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战略目标视域下我国林业经济的转型发展研究

2022-06-07 04:44任晨骞刘晶晶严冬丽
新农民 2022年14期
关键词:林业经济双碳战略目标

任晨骞 刘晶晶 严冬丽

关键词:林业经济;转型发展;“双碳”战略目标

林业经济主要是指在林业部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下,以乔木、灌木等木材种植作物,以及果树等自然森林资源作为主要经济产品的经济模式,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双碳”战略目标下,我国林业经济以往以木材原料加工、附属品市场交易等为主的低端发展路线的弊端问题不断暴露出来,林业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了林业经济维系可持续发展格局所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

1 “双碳”战略目标视域下林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2020年9月,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宣布了“双碳”战略目标,即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在2060年之前完成碳中和目标。在该目标视域下,包括林业经济在内的国民经济产业就是要坚持以降低碳排放量为控制目标,进一步发展引导绿色生产管理技术,调整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形成“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手抓的转型发展格局,持续推动我国产业经济在贸易全球化环境中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时期,加快经济发展、进一步改革开放与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等主要任务接踵而来,林业经济作为同时涉关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两个方面的实体经济产业,转型发展是刻不容缓,且迫在眉睫的。

其一,林业经济是我国绿色环保产业的标杆产业,其赖以生存的自然森林资源正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展林业经济不仅有利于实现地区水土保持功能,且在生态稳定性上作用突出。但过去“重建设轻运营”的错误开发思想,正在导致林业产业出现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土壤荒漠化等一系列不良后果,与之而来的是频发的沙尘暴、泥石流、洪涝、雾霾等自然地质灾害。所以林业经济转型发展,主要作用就是缓解困扰我国多年的自然生态环境恶化与资源匮乏问题。发展可持续林业经济,就是守住自然生态“红线”,致力于发挥自然林木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美化自然环境等生态调节保护功能,维护生态平衡,为周边城市地区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居住生活环境[1]。其二,当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在产业开发模式上还过于单一,还仍然以木材原材料加工为主,近年来在林业资源种植维护投入的成本与经济效益回报不成正比,部分林业部门与当地企业甚至出现入不敷出的窘困现象,严重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通过经济转型带动侧向供给结构优化调整,有利于刺激林业经济形成多样化产业模式的发展格局。在这个层面角度来看,林业经济发展转型可以为林业产业的注入新的发展生命力,提高林业经济的风险防范能力,彻底改变我国传统林业经济模式“靠天吃饭”的发展问题。

2 我国林业经济转型发展的阻力问题——以某省森工总局为例

某省森工總局是我国重点森林工业基地之一,主要森林资源林区面积约占我国国有林区面积的30%,林区内下辖约600余个主要林场以及20余个林产工业企业,系统内经营总面积高达1000多万hm2,林区内绿化覆盖率高达85%以上,累积森林总积蓄8.6亿m3。除了用于工业砍伐的林木资源以外,还规划了约380万hm2的经营用地,包括了常见中草药、温带果蔬等经济作物。自该基地建设日起,截止至2019年为止共计生产木材约5.15亿m3,约占全国木材产出量的20%。鉴于该深林工业基地在我国生态环境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中央决定于2008年延长保护工程期限,计划在2010~2020年期限内,持续加强森林资源培养养护质量,减少控制木材产出,时至今日已基本由恢复性增长向提高森林资源经营质量的跨越型转变。反思历史开发时期在林业经济转型发展上遇到的阻力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2.1 缺乏技术密集型优势,制约了产业结构多样化发展

首先第一点问题是我国多数林业单位难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难以突破传统经济体制的束缚作用。其主要原因是林业经济本身的历史遗留问题,某省森工总局在实行天然保护工程改造措施前,工业产业性质为劳动密集型,许多林业种植养护、采收,甚至是砍伐、木材加工等重要的生产流程工序,还需要以人力劳动为主,生产技术较为落后,因此极大地限制了林业经济下游产业的多样化发展。这种问题不仅在过去的该森林工业基地中出现,时至今日仍然有多数地区林业单位,仍然存在着技术密集度相对较低的问题。由于我国林业经济起步期较晚,建设发展时间较短,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在林业教育、科研项目与人才储备等技术创新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尽管地方财政部门每年都在按照指标要求加大经费扶持力度,但在巨大的经济建设压力面前无疑是杯水车薪。所以在森林资源抚育技术与林木生产加工技术极度不发达的条件下,多数林业单位只能将市场需求目标放在建筑材料、家居用品等低端制造产业上,导致我国林业单位或企业长期处于产业结构不平衡的不良发展状态。而近年来这种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受到了两方面的环境冲击影响,一是木材原材料供应的下游市场趋于饱和,新型复合板材作为市场竞品身份出现,使得木材建筑材料与木制家具材料的需求量连年锐减;二是建筑材料、家居用品等制造企业为了响应国家“碳排放”限制政策,在自然资源与能源赋税压力负担加重,打消了以木材加工制作为主的企业生产积极性。所以种种原因下,产业结构单一化的弊端问题正在成为制约我国林业经济转型发展的现实问题。

2.2 森林资源养护成本较高,且呈现连年退化的趋势

在全球森林资源退化的大环境下,我国的森林资源使用状况似乎更让人担忧,对比国际范围内在森林覆盖率、森林积蓄率以及人均森林资源占有率的平均水平来看,我国现阶段还仍然处于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阶段。从某省森工总局推行天然资源保护工程措施前的开发问题来看,存在着林木资源的砍伐与养育储备速度失衡的问题。尽管人工造林工程每年投入的资金成本极大,但由于林木作物的生长期较长,绿地覆盖面积的补充速度远不及砍伐消耗速度,所以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该地出现了严重的森林绿地资源退化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过度的工业砍伐开发行为,超过了当地生态荷载阈值,导致此前的种植土壤环境呈现不同程度的贫瘠化、碱化、沙化等退化问题,影响了林木的自然生长状况。而另一方面由于林木抚育技术的不发达,不仅难以有效控制规模化林业经济生产的人力、物力成本,且该地过去种植的林木品种过于单一,病虫害的防治能力过低,使得人工造林工程的绿化成活率不断降低。在林业经济产品市场价格不上涨的前提下,发病枯死的林木无疑等同于加剧了林业单位经济生产的实际成本,所以分析我国林业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阻力问题,在于森林资源匮乏条件下,林木的养护抚育成本逐年上升。

2.3 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步伐过慢,产业结构调节效率不高

“双碳”战略目标视域下林业经济的转型发展,在规划路线方向上就是指摒弃过去依靠木材产量的粗放式经济开发模式,转为纵向挖掘森林资源的生态、社会、人文价值产品,强调开发森林资源的二次循环利用价值与生态服务功能。从某省森工总局以往的经济开发模式中反思问题,文章认为我国林业经济产业当前存在着严重的战略偏差问题,即过分注重单一的经济利益生产功能,部分林业部门与林业企业存在“短期作为”现象,主观上不愿意放弃眼前利益,认为开发森林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会加重林业经济体制的建设成本,在生态环保设施建设、技术研发、天然保护工程措施及相关建设方面,资金投入积极性较低,给林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各项措施开展带来了巨大的推行落实阻力[2]。而另一方面,当前阶段现行的林业经济体制还仍然存在着“政企不分”的问题,企业在林业资源的产权与自主经营权上分配不足,导致经营的林业经济产业得不到足够的转型发展空间。

3 “双碳”战略目标视域下我国林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有效对策建议

3.1 重新定位林业经济产业目标,按需加大相关技术的投资力度

上文中提及,“双碳”战略目标视域下林业经济转型发展就是要重视起森林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与景观文化开发价值,因此林业经济产业继续降低工业砍伐产量,承担起当地生态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生态服务供给等任务。在此基础上,林业单位的改革不能像工业企业或事业单位那样进行单纯的体制改革,而是要将林业经济产业看作是一项长久性的公益事业,并从保护国家森林绿地资源的原则出发,限制林业经济产业区内的砍伐开发力度。同时,地方财政部门还要在林业经济转型发展的特殊时期采取一定的政策倾斜措施,换个思路加大扶持力度。例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为指导依据,在地方实行征收林业税费制度基础上,对于积极应用推广绿色环保生产技术、大力度投资生态林业建设工程的林业企业采取一定的税收减免或者退还。提高地方林业企业开发生态旅游服务区、建设森林湿地资源保护区的生产积极性。最后,应当在林业经济产业带密集的地区,继续增加科研院所、文教卫生、森林调查等企事业单位的建设数量,缓解我国林业经济生产科研脱节、技术成果转化率不高、科研事业人才储备数量不足的问题。促进我国林业经济产业由初级生产加工技术为主的低度化状态,向丰产林木品种杂交培育、现代化人工造林抚育技术、生态环境治理技术等高纬度化技术方向转型。

3.2 恢复自然生态林地功能,多样化配置产业结构

在“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带赈”等政策上继续加大林业资金的投入力度,将分布在长江上游与黄河中游的绿化防洪、防沙治沙工程措施的林业成果整合起来,逐步形成规模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循序渐进地恢复森林绿化带的生态调节功能。根据我国各个地区林业经济产业的分布情况,按量化指标配置森林绿化景观带与自然资源保护区面积比例。在已有人造林与自然林的资源基础上,加大以山岳绿地、森林公园、下凹绿地、湿地型风景名胜等景观保护区形式为主的林业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在開发地区生态旅游区与生态服务区的同时,更要注重规划治理保护区内的旅游污染问题,尤其是要做好景区内白色垃圾、可燃物垃圾、以及水体污染等环境治理工作。在地区发展林业旅游业经济时,应当遵循如下原则:“开发与保护有机融合、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保护的延伸”。将自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社会文化三者构成林业旅游业经济相辅相成的三要素,坚持长期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开发模式,将生态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值增值列入当地林业经济发展计划中。同时坚持将林业旅游业与生态理念宣传教育工作相结合,带动地区旅游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同时,既能缓解林业经济转型发展的资金负担,又能够最大程度保护森林资源免受过度滥砍滥伐的破坏,使林业经济产业真正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受益者,而不是“双碳”目标的负担压力的承受者。

当然除了林业旅游业以外,林业经济产业结构多样化发展,还有其他的发展路线选择,例如在林业经济中应用生态产业模式,效仿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循环模式,横向扩充填补林业资源产业下游开发的空白,利用森林绿化资源密集的环境优势,进一步发展渔业、畜牧业等对自然环境资源依赖度较大的生态产业。通过一系列的限制、维持措施控制资源开发力度,使森林资源在多样化生态产业的背景下最大化发挥生态服务与环境平衡调节功能。而这样多层次结构的产业模式,由于产业结构均衡,市场分布面较广,因此在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上要远优于传统林业产业中以单一砍伐生产为主的经济模式。

3.3 法律与行政手段并施,提高森林保护意识

从我国以往的林业经济发展实际来看,单纯地依赖林业局地监督管制,很难在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型上取得实际成效。因此应当将上文中提及的天然资源保护工程,列入到“依法保护”的正轨上,将森林资源保护的主体监管责任由单一的政府管制行为,变为林业经济体制内“约定俗成”的行业准则。在此基础上,要奖惩并施地提高全民森林资源保护意识。第一步应当进一步放宽林业经济产业带的自主经营权,将单一的国营机制逐步转化为公私合营、私企民营、外资合营等多样化经济组织形式,促进林业经济朝着自由市场化趋势发展,逐步使我国林业经济完全摆脱需要依赖地方财政扶持的发展困境问题[3]。在开放林业经济市场的同时,应依照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及地方的规章制度,在当地推行“负责任开发”的管理模式,在生态基本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以及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树立生态“红线”,强制约束林业企业的资源一次开发力度。并按照地区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主体功能区定位,进一步规范林业企业的经济开发生产行为。

4 结语

综上所述,“双碳”战略目标视域下,我国林业经济发展转型需要彻底摆脱森林资源退化、生产技术低度化以及产业结构单一化的问题,由以往简单追求经济效益的粗放生产模式,转为多元立体化的生态功能价值开发模式。因此需要林业企事业单位摆正林业经济产业定位、坚持循环可利用的经济开发原则、提高森林保护意识,持续推动我国林业经济体制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只有重视森林资源在生态文明建设任务中的重要地位,才能将林业经济产业的市场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融合,为林业经济产业带来全新的生命力与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吕瑞.浅谈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山西农经,2022(3):136-138.

[2] 苏立琢.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下的林业经济发展探讨[J].山西农经,2022(2):118-120.

[3] 韩俊英.南方集体林区依法行政与经济转型耦合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林业经济双碳战略目标
“双碳”目标下云南水利发展新常态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关于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
苏斯特干港的战略地位及经略对策
全面预算管理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西藏林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