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实战的《保密检查与取证》课程建设研究

2022-06-15 02:47胡浩张玉臣汪永伟周洪伟袁霖
教育现代化 2022年9期
关键词:保密案例知识点

胡浩,张玉臣,汪永伟,周洪伟,袁霖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三院,河南 郑州)

一 引言

高素质的保密人才是党和国家保密事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动力,然而传统保密管理手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保密管理任务要求,已经成为保密管理专业为战育人建设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1-2]。保密检查取证作为一种新兴手段对于提高保密管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保密检查与取证》课程也逐步成为保密管理专业的骨干课程,它的目的是要将计算机及相关电子设备中的“痕迹”作为有效的证据进行检查、获取、保护、存储、分析,还原失泄密过程,为失泄密案件分析取证提供法律依据[3]。强大的保密检查取证能力是保密管理的基础组成部分,是大国保密对抗的技术依托。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保密检查与取证》是一门以管理学、法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为支撑的综合性的理工科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对多个跨领域的知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美国已有80多所院校开设电子取证课程,西欧也有30余所科研机构专门从事电子取证研究,美国FBI在全球最早成立计算机取证实验室[4]。

自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颁布以来,保密管理专业伴随着保密法的颁布而不断发展,2005 年中国电子学会计算机取证专委会成立,国内一些高校相继开设计算机取证课程,如复旦大学的取证技术研究。2008年国家保密局正式启动保密学教育工程[5],同年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创建国内第一个保密管理专业,之后复旦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10所国内著名高校都相继创建国家保密学院,开设保密管理本科专业,形成了10+1+X格局[6]。经过10余年发展,国内相关高校在保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实验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7-11]。

三 问题剖析

虽然《保密检查与取证》课程已在国内各保密学院广泛开展,但检查取证课程建设还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难以覆盖全部实践教学环节。例如取证过程中证据的电子性和脆弱性导致取证环境多变,难以在理论教学中预见[5]。

(2)缺少面向实战的配套实训平台。由于检查取证装备的专业性,条件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而国家各保密学院建设分散,建设资源难以统筹运用[6]。

(3)固守传统模式,教学改革步伐缓慢。受限于教学场地,目前国内多数仍采取大班教学,教师习惯于连续、高强度地进行知识输出,受训对象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2]。虽然部分教师一直在尝试用现代新兴的模式与方法来提升教学效果受训学生层次不一,受师生情绪、问答情况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诸多方法难以发挥有效作用,致使课程改革进展相对缓慢,如果教师能够营造出实战化检查取证任务背景环境,势必会激发广大受训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课程特点梳理

泄密与取证在操作程序上的互动性等一系列矛盾规律、方法、理论与技术,形成了《保密检查与取证》课程独特的知识体系与技术体系,特别是保密检查取证的重点是证据,电子证据的诸多特征要求在检查取证人才培养中应该具有若干的特点。

(一) 政治性的培养

在一线单位,保密检查取证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政治任务,学生首先需要具备很高的政治觉悟,较强的保密意识和保密素养,同时检查取证技术更新也非常迅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将实战中的许多经验和新成果吸纳到课程建设中。

(二) 实践性的培养

电子证据特有的脆弱性、易篡改等特点,要求检查人员对电子证据能够熟练地采集、谨慎保存和专业分析和解释,否则会影响证据效力,难以还原失泄密过程,因此,加强取证领域的实践性培养是取证教育的重要特征。

(三) 专业性的培养

由于电子证据的异构多态性,网络设备等多种信息系统载体中都可能留存泄密痕迹,使得证据处理具有差异性,当靶机发生变化时,应变能力尤为重要。

五 实战化《保密检查与取证》课程建设

(一) 构建“点、线、面”一体化《保密检查与取证》课程内容体系

构建“点(取证技术知识点)、线(取证流程与规范)、面(综合取证能力)” 一体化课程内容体系,形成课程知识体系思维导图,将原琐碎和孤立知识点的串联起来,形成课程全景内容体系。

(二) 建设“三位一体”与实战无缝接轨的教学条件

1.建设保密检查取证专业实验室

研究如何结合专业教学科研实际,从提升实战能力出发,对实验室结构布局和功能设计进行精准分析定位,结合教学实施不断优化,促进实践科目和实战化演练环境构建。

2.建设“三位一体”综合化实训平台

以现有检查取证实验室为基础,与国家保密学院、警察学院等高校共享教学资源,联建“分布式实训基地”,通过省市保密局的实践锻炼搭建“一线练兵场”,建设“三位一体”的教育实践综合性平台,为学生实战能力培养提供丰富的教学条件。

图1 面向实战的课程建设体系设计

(三) 设计阶梯递进式的学生能力培养方案

以全流程培塑实战能力为牵引,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考核全环节,融入“保密检查工作组织实施、布防图泄密取证”等多个鲜活案例,通过角色扮演,形成专题情境式、研讨式、自主式和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形成“基础性实践能力、设计性实践能力、探索创新实践能力”三层阶梯递进式的培养方案。

1.明确定位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是输送“理技合一”的高素质新型保密岗位人才的关键。

2.学生创新能力培塑

选择优秀学生加入课题组,以全国大学生电子数据取证比赛为牵引,鼓励开展本科创新实践项目申报,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实验环境。

3.教学层次科学规划

以培养学生多层次与多方向的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设计设计基础性实施教学(取证基本实验操作能力)、设计性实践教学(窃密攻防以及计算取证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应用能力)和探索创新实践教学(运用综合实践技能进行学科竞赛、科学研究能力)三个阶段,形成阶梯递进式的学生能力培养方式。

六 实战能力培塑的思考与建议

“来源于实战,服务于实战”是实战化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基于实战案例的分析,抽取典型案例集成极具针对性的训练模块,推广现场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实战演练等多种教学形式,倡导启发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一) 教学设计

由于课程涉及的学科门类比较多、知识点琐碎,通过将课程涉及的内容划分为学生需要了解、理解、熟练掌握的知识点,根据前导课程和课程内容模块构建课程的知识点思维导图,围绕着知识点向学生发布相关的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不足,逐个学习各知识点,各个击破,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在计算机介质取证章节,针对知识杂,取证工具多等特点,绘制该部分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 计算机介质取证知识点思维导图

图3 智能手机取证知识点思维导图

(二) 教学实施

《保密检查与取证》课程专业性强,涉及学科多,知识储备量大,无论是教师讲授还是学生学习都有一定难度。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在教学上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贴近实战,形成虚实结合的课堂,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在教学设计方面,可采取以下教学创新措施:

1.推广主题情景式教学模式。在已有取证基本技能训练模块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8个与实战密切相关的案例模块,并深度创新了考核方式,引入了模拟战场等环节,本着针对性与实战性原则,全面设计实训模块内容。

2.构建实战化技能训练体系。在实战中规范强化专业技能,以“与实战应用无缝接轨”为最终目的,全面开展设置、分析、识别、提取、恢复、输出等相关技能的讲解与训练,实现以“练、战”促“教、学”,最终实现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目的。

3.案例驱动教学。《保密检查与取证》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理工科课程,通过“案例教学法”,将知识点融入案例形成体系,通过对案例的教学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采用问题导向、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探索创新。此外,充分对接实战,结合最新国内外最新业务案例,以实战任务为背景,与学生共同探讨通过对失泄密证据发现、提取、固定、分析和推理,还原失泄密过程,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增强学生的保密意识,同时锻炼实践动手能力。

在教学考核方面,凸显与时俱进精神,课程考核采取取证技能和案例实训、课堂讨论和实战模拟等多种形式,采取“过程考核+终结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增加过程性考核比例,检验实战化教学效果。

七 结语

《保密检查与取证》是保密管理专业的骨干课程,长期以来存在教学质量不高,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本文以坚持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为目标,从课程特点梳理、内容体系设计、实训环境构建、教学模式探索和实战能力培塑等方面设计了一整套面向实战的课程建设方案,对于增加课程教学质量,实现技能培养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岗位任职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保密案例知识点
多措并举筑牢安全保密防线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扩频通信技术在NFC中的保密处理
论中国共产党的保密观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