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岗定标比对量才:行业主导的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研究

2022-06-09 06:15李海东黄文伟陈裕光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岗位考核中职

李海东,黄文伟,陈裕光

(1.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35;2.佛山市顺德区职业教育发展促进会,广东 佛山 528000)

一、能力测评结果与岗位真实能力的错位:职业能力测评的问题导向

职业教育是促进学习者专项职业能力发展和综合职业素质提升的类型教育。作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类型,职业能力测评不仅能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还能为行业企业选人用人提供重要参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长期以来,我国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主要基于学校内部的教学质量监控活动,具体采用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形式。其中,学历证书的取得需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规定的学分,并以学生各课程成绩叠加的方式实现;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则作为中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参照。然而,这种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仍无法真实反映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后仍需要一段时间的岗位再培训,补齐相关的岗位能力。学生能力测评结果与岗位真实能力间存在一定的错位。职业能力构成的多样性、呈现的工作情境性及观测的复杂性,使得学生的职业能力无法通过学校传统的纸笔考试及简单的课程分数加以测评,必须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并围绕真实的工作项目进行;而新技术、新业态、新行业的不断出现,也使得职业资格证书愈来愈难以反映学生真实的职业能力,与普通教育完全不同的职业能力第三方测评改革势在必行。

二、能力本位评价观:职业能力测评的理论基础

本文中的“职业能力测评”,是指依据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标准,由第三方(主要是行业企业)主导的专项职业能力及相关职业素养的客观评价考核,并对考核合格者颁发技能等级第三方考核证书的评价活动。这里的职业能力应具有一定技术含量,掌握这项能力需要经过专业指导或相应的实操培训。一般而言,能力本位教育观与评价观是职业能力测评的理论基础,指导着职业能力测评的评测方式。

(一)职业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职业技能不同,职业能力是满足个体当前就业需要和终身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是理解、反思、评估和完成典型职业工作任务以及在承担社会、经济和生态责任的前提下,共同参与设计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能力[1],是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真实工作情境中的应用。职业教育不仅要培训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职业能力的发展。职业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所呈现的重要特征。

(二)能力本位教育观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

我国于20世纪 80年代末开始从西方引入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CBE)理论,并在众多职业学校进行了实验。能力本位教育是指围绕职业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组织课程与教学的教学体系,也是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职业教育根本目的的教育思想。能力本位教育的五大要素包括:以职业能力为教育的基础,并以之作为培养目标和教育评价的标准;以能力为教学的基础;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教学上的灵活多样和管理上的严格科学;授予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学分[2]。其中,以职业能力作为教育评价的标准,又衍生出了能力本位评价观。

(三)能力本位评价观是职业教育人才测评的指导理念

能力本位评价观是能力本位教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在人才评价中的具体运用。正是由于职业能力只能在工作情境中通过实践获得,从而使得职业能力考核也必须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实践进行[3]。它是参照某工作岗位的能力标准,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对某人工作实践呈现出的职业能力表现作出评价,以判断其是否胜任该工作岗位的评价方式。澳大利亚就业与培训咨询委员会认为,“能力本位评价是收集证据,并按照能力标准的说明,对学习者操作能力的进步状况与程度加以判断,最终断定学习者是否已取得相应能力的过程。”这个定义强调:能力本位评价是基于独立于学习过程的能力标准;评价是收集证据,并对证据是否满足能力标准要求进行判断的过程;重视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4]。

三、以岗定标 比对量才:职业能力 测评的范式转向及实践探索

与普通教育标准化测试(如PISA测评等)所具有的内容覆盖全面、适用范围广相比,职业教育的职业能力测评具有专门性、区域性特点。一方面,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岗位技术更新的速度不同,即便是不同区域同一岗位的能力需求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职业能力测评范围具有区域性特点;另一方面,职业能力测评是对特定岗位相关的专项职业能力及相关职业素养的客观评价考核,职业能力测评内容具有专门性特点。虽然职业能力测试难以采用跨区域、全覆盖的普通教育标准化测试方式,但在同一区域内以特定岗位的要求确立能力测评标准,基于标准比较确定学生的职业能力,也能让职业能力测评成为可能。从2013年开始,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局及有关学校和行业协会,基于能力本位评价观要求,聚焦职业教育评价方式变革,以“管办评分离”改革为切入口,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主导作用,探索“曹冲称象”式的顺德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能力测评。一是坚持“谁用人、谁测评”,让市场说话,由行业协会主导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力测评工作。二是“以岗定标”出标准。不但要看学校教什么知识,更要看企业岗位需要什么能力,参照岗位能力确定测评标准。三是“比对量才”评能力。用企业员工的测评结果来衡量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最终实现对学生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薪酬评定。行业主导的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能协助中职学校精准测评学生的职业能力,助力顺德行业企业精准选人用人,畅通中职学生就业渠道。2019年职业能力测评从顺德区向佛山市全面推广。2020年,佛山21所中职学校的电子商务等7个专业共1772名毕业生接受行业主导的职业能力测评,参与人数比2019年增长36.4%。同时,佛山7大行业、38家企业的在职员工178人也同步接受抽测。通过学生与在职员工测试成绩的比对,有效地判断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薪酬标准。

(一)“以岗定标、比对量才”的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理念

“以岗定标、比对量才”的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理念,即基于区域内企业岗位需求,确定包括职业能力标准、能力综合评价标准、人才评价等级标准等在内的标准体系,依托标准体系来比对学生与企业员工的能力测试成绩,实现对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定量测评。总体而言,该测评理念体现了三种特点:

1.从定性评价为主转为定量评价为主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是人才培养评价领域内的两种基本评价方式,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定性评价的优点在于简便易行,但主观性较强,结果较抽象,难以反映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之间的局部差别,应用效果不好。定量评价较定性评价结果更直观、简洁、准确,应用效果好。一个标准体系下的定量评价也便于区域内不同院校、不同班级的同一专业间人才培养质量的比较,但其操作起来往往有一定困难,尤其是有些关联因子难以量化。正是由于职业能力呈现的工作情境性、观测的复杂性及部分技能因子的难以量化,学校主导的职业能力测评往往以定性为主,虽然简便易行,但是难以反映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局部差别。行业主导的职业能力测评,是在岗位标准的基础上确定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及人才评价等级标准,通过岗位标准基础上设置的量化测评指标体系,将定性评价为主的职业能力测试转为定量评价为主的职业能力测试,进而使得评价结果更为直观,丰富了职业教育评价理论。如在顺德开展的模具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测评中,顺德模具行业协会基于模具专业相关岗位的标准,将现场操作技能分解为测量、攻牙、吊机、模具拆装、职业素养等5个量化的测评指标,每个测评指标提供了测评要素的程度差异与状态水平的度量,使得测评结果更加准确。

2.从静态固化的标准评价变为动态生成的目标参照

真实有效的职业能力测评往往是不确定的,是可以预测但无法规定的,这就是动态生成。动态生成是职业能力测评的核心之一,考核是开放的,测评是生成的,职业能力评测过程是静态预设在岗位技能应用中的“动态实施”过程,即对职业能力的测评,不是仅以一套量化测评标准去规定,而是根据测评结果动态生成相关的能力测评目标参照,开展职业能力认定。如对于不同测评结果的学生,通过比对学生与企业员工的能力测试成绩,动态生成不同技能水平段的企业员工与其参照对应,进而找到他们在企业中的位置。又如对于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合格线,不再以静态固化的60分为合格分,而是以员工抽测平均分为基础,根据行业企业对岗位能力的现实要求进行动态实施,因而每年的合格分都在员工抽测平均分的基础上加以浮动和动态生成。这也倒逼了学校以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与标准进行人才培养。

3.多维度分解式评价变成综合式整体性评价

传统的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是将中职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等进行不同维度分解,形成多维度分解式评价(即形成专业知识评价、职业技能评价、职业素养评价等,并以不同课程分数的形式予以呈现)。这种评价方式虽然易于操作,但是割裂了职业能力内不同要素间的关系,难以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一个整体性评价。而行业主导的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采用综合式整体性评价方式,力图呈现学生整体性的职业能力。如电商协会采用10%“理论笔试”+70%“实操”+20%“路演”的方式进行职业能力测评;佛山市模具行业协会采用40%“理论知识”+45%“操作技能”+15%“职业素养”的方式进行职业能力测评,同时规定考生需同时参加三项考核,按比例计算得出的分数作为本次考核总成绩,如其中一项缺考,该项视为0分。

(二)“曹冲称象,能力比对”的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方法

“曹冲称象,能力比对”的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方法,即是借鉴“曹冲称象”的思路,将学生与企业员工的能力测试成绩进行比对,以达到员工能力水平的相对程度来评价中职学生。具体做法为:每个专业先对20-50名企业一线在岗员工进行抽样测试,根据人才评价等级标准获取员工的技能考核参考值和薪酬值,而后再对学生进行测试,通过比对,初步判断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薪酬值。

顺德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以“参与考核学生的最终成绩是否达到员工抽测成绩平均分”这一标准为标尺,认定该学生是否通过职业能力测试。在这里,被抽测的员工按如下条件选取:一是该员工是模具制造行业企业的从业人员;二是该员工在模具制造岗位从业时长不超过3年(不超过3年从业时长员工的职业能力被认为是与中职学生应有的职业能力基本等值或略高,两者具有较强的可比性)。2020年,顺德模具制造专业抽测学生考核平均分61.98,被抽测员工平均分83.74,表明模具企业对初级岗位能力的要求高于通用标准,企业不仅要求学生规范性操作,还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熟练度和效率性,这反过来对职业学校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顺德电子商务专业将中职学生、企业初级员工、企业熟练员工同放在一起进行职业能力测评,试图通过比对,确定学生、电商行业整体从业人员、企业在职员工间的职业能力水平。如通过对中职学生、10名企业在职员工和10名顺德电商学院基础班学员(即企业初级员工)的成绩比对,发现在平均分方面,全体考生平均分为62.4分,10名企业在职员工平均分为83.9分,10名顺德电商学院基础班学员平均分为60分。这表明,中职学生的实操水平与企业在职员工存在一定的差距,与电商学院基础班学员的水平接近。

(三)“能力测评+人才评价”的全方位评价标准体系

本研究建构了“能力测评+人才评价”的全方位评价标准体系。一是基于中职相关专业所对应的学生主要就业岗位,依托行业企业,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能力分析为手段,梳理了12个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二是在岗位职业能力标准的基础上,由行业企业参照对员工完成工作任务质量、效率、安全等方面要求确定能力综合评价标准及相应的测评指标,并同步开发涵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项目式能力综合测评题库。在这里,试题设计主要采用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制定时参照的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三是通过职业能力测评并基于学生测试成绩与员工抽测成绩的比对达成度,按比值区间确定初级、中级、高级人才评价等级标准及薪酬指导,并发放证书。如学生成绩达到员工抽测平均分的80%为初级(即通过),达到员工抽测平均分的90%为中级(即良好),达到员工抽测平均分的100%为高级(即优秀),初、中、高级学生均以抽测员工平均薪酬为参照,按等级依次确定薪酬。

(四)“政府委托、行业主导、学校参与”的职业能力测评机制

从2013年开始,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局每年安排12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招标委托行业协会开展职业能力测评。根据实施方案,顺德区委托模具协会考核模具类专业、机动车维修协会考核汽车类专业、旅游协会考核酒店管理专业、电商协会考核电子商务专业,同时按照“谁用人、谁考核、谁认证”的原则,由行业协会主导评价标准制定及发放考核证书。行业协会在职业能力测评中的作用包括:深度参与考核标准制定和动态修订、主导设计项目式测试题库、抽测企业员工及考核评价学生、开发及发放考核证书等。“政府委托、行业主导、学校参与”的职业能力测评机制,事实上推动了行业协会先行承担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的标准研制、证书开发、职业能力评判等职能,为“1+X”证书制度的试点提供了顺德经验,也让技术技能人才质量得到用人者及市场的认可。

(五)“立体考”的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 路径

“立体考”是指多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对中职学生进行评价。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特性与需求,开发了项目式能力综合测评题库,设计了现场模拟、笔试面试、实践操作、企业证明、个人路演、提交团队作品等多种评价模式,从不同角度对中职学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结果更加全面、更加科学。针对职业素养难以通过一次面试或一次笔试就能测试出来的特点,明确提出职业素养评价由企业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表现给出描述性评价,并以备案制方式记入学生成绩,最后综合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而对于职业技能评价,则是以每个专业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由行业协会设计出与行业特点契合的技能考核方式和内容。如电子商务专业通过学生开网店的方式进行实战考核,具体包括:电商协会前期组织免费培训,再由1-4名学生为单位自愿组团开店(已有网店的可以使用原网店),经营产品由电商协会提供或自选,电商协会截取2个月的经营数据(包括浏览率、转化率、综合评定、销售业绩等)进行评价。经营结束后,由学生对开店经历、经验进行演说。最后将学生的考核结果与电商协会旗下电商学院的学员和导师进行对比,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

四、行业主导的中职学生职业 能力测评成效分析

行业主导下的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本质上是能力本位评价观下的职业能力第三方测评,其内含的“基于职业能力测评结果的证书标准体系”是“1+X”证书制度在顺德的先期探索与具体应用。该能力测评方法,一是精准测评了顺德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准确掌握了学生职业能力的不足,满足了区域内中职学生大规模教育评估的信度和效度要求。如与入职1-2年的初级岗位员工能力参考标准相比,2020年顺德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职学生的岗位操作规范性不足、实际操作效率不高,需要强化操作的规范性。二是提高了中职学生的就业质量,对于行业企业科学选人用人具有显著效果。实践表明,经过职业能力测评的顺德中职毕业生起薪比其他学生高出15%—40%,且证书级别与薪酬成正比(见图1、图2)。90%以上参与测评的企业在评价中招聘员工,不仅能够精准选人用人,而且大大降低了招聘成本。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2014年共有23家机动车维修企业参与职业能力评测,15家主动招收参加职业能力测评的学生;2018年则有38家企业参与职业能力评测,35家企业主动招收相关学生,招收参加职业能力测评学生的企业翻了一番。三是通过将人才培养的标准权、人才质量的评价权赋予行业企业,增强了行业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领域的话语权,深化了校企协同育人,促进了行业协会自我成长。四是借助测评获得人才培养质量的准确信息和重要参数,有助于实现对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不同班级间教学质量比较,倒逼职业学校在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的全面改革。如针对测评结果反映出的教师对企业岗位了解不够,未能充分掌握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要求的问题,顺德区着力组织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到企业参加岗位轮训,推动教材内容更加贴合工作项目及任务等。

图1 2018年顺德区模具专业通过/未通过职业能力评测的学生起薪对比图

图2 2018年顺德区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初、中、高级证书学生起薪对比图

猜你喜欢
岗位考核中职
内部考核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