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临床医学专业集群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2-06-15 02:47魏巍甄臻
教育现代化 2022年9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集群医学生

魏巍,甄臻

(1.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神经内科, 山东 济南;2.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济南校区医学系,山东 济南)

一 引言

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目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消除绝对贫困后农村发展的首要任务。要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归根结底是让农民的生活更加美好富裕。农村医疗服务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家庭美满,高素质临床医学专业集群人才则可助力于乡村社会、经济、卫生发展。如何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愿意扎根基层的临床医学生,是现阶段高职医学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新命题。

二 医学职业教育服务是健康乡村的应有之义

(一)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

中共中央提出,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1]。乡村医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守护农民健康的卫生工作者。乡村临床医学专业集群人才承担着疾病诊治、康复治疗、老人护理、妇幼管理、预防保健、健康管理等健康服务工作,是切实保障广大农民就近获取医疗服务的骨干力量。但是,既往研究显示,我国城市地区每千人口医生数与每千人口护士数是农村地区的两倍以上[2]。因此,医学生到乡村就业的意向,乡村医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质量和成效。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3]。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指出“加强乡村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乡村医疗人才振兴,有助于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助于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重要作用[4]。

(二) 职业教育是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

职业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5],为国家重大战略提供人才支持。目前乡村振兴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地位,而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条件,职业教育则是人才振兴的主要阵地,高职医学院校承担着为健康乡村建设培养根植农村、服务农民的医学人才的使命。换言之,乡村医疗人才振兴为健康乡村建设提供人力支撑和保证,健康乡村建设为乡村医疗人才培养提供肥沃土壤;医学职业教育为医疗人才振兴创造条件,医疗人才振兴又进一步推动医学职业教育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只有农民身体健康,才能推动农业发展、农村富余。然而现实乡村医疗人才振兴中存在诸多问题:第一,乡村医生数量不足。越来越多的医学生选择到大城市三甲医院工作,有经验的中年医生又想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导致乡村医生尤其是中青年医生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健康乡村战略的需求。第二,乡村医生学历偏低。乡村医生大多数不具备执业资格证书和医学背景[6],而且年龄偏大,新知识、新业务的学习应用能力较差,难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医学生乡村就业问题[7-9]。因此,高职医学院校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培养愿意扎根基层的年轻人和培训乡村现有的临床医生,为乡村人才振兴做出应有贡献。

三 高职院校基层临床医学专业集群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 人才培养教育滞后,校企合作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乡村医疗服务产业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培存在供需错配的困境,即社会需求和培养目标之间的落差、理想的主体合力与现实的主体合力的落差、培养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落差[10]。在人才适应市场方面,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背景下发热校企合作也不尽完善[11],而且校企合作激励政策的知晓度也不高。

(二) 专业师资力量薄弱,职业技能重视不到位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其迫切需求揭示了当前职业教育师资供给匮乏和实践型技术技能人才紧缺。而且,高职医学生职业技能重视不到位,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通过率低,直接导致具有医师证的乡村医生数量不足。

(三) 招生就业难关重重,三农情感认同不到位

在对学科专业不完全了解和受传统观念影响的前提下,高考考生对免费临床医学生的喜爱度偏低。加之缺乏舒适的就业环境、社会认可度普遍不高、薪资福利待遇难以保障等问题,制约着大学生从基层医疗服务行业。另外,现代大学生更享受城市生活的便捷,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情感认同欠佳,了解农业、步入农村、走近农民的意愿缺乏,再加之基层医疗知识更新不及时、晋升途径不明朗,临床医学生毕业后走向基层、扎根基层的阻碍较大。

四 乡村振兴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集群人才培养的路径

根据产业集群建立临床医学专业集群,专业包括包括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全科方向)、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校企康养)、临床医学(公费医学生)。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现状,高职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集群学生培养现状,提出“一体、两域、三农、四阶、五融”的人才培养方式,即政府、企业、医院、学校一体化;城域教育与县域教育相结合;深耕三农情愫,贯彻立德树人;四阶段培养:基础知识初识期、医学储备拓展期、见习实习成长期、创新创业体验期;五方面融合: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职业证书与三教改革融合、校园文化与乡村文化融合、师资建设与资源开发融合、考核监督与专业诊改融合(图1)。

图1 乡村振兴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集群“一体二域三农四阶五融”人才培养模式

(一) 政行企校一体化

政行企校合作共赢[12],形成全面发力良好态势。政府统筹,行业协调,企业参与,学校落实,校校合作,不断完善协同联动机制。(1)政府制定和宣传一系列有力于基层医疗服务专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协调人才振兴过程中各项工作。(2)医疗服务行业强化行业自律和监督管理职责,科学完善行业规范和标准,加强行业管理和监督。(3)充分发挥医疗服务和涉农企业的重要作用,建立各方深度参与的多样化办学体系和现代化办学制度,全面推进面向医疗服务业市场开放办学。(4)学校应该进一步勇担使命,更好地满足高质量医学职业教育的需要,助力职业教育面向乡村,提升乡村医疗水平,展示当代农民良好形象。

(二) 城域教育与县域教育相配合

乡村振兴过程中,教育的城乡配合是大势所趋,所以应形成以城市职业院校为中心、县乡村为辐射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网络[13]。城市职业院校发挥育人主体作用、统领全局,县级医疗机构为重要连接点,乡镇卫生院为坚实根柢。在此培养网络中,城乡两方共用师资、共建基地、共编教材、共享资源、共同获利。

基层医疗集群人才培养、培训、跟踪一条龙育人链中,也需要城乡教育互助互补。城市职业医学院校为健康乡村建设培养大学生,制定、修改、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是其主要职责。当然,医学院校培训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延展职责也不应被忽视,在乡村医生进课堂再培训过程中,城市大学教师向乡村医护人员传授先进思想、最新知识,乡村医护人员培训意见反馈又帮助医学院校进一步完善教学。另外,从基层医生工作特点来看,还需城、县、乡、村多方协同,为基层医生提供更多后续跟踪服务,比如发布相关政策、了解工作中的最新需求等,从而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效果,提升涉高职临床医学专业集群的吸引力。

(三) 三农情愫与立德树人相联合

乡村振兴背景下临床医学生培养的要紧问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职医学院校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根本,以理想、文化、知识、能力、实践“五个培养”为路径(图2),努力构建“深耕三农,三全育人;情系三农,思政育品;服务三农,劳动育才”的思政育人模式。

图2 三农情愫“五个培养”层次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理念价值在于促进教育者树立“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意识和责任担当[14]。高职医学院校必须以“三全育人”为指导,以提升医学生三农情怀为目标,充分挖掘基础知识传授、临床技能培训、见习实习实践中的三农元素,促进医学生职业信念、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提升,提升乡村医生服务人民的品质、扎根基层的品行、热爱农村的品性。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15]。高职医学院校结合乡村医疗行业特色和临床医学专业集群特性,形成劳动教育立德、提智、健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体系。鼓励医学生参与医疗下乡志愿服务活动,深入乡镇卫生院开展临床实习,利用技能小组、兴趣社团提高学医助农的热情,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磨练劳动品质。

(四) 四阶课程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参考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专业集群需求和学生个性,把高职临床医学专业集群课程体系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基础知识初识期,学习临床医学相关的解剖、生理、生化等基础课程,初步了解基层医疗职业发展规划;第二阶段为医学储备拓展期,学习疾病治疗相关的病理、药理等课程,进一步拓展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第三阶段为临床技能成长期,学习内外妇儿等临床课程,到基层医疗机构实习见习,深化认识村疾病谱和农民就医诉求;第三阶段为创新创业体验期,将乡村振兴和创新创业有机融入教学、实践各环节,增强医学生懂农业、懂农村、爱农民的理想信念。

对应四阶第一课堂,系统规划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医学生情系农村、服务农民的意识,并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医患沟通技巧、身体心理素质和创新创业精神。第一阶段组建“学医爱农”兴趣小组、“健康为农”技能社团,第二阶段开展丰富多彩的送医下乡志愿活动,第三阶段在技能大赛和实地调研中坚定“下去、留住、干好”的决心,第四阶段利用创新创业推动乡村振兴。

图3 乡村振兴背景下临床医学“四进阶”课程体系

(五) 五方融合与乡村振兴相契合

1.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融合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医学院校需积极作为,对接乡村健康产业发展的“新业态”和“新功能”,动态调整临床医学专业集群人才培养。围绕乡村人口老龄化、疾病护理、慢病管理等农民的切实要求,遵循乡村医养结合产业的发展规律,根据乡村医疗机构对医疗人才的主要需求,健全产业链专业结构,形成具有本土化特色的临床医学专业集群,丰富全科医学、康复治疗、健康管理人才培养内涵。实现基层医疗人才链与乡村服务产业链有机融合,达到人才链支撑产业链的完善与升级、产业链引导人才链的形成与丰富[16]。

2.职业证书与三教改革融合

“1+X”证书制度是新时代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举措[17],“三教改革”则服务于打通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路径。乡村医生紧缺,培养出具有临床执业助理医师、临床执业医师的医学生,是乡村健康振兴的时代需求。高职医学院校应通过教材、教师、教法改革,把“1+X”证书制度无缝对接于教学活动中。第一,以活页教材为手段、信息技术为媒介,革新教材结构,形成丰富多彩的新型教材。第二,城乡、校企 “双元育师”,鼓励教师归于临床、归向企业、归心乡村。第三,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教育技术[18],增进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和乡村情怀,丰富教学方法。

3.校园文化与乡村文化融合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19]。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的标志,校园文化对德育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高职医学院校要把医德教育和乡医文化有机结合,主动营造具有医学特色的校园文化。第一,传颂山水田园,活跃乡村文化。举办“田园诗”朗诵比赛、“乡村美”演讲比赛、“情系乡村”征文比赛、乡村医疗创新创业大赛,这些活动使临床医学专业集群和爱农为农情愫携手并进。第二,传承乡医文化,树立优秀榜样。开展“最美乡医”榜样学习活动、“农村常见病诊治大讲坛”、“基层卫生服务尖兵”评选等活动,让学生感知乡医文化,认同乡医工作,不断加强情系农村、走向农村的意识和信心。第三,传递医学人文,培植服务意识。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是执业医师必备的技能,建立传统文化展览馆、重温医学生誓言、举办临床技能大赛、乡村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让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中、医患沟通的练习中,培植为农民健康服务意识、明了个人价值、坚定从医理想信念。

4.师资建设与资源开发融合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均衡发展。形成一个多主体结构、多类型层次、多来源渠道、多培养主体的双师队伍。培养一批了解农村、通晓农业、愿意为农民健康服务的专兼职教师。扩大培育乡村工匠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教师不仅会课堂教学,还会临床看病,不仅自身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还要把乡村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传递给医学生。

师资建设的同时,打造高水平实训基地,依托基层卫生机构和医养健康产业,整合乡村医疗人才培养的各方资源,建成“农味飘香”的校企合作健康产业园,充足发挥高职医院院校在乡村人才振兴中人才培养、社会培训、创新孵育中的作用。

5.考核监督与专业诊改融合

建立多部门全方位的考核监督和诊断改进制度。第一,临床医学专业集群督导组,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职能部门,行业企业专家,医院科教处,产教融合办公室,多方联动、明确分工、深入参与乡村人才振兴,并对临床医学专业集群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状况进行监督考核。第二,根据考核成果,进行专业集群诊改。专业诊改是教学诊改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学校、企业、导师、生徒(员工)作为质量主体,根据诊改数据平台的实时数据,及时掌握各项教学活动计划或者个人发展计划的进展情况,对照诊改指标体系,及时发现实施、运行、管理中的过程性问题。

五 结语

乡村健康人才培养,关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行效果,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职医学院校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多方联动、携手并进,努力形成乡村临床医学专业集群人才培养的新格局,为乡村医疗卫生均衡、乡村医养健康产业发展、乡村健康中国建设供给又专又正又红的医疗服务人才。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集群医学生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