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干预

2022-06-14 03:37程艳红王宇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性肺炎颅脑气管

程艳红 王宇亮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颅脑外伤是常见的一种危重症,具有预后差、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主要包括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与颅内血肿等。颅脑外伤的常见致病因素为撞伤、跌坠伤,其次为击伤,常发生在交通事故、灾难中[1-2]。颅脑外伤分为3 种类型,分别是颅内组织损伤(即脑膜、脑血管)、颅骨损伤(即骨折)、软组织损伤(即头皮),但上述3类损伤通常合并出现。开放性颅脑外伤是指脑组织经伤口与外界相通形成的一种外伤,可累及头颅的各个部分,且受损程度不相同。由于脑组织生理功能特殊,故及时开展抢救对确保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现阶段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方式治疗,其中清创术尽量在患者受伤6 h 内实施,在患者应用有效抗生素情况下,可适当延长手术时间至伤后72 h。如果患者存在休克症状,特别是老年群体与小儿群体,需先进行纠正[3-4]。在开展清创手术时,需按照由浅入深原则,逐层将异味、丧失活力组织等清除,小心摘除已松动骨片,直视下将颅内异物取出。对于早期清创不彻底或就诊较晚,且创面存在感染迹象的患者,则不宜展开彻底清创工作,需先对创面进行清洁,进一步改善引流条件,并以敏感抗生素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由于受到咳嗽反射消失或减弱、吞咽反射抑制、意识障碍等因素的影响,颅脑外伤患者易出现呼吸道阻塞现象,进而造成缺氧。因此,临床抢救患者时常开展气管切开术,能够有效解除患者呼吸梗阻情况,确保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但由于机体生理屏障遭到破坏,再加上术后患者机体免疫能力降低,导致各种细菌容易从气道切口进入肺部,进而引发坠积性肺炎,不仅影响治疗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病死率[5-6]。本文通过研究河南省中医院82 例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探讨此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选取2018-04—2020-10 气管切开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82 例,其中常规组男25 例,女16例,年龄(47.8±9.4)岁;实验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6.94±8.1)岁。2 组病例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组:常规组给予日常护理措施,分别为对症用药、病情观察、皮肤护理、体位护理、气道护理、环境护理、饮食干预、心理护理等。

1.2.2 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验组以综合护理模式实施临床护理,主要实施内容如下:(1)掌握患者基础资料,明确护理重难点内容,结合患者病情与需求,制定相应护理策略;(2)吸痰护理:借助振动排痰仪帮助患者排出痰液,对于意识清醒自述有痰、血氧饱和度降低、频繁咳嗽患者可按需展开吸痰处理;(3)口腔护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护理液,必要时可通过将非吸收性抗菌膏涂抹在口咽部,实施口腔护理;(4)开展无菌操作护理:护理期间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做好相应隔离措施与手卫生工作;确保患者气管切开位置处于清洁状态,及时更换敷料,并以浓度5%的碘伏实施消毒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分析护理后2 组坠积性肺炎发生情况,结合患者临床体征、临床表现、气道分泌物培养检查、血常规检查与胸部X 线检查结果,并依据《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判定;(2)分析护理后2组排痰量,分别在护理第2、4及6 天时各进行一次对比;(3)分析护理前后2 组不良情绪情况,分别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定,HAMA 与HAMD中分别有14条项目与24条项目,以0~5分五级评分法进行评分,患者所得评分越高,表明其焦虑/抑郁症状越严重;(4)分析2组护理服务满意度,以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s,NSNS)评价患者满意度,总分0~95分,每个项目分值0~5分,其中得分1分表示十分不满意,2 分表示不满意,3 分表示一般满意,4 分表示满意,5分代表非常满意,评分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

1.4 数据处理数据以SPSS 21.0展开分析与处理,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以百分率(%)表示,采取χ2检验;排痰量及不良情绪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取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后2 组坠积性肺炎发生情况与常规组[17.07%(7/41)]相比,实验组坠积性肺炎总发生率[2.44%(1/41)]较低(χ2=6.217,P<0.05)。

2.2 干预后2组排痰量对比由表1可知,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护理后不同时间段排痰量均较优(P<0.05)。

表1 干预后2组排痰量对比 (mL,±s)Table 1 Comparison of sputum volu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mL,±s)

组别常规组实验组t值P值n 41 41第2天14.39±2.16 18.12±1.25 8.783<0.05第4天12.35±1.62 15.79±1.55 7.851<0.05第6天10.03±1.34 10.51±1.39 4.638<0.05

2.3 干预后2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由表2可知,相较于干预前,2 组不良情绪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改善情况更优(P<0.05)。

表2 干预前后2组不良情绪情况对比 (分,±s)Table 2 Comparison of adverse emo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scores,±s)

表2 干预前后2组不良情绪情况对比 (分,±s)Table 2 Comparison of adverse emo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scores,±s)

组别常规组实验组t值P值n 41 41 HAMA评分干预前46.52±3.67 46.64±3.89 0.479>0.05干预后37.53±3.86 34.17±2.43 4.512<0.05 HAMD评分干预前54.92±4.56 55.13±4.26 0.897>0.05干预后51.75±3.63 46.74±2.95 5.195<0.05

2.4 2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由表3可知,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干预后患者总满意度较高(P<0.05)。

表3 2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例(%)]Table 3 Comparison of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3 讨论

虽然与四肢损伤相比,颅脑损伤发生率较低,但其病死率较高,通常在5%~15%,而重症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则高达30%~60%。由于颅脑损伤患者大多病情较危重,甚至部分患者表现出意识模糊、昏迷,紧急情况下需采取气管切开抢救措施,能够快速解决患者气道阻塞的问题,确保其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7-8]。一旦接受气管切开术,会对患者上呼吸道一些正常功能造成破坏,如部分防御功能减弱、气体过滤、湿化及加温作用丧失等,不仅给患者正常咳痰与咳嗽造成影响,使得分泌物淤积在呼吸道中,而且因呼吸道直接和外界相通,很容易让各种细菌由器官切口直接入侵至支气管、肺部,进而诱发肺部感染。另外,由于患者在颅脑受损后机体抵抗能力较差,并处在高耗能状态下,自身呼吸下降,故接受气管切开术的颅脑损伤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9-10]。

坠积性肺炎大多是混合型感染,其对于临床常用抗生素药物并不敏感,一定程度上增加治疗难度。一旦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除会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外,增加其痛苦感的同时,还会对预后造成影响,增加病死率,既加重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也导致医疗资源浪费[11-12],故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开展有效干预、预防坠积性肺炎极其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常规护理方法重在关注患者的基本治疗,而忽视了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需求及疾病恢复相关因素,故护理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医疗水平不断发展,临床护理工作也发生改变,朝着精细化、全面化及优质性方向发展[13-15]。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护理中心的核心原则,紧紧围绕患者实际病情需求,通过实施系统化的护理举措,最终为患者提供了能有效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高质量且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同时,在实施每一项护理服务的实际工作中,都以促进患者恢复为护理目标,涵盖了多方面护理方法,将其应用在颅脑外伤气道切开患者中,可得到显著效果[16-18]。

患者治疗期间,以综合护理对其展开护理干预,既能够有效降低发生坠积性肺炎的概率,又能提高其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在气管切开后开展体位护理,基于未对患者病情造成影响的前提下,将患者床头抬高30°~45°,每隔2~3 h进行1次翻身与叩背处理,交替更换体位。针对休克患者,在护理时,需要将其体位调整为平卧位,休克症状得到待纠正后,及时清除其口腔分泌物,旨在降低发生误吸的概率,确保患者安全。根据患者口腔pH 值合理选择漱口液,pH值相对较低者,可选择浓度2%的碳酸氢钠溶液;若为中性,可选择浓度1%~2%的双氧水;若pH值较高,可选择浓度2%~3%的硼酸液,每日保持1~3 次护理,以便最大限制促使患者口腔内菌群水平保持平衡状态,从而防止增生的发生以及向下威胁至呼吸道,这样能有效提高患者口腔黏膜的防御能力[19-20]。重视对病房环境的管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形势下,严格按照最新医疗机构疫情防控要求,做好病房内相关物品的病毒病菌的消杀;合理调整病房温湿度,定时开窗通风,确保病房空气处于流通状态。严格控制病房探视人数,严格按照无菌制度,穿戴无菌衣、帽,完成手卫生后方可进入病房,以此降低患者感染率。及时开展营养情况干预,在患者机体代谢水平、病情及相关生命体征趋于正常指标后,且患者神志可以保持正常清醒状态时,指导其选择易于消化、富含高维生素、高蛋白及半流质类食物为主;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可通过鼻管饲养方式给予营养支持,选择刺激性小、柔软的硅胶管,强化鼻饲护理工作,防止出现误吸现象。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实验组HAMA 与HAMD 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第2、4及6天的排痰量显著多于常规组。由此表明,在综合护理模式干预下,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可有效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开展气道护理,将湿化温度控制在37 ℃,湿化100%,能有效确保患者气道处于通常状态,便于及时进行吸痰处理。而在吸痰处理方式上,主要采取密闭性吸痰。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吸痰处理前要对患者进行叩背、翻身,将3~5 mL 的生理盐水滴入气道,对痰液进行稀释,这样能促进痰液有效排出体外。由此可见,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接受气管切开术的颅脑外伤患者的价值较高。

对于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以综合护理措施实施护理干预,通过强化气道护理、吸痰护理、口腔护理等多种干预措施,既能够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促进痰液的排出,同时能够降低坠积性肺炎发生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适宜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猜你喜欢
性肺炎颅脑气管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进展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