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声乐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2022-06-07 09:49毛春蓉
艺术评鉴 2022年8期
关键词:发展历史民族声乐发展对策

毛春蓉

摘要:民族声乐艺术包括歌曲、戏曲等多种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民族声乐的创作是依托民族文化、风俗进行的,是在吸取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成长的,且随着时代变迁而发展和创新。中国的民族声乐极具民族特色,蕴含着较强的文化意境和艺术审美。本文先简述了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之后在分析民族声乐特点的基础上总结民族声乐艺术传承和发展的意义,最后归纳发展对策。

关键词:民族声乐  发展历史  特点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J605

中国的民族声乐是在吸取不同民族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艺术。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经历了全盘西化、土洋之争、立足传统等不同的阶段,虽然受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但民族特色鲜明,感染力强。对民族声乐的传承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根基,是民族声乐创新性发展的关键,也是新时期声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一、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

音乐是人们在生活中即兴而发的艺术总结,从人类诞生之日起,音乐就出现了。最初的音乐没有音调和旋律,之后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体系,其内涵也越来越丰富。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非常长的时间跨度,从诗经到乐府,从唐诗宋词到传统戏曲,在不断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从传统艺术里脱离出来,并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创作和演唱形式。

(一)古代的中國民族声乐

中国民族声乐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几千年前,初期是与社会劳动结合在一起,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古代民族声乐的创作是劳动人民在日常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积累,是后期民族声乐发展的奠基。之后,中国的民族声乐在经济和文化的支持下不断完善,并步入发展正轨。春秋时期,民族音乐是对社会文化的总结,并在秦汉时期不断完善,与舞蹈表演相结合成为社会主流文化的标志。唐宋时期的诗词也是民族声乐的发展鼎盛时期,明清时的民歌、戏曲等更是民族音乐成熟发展的表现。

(二)20世纪的中国民族声乐

20世纪,中国民族声乐受西方文化影响,特别是受到欧洲声乐艺术的影响,在吸取多元文化多种元素的基础上丰富了曲调、节奏和演唱技巧等。20世纪后,中国民族声乐吸取了西方音乐的元素,在与传统声乐结合的基础上创作出非常多的名曲。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日益深入,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民族声乐又依托新元素增加了艺术美。20世纪的中国民族声乐在吸取西方声乐优势的基础上创作思维也发生了改变,进而实现了长足发展。虽然20世纪中国进入了工业社会,并经历了较多的文化冲击,但传统的民族声乐以更直观展示社会的特点更易于被人们接受。

(三)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民族声乐

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工业化向现代化转型促进了中国民族声乐的正向发展,此时民族声乐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标志,并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更多民族声乐研究者开始注重声乐表演时的呼吸、吐字及发声等,并将西方的演唱方式与中国民族声乐相结合,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的演唱模式。高校也开始大规模培养民族声乐人才,目的是依托高素质的民族声乐人才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声乐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二、中国民族声乐的特点

(一)音韵美、唱腔美、意境美

音韵美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特点,是中国民族声乐发展过程中创作人要表达的核心价值。音韵是中国民族音乐的血肉,能通过演唱表达出音乐本身的饱满感。中国民族音乐在创作时注重音乐与语言、民族文化的结合,依托声乐的韵律、行腔等形成极具感染力的音韵。从唱腔来看,中国民族音乐在继承传统唱腔精髓的基础上进而创新,注重咬字的准确。演唱者通过正确歌词的表达,通过清晰字音的呈现,与圆润的唱腔结合,实现了音乐表达的艺术感和真实感。中国民族音乐以不同民族特点为依托,呈现不同特征,并表达不同的意境美。民族音乐的演唱者依托腔调实现情景融合,能帮助观众身临其境。民族音乐创作者将音韵与意境整合,能突出独特的民族特色,能呈现出民族音乐的独特感染力。

(二)结合西方元素、民族元素

中国民族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不但继承了传统民族声乐艺术,还吸收了西方声乐艺术的优点,结合美声唱法的科学性,有效提升了演唱者的演唱技能,拓宽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空间。中国民族声乐在演唱时依托西方美声唱法,结合演唱者自身气息,能有效突出音乐的民族个性。中国民族声乐的最大特点是民族性,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特色音乐形式,且与不同民族的生活、文化结合,形成了独具精神特色的民族声乐。不同民族音乐实现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极具民族特色,且深受民族人民喜爱。不同民族音乐之间相互交流,形成了多样化的民族声乐体系,并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的民族音乐强调人与自然的结合,注重共性化,在演唱时注重真假声的结合,并通过对音调的控制表达真实感情。

(三)风格鲜明、审美独特

中国民族声乐是以各少数民族的鲜明特色为依托进行创作的,风格鲜明,审美独特。中国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过程不同,使得声乐艺术形式不同。藏族声乐较为豪放;蒙古族声乐较为高亢;江南声乐较为娟秀等。不同民族依托民歌、戏曲等表达民族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的体现。音色是民族音乐情感的表达,是基于民族文化形成的独特特点,如陕北民歌在演唱时声调更加真诚,吐字更加朴实。中国的民族声乐在表演时围绕音乐的情感进行,涵盖了友情、爱情、爱国情等,有利于演唱者与听众情感的共融。

三、中国民族声乐的继承和发展意义

(一)增进不同民族的交流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多民族文化给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发展的可能。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知和欣赏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在多民族共存的大家园中,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能有效增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民族声乐是民族文化的综合艺术表现,是民族特色的显示,增强民族声乐的传承有利于其他民族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进而消除地域差异,增强理解和包容。特别是在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当前时代,国家要发展就必须永葆生命力,文化就是国家发展的生命力。民族音乐的创作是音乐人依托民族文化进行的情感表达,是特殊的艺术交流形式,是国家富强和发展的关键载体。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能在实现现代文化回归的基础上进行民族间的交流,有利于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认同,能在借鉴的基础上突出本民族的文化特色,能在尊重的基础上发展民族文化,最终实现国家富强。

(二)为国家间的跨文化交流奠定基础

在世界各国交流日益密切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能在强调其民族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科学性和世界性快速发展。中国民族声乐早期演唱以咬字和吐字为主,没有形成独特的训练方法,因此,要想与世界接轨,就要借鉴西方先进的优势,再与民族特色结合,形成完善的民族声乐艺术体系。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中国高校借鉴西方声乐作品已成常态,借鉴西方声乐演唱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是民族声乐发展的基础,能在提升高校声乐学术交流的前提下丰富本民族的演唱技法,进而将中国民族的、个性化的声乐作品带到世界舞台。国外声乐表演艺术家在中国开音乐会,中国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在国外开音乐会,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包容性和进步性,能让世界看到中国多元化发展的可能。

(三)推进中国民族声乐事业的繁荣

中国民族声乐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财富,能对人的思想起到净化和激励的作用。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传承和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声乐步入世界文化之林,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国民族声乐的创作与表演是依托少数民族声乐艺术进行的,虽然有借鉴西方美声的演唱技巧,但其曲调独特,注重咬字的正确与圆满,能有效突出民族风格,韵味更丰富。中国民族声乐的继承与发展能科学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能在发扬中国传统声乐基础的前提下,在借鉴西方长处的前提下保持民族鲜明特色,形成独特的魅力。中国民族声乐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孕育、传承、融合、创新等,具备独特的艺术风格,进行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能在追求时尚艺术风格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多元化审美需求,能实现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能在增强不同民族交流的基础上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并为民族音乐跻身世界音乐之林奠定基础,最终促进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

四、中国民族声乐的继承和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传统民族声乐理论基础建设

中国民族声乐的继承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人们不断探索,并在探索中创新,进而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被传承,最终增强民族凝聚力。在民族声乐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民族声乐理论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取精华、去糟粕,才能有效保留传统精华文化,才能在对文化进行再创造的基础上形成完美的理论,才能助力民族复兴。中国的民族音乐在最初发展过程中,其作品多为即兴创作,缺少固定的旋律,没有形成体系,因此发展缓慢。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其民族风格、演唱技巧形成自身独特的特点。虽然不同民族存在审美差异,但民族聲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社会公众认知能力的培养功能是一致的。民族声乐承担着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的功能,影响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加强声乐理论建设,能守住民族音乐的根基。首先,要重新认识民族音乐唱法的科学性。虽然民族音乐的演唱技巧借鉴西方美声唱法,但中国的民族音乐起源于不同民族,传统唱法代表的是民族特色,与民族人民生活吻合,符合艺术表达的规律,科学性强,要认可民族音乐唱法的科学性。其次,厘清中国民族声乐与西方声乐的联系,进而发挥中国民族的包容性,实现民族声乐与现代音乐的整合,使二者协调发展。

(二)加强对原生态民族声乐的保护

中国民族声乐发展至今,虽然得到了全面发展,但还有很多原生态的民族声乐受到了传承限制。原生态的民族传统声乐与民族的生活条件结合,体现出劳动人民的辛勤;原生态的民族音乐与民族的民俗结合,体现的是劳动人民的精神追求。在进行民族音乐传承时,要加强对原生态民族声乐的保护,依托多渠道加强原生态民族声乐的传播。首先,挖掘各民族遗留的原生态民族声乐的乐谱等,将各民族积累的文字、曲谱等真正保存和继承起来。对极具民族特色的声乐旋律、极具民族精神的歌词等进行保护和传播,以信息技术平台为依托进行大力弘扬。其次,依托多元化渠道进行宣传。中国原生态民族声乐依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但是在多元文化碰撞的今天,需要让世界更多人知道和了解,进而与世界音乐共同生存和发展。国家可依托政策的出台、活动的举办等向世界展示原汁原味的原生民族音乐,如依托官方媒体平台等给原生民族声乐更多展示的空间,使不同原生民族声乐依托其独特的地理和文化背景形成各自的声乐体系。与此同时,要将现代音乐元素融入原生态民族声乐中,目的是帮助原生态民族声乐焕发新的生机,使其被更多民众接受。从民族声乐的长远发展来考虑,其传承与发展要站在更高、更远的立场思考,根据国家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等进行作品创作,并依托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坚持民族特色,在与时代连接的前提下展现民族声乐的魅力和个性。

(三)构建多元化民族声乐教学体系

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声乐人才的培养。各高校,特别是专业音乐院校要强化声乐人才的培养,主动承担起民族声乐传承的重任,坚守好民族声乐传承的校园主阵地。在民族声乐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考虑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再以目标为契机进行培养方法的创新,目的是把走出去和引进来完美结合,在中西方交流借鉴的基础上加快声乐的传承与发展。民族声乐表演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西方声乐规范唱法传入中国后,被国内高校广泛借鉴,但在共性统一的基础上也要注意个性的发展,以民族文化特点为切入点,构建极具民族特色的教学体系,以延伸民族声乐的民族性,突出民族文化。重视培养学生演唱的可塑性,以及演绎不同风格类型作品时体现出不同的个性化特色,使声乐教学培养的人才不能重蹈“千人一声”的覆辙,而是要具备“一人千声”的能力,在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形成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艺术流派。中国民族声乐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走向世界,并被世界所认可,就要形成自己的流派,再形成强大的影响力。流派的形成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大量优秀民族声乐作品的支持。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者要与时俱进,以民族文化底蕴为背景,创造多元化民族声乐作品;民族声乐作品演唱者要加强与作品创作者之间的沟通,目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使作品的不同民族特点被突显出来。作品的创作要根据演唱者的不同演唱功底、演唱特色进行,并依托高校间的学术交流确立完善的民族声乐学科体系,依托师资队伍素质的提升构建专业、公开、公平的教学体系,目的是为形成独特的流派奠定基础。政府要以民族声乐发展为契机出台政策,为民族声乐的发展提供展示平台,使更多人关注民族声乐艺术。民族声乐发展组织要依托融媒体传播作品,目的是在打破地域界限的基础上为更多人展示民族声乐。在营造良好环境的同时要加强民族声乐底蕴的开发,以实现对民族声乐情感的互动,以在完全表达出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上提高民众的鉴赏水平。可成立政府主导且民间参与的民族声乐传承基金,将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做成一个项目,做成一个公益事业,目的是依托融媒体平台帮助民族声乐走出去。

(四)提升民族声乐演唱者的综合素养

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演唱者的乐曲表演,为了有效传承和发展民族声乐艺术,就要提升演唱者的综合素养,进而传递民族声乐的核心价值。首先,要提升演唱者的民族文化修养。民族声乐艺术是对民族文化的诠释,演唱者要先了解声乐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在表演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理解将民族文化与声乐表演结合,进而实现民族声乐艺术的高效传播。其次,提升演唱者的艺术修养。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是在深入挖掘艺术内涵的基础上,在分析声乐内容本质的前提下,将民族声乐的文化内涵、艺术表达、表演效果完美结合进而展示出来。演唱者艺术修养的提升能有效突出民族声乐的民族风格,能展示民族魅力,能震撼观众的心灵。演唱者要将情感融入到民族声乐的表演过程中,在掌握演唱技巧的基础上传递民族声乐的时代特征,进而传递出民族声乐的艺术价值。通过民族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提升,演唱者在表演民族声乐作品时能将演唱技巧、民族风格、自身情感等进行整合,以最大限度地表现作品的艺术价值,最大范围地传承和发展民族声乐艺术。

(五)创造性且兼容并包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的民族声乐在经历不同社会发展时期,受民族文化、地域特点等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民族声乐传承与发展的创新起点,是民族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根基。在新的社会时期,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要实事求是,承认不同民族声乐的差异性,在保留地方特色的基础上进行艺术传承和创新。蒙古族的民族声乐特点是高亢,那么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要在保留这种高亢,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以实现发展的创新性。56个民族为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在应对西方声乐文化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依托包容性发展多元化民族声乐。西方声乐与中国民族音乐在情感表达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要合理吸收其优秀部分,并进行創新性发展。特别是在音乐风格传承上,要依托五声调式的音乐风格突出中华传统音乐的审美。中华民族的审美不是单一的,是在对外来事物包容的基础上吸收优秀部分而发展起来的。从民族声乐的文化特征出发,传承与发展是以适应不同时代人们需求实施的。特别在世界文化交流碰撞的当下社会,没有一种声乐风格能一直占据音乐市场的绝对主流地位,它只是一个时代文化和审美的集中体现。不同声乐风格有不同的受众群体,中国民族声乐在发展时,在创作作品时要融入更多民族的内容,目的是在体现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编,以提高声乐作品的感染力。

总之,中国民族声乐作为传统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反映了不同民族民众的生活习惯。不同民族声乐在创作过程中整合民族文化、民族风俗、民族信仰等,是不同民族民众的精神寄托。在世界交流日益开放的时代,要加强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目的是在建立民族自信的基础上保护民族原生态的音乐形态。在继承和发展民族声乐时要明确民族声乐传播的准确性,结合情感表达进行创新,以促进民族声乐的进一步发展,使其形成一个完善且成熟的发展体系,最终在突出民族独特魅力的基础上依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依托政府与社会的协作,向世界展示中国民族声乐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樊雪净.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艺术评鉴,2021(12):19-21,25.

[2]张蕾,戴鸿敏,沈艳.我国民族传统声乐的传承和发展路径[J].鄂州大学学报,2021(03):63-65.

[3]张琰芹.传承与完善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的新探索[J].艺术评鉴,2021(13):7-9.

[4]余璐.原生态民歌视阈下的民族声乐传承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6(03).

[5]阳颖,易德良.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辩证哲学思维及其运用[J].邵阳学院学报,2021(02):109-113.

[6]曾丁玲.浅谈民族声乐的传承和发展[J].参花,2020(15):117-118.

[7]宋乃娟.民族声乐演唱对昆曲的借鉴与传承分析[J].参花,2021(16):141-142.

[8]李雯靓.民族声乐演唱对鲁艺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运用[J].剧作家,2020(04):123-126.

[9]李媛媛.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评鉴,2019(11):37-39.

[10]肖园园.改革开放40年江苏民族声乐发展脉络研究[J].艺术百家,2019(06):114-121.

[11]殷进良,李悦.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J].当代音乐,2021(04):196-198.

[12]董娜.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发展的价值[J].北方音乐,2018(15):249.

[13]庄云龙.民族声乐对原生民歌的传承与挖掘[J].黄河之声,2020(07):9.

猜你喜欢
发展历史民族声乐发展对策
俄罗斯保险市场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叩问灵魂的乐章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