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

2022-06-11 23:43布麦尔耶姆•图热木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教材解读小学数学

布麦尔耶姆•图热木

摘要:在解读结构化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单元为基本单位,以教材单元编排为基本脉络,以教材比较为基本方法。通过知识结构化、认知结构化以及策略结构化,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促进学生素养提升。完成结构化的教材的解读后的教学,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向通透、通达。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结构化视角

引言

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常会出现对课时内容、知识点和单元结构的“单薄断层”式、“零散割裂”式以及“失序铺排”式解读,如此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连贯性和完整性。本研究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需要两大原则,借助整合与拓展两大手段,通过内容重组、脉络重续、结构重建三重路径,探究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材二次开发与教学实施,实现结构化教学目标,丰富教材二次开发的课程资源,打通促进学生素养提升的学习路径,提升一线教师的教材处理能力。

一、读通教材:一种结构化的审视

当下一部分教师对于教材的解读,存在着教材整体性、知识整体性认知严重不足的问题。很多教师的教材解读,往往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教材解读的随意化、碎片化现象层出不穷。读通教材,就是要从“高观点”“大视野”来把握知识整体、教材整体。目前,各种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都是以单元为载体进行编排的。作为教师,要立足于整体单元,了解整个版本的全套教材,熟悉教材的单元编排,并且能比较教材差异。

1.以教材单元为基本单位

结构化教材的解读,要立足于教材单元。立足于教材单元有两个层面:其一是把握单元内的知识关联;其二是把握单元之间的关联。只有立足于教材单元,对教材的整体性、结构性解读才能成为可能。立足于单元,要从整体上入手,在此基础上把握单元中的每一节的内容。结构性解读教材单元,既要瞻前顾后,又要左顾右盼,从而能将教材内容融会贯通。比以“多边形的面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单元为例,教师要立足于转化思想,有意识地渗透融入平移、旋转、剪拼、倍拼等推导策略,从而让“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等相关知识融为一体。以教材单元为基本单位,能让教师数学教学高屋建瓴。

2.以教材编排为基本脉络

对数学教材的整体性、结构性、系统性解读,要以教材单元为基本单位,以教材编排为基本脉络。在教材之中,不同的单元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作为教师,在解读教材单元本体的基础上,要把握教材编排的基本脉络。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为例,有三个单元的知识是有着内在的关联的,即“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三个单元的知识是一种层次性、递进性、进阶性的关系。不仅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研究教材单元的“前单元”,即三年级下册的“分数的初步认知(一)”“分数的初步认识(二)”,这其中“数的整除”“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等都是基础。以教材编排为基本脉络,要求教师的教材解读不局限于本册教材,而是将视野遍及全套教材。

3.以教材比较为基本方法

不同版本的教材,其单元编排是不同的,其单元内容也是不同的。为了深化学生对教材的认知,教师不仅要进行本套教材的解读,更要进行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比较解读。比如将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沪教版等教材进行比较,从中找到教材编排的单元相同点和单元差异。以教材比较为基本方法,要求教师要“比同”“比异”。通过教材比较,能更好地把握本套教材的教学。比如以“圆”这一单元为例,苏教版教材将“扇形”放置在“圆的认识”后面,仅仅让学生认识扇形、圆心角等;而人教版教材则将“扇形”放置在“圆的面积”后面,不仅让学生认识扇形,而且让学生尝试计算扇形的面积。因此,笔者在实施苏教版教材的过程中,将“扇形的面积”作为渗透、融入性的内容。从其他版本教材中汲取相关的资源,能更为深刻、更为系统化、结构化地掌握教学节奏。

二、探究基于素养培育的教材二次开发

兼顾整合、拓展和结构化的思路进行教材二次开发,是指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借助整合与拓展的手段,通过内容重组、脉络重续、结构重建的路径,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与教学实施,实现结构化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核心原则、基本结构和实施路径,以促使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其中,整合主要指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益补充、选择与优化,并进行协调重组;拓展主要指对知识脉络进行有益联结与延伸,使脉络重续;结构化既指对主题单元进行有序列、系统化的重构,也指学生认知序列的整体建构,包括对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评价等资源进行有序列、系统化的梳理,因此,结构化既是手段,也是目标。[3]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需要在充分把握、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凸显实际教学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坚持依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需要是教材二次开发的两大原则。如数学课程要坚持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育人目标。同时,教师还需要思考“引导学生怎么学”和“怎么检验学生所学”,回应这两个问题的前提必须是对学生的学习有充分的了解,清楚知道学生的学习起点,坚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策略结构化:促进学生素养提升

在知识结构化、认知结构化的基础上,教师要丰富及活化学生的认知策略、学习策略等,让策略走向结构化。策略结构化,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所谓“策略结构化”,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策略结构化有助于增强知识的流动性、意义的增值性以及关联的融通性等。比如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和“分数除法应用题”以及“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这一部分内容,笔者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数量关系,对于其中较为复杂的内容则引导学生画图理解。通过策略结构化,学生对于分数应用题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其本质究竟是乘法还是除法,而是能将分数乘法应用题转化成分数除法应用题,或者反过来也是一样。在策略结构化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感悟到“找准具體数量对应的分率”方法中的“对应思想”的重要性。简言之,策略结构化,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灵活起来,能让学生游刃有余地去分析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总结

策略结构化是建立在知识结构化以及学生认知结构化的基础之上的。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更要关注学生问题解决的策略关联性。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等融合起来。在互动中实现知识、认知、策略的关联融通。

参考文献:

[1][瑞士]皮亚杰著.皮亚杰发生认识论[M].左任侠,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美]道格拉斯·H·克莱门茨朱莉·萨拉马著.儿童早期的数学学习与教育——基于学习路径的研究[M].张俊,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5.

猜你喜欢
教材解读小学数学
在第二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闭幕式上的讲话
读懂教材,提高常态课教学效率
苏教版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新授课解读
教学反思的四个着眼点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