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社团的角色定位与实践探索

2022-06-12 00:50杨栋周全丽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实践探索

杨栋 周全丽

摘要:心理社团是高校心理健康朋辈教育的主要载体,在心理育人工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高校心理社团的角色定位、实践探索进行了系统剖析。

关键词:高校心理社团;角色定位;实践探索

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社会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心理亚健康现象层出不穷,心理疾病发生率逐年攀升。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心理健康状况同样面临着严峻考验,目前,多数高校在学校层面已经建立了相对健全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可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朋辈教育、同辈关怀同样不可忽视,而学生社团能够较好地实现朋辈心理关照的功能。心理社团将心理健康朋辈教育作为工作的主要方式,弥补了学校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不足、学生受益范围有限的短板,能够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助互助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心理社团的角色定位

1.社会心理服务建设的有效补充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1],在社会心理服务资源方面,高校心理社团可以提供有效补充。社团在承担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也协助承担着部分社会心理服务职能,如中小学校、企业、政府单位的团体心理辅导、团体专场培训、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一方面,社团学生能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在实践服务中增长才干,提升本领;另一方面,心理社团的各类活动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心理健康科普渠道,有利于舒缓各类人群的心理压力,提升公众心理健康素质。

2.学校心理健康宣传的重要抓手

宣传实践活动是“五位一体”心理育人工作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工作的重要一环。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时,不仅需要专业教师的参与指导,更需要学生的积极组织和精心谋划,高校心理社团就承担着这一重要职责。目前,多数高校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省级和国家级心理健康活动大赛等都有心理社团的身影,心理社团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建构起了比较完善的体制机制、打造了一系列心理健康品牌活动,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第二课堂引领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2]。

3.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得力助手

学生心理辅导的方式、途径多样,有心理咨询、团体辅导、朋辈关怀等等。一般来说,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的需求、范围有限,由于大学生身份、年龄、生活经历等较为类似,朋辈教育往往是比较容易切入的辅导方式。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载体一般包括班级心理委员、宿舍长、同乡等,心理社团作为学生兴趣社团,是朋辈辅导的得力助手,可以将朋辈辅导的载体纳入进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育心氛围,实现更大范围、更为有效的心理帮扶。

二、心理社团的实践探索

1.完善社团组织架构,扩大社团辐射范围

一般来看,很多高校的心理类社团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或心理学院(部)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开展相关活动时,受指导教师资源有限、架构不畅等因素影响,活动辐射范围较小,难以深入全校学生群体,容易陷入自娱自乐的狭小天地[3]。对此,心理社团需要厘清组织架构,建立与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长等各方面力量的经常性联络机制,促进社团影响力提升,实现心理育人效果的扩大化。

2.强化社团系统学习,提升成员综合能力

高校心理社团是基于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爱好建立起来的志同道合的学生团体,涵盖了各个专业学科、不同年龄段,社团成员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知、基础不一而足。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对心理社团的专业指导、实践培训,在团体培训、基础咨询实务培训、对外交流学习上提供更多资源和机会,提升社团成员综合能力。

3.创新宣传内容形式,打造系列品牌活动

当前,00后已成为大学生主力军,他们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各种短视频、直播平台使用频率较高,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新时代心理育人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心理社团在开展传统的线下心理健康类活动的同时,需要创新内容形式,融入00后大学生感兴趣的新内容、新元素,以抖音、微视频、小红书等平台为媒介,打造系列品牌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调适技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综上,心理社团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也是学生参与心理健康体验类活动的重要窗口。新时代高校心理社团需要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加强实践探索,为心理育人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丹,牟艳娟.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综述[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1(01):49-52.

[2]张励行.高校心理健康类社團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展望——以大学生心理协会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03):123-125.

[3]陈莉.高校心理社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专业化问题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01):21-22.

基金项目:陕西师范大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专项课题重点项目(2021szzxzd001)。

作者简介:杨栋(1994.07),男,汉,陕西省渭南市人,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指导中心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实践探索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如何创设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探讨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