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运动耐量的影响研究

2022-06-14 00:20赵胜彪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9期
关键词:心力衰竭临床效果

赵胜彪

【关键词】沙库巴曲缬沙坦;心力衰竭;临床效果;运动耐量

心力衰竭是高发病率,患者因为心肌炎、心肌梗死等情况改变心肌结构以及功能,会降低其心室泵血功能,是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终末阶段,随着患者年龄增加,这一疾病发生率逐渐增加,死亡率高,预后效果不良。目前临床没有治愈心力衰竭的手段,给予患者实施系统干预,可以将患者寿命延长,患者再住院率下降,患者死亡风险下降,基础干预手段是药物治疗。分析患者发病机制,是由于心室充盈、射血功能受损所致,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安全[1]。临床医师认为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进展、预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治疗心力衰竭方法是“金三角”方案,不过其远期疗效十分不理想,患者在五年内死亡率仍旧较高[2]。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 年4 月至2021 年4 月在本院诊治的心力衰竭患者76 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38 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45~77(60.7±4.6)岁;研究组中男23 例、女15 例,年龄46~78(61.2±4.3)岁。两组基础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

纳入标准:(1)与《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3] 符合;(2)各项检查确诊心力衰竭;(3)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是Ⅱ~Ⅳ级;(4)知情参与。

排除标准:(1)过敏药物(呋塞米注射液、螺内酯、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等);(2)伴随心、肝、肾等脏器组织功能异常;(3)合并恶性肿瘤;(4)临床资料缺失;(5)依从性不高,合并精神异常;(6)存在限制性或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急性心肌炎等疾病诱发的慢性心力衰竭。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予以呋塞米注射液(湖北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0034,规格2 mL ∶20 mg)治疗,静脉注射,20~40 mg/ 次,1 次 / d;应用螺内酯(国药集团容生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097,规格20 mg)治疗,口服,20~40 mg/ 次,1 次/d;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乐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014,规格20 mg×100 片)治疗,口服,10~20 mg/ 次,2~3 次/d。患者需维持治疗6 个月。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0344,规格50 mg×28片/盒)治疗,口服,起始剂量设置为50 mg/ 次,2次/d。按照患者耐受情况,剂量可每隔2~4 周增加一次,直至增加到200 mg/次。患者治疗时间维持6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其中显效为临床症状(心衰、心室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等)消失,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在2 级及以上;有效为临床症状(心衰、心室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等)明显改善,NYHA分级改善Ⅰ级;无效为临床症状(心衰、心室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等)没有消失或加重,NYHA分级没有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統计两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包括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使用HP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进行测定。

统计两组心力衰竭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运动耐量变化情况,应用6 min最大步行距离评估,时间段:治疗前、治疗后1 个月、治疗后6 个月。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 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χ 2 检验,以[ n(%)]表示;计量资料以t 检验,以(x—± s)表示。当P<0.05 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LVEDD、LVESD水平低且LVEF水平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运动耐量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运动耐量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明显改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当代工业化进程加快,人们极大程度改变了生活方式、环境以及饮食结构,促使心力衰竭发病率逐渐增加,呈现为年轻化趋势[4-5],患病人群数量逐年增加。心力衰竭患者在发病初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当患者确诊时通常已进入中晚期,同时临床症状也随之显现,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血栓等,严重时甚至会发生猝死的风险,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6-7]。现阶段,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方法主要是应用药物治疗,包括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利尿剂、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等,以延缓疾病进程[8]。不过,患者在用药后极易产生一系列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还会降低运动耐量,预后较差[9-10]。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方法,是现在临床医师所特别需要重视的问题[11]。

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参与,运用外周效应,患者全身外周阻力增加,血流量下降,顺应性也下降,心脏负荷增加,心功能发生损害,因此可以将其作为患者病情进展以及恶化的指标。血清一氧化氮可以对患者血管内平衡进行有效调节以及维持,有良好的舒张血管作用,一氧化氮合酶可以对血清一氧化氮进行有效调节,二者异常情况会导致患者发生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情况,正常血管舒张功能无法维持,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可以将患者局部血管张力增强,对患者全身循环稳定进行有效维持,可以相互拮抗(ET)。在患者损伤内皮细胞时,下降血清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上调ET,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失衡进一步加重,可以促进疾病进展。

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新型的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该药物可有效抑制血管紧张素受体合成,阻止脑啡肽酶释放,减少内源性B型利钠肽等利钠肽的降解,从而达到扩张血管、改善心功能情况的目的[12-13]。同时,沙库巴曲缬沙坦在进入机体后,可有效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程度,改善临床症状,且药物作用持续时间长[14]。由此可见,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可明显增强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对于患者来说,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患者运动耐量也会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提升,预后效果十分理想,借鉴以及推荐价值均明显较高[15-16]。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患者对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LVEDD、LVESD水平低、LVEF水平高;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运动耐量优(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以上数据证实,运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令人满意,患者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因此使用价值高。

综上所述,治疗心力衰竭患者过程中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效果显著,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者治疗效率较高,有利于改善心功能,进一步增强运动耐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心力衰竭临床效果
BNP、甲状腺激素水平在老年心衰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婴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分析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分析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