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短裙苗和长裙苗音乐对比分析

2022-06-07 09:49孙芙炬
艺术评鉴 2022年8期

孙芙炬

摘要:本文旨在用贵州省雷山县不同支系苗族之短裙苗和长裙苗的音乐对比,揭示苗族族群内部不同支系音乐的不同,提出民族内部不同支系之间由于生活习性等方面的不同,会造成音乐表现的差异。

关键词:短裙苗  长裙苗  音乐对比

中图分类号:J605

贵州省雷山县,位于贵州黔东南州西南部,境内苗族支系众多,本文主要对比雷山短裙苗和长裙苗音乐,揭示苗族内部不同支系间音乐的不同。

在音乐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社会背景势必会造成不同的欣赏习惯,不同的欣赏习惯直接导致不同的音乐风貌。雷山同境内生活的短裙苗和长裙苗,其均属同民族,但由于生活习俗和衣着装饰的不同,其分属同民族中不同支系。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造成音乐表现的不同样貌。

下文笔者将以短裙苗音乐分析、长裙苗音乐分析及总体对比分析,揭示同民族不同支系间音乐的共性与个性状况。

一、短裙苗音乐分析

短裙苗女士主要着红色为主色调的上衣,绣以菱形、正方形图案;着黑色短裙,无图案;配长条锦鸡摆尾,戴银制三头锦鸡头饰,穿绣花青布鞋。男士芦笙围布帽、青布衣、青布裤、青布鞋。老年妇女着青布衣、青布裤、青布鞋,裹红棉头巾,带青布围裙。音乐中声乐曲主要以古歌见长,器乐曲中主要以芦笙曲和铜鼓曲为主。

短裙苗古歌以五声为主,节奏均以规整性二拍子或四拍子体现,句式结构多以上下对称性结构为主;整体旋线平稳,旋律进行以三度模进为主,最大音程跳动为六度;核腔有mi-do-la、re-mi-la、mi-re-do-la三种,主要以小声韵和宽声韵两种声韵结构为主和以两种声韵结构结合体呈现。

芦笙曲的演奏一般由四位男士各执芦笙一把完成。四把芦笙分为小、中、大、倍大四个型制。整个迎客芦笙套曲,是以羽音为主的五声调式,兼以商主和角主,一般以两小节为一句,整个结构为“A—B—A—C—A—D—A—E—A—F—A—G—A”,以A段为过渡句反复出现,其中不断插入新材料,演奏结构同西方曲式结构中的回归曲式。节奏规整,速度较快,有利于舞步展现,整体核腔mi—re—do—la。

四把芦笙虽型制大小不同,但音孔相同,因音筒大小不同、长短不同而产生音的高低不同,四把芦笙的音高基本差别为八度差别,所以横跨四个八度。芦笙音孔全开无声音,以形制最小,且音高最高的芦笙为例,其开孔的实际音高分别为:右手拇指单按,实际音高为小字二组d,记作一号孔;右手食指单按,实际音高为小字一组a,记作二号孔;右手中指单按,实际音高为小字一组g,记作三号孔;左手拇指单按,实际音高为小字二组c,记作四号孔;左手食指单按,实际音高为小字一组d,记作五号孔;左手中指单按,实际音高为小字一组e,记作六号孔。传承中,以指法相传,不记音高,其指法传承讲究配备原则,其配备原则为:以一号、二号、四号孔为主,一般情况下单独按;三号孔演奏时可同按一号孔,六号孔演奏时可同按四号孔,五号孔演奏时可同按一号孔,这也就造成了五、六、八度的和声音效出现。

在苗族的器乐演奏中,鼓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领域。苗族鼓分木鼓和铜鼓两类,传统使用原则是在过年或者牯藏节时使用,现在已没有具体的限制,平日的演出、节庆的击奏、生活的娱乐等,均可进行使用。短裙苗常用铜鼓,其鼓身呈圆盆形,鼓面的对立面是空心,鼓面图案呈同心圆收促状,正中心着五角星一枚。演奏时,将T字形木柱立于芦笙场中心,悬鼓而击。

双手各执一个声部。第一声部由木鼓槌击鼓面而得,节奏由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合而成。第二声部由竹枝击打鼓围而得,节奏基本避开鼓面节拍点,其中第一排避开鼓槌重拍重音位,用后十六节奏补充。

二、长裙苗音乐分析

长裙苗服饰以黑色为主,女士上衣绣花较少,裙摆齐地,与短裙苗头饰不同,其银帽有围边,顶部为五头锦鸡,锦鸡尾不在裙摆而以帽后系绳的形式展现。男士无帽,老年妇女服饰类同短裙苗。长裙苗声乐曲以飞歌、情歌、古歌为主,器乐曲以芦笙曲和木叶曲为主。

飞歌一般情况下是在年节时期苗族青年女子演唱的一种抒情歌曲,其特点为高亢、抒情、优美。长裙苗飞歌一般为宫主五声调式,有飞歌最大的特色音级——游离音。音程跳动以三度跳进为主,最大时可出现十五度大跳,以根音真声接短促的假音后缀音形式完成;节拍自由,多出现自由延長的音级,且一个乐句的结束,多有短暂的句末休止。

长裙苗古歌一般为徵主五声调式,有游离音,但游离音的表现不如飞歌自由。音程跳动不大,多以级进为主。句式清晰,句末多做短暂的语气停顿,节奏规整中略带自由。

情歌,又称游方歌,是苗族青年男女在谈情说爱时候演唱的歌曲。长裙苗情歌一般为徵主民族调式。男女对唱形式,音程跳动不大,多以级进的形式进行,有真假嗓转换的形式,这种演唱方式也是长裙苗情歌的一大特点。

总的来说,长裙苗声乐曲以五声为主,兼以四声及以下,主音出现宫、徵、羽,且以徵为主;节奏多为自由拍子,句式结构多以日常语气断句为主;飞歌旋线波纹起伏大,最大音程跳动为十五度,古歌旋线平稳,旋律以级进方式进行,情歌旋线波纹稍有起伏,但仍以级进为主,有纯四度音程跳动;核腔有do-mi-sol、la-do-sol两种,主要以大声韵和小三度叠纯五度两种声韵结构为主,徵为整体音乐的主要展现音级。

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演唱的音乐以四声为主,均为徵主调式;节奏较自由,句式结构多以语气断句结构为主;整体旋线波纹起伏较大,情歌旋律进行音程跳动不大,飞歌最大跳动为十五度,古歌多以三度模进为主;核腔有mi-sol-la、do-mi-sol两种,主要以窄声韵和大声韵两种声韵结构为主。

长裙苗芦笙同短裙苗展示方式相同,同为四滴水芦笙,型制从小到大共四把,但每把芦笙开孔不同。第一把高音芦笙的开孔齐全,其中右手拇指所按一号孔,其音高为小字一组升f(其实际音高略低于g,记作升f是由另外三把芦笙的开孔音高推测而来);右手食指所按二号孔的实际音高为小字一组d;右手中指所按三号孔的实际音高为小字一组c(实际音高略高于c);左手拇指所按四号孔实际音高为小字一组g;左手食指所按五号孔实际音高为小字组g;左手中指所按六号孔实际音高为小字一组b(实际音高略高于b)。型制略大于第一把芦笙的第二把芦笙,只开三孔,分别为一号孔、五号孔和六号孔,实际音高分别为小字一组升f、小字组升f和小字一组b。型制略大于第二把芦笙的第三把芦笙开两空,一号孔和六号孔,音高均为小字组升f。型制最大的第四把芦笙只开一号孔,音高为大字组升F。

长裙苗芦笙吹奏配备原则是:一号孔和五号孔、六号孔常做配合吹奏,二号孔和三号孔、五号孔常做配合吹奏;四号孔和一号孔常做配合吹奏;六号孔需要常放。照此配备原则,会形成小二度叠小三度、大二度叠纯四度的和弦形式,以及小二度音程形式,这种和声形式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中已屡见不鲜,如侗族大歌。其芦笙曲结构较为简单,一般为简单的纯四度音程配合,为一二四重复加第三句略带变化的四句体结构。

木叶曲运用在情歌中,古歌、飞歌不用。其主要是男女双方在游方中,男生感觉自身声线不如女生声线优美,故而取用树叶,吹奏曲调,以此博得女士爱意。其另一作用是同伴为另外的求爱男子演唱进行伴奏。其演奏时,是用一树叶,右手食、中二指将其固定贴于上嘴唇,留约两毫米叶边置于两唇间,吹气使其叶边振动,发声原理类似于簧片。根据当地木叶吹奏者介绍:“我们选择树叶要选择硬的,音调好听,软的树叶音调不好听!”其实际原理应该是树叶软,会造成振动不规律、振动不均匀,因此影响音高控制。单独的木叶曲演奏中有特性音级游离音且收尾采用苗族特有手法——煞音的形式,且常出现如十五度的大跳音程,节奏较为自由,多拖腔,多装饰音。

三、短裙苗与长裙苗音乐的共性和个性

(一)音程和调式

雷山县苗族的音乐,从音程上来说,总体以三度模进和二度级进为主,兼以四度、五度、六度、九度、十五度大跳,大跳中又以四度较为常见。从歌曲类别来讲,情歌多以四度大跳接二度级进为主;古歌较为平缓,多以小三度的小跳和二度级进为主;飞歌则出现了六度上行跳进、五度下行跳进、九度的大跳音程和十五度的倚音大跳,大跳音程的出现与苗族迁徙历史的遗留、贵州山高沟深的地形特点有关。从苗族支系类别上来说,短裙苗的音程跳进缓于长裙苗,四度跳进多以小三度的跳进接大二度的级进为主,但三级音只作衔接,短暂停留继而快速滑动到四级音作停留;长裙苗的跳进则多以直接跳进为主。

调式上,以四声、五声较为常见,六声及以上基本未见。短裙苗调式不定,长裙苗多以徵调式为主,其余有羽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宫调式。笔者对前述出现的do、mi、sol、la、si结构调式音阶,归为缺少商音的带变宫的羽主六声调式,但也有思考:民族五声调式是否允许各种结构的五声出现,此结构是否是一种特有的五声结构而非六声少商的形式?其一是因为五声,并未做规定性要求结构;其二是因为商主论的原理,其结构是否满足中原汉民族五声结构的要求,此推论有待于对苗族音乐的深研。

上述可见,雷山县苗族音乐中原始程度较高,北方音乐的四度特性保持较为完整,又受贵州山高沟深的地域影响,形成远距离音程跳动的特性。支系对比来说,短裙苗居住地又因距离城市近于长裙苗等原因,亦可能是此次田野,短裙苗展示歌者平均年龄均小于长裙苗展示歌者,其音乐的现代化程度略高于长裙苗。

(二)旋线和节奏

短裙苗音乐的旋线总体较为平稳,而长裙苗部分音乐的旋线受音程跳度的增大而影响,波纹流动趋大波折状。短裙苗节奏较稳定,整体以前八后十六型节奏型见长,兼以二八、四分等音型,节拍以四二、四四两种规整性节拍为主;长裙苗节奏较为自由,多前后倚音,且出现三连音音型。从音乐种类上来讲,古歌因其叙述特性,整体旋线平稳,节奏节拍较为规整,稍显自由;情歌因其浪漫特性,整体旋线略有波动,节奏节拍规整中带有略微自由性;飞歌因其自由特性,整体旋线波折状大,节奏节拍自由。

(三)核腔

雷山两个苗族支系音乐核腔型约六种,分别为:mi-do-la、re-mi-la、mi-re-do-la、do-mi-sol、la-do-sol、mi-sol-la。从声韵结构上来讲,其一有小三度叠大三度的小声韵、大三度叠小三度的大声韵,此二者符合中国传统音乐中民间音乐的整体特点,音程思维以三度为主;其二有大二度叠纯四度的宽声韵,此声韵特点一般在北方居多,由此可佐證音程跳动上保留苗族北方生活的声韵特点;其三有小三度叠大二度的窄声韵,此声韵出现在情歌当中,以此推论苗族青年男女在交往中,羞涩、含蓄的表达方式;其四有小三度叠纯五度的新型声韵结构,此声韵结构应该与苗族的迁徙、新居住地的影响与大中华圈审美心理等综合影响相关;其五有mi-re-do-la核腔型,此腔型是典型的贵州土语民歌音调型,与贵州本地音乐有密切关系。

(四)唱法

从用嗓方式上来说,古歌主要是用来讲述苗族历史、传说苗族故事,因其叙事性较强,演唱过程中全为真嗓演唱,少有假声出现;情歌主要是用作男女之间诉说情意,情歌表现方式含蓄内敛,诉说内容私密性强,所以在表现时多以细声假嗓为主,少以真嗓;飞歌主要功能作用是表达情感,多用以迎客、表意、抒情等,整体情绪高涨、自由发挥,所以演唱方式以真假结合为表现手段。

从演唱习惯上来讲,年龄阶层不同,其演唱习惯会受一定影响。苗腔的演唱,其主要特色之一是音与音之间的衔接,主要靠无音差滑动,在整个田野中,发现中年一代的演唱还保留有这种特色。而青年一代可能是受现代音乐教育的原因,其音与音之间的过渡已全然没有无音差滑动的痕迹,音差概念清晰,音与音之间的衔接靠跳动方式进行。

民族民间音乐中,音乐会因为时间、空间不同,呈现出地域差异、习俗差异等。雷山短裙苗和长裙苗,因其生活的地理位置不同,所属支系不同,在其音乐中,呈现出民族共性的同时,又展现出其不同的个性。可看出:音乐的发展势必结合音乐中的文化,即音乐所展示的不同风貌;又体现出文化中的音乐,即不同背景下产生的不同特征的音乐风格。

参考文献:

[1]蒲亨强.论民歌的基础结构——核腔[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02):42-46.

[2]蒲亨强.论重庆彭水县苗族民歌的民族识别作用——以“娇阿依”调的形态学分析为例[J].中国音乐,2014(1):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