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儿化音色的决定因素:主要元音和鼻韵尾

2022-06-09 06:15刘新中梁嘉莹周一民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卷舌韵尾儿化

刘新中,梁嘉莹,周一民

(1.暨南大学 文学院;2.暨南大学 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632;3.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5)

儿化是一个常见但复杂的语音现象,它既涉及语音形式,也关涉相关的形态功能。我们主要从儿化的生理、声学等方面描写和说明,结合前人的研究,探讨儿化音节中主要元音、鼻音韵尾等决定性作用:适应与调节儿化的发音过程。

一、儿音节的生理和声学定义

儿化是一个老问题,赵元任先生说它是“唯一的非音节性词尾”①赵元任:《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赵元任卷》,丁邦新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17页。,王理嘉、贺宁基认为,“北京话的儿化韵,其卷舌成分并不是一个在时间序列上单独存在的音素成分,而是贯穿于整个韵母的卷舌色彩”②王理嘉、贺宁基:《北京话儿化韵的听辨实验和声学分析》,载林焘、王理嘉等编《北京语音实验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27-72页。。我们的观察,从发音生理方面说,儿化的实质是一个音节中主要元音卷舌带来的儿音音色。它的目标是卷舌音er(如图1)。

图1 er音节的三个音节的界面MRI矢量图

图1是一位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朗读的“儿”音节的“er”稳定段的MRI矢量图。ér、ěr、èr 三种声调的er音节,它的目标发音的直观观察是,舌尖抬起、后扬,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道,口腔、咽腔的通道保持畅通。这是典型的“儿”音节。儿化还有不同的变体。图2是鲍怀翘先生根据X光的观察分析,制作的5种儿化发音的生理截面图。

图2 普通话儿化韵音节舌尖上翘的几种典型舌形(鲍怀翘,123-124,2014)①鲍怀翘、林茂灿主编:《实验语音学概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23-124页。

图2与图1比较,图2中的3型与图一的最为接近;1型、2型舌根部位略高,舌尖上翘的程度略低;4型和5型声腔较为接近,是同一个类型,不同之处是,5型软腭下降,打开了鼻腔通道,使得儿化有了鼻音色彩②鲍怀翘、林茂灿主编:《实验语音学概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23-124页。。

儿音节这三个er对应的声学线索是第三共振峰下降、第二共振峰略微上抬,结果是共振峰F2、F3彼此靠近(见图3)。

图3 er音节的三个音节的前4条共振峰

图3是同一位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朗读的“儿”音共振峰走势;“er”音节有三个声调。图4 是北京话音档发音人周一民教授的“儿、耳、二”的声波和共振峰走势:

图4是北京话的“儿”音节的三个声调的波形图和宽带语图,加了共振峰条。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共振峰变化显著的是第三、第二共振峰。首先是第三共振峰下降,下降的幅度与儿化的强化程度有关;其次是第二共振峰不同程度抬升,目标是与第三共振峰靠近。音节声调的时长,可以强化儿化的程度,这与第二、第三共振峰接近的程度有关。

图4 周一民教授发音的“儿、耳、二”

杨青、曹文(2016)认为,“儿韵的构音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发音同时卷舌,发音后卷舌和发音前卷舌,前两者更普遍。”他们还说,“阳平儿韵‘儿’、上声儿韵‘耳’的共振峰动程较大,去声‘二’相对较小。”③杨青、曹文:《儿韵的构音方式和实际读音》,《中国语音学报》第7辑,2016年,第52-56页。,这与我们观察的材料也是基本一致。阳平“儿”、上声“耳”接近ǝr,去声“二”接近ar,这与音节的时长因素强化儿化的效果有关。时长足够长,停留在目标位置的时间就长,儿化的程度就被加强;时间短,儿化的效果也就会被弱化,比如去声音节。图4中三幅语图正好可以说明这一点。

李思敬(1986)从儿尾的形态音位角度,将普通话儿化韵/ɚ/形态音位的7个变体表述为5个,其中拼合型2个:ǝʅ和aʅ;化合型3个:aʅ、ǝʅ、uʅ。李先生解释,韵母拼合型还是两个发音动作,不过连在了一起;韵尾化合型只有一个发音动作④李思敬:《汉语“儿”[ɚ]音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12-137页。。石锋(2003)认为,儿化分为三种类型:拼合型、融合型、鼻化型。拼合型主要元音与儿化韵尾相拼合,主要元音是ǝ、a、e三个;融合型儿化主要元音合卷舌韵尾基本上融合为一个发音动作,融合型儿化音节的主要元有u、ɤ⑤石锋:《北京话儿化韵的声学表现》,《南开语言学刊》2003年第2期,第11-19页。。石锋先生的研究结论是对李思敬先生观点的系统化实验观察。

从发音的角度把儿化描写为主要元音卷舌化,从声学的角度把儿化描写为第三共振峰下降与第二共振峰靠近,从听感上描写为“儿音色彩”。这就是我们目前对于“儿”音的生理、声学及感知的语音特征概括。

儿化的关键是舌尖上抬和后挑,因此,舌腭空间的大小,决定了元音的调整程度,据此将儿化分为若干类型。根据我们的观察,决定儿化音色的是主要元音,i、u作为介音时,不参与儿化;韵腹之后的韵尾根据儿化的发音调整自己,或者丢掉,或者弱化。

二、根据主要元音的儿化音节分类

要弄清楚儿化音节中的鼻音问题,必须搞清楚儿化音节中的主要元音以及根据主要元音的分类。

儿化音节中鼻音因素有3个:一是音鼻音声母顺同化、逆同化而使元音发生鼻化;二是韵尾是-n的,丢掉鼻音韵尾;三是韵尾是-ŋ的韵尾弱化,主要元音发生鼻化,这个鼻化是因为儿化发音的需要,而不是原来V+NG音节结构中必须自有的。

李荣(1955)根据韵尾将儿化分为三种:一是由开尾韵、[i]尾韵和[n]尾韵变来的;二是由[u]尾韵变来的;三是由[ŋ]尾韵变来的。这里的分类是以韵尾的大类为依据的,因此,不合适用作儿化的分类。

王理嘉、贺宁(1985)根据听感和声学实验,根据韵母的开合齐撮儿化后实际的发音,将北京话的儿化分为4个大类进行讨论①王理嘉、贺宁:《北京话儿化韵的听辨实验和声学分析》,载《北京语音实验路》,林焘、王理嘉等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27-72页。:

(1)ar类,包括a、ai、an、ia、ian、ua、uai、uan、yan等9个韵母的儿化(见表1)。

表1 北京话ar类9个韵母的儿化

(2)ǝr类,包括ɿ、ʅ、ei、ǝn、i、in、uei、uǝn、y、yn等10个韵母的儿化(见表2)。

表2 北京话ǝr类10个韵母的儿化

(3)ur类,包括ɤ、u、o、uo、au、iau、ou、iou等8个韵母的儿化(见表3)。

表3 北京话ur类8个韵母的儿化

(4)ɛr类,包括iɛ和yɛ2个儿化韵(见表4)。

表4 北京话ɛr类5个韵母的儿化

王、贺二位先生是按照儿化后的形式进行的归类。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儿化词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36-40页。,有36个小类,这是按照儿化前韵母的情况的分类,其中,前鼻音韵尾的音节,在儿化时丢掉鼻音韵尾-n。这里共有8个来源于前鼻音韵尾的儿化(见表5)。

表5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原韵母为前鼻音韵尾的儿化词

这里由前鼻音韵尾音节而来的儿化韵,实际上归入了以a和ǝ为主要元音的儿化。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儿化词表中,后鼻音韵尾的阳声韵音节有8个(见表6)。

表6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原韵母为后鼻音韵尾的儿化词

后鼻音韵尾的儿化韵,主要元音被认为是元音带了鼻化的色彩,鼻化后的主要元音主要是a、ǝ、u三个大类。下面进行讨论。

三、儿化音节中的鼻音成分

我们用鼻流计和录音设备采集了《北京话音档》发音人周一民先生的音系和儿化数据,具体到儿化音节中,鼻音声母m-、n-后面的元音,无论儿化与否,都会带有鼻化的特征,鼻音声母对后面的元音有顺同化的作用是协同发音的现象。儿化音节中非鼻音声母后面的元音儿化与否的鼻音度则没有明显的差别(见表7)。

表7 儿化音节和非儿化音节中主要元音的鼻音度对照:

表7中的鼻音声母m和n的鼻音度是它们与不同元音相拼时的均值、最大值、最小值,鼻音部分除了过度音段,鼻音度大都在90%以上。

鼻音声母的m、n的鼻音度在91-95之间;er音节的鼻音度均值是7;ar的鼻音度,鼻音声母后面大约是20,非鼻音声母后面大约是10;韵母a的鼻音度均值,鼻音声母后面是19.3,非鼻音声母后面是9.5,这与时秀娟(2017)的描写是一致的。

由前鼻音韵尾来的儿化韵,完全丢掉了鼻音成分,融入了儿化了的相应的口元音a和ǝ,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些音节儿化和非儿化的鼻音度比较,就可以一目了然(见表8)。

表8 n-韵尾的儿化音节和非儿化音节的鼻音度对照:

在原韵母是n-尾的音节中,整个音节的鼻音度只有ŋ-韵尾音节的二分之一或以下。具体的情况是:anr:11,r:22;ianr:8.3,iãr:26;uanr:6.1,ur:17;ǝnr:10.4,r:23;yǝnr:3.2,yr:15;uǝnr:4,ũr:13。这就是说,-n尾的韵母在儿化时,完全没有了鼻音韵母的存在。

韵尾-ŋ的音节中,儿化时的主要元音分别是a、ǝ、u,音节的鼻音度比鼻音的低,比相对应的原韵母高,说明儿化后的元音是原来韵母中元音的鼻化形式(见表9)。

表9 ŋ-韵尾的儿化音节和非儿化音节的鼻音度对照:

四、儿化音节中鼻音音素与韵母发音调整的几种方式

儿化音节中的鼻音起什么作用?保留鼻化是保留了一个区别的手段。如果丢掉鼻化,合并到非鼻音的音节中,会带来增加同音现象的情况。根据徐世荣(1960)、李思敬(1986)、石锋(2003)针对儿化发音的类型分析,谈一下儿化音节中相关的问题。

徐世荣先生认为,儿化最基本的规律有2条:一是卷舌目标决定音节内部音素的调整,二是“原来的主要母音位置不因儿化而转移”①徐世荣:《普通话语音知识》“儿尾”和“儿化韵”,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80年,第152-158页。又见:徐世荣:《儿化韵的基本变化规律》,《语文学习》,1960年第1期。。

我们根据徐世荣先生的纪录、分析,将儿化音节中需要调整的情况总结如下:

(1)方便发卷舌音是决定是否变化、调整的关键。这里他又根据方便的程度分为5种情况:1)不变,很便利发卷舌音的不变,如mar、mor、ger、tur等音节。这里还包括ou、ao等韵母。2)稍变,能卷舌但不便利的稍变,如fangr、kengr、dingr等音节。3)增加音素,不能卷舌的大变,表现为在原有元音基础上增加er,如di+er→dier、qu+er→quer,单 元 音i、ü等舌腭空间小,无法卷舌,舌体先下压再行卷舌的音节。4)丢掉音素,不能卷舌的一些音节,要丢掉那些音素。韵尾是-i、-n的音节,是要丢 掉 它 们,如,gai+er→gar,bei+er→ber,dan+er→dar,men+er→mer,xin+er→xier,qun+er→quer。5)更换音素,不能卷舌的而更换音素。舌尖韵母等舌体前后都较为收紧,不方便发卷舌音,因此舌尖韵母要丢掉,具体情况 是:zi+er→zer,ci+er→cer,si+er→ser,zhi+er→zher,chi+er→cher,shi+er→sher。这与i、ü为主要元音的情况不同。

根据徐世荣先生的观察,得出结论“原来的主要母音位置不因儿化而转移”。这句话我们引申为,儿化的决定因素是音节中的主要元音。上述的音节内部的调整基本上是基于主要元音的舌位。

如前所述,李思敬先生将35个儿化韵分为两个大的发音类型,一是韵母拼合型,有两个连在一起的发音动作;二是韵尾化合型,只有一个发音动作②李思敬:《汉语“儿”[ɚ]音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12-137页。。李思敬把儿化处理为“复合元音”,具体做法是儿化可以记录为“元音+ʅ”。假如我们把儿化音节的终点目标确定为卷舌的“ʅ”,那么我们可以根据李思敬先生的材料,将由鼻音韵尾产生的儿化韵分类如下。为比较起见,我们加了跟鼻音对照的元音音节,同时保留李先生列出的老-中(半老)-青的区别。

(1)儿化后鼻音韵尾脱落、主元音是ǝ的儿化音节

下面是主元音是ǝ的儿化音儿化后的读音(见表10)。

表10 儿化后鼻音韵尾脱落、主元音是ǝ的儿化音节

表10是儿化后主要元音是ǝ的儿化音节。如果是i、ʅ、ɿ等非鼻音音节,主要元音要变成ǝ再加上儿化的终点目标“ʅ”;鼻音韵尾的音节儿化时,鼻音韵尾脱落后,与没有鼻音韵尾的韵母i、ʅ、ɿ一样,这些音都是不方便发卷舌音的元音,因此,主要元音必须变成方便发卷舌的ǝ。

(2)儿化后鼻音韵尾脱落、主元音是a的儿化音节

主要元音是a的音节,与包含这些主要元音的前鼻音韵尾的音节的儿化类型见表11。

表11 主元音是a的非鼻音和鼻音的儿化

这里的鼻音韵尾脱落后,主要元音是a,与相对应的a、ia、ua,基本相同。虽然李先生记录的新派略有区别,但是保持主要元音、丢掉前鼻音韵尾则是一致的。

(3)儿化后元音鼻化、主元音是a的儿化音节(见表12)

表12 主元音是a的后鼻音音节的儿化

李思敬先生认为主要元音是a的后鼻音韵尾儿化时,主要元音卷舌并鼻化了,与此同时鼻音韵尾也就与前面的发音融为一体,成了“化合型”的发音。石锋(2003)认为儿化韵中的鼻化型的这一类可以归入相应的非鼻化的a为主要元音的类型中。石先生把这一类称为“拼合型”。这就说明,a为主要元音的后鼻音韵母的音节,只要不是完全的舌根鼻音,就不会影响儿化的发音,同时也保留了“鼻”的音色。

(4)儿化后元音鼻化、主元音是ǝ的儿化音节(见表13)

表13 主元音是ǝ的后鼻音韵母音节的儿化

主要元音是ǝ的后鼻音韵母儿化时,如果有介音i、u、y,保留前面的节音i、u、y,主要元音卷舌并鼻化,发音时除了卷舌,还有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道,有了儿化加鼻化的音色。这个也可以参见前面图2中的5型。

儿化音节中以方便发儿化音为基点,调整音节中的主要元音和音节末尾的音素,受儿化发音影响大的,是主要元音及其连带成分。

五、小 结

北京话的语音是普通话的语音基础,其中轻声、儿化语音现象在普通话中的数量比北京话的要少,但是轻声、儿化的发音形式及其类型还是被完整地保留下来。

儿化研究还有许多似是而非的问题。本文从儿化的语音特征出发,以儿化音节中鼻音韵尾的消变为观察点,探讨了儿化音节的主要元音和鼻音韵尾在儿化音节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和作用。对儿化的语音性质和特征作如下概括:

(1)儿化本质是舌尖调节所带来的“卷舌”的音色。

(2)儿化的功能属性是“形态音位”。

(3)决定儿化音色的关键因素是主要元音的舌腭空间,介音不参与儿化,韵尾为了适应儿化而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调整到放弃韵尾,会有不同的情况。

(4)前鼻音韵尾在儿化时都会放弃鼻音韵尾,主要元音并不发生鼻化;后鼻音韵尾则是主要元音鼻化,韵尾也弱化与前面的鼻化元音融合。

猜你喜欢
卷舌韵尾儿化
云南新堡壮语的语音特点及其演变
孤立卷破波传播演化特征分析
有趣的“儿化”
南方人,求求你们说话不要加儿化音
廉州话鼻音韵尾演变研究
晨起小动作 保健有奇功
北京话(36)
起床前花6分钟延长寿命
THE RAP BATTLE FOR CHINA
寿县方言卷舌韵母缺失现象的实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