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2-06-17 23:35周颖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因材施教运用

周颖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概率十分高,分层教学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进一步确保学生能够共同进步.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杜绝学生能力差而被忽视的问题,从而构建和谐、互动的教学课堂氛围.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分层教学法的实际应用角度展开论述,探讨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期对课堂教学改革带来有益尝试.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法;因材施教;运用

一、引 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概率十分高,所谓分层教学法实际上就是教师依照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主要表现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以及知识基础上不同,教师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进一步确保学生能够共同进步.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杜绝学生能力差而被忽视的问题,从而创造出一个更加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

二、分层教学法的含义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现如今,教师运用分层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法主要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教学.该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教师也能够掌握整体格局,提升教学效果,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此同时,教育改革明确要求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要做到尊重、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所以,教师在运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工作时,应该对每个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确保分层有一定的依据.另外,间隔一段时间后,教师应该进行重新分层,保证每个层级的学生的实力相当.

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已经开始逐渐渗透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但是并没有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绝大部分的教学内容依旧来源于课本,很少会涉及课外内容,同时教学方式也比较死板,学生缺少独立思考以及探究的能力,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依然还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的方式,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并不高,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并没有达到学而思、学而用的育人效果.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之下,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逐渐开始畏惧数学、厌恶数学,有一小部分学生甚至已经开始有逃课和不听课的倾向.还有一些教师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会选择运用“题海战术”,并不会依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优化,从而使得整个教学难度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效率低下.

(二)教师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小学学生的年龄一般在6~12岁之间,他们的心智发展并不成熟,在数学知识的掌握以及理解能力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所有学生都采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很难做到兼顾每个学生.比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环节,教师为了对优等生进行拔高训练,所提问的问题会偏难一些,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中等生和学困生会受到制约,这样虽然提升了优等生的成绩,但是对整个班级的综合水平的提升十分不利.而且,一些先天性的思维缺陷导致一些学生在某些方面很难融会贯通,学习反应较慢,学习时间相对更长,而教师的教学计划都是统一制订,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不会、学不通,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跟不上,仓促地进入下一个学习内容,进而导致这部分学生的基础不扎实,在学习后面的内容时更加吃力.

(三)教师的个人倾向产生不良影响

教师群体中有一个通病现象,即善待优等生,苛待学困生.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态不成熟,教师不自觉的忽视可能使敏感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能给他们的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他们甚至会产生过激心理,不利于师生关系和睦.另外,教师的言行会影响学生群体,教师的偏爱与忽视影响学生间的友谊,学困生会受到同班优等生的奚落与孤立,间接导致校园暴力,给学困生留下阴影,影响他们的性格培养,被重视的优等生产生优越心理,被忽视的学困生也会对优等生产生嫉妒心理,影响同学关系和睦.偏爱不仅违反了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而且不利于育人.

(四)教师综合素养不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不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知识,而是要转變为教会学生学习.另外,教师也要将课堂的主体转交给学生.但是现如今绝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还是会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时间相对也比较少.随着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网课的运用更加广泛,数字课堂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要求较高,部分教师还只是局限于粉笔板书,在教学时间和教学效率上都不如电子课堂.另外,由于教师的知识面不够宽泛,教学内容单一,不能够贴近生活、结合实际,教学效果一般,导致一些学生死读书,一样的题型换个题目便全然不知,不仅学得辛苦,数学成绩也不理想.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细小的教学问题,例如,教师的书写能力、教学语言、教学态度、备课方式、教材处理等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综合素养不足,十分不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四、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法的运用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法,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分层,在分层时应该时刻秉承着客观、恰当的基本原则.教师在进行层次划分时应以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判断以及划分.例如,每一节的课堂小测,教师在出题时,就应该进行综合考虑,确保题目设置的合理性,保证基础题目和拓展题目的比例要适当.通常情况下,试卷的基础题目应该占70%左右,拓展题目占30%左右,拓展题目属于能力提升类型的综合性题目.教师在进行试卷的批改时,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及格线和优秀线.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60分为及格线,即达到60分以上就为合格;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可以依照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可以设置80分为及格线.

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都比较差,所以,在小学课堂中,学生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个性化.我们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的确是存在着一部分学生,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同时课堂纪律也比较好,作业完成速度和质量都比较高;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作业完成速度较慢,准确率也比较低;而剩下的极少数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如果有家长和老师在旁边督促,作业完成得非常好,如果缺乏督促,那么作业完成得就会很差.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进行分层教学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每一名学生的个性以及学习态度等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层次的划分.另外,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层次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动态的,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学生是发展的人”这句话,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名学生,适当地进行调整,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分层教学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一)教师分层制作学案,提升课堂效率

分层教学法对课前预习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上课之前,学生提前进行预习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能够对下一节课教师所要讲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了解,在课上,教师再次讲述该知识点时,学生可以进行巩固,形成二次记忆,因此,对于该知识点,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在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时,教师可以分层布置学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案也会不同.比如说,在对“平移、旋转、对称”这一模块的知识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设计两种不同的学案,第一种是针对一部分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预习时可以将重点放在对数学思维的培养上;第二种是针对另一部分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预习时可以将重点放在对概念性内容的掌握上.这一模块的图形变换会比较多,内容更加抽象,教师应该关注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大脑里建立数学模型.小学数学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学案,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并完成教师布置的学案.教师在课堂讲解时,课堂教学效率将会得到大大的提升.

(二)分层次进行各项教学活动

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思维意识上的需要,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数学知识本身就比较枯燥乏味,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进行简单的文字描述,学生很难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悟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不断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设置一节作业辅导课程,设置该课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们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通过对解题思路以及计算等环节的设计,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不同能力的学生,教师应该对练习题目进行分类,进行分层指导.首先,对于优等生,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解题模式,并且对该部分学生进行拓展性训练;而对剩下的一部分学生,教师应该明确易错点在哪里,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并列出解题模型,以此为参考,增加练习量,让学生能够按照套路进行解题.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组队,根据学生队伍的素质进行相应的问题分配,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思考讨论,以群体为单位上交结果,不仅可以把同层次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使他们得以充分交流,大胆提出疑问,这样做的好处是使思维相近的人互相解疑,同层次的学生更加了解学习数学的难点,也更加理解困扰其他同学的问题.分层教学法以每个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教师对教材进行探究,通过分层教学法的运用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学习的机会.

(三)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分层,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小学学科中,数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师除了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外,在进行各项课后练习时也应该进行有效的分层,课后练习能够使教师更加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后练习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进行检验的重要方式,教师通过课后练习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进行了解,在对作业进行布置時,可以布置不同难度以及不同数量的作业,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为其布置一些简单的习题,主要是巩固学生对概念性内容和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再加上一小部分其他题型,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可以进行简单的拓展;而对于成绩优异、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减少基础练习的比例,加大综合性题目和拓展性题目的比例,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在对“几何图形——圆柱和圆锥”进行学习时,教师需要依照不同学生的情况布置不同的课下练习作业,对于一部分数学计算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布置几何体积的计算这部分内容;而对于另一部分计算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主要是检验他们对公式的熟练程度,可以为其布置一些简单的题目.同时,教师要注重教学作业的情境性,注重创新性和开放性,一个题目可设置多种思维解法,从不同维度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使题目具有普适性,增强学困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好学生的学习挑战难度.教师通过对课下练习作业进行分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

(四)分层学生队伍,跨层次互助学习

由于学生与教师存在年龄上的代沟,师生之间的交流并不亲密,学生向教师讨教的情况少之又少,如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划分层次,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进行搭配,就能解决知识交流上的断层,以优带劣,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学习好的同学日常监督搭档的学习情况,适当对搭档进行试题练习,并帮其批改.学困生在课堂中没有领悟好的内容,课后可以请教好学生,避免了一些学生不敢请教老师、放任疑问的现象.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学困生占有优势、好学生占据劣势的方面,这时学困生也可以指导好学生,取长补短,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这样不仅有利于同学之间关系的融洽、学习上的相互监督,还能带动学困生的学习主动性,巩固好学生的学习知识.例如,在“几何图形——圆柱和圆锥”的学习中,学困生对体积计算不能领会,好学生可以发挥自身的长处进行教学,在帮助学困生学会知识的同时构建好自身头脑中的数学模型,双双促进,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整体成绩.在这种分配机制下,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配,把合适的同学放在一起,并灵活地进行调剂,减少摩擦,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学好数学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导,还需要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共同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才能突破自身,开发新潜力,拓展新思维.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教师还要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分层教学法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之下进行学习和发展,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毕传生.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2020 (4):23.

[2]陈丽霞.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09):215-216.

[3]邵金晟.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名师在线.2019(26):43-44.

[4]杨源根.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智慧,2018(28):9.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法因材施教运用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探析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