜爱之情,借此机会,可以加速将我国优秀的中国画精神内涵向西方国家进行传播,加深中西方文化交流,尽可能引发西方国家公众对文化内容、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的思考,从而引导西方国家公众在欣赏画作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国画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在传播中,应着重凸显出中国画的精神内涵,传播优质的中国画作品,同时也可以举办关于中国画的国际艺术文化展。此外,我国可以将中国画精神内涵与时装设计结合起来。很多国内品牌为了追求时尚,拓宽消费受众,在时装设计上会参照国际流行趋势,认为国际流行趋势更符合多数人群的艺术品位,很少有品牌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时装设计中。在传播中国画过程中,国内时装品牌可以在向外出口的品牌设计中融入中国画的文化精髓和精神内涵。如时装LOGO设计、图案设计等,以凸显中国画内涵为主,不管是国内大众还是西方国家大众在看到这个LOGO或者图案时就可以自然想到这是中国品牌,以此达到中国画文化精神传播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画的传承和创新应在继承传统民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画在创作理念、绘画技法等方面的革新。要正确认识中国画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传统创作理念虽然对中国画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不能将传统都视为中国画保守的弊端,要顺应中国画发展规律,采用“扬弃”态度对待,不管是中方传统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有自身发展规律,也有相应局限,所以要进行中国画艺术革新,让传统民族文化内涵焕发活力。

参考文献:

[1]米凤霞.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J].艺术评鉴,2021(15):32-34.

[2]于海波.中国画传承与创新的内在理路[J].美术教育研究,2021(05):46-47.

[3]陈文伟.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文艺家,2020(11):5-6.

[4]王砚.浅谈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J].才智,2020(25):131-132.

[5]荆佳佳.当代中国画创作中色彩语言的传承与创新[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20年.

[6]羅豪畅.当代中国画创作传承与创新关系分析[J].中国文艺家,2020(01):288.

猜你喜欢
艺术创新文化传承中国画
多彩链接(中国画)
关东风(中国画128cm×68cm 2022年)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书画名人汇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创新是艺术的长青树
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