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P理论模式联合个性化护理对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心理弹性的影响

2022-06-14 03:37牟晓玲余晓帆马志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弹性信念依从性

牟晓玲 余晓帆 沙 嫚 马志杰

河南省人民医院 河南省护理医学重点实验室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3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诊断技术,通过超声内镜引导,采用穿刺针对目标病灶组织进行穿刺抽吸,获取组织或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1-2]。与CT或腹部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穿刺细针抽吸术相比,EUS-FNA具有穿刺距离短、安全性更高的优点,目前在消化道及其周围病变的诊断中被广泛应用[3-4]。EUS-FNA属于一种侵袭性操作,常会导致患者出现紧张、恐惧、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加上其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影响,其治疗依从性会常常受到影响,从而影响诊断效果,耽误病情。疾病不确定感是多数患者存在的一种感觉,其对疾病有关事件(如疾病过程、住院、治疗、预后等)缺乏正确的判定能力,无法正确评估事件的价值及准确预知结果。心理弹性是对个体的抗逆力、复原力及韧性等的一种概述,通常指在困境中个体可有效复原及积极地面对各种不幸及灾难的一种能力[5-6]。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可改善其心理弹性状态及治疗积极性。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理论模式是临床一种重要的护理行为干预理论,它将行为分为知识获取,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三个连续过程,通过纠正患者错误的认知,帮助其树立坚定的信念,从而改变其行为,达到治疗和护理的目的[7-11]。本研究通过对EUS-FNA术患者进行KAP理论模式联合个性化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2019-06—2021-08 收治的158 例EUS-FNA 术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EUS-FNA 的适应证者[7];(2)患者病例资料完整;(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EUS-FNA的禁忌证者;(2)沟通严重障碍,伴精神类疾病者;(3)依从性差,中途退出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9)和观察组(n=79),2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基线资料Table 1 Baseline data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1.2 方法2 组患者均给予EUS-FNA 术,采用Pentax 超声内镜主机和EG 3870UTK 线阵式超声内镜,Cook 或Boston 公司22G/19G 穿刺针。术前检查进行病毒四项、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相关检查。患者术前晚禁食,序贯采取微负压法、湿法及标准法穿刺:患者取左侧卧位,将针芯抽出,给针鞘内注满无菌生理盐水,将针鞘送入活检孔道,针尖刺入组织后,连接负压注射器,抽吸完毕,抽出针鞘,去除负压注射器,用5 mL注射器抽取3 mL 生理盐水前端留2 mL 空气,链接针鞘,用空气推出针鞘内组织,剩下1 mL冲净管内残留组织,2 mL 注满针鞘,准备进行下一次穿刺。围术期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KAP 理论模式联合个性化护理:(1)认知干预:根据患者的个性化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宣传方式,对学历较低患者尽量采取图文及视频等方式,易于患者接受,对于学历较高患者,可采取发放知识手册,在进行口述宣教的同时,鼓励患者自行阅读,有疑问的,随时给予答疑。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EUS-FNA术的特点、原理及过程、术前术后注意事项等知识,并对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再进行强化教育。(2)信念干预: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反应,在充分尊重患者的基础上,采取一对一面谈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充分掌握各个患者的思想动向,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对其治疗不依从性行为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干预方案,纠正并改变其错误认知,从而使其树立积极的信念,并不断强化。(3)行为干预:根据患者个人饮食习惯,制定合理的饮食调节,为了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护理人员引导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适当的进行锻炼,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观察是否有术后出血及疼痛情况,随时告知护理人员,并对患者持续进行健康教育宣导。

1.3 评价标准(1)干预前后对2 组患者采用知信行评定量表评价其知信行水平[8],分别从知识、态度信念及行为3个维度进行评分,3个维度得分累加得出总分,总分与知行信水平呈正相关。(2)干预前后采取中文版住院病人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对患者进行评价[9],分别从复杂性、不可预测性、信息缺乏、不明确性4 个维度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表明疾病不确定感越高。(3)干预前后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2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价[10],分别从乐观性、坚韧性及力量性3个维度,25个项目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表明病人心理弹性越好。(4)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完全依从、一般依从及不能依从3 级。依从性:①完全依从:得分≥9分;②部分依从:7分≤得分<9分;③不能依从:得分<7分。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护理满意度:①非常满意:得分≥9分;②一般满意:7分≤得分<9分;③不满意:得分<7 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部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2 组患者的知信行水平情况 干预后2组知信行量表评分明显升高,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2组知信行水平情况比较 (分,±s)Table 2 Comparison of knowledge,belief and behavior levels in the two groups (scores,±s)

表2 2组知信行水平情况比较 (分,±s)Table 2 Comparison of knowledge,belief and behavior levels in the two groups (scores,±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n 79观察组总分101.57±4.31 123.48±4.74*101.85±4.25 152.56±4.89*#79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知识13.48±1.25 16.43±1.65*13.52±1.23 20.75±1.86*#态度信念65.73±3.65 81.62±3.72*65.92±3.58 90.48±3.68*#行为23.56±3.36 26.64±3.62*23.49±3.42 42.43±3.56*#

2.2 干预前后2 组疾病不确定感情况干预后2 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见表3。

表3 2组干预前后MUIS评分比较 (分,±s)Table 3 Comparison of MUI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scores,±s)

表3 2组干预前后MUIS评分比较 (分,±s)Table 3 Comparison of MUI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scores,±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n 79观察组79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复杂性25.62±3.45 20.53±3.65*25.58±3.43 16.72±3.36*#不可预测性13.76±1.45 10.54±1.32*13.84±1.38 6.28±1.08*#信息缺乏18.53±2.16 14.64±1.82*18.48±2.23 8.65±1.18*#不明确性38.57±3.73 30.43±3.76*38.82±3.85 20.74±3.67*#

2.3 干预前后2 组心理弹性情况干预后2 组心理弹性评分均增加,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4。

表4 2组干预前后CD-RISC评分比较 (分,±s)Table 4 Comparison of CD-RISC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scores,±s)

表4 2组干预前后CD-RISC评分比较 (分,±s)Table 4 Comparison of CD-RISC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scores,±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力量性5.52±0.56 7.64±0.83*5.49±0.63 13.85±1.07*#n 79观察组79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乐观性13.54±1.52 16.83±1.68*13.49±1.46 25.72±2.25*#坚韧性23.63±3.65 29.52±3.72*23.71±3.58 39.65±3.58*#

2.4 2组患者依从性比较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n(%)]Table 5 Comparison of compliance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n(%)]

2.5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n(%)]Table 6 Comparison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n(%)]

3 讨论

EUS-FNA是在内镜超声引导下对消化道或周围组织器官进行穿刺的一种技术,既可以作为一种诊断性技术,其目的是为了获取病灶组织或细胞,从而进行相关的病理检查,其也可用于治疗,将器械或药物导入靶向器官或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2-13]。EUS-FNA 可穿刺更小的病灶,致命性并发症较少,多数为出血或急性胰腺炎,且出血多为自限性,相对安全,因此在临床上越来越多地被应用[14-15]。EUS-FNA 术属于一种侵入性操作,患者难免存在过度紧张、恐惧等情绪,加上自身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导致其心理状态较差,其依从性较差,因此需给予患者进行有效干预,对改善其依从性,提高诊疗效果是很有必要的[16-18]。

19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KAP理论模式,又称“知识-信念-行为”理论,知识为基础,信念为动力,行为为目标,达到治疗和护理的目的[19-22]。本研究显示,干预后,2组的知信行量表评分明显升高,观察组更明显(P<0.05),这是因采取KAP 理论模式干预,并根据患者的个性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可以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并改变不良行为,采取积极健康的行为,术前帮助患者缓解焦虑,从而提高其依从性,从而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相关诊断检查操作提高诊断效率。

疾病不确定感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对其治疗效果带来影响。心理弹性会对患者的健康行为产生影响,并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密切关系[8-11]。本研究显示,干预后2 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降低,心理弹性均增强,观察组更明显(P<0.05),这是因为通过KAP 理论模式联合个性化干预,可使患者掌握EUS-FNA 术相关知识,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对患者传播相关知识及信息,并强化教育,纠正其错误的观念,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信念,从而使其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疾病,面对接下来的诊疗,有效地解决其疾病不确定感[23-24]。通过个性化的心理干预,精细的护理,可使患者具有心理准备,避免应激反应等不良情绪的发生,增强其心理弹性,并以积极向上的认知和强大的意志力去改变相关行为,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提高治疗依从性。通过不断的强化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EUS-FNA 相关知识的理解度,形成积极主动的治疗信念,从而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各种操作,利于其早日康复,并在以后形成良好的习惯,减少疾病复发[25]。同时KAP 理论模式联合个性化干预,会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患者的满意度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对EUS-FNA 术患者给予KAP 理论模式联合个性化护理,可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增强其心理弹性,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本研究受样本量限制,难免有一定偏倚,后续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弹性信念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例谈“动碰动”一维对心弹性碰撞模型的处理方法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为了信念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发光的信念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