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防范对策

2022-06-08 02:04许桂红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5期
关键词:不良贷款商业银行贷款

许桂红 丁 雯

(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870)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金融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银行也在迅速发展。相较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起步较晚,仍在不断探索与创新阶段,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方面遇见了诸多问题亟须得到解决。其中,不良贷款问题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面对的突出问题。不良贷款率是衡量金融稳定性和银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赢利能力,并且也是引起市场经济下滑和银行倒闭的主要原因。因此,确定形成不良贷款的原因将是控制不良贷款率上升、改善银行经营状况的重要手段。基于前文表述,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原因,帮助我国商业银行认识不良贷款的产生机理,为商业银行提供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的防范对策,从而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保证我国经济平稳运行。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概念界定

1.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内涵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通常是指当贷款合同上规定的日期已经到达时,而借款人不能如期清偿债务,按照规定的日期如数归还贷款本金及利息,由此可能给银行造成损失的那部分贷款。不良贷款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可能发生风险损失,因此商业银行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控制不良贷款问题的发生,防止其影响自己的经营绩效。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将不良贷款以时间和质量两个标准进行划分。从时间划分来看,商业银行通常将三个月作为分界线,如果贷款在合同到期后三个月仍没能收回,则就会被划分为不良贷款。从质量划分来看,如果有超过20%的概率发生贷款损失,此类贷款也将会被划分为不良贷款。

2.不良贷款的分类

目前,我国是采用五级分类的方法对不良贷款进行分类。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并参照国际惯例制定了《贷款风险分类指标原则》,要求各贷款机构需根据信贷风险程度按照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将贷款划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五大类。贷款五级分类法同时考量了时间因素和贷款的质量因素,以此细化来加强对信贷质量的分析与监控,能够有效防范化解信贷风险,使得我国商业银行能够健康平稳运行。

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分析

2021年第二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余额总共为156.2万亿元,其中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总共为2.8万亿元,占贷款余额的1.79%,与上季末相比增加了25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6%,与上季末相比下降0.05个百分点。由此我们可知在国际经济波动的大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在较之前的情况下已有所好转,且信贷资产量总体平稳。

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呈波动性变化,在数字上都存在绝对上升。如图1和图2所示,2013年至2014年这一年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长速度最快,从2013年的20.13%到2014年的42.31%增长了约22个百分点,2014年以后仍在继续快速增长,到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的增长率达到顶峰为51.25%。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在迅速增长,其中2014年至2015年这一年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长最为迅速,从25.00%至33.60%,约涨幅10个百分点,从2015年之后,不良贷款率增速才有下降趋势,目前已保持平稳。截至2020年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已经持续上升八年,不良贷款余额已到达2.8万亿元,与2019年相比增长1.92%,不良贷款率为1.86%,同比增长1.64%,由此积累起来的坏账风险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但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两个比率的绝对数值仍在增加,但增速已有放缓态势。

图1 2010年到2020年不良贷款余额及其增长情况

图2 2010年到2020年不良贷款率及其增长情况

四、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各式各样,大相径庭,影响因素也纷繁复杂,根据已有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做出简要的归纳,总结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因素原因两大部分,具体如下。

1.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外部原因

一是受宏观经济运转的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稳定运转离不开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因此宏观经济运转情况会与商业银行的经营呈现高度相关性。社会经济运转会影响市场供求关系,当经济繁荣时,市场上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这样企业为迎合市场需求会通过借贷行为扩大生产,此时企业普遍生产经营活动良好,有充足的流动资金用于偿还贷款,这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减少。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也会因为市场运行的滞后性,对经济发展预判有误,从而大量贷款给企业,同时放松对贷款条件的要求,盲目增加信贷。当经济萧条时,市场就会出现供大于求,这种失衡的供求关系就会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直接影响,进而使得各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下降,企业就会有信贷违约的可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也会因此增加。根据当前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了解到经济萧条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商业银行坏账的可能性。在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大环境中我国商业银行已经享受了经济周期发展良好的红利,也必然要经受经济波动阶段的严酷考验。

二是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关于金融机构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现行条件下我国金融监管机构数量有限,且监管质量不高,在监管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及时、监管力度不到位、监管人员不尽责、监管手段不灵活多变等问题。因此,这样的金融监管并不能帮助商业银行有效的防范不良贷款风险的发生,更不会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性管理提出有效的敦促与建议。同时,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中关于债权人保护的相关内容还不完善,不能对债务人进行合理有效的约束,由此不能充分使用法律手段来保护商业银行的债权。

三是政府过度干预。我国商业银行与政府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某些地方政府为了扶植地方企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稳步增长,就会向银行提出贷款支持企业的要求,有时为扶植地方产业发展会强制要求商业银行为企业贷款,而在没有科学有效地评估该产业发展前景、发展能力、运营能力与还款能力的前提下,商业银行为了完成政府下派的任务只能将贷款发放给这些原本需要严格审查的企业,这些没有接受严格审查的企业就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如期还贷,形成违约,也就会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产生不良贷款的可能性增大。

2.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内部原因

一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我国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为原则来实现稳健经营,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则是根据“三性”原则为基础来实现盈利目标所实施的系统化制度、流程和方法。目前,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方面存在很多漏洞,目前多数贷款人在贷款过程中只看重自身利益,不重视规定好的程序,不按规章申请贷款,而银行信贷工作人员不仅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还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拉存贷款和提升业绩上面,只保证了贷款数量的不断增多,没有意识到贷款质量也是重中之重,由此导致不良贷款的比率越来越高。

二是商业银行贷款管理机制不健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评价制度存在滞后性,在发放贷款的过程当中,并没有较为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出现放贷前审查不全面客观,放贷过程中不按照法律规章办事,放贷后跟踪调查不及时等问题,不够重视发放贷款的制约机制,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市场没有统一标准,使得商业银行可能批准了许多不合格的贷款的申请,从而造成不良贷款增加。

三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职能薄弱。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缺乏金融风险的预判能力,自身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思维保守单一,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职能性没有足够认识,只注重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没有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进行系统性的培养和锻炼,由此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对风险的内涵与外延把握不到位的问题,并且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与合规放贷意识,没有严明的信贷奖惩管理措施,一旦银行信贷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出现问题、风险管控理念缺失,就会使得不良贷款问题增加,从而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

五、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防范对策

1.外部对策

一是加强宏观预测能力。为应对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变化,我们要对整个经济未来运行状况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商业银行要对经济变化保有敏感性,紧随金融市场变动趋势,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扩大或收缩信贷规模,控制好信贷风险。同时要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全景联动的动态考察,能够对未来经济发展变化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这样能使商业银行提前对信贷投向做好初步规划,就会避免商业银行盲目经营造成损失,也就可以最大化地避免因不良贷款造成的损失。

二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了能够有效遏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将结合当前的互联网技术,全网联动,记录下严重失信行为,限制其其他方面的经济活动,在全社会树立守信风尚,为规范信贷经营提供法律保障,用法律手段保障落实商业银行的债权。同时,商业银行要结合法律法规增强工作人员的合规意识教育,在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银行规章制度办事,坚守底线,提高不良贷款风险防控与应对能力,保证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同时还能够健康发展。

三是政府干预适度。政府应当在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搞好宏观经济调控,制定相应政策与规定,为银行提供一个良好有序的信用环境和健康发展的信贷环境。同时,政府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不良贷款的处置工作,及时对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给予行政支持,保障商业银行平稳发展。

2.内部对策

一是健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各商业银行要根据国家政策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相关文件进行认真总结研究,并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和自身银行分发展情况,制定出符合本银行的统一业务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商业银行也要化解存量风险,防控增量风险,进一步完善授信业务的风险控制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制定出相互制约的业务管理细则和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调整,使其更符合现实情景。同时,信贷人员在进行信贷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商业银行贷款程序,做好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要保持认真负责严谨的工作态度。

二是建立健全商业银行贷款管理机制。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要强化发放贷款过程中的调查与评估工作,发放贷款前要根据规章制度认真审核贷款人的各项条件是否符合,贷款中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放贷,放贷后对贷款资金及时进行跟踪管理。发放贷款过程也要明确责任主体,坚持责任到人、责任具体,敦促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要认真细致,培养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执行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个人素养,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培训,培养工作人员工对不良贷款发生的敏锐性,提前预判不良贷款等金融风险的发生,使其能够掌握防范不良贷款等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及时有效地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应对金融风险的发生,从而达到减少商业银行的损失的目的。

三是强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职能。商业银行要强化风险管理职能,全面加强贷款各环节风险管控,抵御金融风险的发生,维护金融市场安全。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也要增强风险管理意识,由被动应对金融风险向主动风险防范管理转变,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依法按章办事,从源头治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减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风险。

猜你喜欢
不良贷款商业银行贷款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旧信封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不良率农行最高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