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2022-06-12 04:26程瑞兴
民族文汇 2022年28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初中

程瑞兴

摘要:在中国教育、经济、文化和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被引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忽略了实际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思想文化的重要课程,其中法治、法律有着明确规定,但道德方面却存在模糊的界限感。在这种情况下,立德树人理念对该课堂教学有着重要影响,学校和教师需要结合实际,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根据教师能力、教育资源、教学方针以及学生学习能力、思维模式和性格特征等,制定科学而人性化的教学对策,将立德树人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实现“法”与“德”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

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强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質全面发展,其中德育排在所有教育工作的首位。而新课程改革更是将“立德树人”作为了当前重要的教育理念,用于进行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我国各级学校都开设了专门的德育课程,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在学生德育教育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一、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的必要性

所谓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主要强调德育的重要性。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提升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同时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有助于明确德育教学工作的目标,让学生在成长的关键阶段接受正面的引导和教育。除此之外,立德树人理念还有助于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有助于实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同时能够对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行为进行教育和培养,让学生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观点和方向。

二、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施路径

(一)以全面而科学的教学规划为依据

想要保障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需要开展实际而清晰的教学规划,设置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目标,之后再以教学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教学内容,调整具体使用各种技术的方式。教学目标可按照教学时长大致分为短期和长期两部分。短时间内的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堂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立德树人理念所要达到的效果,如课堂中学生的专注度和接受度、对知识点的理解。长久的教学目标可以是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引入立德树人理念一学期或一学年后学生的转变,如思想文化、言行举止、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等。

教学评价也是教学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完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途径,能帮助教师改进下一阶段的教学规划。要使教学评价全面且科学,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针对学生部分的评价不应只限于考试成绩,还要联系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包括学习积极性和专注力等实现综合性的评价。第二,要针对教师所使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技术进行评价,包括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等。第三,还可以针对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对策进行二次评价,不断优化教学模式。

(二)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运用实际性的内容把教学与立德树人理念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道德与法治的核心教学内容,真正认识到学习该知识对自己的重要性。学校和教师需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对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视度,运用较生活化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最短时间内拉近道德与法治和学生的距离。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收集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互联网平台等,最大限度上丰富教学的内容,然后以教学知识点为基础,对收集的所有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和筛选,如“服务社会献爱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某个领域和行业的典型、劳模当作教学切入点,以与学生联系较强的人物故事为内容,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课堂参与度。

在关于法治、法律相关教学中,立德树人理念的引入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不单是因为违法会受到相应的处罚,也是对个人道德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思考立德树人和道德与法治的关系,以此促进学生个人道德和法律意识得到培养。例如,在“守法的公民”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现实先教授学生基本的法律常识,以较常见的直接和间接导致他人受伤的行为与对应的法律处罚为前提,如游戏或体育活动中刻意和疏忽导致他人身体受到伤害,然后再让学生思考、发现和分析自己身边存在的、出现过的相关事件,以伤害和痛苦进行反思教学,突出立德树人的理念和目标。

(三)培养学生的积极自主的学习思维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学生想要学的自主意识尤为重要。因为道德与法治属于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只有让学生拥有积极自主的学习意识,才可以保障足够的课堂参与、专注度和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师需要加强教学内容的引导性,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探究,转变学生以往被动的学习心理,培养学生的积极自主的学习思维。

以“人民当家作主”教学为例子,教师可以改变以往按照教材为主导方式,转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学,如以“人民代表大会”为中心,让学生先自主学习人民代表大会的功能与体系,包括地方人民代表的选举的要素,工作内容与功能,然后教师在教授知识点后再引入立德树人的理念,强调人民代表道德素养的重要性。最后,教师可以抛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当自己是选举人或被选举人时应当如何作为,成为人大代表后又应开展哪些工作以及如何开展,积极思考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一方面可以快速而有效地拉近初中学生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又可以突出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性。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当具有“立德树人”的教育意识,能够承担起开展德育教育的重任,不但让学生记住课堂中传授的各种知识,更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各种理论知识能够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其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灵。唯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用所学习的各种理论指导实践行为,促使学生成长为更加乐观自信、品德高尚、拥有崇高信仰、坚定信念的社会主义新公民。

参考文献:

[1]郭元祥.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2019(6):33.

[2]陈玉娇.习近平新时代教育观视域下中小学师德建设路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12):62.

[3]王梦霞.加强初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9.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