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应用

2022-06-09 00:54曹茂英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9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曹茂英

摘要:素质教育是教学改革的根本方向,在教学改革的趋势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站在时代前列,积极向上,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课程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应该站在艺术性的语言课堂氛围中落实教学,为学生创造艺术性的课堂氛围,从而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同时可以激活语文课堂的活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整体质量。在时代变化的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构建更有活力的小学語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引言

语文离不开语言,教学也离不开语言。教学语言包含于语言,是特定情境中的专业用语,与其他语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语言不是日常交际的口语,也不是非常注重语法规范的书面语,而是在特定情境(教学情境)中的专业性语言,与口语表达和书面语表述均有一定的关联。教学语言是师生交流思想、传播知识的工具与载体,具有思想性、知识性、针对性、启发性、综合性的特点。

一、启迪智慧,激活潜在思维活力

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潜在的思维活力,是助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有效落实的必要举措。例如,《桂花雨》这篇充满童年回忆的文章以清新的语言和纯朴的情感,向学生展现作者童年在家乡摇桂花的场景。当学生能够跟随作者的脚步,以童年的视角去品析其中的纯真童趣,必然能够更为深刻地品悟到那份“摇花乐”。因此,教师可以构建阅读情境,引领学生回归作者的童年时光,让学生将情感和目光凝聚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中,并运用语言艺术巧妙点拨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思考文中母亲所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中所蕴含的深厚感情。譬如,教师可以这样设问:“同学们,人们常常会把情感寄托在事物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寓情于物,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桂花吗?大胆想象一下‘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场景,再思考为什么它是‘好香的雨’。”在层层递进的引导和启发中,学生能够紧随线索,揣摩作者在摇花乐中蕴藏的对家乡的怀念和童年生活的留恋,从而领悟到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收获更多独特的阅读体验。

二、声情并茂感染学生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情感元素陶冶学生情感,通过魅力语言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养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向学生传递情感,传递文本情绪、文化等,从而提升整体课堂质量。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用带有悲壮、不屈、视死如归的情感朗读课文的高潮部分,用情绪、语言将这种爱国精神、不怕死亡的精神传递给学生,用语言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然后结合文章所传达的爱国思想指导学生自主朗读,在朗读中发泄情怀和情绪,将学生的的爱国精神、对先烈的敬佩精神加以升华。同时,可以借助一定的旁白,将历史情境再现于学生的脑海中,促使学生有所感,有所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再如,在教学《寓言二则》中《揠苗助长》与《亡羊补牢》时,教师需要通过多媒体技术,以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两则寓言故事加以了解,明确其内容,掌握其基本要点。当学生在观看完视频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向学生提问:“这两则寓言故事带给你们什么启发?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与困难的时候,能不能像农夫一样‘揠苗助长’,应该怎样做?”在获得学生答案后,教师便将不能揠苗助长的道理告诉学生,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而违反事物本身的规则,要稳固基础,朝着目标一步步迈进,否则不但无益,反而有害。面对学生不同的答案,教师需要将亡羊补牢的道理告诉学生,即人不怕做错事情,在做错事情后要及时改正,如果时间久了,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其实并不算太晚。在讨论过程中,不仅是思想的碰撞,同时也是锻炼语言能力的良好机会,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应用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发挥。

三、规范用语,培养良好语言习惯

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作为学生学习榜样的教师直接影响着学生语言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例如,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需要着重注意字词的发音指导,避免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而出现发音不准确的现象。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语言艺术的要求,尽量把日常用语和教学规范用语区分开来,在保证语言运用规范和准确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出现各类语气词,如“哦”“嗯”“啊”等,以身作则地为学生营造出良好语言环境。如,《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邓小平爷爷植树时认真的态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植树的意义,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那么,当教师在对本课内容进行讲解时,应当减少累赘的语言,运用简洁明了、规范准确的话语,引导学生快速理解文本内容,领悟文本蕴含的情感。而《姓氏歌》这篇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姓氏汉字。当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应当做好领读工作,重点强调其中的后鼻音、前鼻音等,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普通话的难关,既让他们规范用语,又提高识字效果。如,许多学生在读“郑”这个姓氏时,常常不能准确读出后鼻音。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反复进行练习,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指导。久而久之,学生就可以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改变用语不规范的毛病,也能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教学中,语文学科的灵活性、人文性决定了教学语言的应用应该是多样性的、艺术性的。素质教育大方向下教师应该不断丰富课堂语言,根据学生的需求,结合文本特点,应用严谨的、趣味的语言。

参考文献:

[1]陈学娥.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语言教育实践问题[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12):60-61.

[2]赵寿春.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价值取向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1(23):47-49.

[3]雷永.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J].安徽教育科研,2021(29):52-53.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视听语言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