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导论”课程思政设计
——以“采矿工程专业简介及安全现状分析”一课为例

2022-06-15 02:47李回贵李佳倩许国胜赵明洲苏德国
教育现代化 2022年9期
关键词:导论采矿工程思政

李回贵,李佳倩,许国胜,赵明洲,苏德国

(1.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矿业工程学院,贵州 毕节;2.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贵州 毕节)

一 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3]。课程思政是解决该问题的行之有效方法之一,韩占江等[4]以《植物生理学》为研究对象,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基础课中;孙丽萍[5]等对专业核心课程《食品安全》进行了课程思政设计研究,并在课程中进行了实践;勾国鸿等[6]以《化工安全于环保》为研究对象,提炼了大量的课程思政元素;宁彩珍等[7]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一门课中融入了思政元素,并进行了实践;柴波等[8]以地质类专业为研究背景,研究了专业类课程中的课程思政设计及实践;高明等[9]对学科大类必修课程《高等数学》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并以实际教学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孔标等[10]以通识教育课程《大学英语》为研究对象,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课程思政融入进行了教学改革研究,从“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方面进行阐述。

综上所述,近年来众多学者在通识教育课、学科大类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中积极融入思政元素,开展了“课程思政”研究,全方位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各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二 《采矿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采矿工程专业导论》是学校为了使大学生和社会大众了解采矿工程专业的开采对象、专业与国家能源发展的关系、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及专业主要学习内容的课程[11],该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具有引领的作用。

采矿工程专业是一门艰苦专业,学习难度大,学生和家长对该专业的认可度相对较低,大部分家长和学生认为采矿就是挖煤,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学生毕业时产生不干专业、找与专业无关的工作的学生越来越多,因此,专业导论课程中必须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让学生树立专业自豪感、专业责任感[3];让学生理解能源保障对国家的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三 《采矿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思政设计

笔者自入校以来一直担任《专业导论》课程的主讲老师,在执教过程中发现发掘和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专业导论》课程在本专业引领中发挥作用,培养学生的专业责任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环保意识、爱国情怀和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改变学生对专业的传统认识。下面以“采矿工程专业简介及安全现状分析”一课为例详细介绍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相互融合的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设计

“采矿工程专业简介及安全现状分析”一课主要介绍采矿工程专业的开采对象是什么、采矿工程专业的作用、采矿工程专业的基本概念、学院采矿工程专业的发展史以及采矿工程专业的安全现状。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采矿工程专业的开采对象以及安全现状,本节课中将分别在采矿工程专业的开采对象是什么、采矿工程专业的作用以及采矿工程专业的安全现状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二) 教学目标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采矿工程专业和安全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本节课的专业学习目标是:(1)学生能够掌握采矿工程专业的开采对象;(2)知道采矿工程专业对国家能源保障的作用;(3)掌握采矿工程专业简单的基本概念;(4)了解学院的发展史;(5)了解采矿行业的安全现状。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主要有:(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专业自豪感和责任感;(2)激发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爱国情怀和爱国热情;(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感。

(三) 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过程设计

下面是本节课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教学过程设计:

1.采矿工程专业是培养具备固体(煤、金属及非金属)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毕业后也可以在煤矿、金属矿山、非金属矿山、企事业单位及设计院等单位从事设计、安全监督及生产管理的技术人才。但是在学生和家长的心中始终认为采矿就是挖煤,并且大部分家长和学生对采矿工程专业的认识还停留在几十年之前,始终认为学生毕业后就是去煤矿中挖煤干苦力的,认为学生没有前途,没有出路,工作环境脏乱差、劳动强度大、不需要文化知识。因此在课程中让学生观看心中的采矿和现实的采矿两组照片和目前矿工下井的视频,以视觉冲击的作用,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心中的采矿和现代化的采矿差距太大,同时通过问题引入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采矿工程专业的开采对象有金属矿产(金矿、铂族金属、锌矿、铝土矿等)、非金属矿产(金刚石、盐矿、磷矿等)和能源性矿产(煤、石油等)[3]。改变学生对采矿工程专业的传统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让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

2.在课程中引入港珠澳大桥,讲述港珠澳大桥为全球已建最长跨海大桥、沉管隧道最长、寿命最长、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和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路自信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介绍港珠澳大桥需要混凝土、钢筋等材料,但这些基础材料都与采矿工程专业密切相关,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专业自豪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学生对采矿工程专业的认识,建立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

3.课程中让学生观看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视频,以感官冲击的方式树立学生的爱国意识、民族自豪感、国防意识;增强学生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识,同时介绍老一辈革命家在这个研究过程中的艰苦奋斗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及科学家的敬畏,号召大家向这些老一辈革命家学习,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毕业后积极投身到采矿工程的事业中去;同时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介绍制造原子弹需要铀,并介绍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宝贵铀原料的铀矿发展史,介绍老一辈采矿工程师在当年环境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依然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了郴县铀矿,工程师们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与天斗、地斗和恶劣环境斗,为我国的国防事业提供了一批又一批的铀矿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专业自豪和专业认同感,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

4.课程中让学生观看央视播出的《点煤成金》中介绍煤与现代生活片段,以视频冲击和事实说话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煤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进行“举一反三”,让学生们充分讨论煤还与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有关,引起学生心理发生变化,改变学生对采矿工程专业的传统认识,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专业认同感,让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

5.课程中让学生观看运20大型运输机运输疫情所需的物资、人员和设备等片段,通过视频冲击和事实证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感和爱国情怀;同时介绍国之利器运20大型运输机的生产和运行都离不开采矿工程,大型运输机的生产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而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需要采矿工程师们的辛劳付出;运输机的运行也需要大量的化石燃料,而煤可以通过煤制油为运输机提供大量的化石燃料,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专业认同感,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对采矿工程专业的传统认识。

6.课程中让学生观看消防队员的照片和采矿工程专业实习的照片,让学生寻找两幅图片的共同点,并进行讨论和总结,让学生感知其中的思政元素,同时在总结中介绍消防队员和我们采矿工程师衣服的颜色具有相似性,其责任也具有相似性,消防队员是人民的救火队长,我们采矿工程师是矿工的救火队长,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我们,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专业认同感。

7.在讲述专业知识井工开采和露天开采的概念时引入露天开采和井工开采的照片,介绍井工开采时会对地下水、地表建筑物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我们要响应国家的号召,毕业参加工作之后一定要积极推进绿色矿山的建设,使煤矿开采过程中对地下水、大气环境、地表生态和建筑物的损害降低到最小;同时介绍:如果是露天开采我们会剥离大量的岩体,在开采完毕之后我们应该注重土地的复垦和绿化工作,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环保意识,使学生确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观。

8.通过介绍2000年-2019年中国原煤产量的变化及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的变化规律(如图1所示),让学生充分了解煤炭在我们能源保障中的地位,向学生介绍煤炭资源开采在近几十年内不会有太大的波动,树立学生的专业自信感,同时让学生知道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随着我国煤炭开采技术的发展逐渐在降低,按照目前的水平,对于贵州的一个90万吨矿井,约12年可能会发生一次事故,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这种事故发生的概率还会逐渐降低,转变学生对采矿工程专业的恐惧感,树立学生的专业自信感。

图1 2000年-2019年煤矿原煤产量及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变化规律图

四 学习效果的反馈设计

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工程教育理念指导下[12],针对本节课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学习的掌握情况设计了10道测试题,其中专业知识5道题、融入的课程思政元素相关试题5道,并设计了课程学习效果达成度反馈表,成绩≥90分为优秀,成绩≥80分且<90分为良好,成绩≥70分且<80分为中等,成绩≥60分且<70分为及格,成绩<60分为不及格,如表1所示。课程讲述完成之后共有93名学生参与测试,其中达成度为优秀的占比78.5%;达成度为良好的占比18.3%;达成度为中等的占比2.2%;达成度为及格的占比1.0%;达成度为不及格的占比0%。根据以上的课程反馈结果,教师可以根据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达成度及时调整课程重点和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方法,形成持续改进的机制,让专业课知识和课程思政元素能够形成良性、动态、有效地融入到《采矿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表1 课程学习效果反馈表

五 课程反思

作为一名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老师,我们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只有育好人,才能够让学生在毕业后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本领,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思想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应该同向同行,具有互为促进的作用。专业导论课作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怎样在课堂中恰到好处地进行思想教育呢?这是值得我们课题组教师思考的问题。我们觉得《专业导论》课堂上的思想教育不能牵强附会,不能生搬硬套,要找准切入点,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采矿工程专业知识的时候,思想也得到升华。

六 结语

本文针对采矿工程专业的特点、授课对象、培养目标及课程思政的要求,以“采矿工程专业简介及安全现状分析”一课为例进行了课程思政设计。并且在课后基于OBE的理念对课程设计的专业知识和融入的思政元素进行了考核,形成有效的课程反馈机制,在教学中持续改进课程思政的融入方法,达到全方面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导论采矿工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采矿工程项目成本超概预算原因和控制策略
评《工程管理导论》(书评)
思政课“需求侧”
采矿工程中采矿技术和施工安全分析
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